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不会使你失去尊严,你笨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安分守己,然后老老实实地跟在大家后面飞,即使你永远落后,但对你而言至少还有下面这些好处:
第一,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笨鸟比较笨,不知怎么飞更好,但笨鸟可以飞在后面看别的鸟怎么飞,哪只鸟飞得好飞得高,然后吸取它们的技术和经验。这样笨鸟再飞的时候就不会有差错了。
第二,最实际的一点是,跟在别的鸟后面飞,不会迷失方向,不会把自己弄丢了,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了。
第三,飞在后面不会受到风的阻力,可以很轻松地飞行,而前面的鸟儿则要花费很大的力气飞行。
第四,后飞的鸟心理承受的压力比较小,反正飞在后面,可以自由地活动,累了可以停下来休息,渴了可以去找水喝,然后再奋力赶上前面的鸟。而飞在前面的鸟就没有这么轻松了,为了给同类树立榜样,心理压力很大,它必须一刻也不停地飞,生怕被别的鸟儿赶上。
第五,有一句俗语叫“枪打出头鸟”,飞在前面的鸟不仅要担心猎人的枪口,还要忍受来自同类的攻击。
既然后飞有这么多的好处,你如果是一只笨鸟,为什么不量力而行,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和别人一争高低呢?
不要以为笨鸟后飞是很丢脸的事,你就是你,这就是你的生活,没有人代替得了你。
扎扎实实地走好你的每一步,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好高骛远。
如果你是笨鸟,就走一条属于你自己的笨之路,笨得真实,笨得精彩。
如果你是笨鸟,请你后飞,慢飞,千万别为了抢先而错过了属于你自己的风景。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意思是说主观性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目的。对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人来说,最不容易接受这个劝导。然而无数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我们放眼看看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是知道这个道理,而最终大多数人是违背而行的。当然“欲速则不达”不只是在于某些客观上的原因,对于一个时代所产生的一定的文化也有区别。比如,如果一个时代要求是一种快餐的文化,就像当今的主流,那么这“欲速成则不达”只能靠边而站,相反,如果以一种永久的文化去创造的话,那么这“欲速则不达”是有人去接受的。为什么现今社会的潮流不喜欢这种古老的方式呢?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人们过于追求眼前利益,二则为享受生活变成了每个人追求的根本因素。就像对于创作来说,好像只要是凑文字就行,其中的内容是什么,那是无关要紧的。如果有人去埋怨,那根本顶不了事,在写的时候,人家已经做出一切牺牲的准备。自然对于你那一套愤怒之言和慷慨言论是不屑一顾的。他(她)们认为,只有有人去接受,那才是真理。那么现代的社会是不是也有一点趋向这方面的倾向了呢?
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急于求成的时候,总是以这句话来相告。但叫一个人去接受这句话的时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的人只把你所说的当做耳边风,行事依然是我行我素,因为他们并没有认为快“速”的生活方式是件坏事情。
不管是平常做事情或是创作艺术,急于求成的大多只能在瞬间而逝。有人则认为,在这瞬间所得到的荣耀就已经足够。
时代的变迁可以改变一切,当然追求速成的人大多会在一段时间后被后来者所遗弃。比如创作,为什么不能好好地用心去写一些真正有竟义的东西呢?而“性”来“性”去无非只是那么一回事,难道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性的东西之外,没有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可做了吗?每每想到这些,内心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时代在倒退,社会在沉没,好像所有的一切都随波逐流。
其实,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很多也用过求速成的方法,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转向了下苦功夫。像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
于是他坚信“欲速成则不达”这句话,之后下苦功夫,方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十六字真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为什么当今的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呢?更多人信奉的是:“随主流而不求本质。”像王阳明、陆象山、顾亭林等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之人,却都知道“欲速则不达”,且会依此行事。仅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要感到惭愧!我并非有意宣扬古人高出今人,但事实是,今人确实不如古人。
瞬间的成就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名利,但如果谈起永恒,无非只是皮毛之举。
不要轻易做出否定
在许多成功者身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成功的特征:他们极善于调动积极态度的力量,而平凡者总是盼望成功会以某种神秘莫测的方式不期而至,可是我们并不具有这样的条件,即使我们确实具有这些条件,我们也许会看不见它们。很明显的东西往往反会被人视而不见。每一个人的积极的心态就是他的优点,这并没有什么神秘莫测的地方。
亨利·福特在取得成功之后,便成了众人羡慕备至的人物。人们觉得他是由于运气,或者有影响的朋友,或者天才,或者他们所认为的形形色色的福特“秘诀”——所以福特成功了。毫无疑问,这些因素中有几种当然是起了作用,但是肯定还有些别的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也许每10万人中有一个人懂得福特成功的真正原因,而这少数人通常耻于谈到这一点,因为它太简单了。只要一瞥福特的行动,就可完全了解他的成功“秘诀”。
多年前,亨利·福特决定改进现在著名的V-8式发动机的汽缸。
他要制造一个具有铸成一体的8个汽缸的引擎,便指示工程人员去设计。可是,这些工程人员无不认为,要制造这样的引擎是不可能的。
福特说:“无论如何要生产这种引擎。”
“但是,”他们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
“去工作吧!”福特命令道,“坚持做这件工作,无论要用多少时间,直到你们完成了这件工作为止。”
这些工程人员就去工作了。如果他们要继续当福特汽车公司的职员,他们就不能去做别的什么事。六个月过去了,他们没有成功。又过了六个月,他们仍然没有成功。这些技术人员愈是努力,这件工作就似乎愈是“不可能”。在这一年的年底,福特咨询这些技术人员时,他们再一次向他报告他们无法实现他的命令。“继续工作,”福特说,“我需要它,我决心得到它。”
结果在福特这种不容有丝毫疑问的强硬态度推动下,看似不可能创造的、后来的福特V-8式发动机装到最好的汽车上了,使福特和他的公司把他们的最有力的竞争者远远地抛到了后面。
福特的积极态度对每一个创业者都是适用的。如果应用它,像亨利·福特那样,把自己的所谓的正统理念翻转到正确那一面,也能把不可能的事所含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并最后取得成功。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你最终是可以找到一种方法去获得的。
重要的就是你要坚持住你认定的态度,而不是轻易地稍碰到一点阻力就放弃,每个人在有限的创业阶段上会遇到无数的选择,成功就在于你绝不放弃、绝不轻易地做出否定。
处世态度影响人生定位
人的一生,命运只给安排了一半,另一半只在自己手中。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能正视自我,并改变那些不良的处世态度,那么你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明代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袁了凡。
一天,他在一个名叫“慈云寺”的寺庙里,遇上了一位姓孔的老先生。老人长须飘然,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袁了凡就把老者请到了自己的家中。
母亲说:“此先生似有些仙气,请让他给你算一算命,看灵不灵。”
结果,孔先生算他以前的事情丝毫不差。
此后又预断:“明年县考时,你考中第十四名;府考时,你可考中第七十一名;省考时,你能考中第九名。”第二年,他去参加考试,果然孔先生都算准了。
于是,袁了凡又让孔先生为他推算终身的命运。孔先生告诉他:
“你某年应考第几名,某年可以廪生补缺,某年可以当贡生。当贡生后,某年又会去四川一个大县当县令,三年半后,便回到家乡。在五十三岁这一年的八月十日五时,你将寿终正寝,可惜终身无子。”袁了凡将这一切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并且铭记在心。
令人称奇的是,以后每次考试的名次都与孔先生所算一致。
从此以后,袁了凡坚信,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命里没有的,怎么动脑筋,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用多想,也不用怎么努力,自然就会有。于是,他认命了,无求、无得、无失,心里真正地平静了下来。
他当了贡生以后,终日静坐,也不读书写字,真可谓心如止水。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想也没用,所以,他什么都不想了。
己巳那年,袁了凡回到南方,去朝廷所办的大学——南京的国子监游学。未入学之前,他到南京栖霞山拜访了著名的云谷禅师。他与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对坐,三天三夜都没合眼,依然精神饱满。云谷禅师暗暗称奇,心想:如此年轻之人,怎么会有这么高深的定力呢?真是难得!
难得!
云谷禅师问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和妄想。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有看到你有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呢?”
袁了几回答道:“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二十年前,有一位姓孔的先生早就算定了,我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都是注定的,还有什么好想的呢?想也没有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云谷禅师笑了笑,说道:“我还以为你是一位定为高深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向云谷禅师请教:“此话怎讲呢?”
云谷禅师说:“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被注定呢?这是因为人有心,有妄想。人如果没有了心,没有了妄想,命运就不会被注定。你三天三夜不合眼,我以为你抛开了妄想,没想到你仍有妄想,这妄想就是——你什么都不想了。”
袁了凡问道:“既然如此,那么按照您的说法,难道命运可以改变吗?”
云谷禅师说道:“儒家经典《诗经》和《尚书》里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的确是至理名言。任何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人的幸福也全看自已怎样去追求。佛家经典中也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妄语是佛家的根本大戒,佛难道还会妄语吗?难道还会欺骗你吗?”
袁了凡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说:‘有所求,然后才能有所得。’其意思的确是指求在自己。但是,孟子的话是针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人的道德修养无疑可以通过自身的培养而获得,而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难道通过内在的修身养性也可以获得吗?”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说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理解对了一半,另一半你还不知道。其实,除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内心求得之外,任何一切也都可以求得。任何成功和幸福都离不开人的方寸之心;一切追求最终是否成功,都取决于人的心态。要追求一切,首先就必须从追求心灵开始。所以,孟子说的求在自己,不仅仅指道德修养,功名富贵也是如此。道德修养是内在自身的,功名富贵是外在的,但这两者的获得都应该从内心入手,而不要舍弃内心,盲目地在外面去追求。从内心入手,内外的追求都可以得到。如果不反躬内省,只一味地向外追逐,那么,尽管你拼命努力,用尽了许多方法和手段,但这一切都是外在的,内心没有觉悟,你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最终是无结果。所以,一个人从外面去追求功名富贵,往往会内外两者都失掉。”
袁了凡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豁然开朗。
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孔先生说你不能登科,没有儿子,这是根据你的天性而算定的,这是天作之孽,完全可以通过内心的努力去改变它。只要你扩充自己的德性,改变自己的心态,多做善事,多积阴德,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他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前,他放纵自己的个性,言行随随便便,过一天算一天。而现在,他时刻警觉,不断反省检点自己的行为,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常常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注视着自己;遇到有人憎恨诽谤他,他也能安然容忍,内心相当平静,不像从前那样心浮气躁,一点点委屈都受不了。”
第二年,礼部进行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该考第三名,他却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卦终于不灵验了。而秋天的大考,他又考中了举人。孔先生算他命里不会中举,现在他居然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