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态度与人的素质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良好的态度,积极上进的态度,谦虚好学的态度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本前提。“素质”一词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既包括先天的内容,也包括后天的内容;既包括内在的心理结构和文化水准,也包括外在的形象仪表和行为特征。素质体现在工作中是一种能力,体现在学习中是一种思维,体现在生活中是一种修养,体现在处世上是一种道德,体现在语言上是一种思想,体现在行为上是一种节操。换句话说,体现在人身上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归结到素质上来,当然也包括态度本身。态度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也能够反应自身素质的整体面貌。良好的态度是个人良好素质的常态反应,良好的素质也是个人良好态度的基本保证。
学习改变命运
有这样一则很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还是一块蛮荒凉的地方,那里仍是由印第安人所生活的地区,就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印第安人突然改变了命运,因为在他名下的土地里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在开采成功后,他一夕之间成了令人羡慕的百万富翁,盖了一间漂亮的木屋,请了许多的工人,更给自己买了一辆“凯迪拉克”黑头车。
当时的轿车在车后都配有备用的轮胎,这位印第安人有着暴发户的心态,希望自己的车子是乡里中最长、最拉风的,于是又硬在车后加了许多备胎。为了打入上流社会,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高筒帽,订制了燕尾服,配上了精致的蝴蝶结,嘴上还叼着又粗又大的雪茄烟,和过去的贫穷相较,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他每天都要驾着车去镇上,他缓缓地驶过每一个街道,摇下车窗,愉快地和镇上的人打招呼,如果碰到熟识的朋友,他还会停下来寒暄几句,不过有趣的是,他的车从来没有撞伤过人,连里程表也是静止不动的,原因无他,在他那辆豪华轿车的前面,有两匹马在拉着,这辆汽车的引擎一切正常,印第安人只是坐在驾驶座上由马拉着,因为这位印第安人根本没有学会开车,根本不懂得将钥匙插进孔内发动汽车。
这辆汽车少说也有100匹的马力,随时蓄势待发,可以载着印第安人去追逐落日,但他没学过,只能用过去的经验,只能用传统的方法由马来拉。这也是许多人的盲点,明明自己本身有很大的潜能,但是却不懂得善用与开发,而知识往往就是开启潜能的通行证。
我们的大脑有一千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用明暗的光电作用来记忆或判读处理讯息,就如同计算机里的0与1的编码一样,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大多是64位,也就是2的64次方,可是我们的大脑却是一部超级无敌大计算机,因为它有2的1000亿次方的储存量,可是我们仍会受到过去经验的束缚,习惯用旧有的思路,用旧有的编码来解读信息,因为这是阻力最小之路,也因此有心理学说,人的潜能一生中大概只用到百分之五,甚至更低。佛经里也曾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只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得到证悟。
要破除这些自我设限,学习就是最好的触媒,人们若不让自己吸收一些新观念或新做法,就会将经验停留在最初,仍然以旧的思维来解决新的挑战,就像微软的操作系统现在都是最好的XP,WINDOW98甚至更早的3.1并不是不能用了,只是在速度与功能上,它已没有竞争力了,计算机随时都有更新升级程序,我们的大脑也需要升级,不更新,我们就会被时代与竞争者淘汰。
那位穿着华服、叨着雪茄,“坐”在自己大车内的印第安人,也许也有着如唐吉诃德般的浪漫,也有着如唐吉诃德般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窘境,这种故事是幽默,也是一种反讽。而学习的行动,将会带领我们离开经验的城堡,让我们感受知识的力量,它不只是那把发动凯迪拉克引擎的钥匙,更是改变生命、改变命运、遇见美丽新世界的关键。
素质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
对于人来说素质只有初步形成,一直到死也不可能达到最终完成,甚至当一个人即将死亡时他也可能改变他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人的素质可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当然也可以变差和下降。认识这一点,对于增强改善和提高素质自觉性、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与人秉赋不同,素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人素质各种要素中,几乎没有一种是不可改变,而且事实上它们始终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素质可塑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某些素质原来不具有,可以通过适当途径培养这些素质。例如,一个人可能完全不具有音乐鉴赏力,他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培养这方面素质。素质在这方面余地是非常大,素质再高的人也不可能具备一切素质。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在这方面培养和改善素质可能。例如,一个一辈子没有拿过画板人,可能在退休之后学绘画,而且画得相当不错。
第二,某些素质原来已经具有,可以通过训练和强化提高这些素质。例如,一个人可能是身体健康,他还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小心保健使体魄更强健。每一个人所具备各种素质都可能通过适当途径加以提高。不过,不同素质的可塑性是不同的,而且有些素质可塑性会受年龄、性别、职业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感知力就会受年龄限制。
素质整个结构是可以改变。整个素质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可能因为某些素质增加、增强或减弱而自然改变,也可以有意识地改变整个素质结构。例如,可以通过整体上更新观念、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整个素质结构,也可以着力强化某些素质改变素质结构。这种整体素质大调整、大改变一般不会轻易发生,但也不是不可能,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时期,人们素质结构就常常容易出现这种大转换。
第三,素质整个水平可以提高。素质是一个结构整体,当一些重大结构要素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时,整个素质水平就会得到整体性提高。
如果一个人知识技能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同时达到一个新高度,就会带动其他素质相应变化,从而使素质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层次。例如,一个人大学毕业工作数年后,又去攻读研究生,通过几年强化教育和训练,他不仅专门知识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洗礼,以致于兴趣爱好也发生了改变,这就会使他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人职业、职务改变时候。
例如,一个人成为了企业家、政治家或某方面专家,他也可能因为职业、职务改变及相应需要而使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第四,人人都可以改善和提高自己素质,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去这样做。一个人应改善和提高自己素质。
首先应有这方面意识。就是说,他首先应知道自己素质是可以改善和提高,其次他应愿意去改善和提高。不少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定型,认为自己是“朽木不可雕也”。也有人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得过且过,把改变自己看作是穷折腾,不愿意改变现状。
这样的人都是不可能改善和提高自己素质。
其次应有这方面意志。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自觉地改善和提高自己素质,就是超越自己、战胜自己。没有强烈自我意识,没有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精神,没有坚忍不拔意志,就很难克服自己惰性,改变和提高自己。
再次应不断学习锻炼。学习和锻炼不仅可能直接改善和提高自己素质,而且可以不断提高自己改善和提高素质自觉性,增强这方面信念和意志力。学习锻炼可以自己进行,但在当今这样知识爆炸时代,仅靠自学是不够,应该主动地接受社会所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一般地说,接受一次这样正规教育,就可以使自己素质上一个新台阶。
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
说到个人素质对职场成功的影响,一位成功人士说出了这样有一句话:“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
在一个现代企业里面,职业人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却还是一些非能力层面的东西。比如一起进入企业的大学生,尽管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但专业知识、能力差别是不会太大的,可为什么几年以后大家的发展就会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呢?非能力素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众多的非能力素质中,心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持续成功的关键。
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心态高低、健康与否,对我们非常重要。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一种精神风貌;心态的内在体现则表现为它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斗志和对工作投入的程度。
有个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由于体检没有通过,没有能进入自己心仪的一家大企业集团,去了家乡的一家国有企业。在那里由于没有关系,一直在车间做工人,他的上海同学曾邀他一起来上海寻找一个新的起点,他却说,“你行,身体好,回上海闯荡闯荡吧。我不行了,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前途,不过离家近,与家里人有个照应,就在这里将就下去算了。”这种消极的心态,使他选择了破罐子破摔的做法,消磨了斗志,很难主动地走出职业低谷。仅仅因为机遇没有垂青自己,就无法取得大的职业成就。
对新人而言,职业技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尚处于定型阶段,心态对职业生涯的作用就更大了。有的人心态非常浮躁,对社会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从而导致对社会的高期望值得不到兑现,或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的单位亏待了自己,最终走上了频繁跳槽的职业发展之路,过上了跳蚤人生。
但也不乏另一个极端,许多新人早早习惯了最初得到的工作岗位,进入一种按部就班的轨道,等待岁月消磨掉所有的青春激情与锐气,沦入平庸,也是非常让人痛心的。有一个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取得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整整五年了,她的分机号依旧没有变,她的工作依旧还是做出纳。五年里不知会有多少幸运的人民币从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手上经过了,但留给她的又是什么呢?在现代中国,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目标至少要定位于做一名管理干部,即使就业行情再差,像车间工人、办公室文员之类的岗位只能作为我们在某一个具体的工作阶段的选择,决不能成为我们长久的职业发展目标。要有一个概念,这样的岗位是新人的专利,等我们跨越了新人的行列,我们就要告别这些岗位,否则我们就是在与新人抢饭碗,挤压他们的生活空间。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良性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新人也要注意,工作过程中不要太计较自己的职位。头衔只是个虚名,太高的头衔对新人不但没有帮助,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有位家具商场的年轻的副经理,就很懂得这个道理,他在制作名片时坚决不同意把这个头衔打上去。他说,别人一旦把你当副经理看,就会要求你具有副经理的风度与气质,而作为一个新人,纵使能力具备了,社会阅历、谈吐可能都不足以支撑,这样只会使别人产生暴发户的感觉。还不如谦虚一点,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了,偶尔犯点错误他们也会理解,也乐于指教,我们也就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学更多的东西。
过早地拥有了一个高的位置,有时还会给自己的发展带来负作用。
曾经在一个家电集团做过网络事业部的副总经理,非常年轻,刚从吉林大学毕业两年,应聘到另一公司销售部门一个区域经理的岗位。从能力上、经验上招聘领导都觉得他是胜任这个岗位的,但他们担心他做过那么高的位置后,还能不能在这样一个基层管理人员的岗位上安心工作。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对他进行复试。谈话中明显能感觉得到他想在短时间内迅速返回同类位置的那种迫切心情,他们判断他已经很难在这样一个基层管理岗位上踏踏实实地重新奋斗一回了。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份超越了平常人的机遇,他竟然得不到原本就应属于他这样一个年龄段人才的岗位,你说职位对他有什么意义呢?对于新人,能拥有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得到切实的历练,比拥有一个看似显赫的头衔更重要。不要觉得你的同学是经理了,是首席代表了,就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出现了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要比拼的是30岁后的职业生涯。如果30岁前,沉溺于这些东西,没有培养起真正的工作能力,那才是最失策的。
职场新人若想早日脱颖而出,既要有远大的目标,还要有耐心,眼光要放远,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要拿出“十年寒窗”的精神,在职场上“学好文武艺”,然后以自己心仪的价位成为真正的“企业家”。有了这样的心态,离目标的实现就更近了一步了。
要经常有“归零心态”
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的时候,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躲在角落里抽烟,或和工友偷懒聊天,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
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账。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