书城励志做人的糊涂哲学
6816400000015

第15章 宽容为怀,与人为善(4)

8.让人三分不为懦

一个人的名望、地位能代替,而一个人的举止气质则不可以代替。荀子告诉人们,长者的风范是这样:所戴的帽子高大,衣服宽敞,面色温和,庄庄重重的,严严肃肃的,宽宽舒舒的,大大方方的,开开脱脱的,明明朗朗的,坦坦荡荡的。张英有长者的风范,“千里来信为堵墙”之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美好的传说。俗话说:“若要好,大让小。”对一些小事或意气之争听而不闻,付之一笑,有这种气度,就显示出君子的风度来。

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大约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自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只好把那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着。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的家人的旷达态度。

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叶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一百多米长的巷子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很长。

张英先生乃位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势显赫,如果在处理自家与叶家的矛盾时,稍稍打个招呼,露点口风,肯定会发生自下而上的倾斜,叶家肯定无力抗衡;再进一步,要是通过地方政府,不顾法律,搞行政干涉,叶家更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有形的尺寸方圆的土地是到手了,产业是又庞大了,要是遇上今天经营房地产的主儿,保不准给他家挣回十个张家大院,但无形中准会失去许多东西。倒不只叶家这样的朋友,余波或许会从桐城一下子震荡到京城,京城里的影响可大着呢!

就算是张英先生旷达忍让,如果叶家人不予理睬,那条巷子也就只有三尺宽。三尺宽的巷子,也总是一条通道,通则通矣,事情通了,人也通了,路也通了,却有点儿不够完美。完美是感觉出来的,六尺不比三尺宽多少,但如果人们置身其间,会发现这是一条多么宽的人间道路。互相忍让,天地才会更宽广啊!

“让他三尺又何妨”——说得真好!试想,如果当初张英不是劝说家人退让,而是借势压人,或怂恿家人与对方抗争,那结果又会怎么样?由此可见,宽容豁达,不仅仅是为官之道,更应该是我们的为人之本。

现实生活中,我们亲朋邻里同事之间,有时也会因一点小摩擦便互不相让,有时甚至横刀相向。但试想一下,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显得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

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份冲动和遗憾!

“让他三尺又何妨”——当你面对矛盾与摩擦时,不妨想想这话,它会帮你做出理性的选择!

让人三尺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该让的时候就让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太斤斤计较,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因为邻里纠纷而引发的流血事件,本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因为双方的太过计较,最终导致了两个家庭的破裂。

清明过后正是棉花播种季节,而导致无棣县佘家巷乡后张仓村村民张景义与张景奎争执的那二分耕地的归属问题至今尚未解决。自去年始本是地邻的两家因地界偏差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各执其辞,互不相让。

这天张景义带着家人在那二分地里刚播下棉种,张景奎即率全家赶来制止,双方由争吵发展到殴斗。先是拳打脚踢,后升级到棍棒相加、铁锨舞动,并最终以张景奎被铁锨铲中头部致死而告结。而张景义之子张中超也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逮捕。一场殴斗虽然让当事人解了一时之气,却让两家都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也随之破碎了。

想想当初仅仅为了争那二分耕地,却以生命作偿,这结局是双方始料未及的。也许当初双方要争的确是那二分耕地,而后来却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两家的宗旨都是不向对方低头,不在人前失面子,从而使得矛盾一再升级。想一想,那种“不蒸包子蒸(争)口气”的心态曾让多少人因斗气而丧失理智,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到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和夫妻之间,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引起争端,以至于恶言相向,拳脚交加,甚至于诉之法庭,到最后两败俱伤。旁观者都会为之惋惜,认为这样做太不值得。其实,只要当事人冷静下来,理智地对待,有一点宽容精神,再大一点的事情也会化干戈为玉帛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糊涂哲学: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之中,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活中的人是最现实不过的,为了生存,彼此必然含有利益冲突,有利益冲突,就必然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分歧。更进一步说,社会中的人,并非每个人都是圣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宽容,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宽容,那么社会也无需“宽容”这个字眼了。

9.经路窄处与人行,滋味浓时让人尝

《菜根潭》中说:“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话种的意思是说谦让的美德。它房子人们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有好吃的东西不要独食,要拿一部分与人分享。如果你经常这样想,经常这么做,那你的人就会快乐安祥。所谓谦让的美德也绝非一味地让步,要知道,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时候你是让了一步,退了一步,但这可能就是你的进步。即使终身的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也就是说,凡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为什么必须谦让呢?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就必须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而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比方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或爱好,对方与你比贵,你必须善于先让一步,即使对方的技艺敌不过你,你也得先让对方占点上风。当然一味的退让,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不是对手。反面引起对方无足轻重的心理。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尽管有要谦让,但必须先施展你的相当本质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进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继而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敬佩之心。如果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