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6810600000002

第2章 淡泊心智,不为虚妄的名利去玩命——不为撒旦抛下的名利诱饵所迷惑(1)

所谓的淡泊之心即淡定之智,它表明一个人在生活中将名利看作是过眼浮云,不刻意去追求过分的享乐与利益,得亦不喜,失亦不忧的处世态度。在多数人都在为获取名利争得你死我活的现代社会,培养一些淡泊的心智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看淡名利是一种从容生活的心智

人类70%的烦恼都跟名利有关,而人们在处理名利时,却往往意外地盲目。

《快乐的人生》

一个人如若具备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那么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他所看到的是人生值得讴歌的部分,而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没有兴趣。

自古以来,功名利禄就是一些人的人生奋斗目标。综观古今,在这个世界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历史上留下来的更多的还是众多为名和利所困扰、所击败的悲剧。生活的道路本来是很宽阔的,人生的价值也并不全是能够用名和利来衡量的,因此,若想活得轻松自在些,你就应该看淡名利,活出生活的本色。

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么对于他来说,外界获得的东西是多是少都与自己无关,少了不足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而多了也不会助长他的欲望。而假若一个人心中时刻充满着无尽的欲望,那么他也永远不会有舒心的时候。名轻利少则一心想着往上爬、挣大钱,名成利收之后,欲望却又会再一次膨胀。如此循环下去,永远追求着名利,直至生命的尽头仍然不知满足。这样的生命还能有多大意义呢?

现代人面对着花花绿绿的精彩世界,更应当有淡名寡欲的思想,如此方能在纷繁的世界里,在众多的不公平中,在自己的心中,构筑一片宁静的田园。

要能够在纷繁的大千世界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就要有穷通达观的人生态度。所谓穷通达观的人生态度就是指“穷亦乐,通亦乐”:身处贫穷之中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感到快乐;身处富裕之中也能够心态平和,享受生活之乐。说到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采取一种顺应命运、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那么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过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会庸人自扰,不会羡慕那些有钱的大款和老板,不会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一对夫妻年轻时共同创业,到了中年终于小有成就;公司净资产一千多万,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提起这对夫妻档,商界的朋友都伸大姆指。然而就在他们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两人却隐退了,他们辞去了董事长、总经理的位置,将大部分股份卖给一个他们平时就很欣赏的企业家,将房子和车委托给好朋友照管,两个人潇洒地环游世界去了。消息传出后,大家都觉得太可惜,一些亲戚朋友也不理解,讽刺他们说:

“年纪这么大了,办事却像小孩子一样,那么大的家业说丢就丢,放着好好的老总不做,偏要去环游世界!”

在一些人眼里,这对夫妻确实很傻,竟然抛下名利,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体验不到当老总前呼后拥的风光,大把大把赚钱的乐趣了。其实,这对夫妻自有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选择,他们抛弃了虚名浮利恰是要感受生活的真正乐趣。

名望,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有了名望,通常可以万事亨通,光宗耀祖。名望这东西确实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因而不少人为了一时的虚名所带来的好处,会忘我地去追求名。

然而,沉溺于名望会让你找不到充实感,让你备感生活的空虚与落寞。尤为可怕的是,虚名在凡人看来往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引诱你去追逐它。尽管虚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可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名而展开搏杀。真正体会到生命意义、人生真谛的人都不会过于看重虚名。其实,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得到一个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虚名而去勾心斗角,弄得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

毋庸置疑,钱,是一种财富,是让生活更加舒适的保证。有了钱,就可以住豪宅,开名车,吃大餐,在一些人眼里,金钱甚至是一种带有魔力的,可以让人为所欲为的东西。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金钱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有了钱以后,你就得为自己的安全担扰,谁知道哪个家伙是不是正打着“劫富济贫”的算盘;有了钱,你就会失去很多朋友,你可能会担心对方是不是冲着你的钱来的……

人的一生面临许多关卡,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不管是名分地位还是财富,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或许高官厚禄、巨额钱财在顷刻之间就会离你而去,荣耀风光成为黄粱一梦;一些人老谋深算,为了争名夺利,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可在突然之间却已被他人算计。人何必活得这么辛苦,又何必活得这么虚妄?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地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你从现在起,就把名利看得淡一些。

满足现状是最具理性的处世智慧

对必然的事轻快地承受,就像杨柳承受风雨,水接受一切容器,我们也接受一切事实。

《人性优点》

所谓的现状,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已经相对稳定了下来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它是现实对你的人生暂时的框定,你要是刻意地去打破它,就是在与现实进行碰撞。

美国人艾迪·雷根伯克在探险时,与他的同伴迷失在浩瀚的太平洋里,他们毫无希望地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艾迪说:“我从那次经验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的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你就绝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了。”后来,艾迪在他浴室的镜子上贴上了这样几句话,好让自己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都能看到:

人家骑马我骑驴,

回头看看推车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知足,是对欲望的一种理性的审视。俄国作家契诃夫对知足常乐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颗牙疼起来,那你就要欢欢喜喜,因为你不是满口牙都疼。你手上扎了一根刺,你要高兴地喊一声:‘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

红尘滚滚,步履匆匆。为名来,为利往,为一日三餐奔波。浮躁的心难得被什么打动。不经意间,却听到一个平淡却可以震撼心灵的故事。

一对年已耄耋的夫妇,女的因偏瘫长年卧床,男的亦患上轻度的老年痴呆症。每天,做丈夫的总是坐在妻子的床旁,默默地陪伴着老妻,偶而说上几句话;做妻子的则总是抓住丈夫的一只手,无言地摩挲着。

到了吃饭的时间,丈夫就会搀扶起妻子,走到饭桌边,和儿子一家共同进餐。老妇人如果不慎呛一下,就会有一只布满老年斑的大手轻轻拍拍她的背……吃过饭,两位老人就手拉手地在沙发上小坐,看着儿孙们收拾饭桌。一日又一日,老人们就这样和儿子一家过着清贫的生活。

黄金万两又怎样?从这对老夫妇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读出他们在几十年沧桑岁月中相濡以沫的幸福。

对待人生始终秉持台上台下的那份从容

重名利的人被智者所轻蔑,为势力者所叹服,为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名所奴役。

《快乐的人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得意或失意,对待两种不同境况的态度也是检验一个人处世态度的标准。

当我们在台上的时候,要做好下台的准备;如果我们在台下的时候,就应该随时准备上台。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没有人永远在台上,也没有人永远在台下,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唯有把握住上台时演出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扮好自己的角色,那么不管是主角或者是配角都是值得鼓掌的。

所谓的在台上就是自己享受名利的时候,是被人所羡慕的时候,如果你在台上,应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自己的责任;所谓的下台就是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当凡人的时候,这时,也不必感叹,不如做个最好的观众,给予台上的人热情的掌声。

在台上,固然是众所瞩目的所在,但是所受的压力较大,且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在台下,虽然无法光芒四射,但若能沉潜自得,倒可明哲保身,不必成为别人的箭靶。那么要留在台上或者是走下台,的确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但是有时候要上台或是下台,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有时是环境使然,有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台上也许风光,但是没有永远不凋谢的花朵,常春树固然可喜可贺,也要随时做好下台的准备。唯有懂得何时上台,何时应该下台的人生哲学,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安身立命的处世原则。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但是,当一个人集荣华富贵于一身时,他是否想到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有长江后浪逐前浪的窘迫呢?好吧,那就不要过分贪恋巅峰时的荣耀和风光,趁着巅峰将过未过之时,从容地撤离高地,或许下得山来还有另一番风光呢!

有一个拳手,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这个拳手无疑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明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他的选择虽然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某些不得已的情况而不得不“放下”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到了年迈体衰时,就有突然遭遇“被剥夺”辉煌的可能,这当然也是考验人如何对待“拿”和“放”的时候。美国第一位总统、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坦然地出席告别宴会,坦然地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他挥动着礼帽,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庄。这一瞬间,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肯黎,因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声望,然而,到了80岁时,赫氏不得不考虑放弃解剖工作时,他毅然辞去了所任的教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务。最后,他还辞去了一生中最高的荣誉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难设想,此时赫肯黎的心情何其沉重、心绪多么复杂,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对友人这样说:“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尽管如此,他毕竟如此“放下”了,在没人强迫的情况下如此“放下”了。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华盛顿和赫肯黎都有“拿”上了自身地位最高的辉煌,可他们又都主动“放”下去了。一位名人说得好:“重要的并非是你拥有了什么,而在于你忍受了什么。”

以坦然和克制的态度去承受离任或离职之“放”的人,应该说他活出了一份潇洒与光彩,活出了一种落落大方的风范。

生活中,一个人有可能遭遇到这样一些情形:人生——无论功绩或是职务——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和最高峰,却因为意外地遭受到某种打击,迫使人去直面“放下”的窘迫。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起来”。“跌下去不疼,爬起来才疼”,这就是痛定思痛的一种表现了。反思固然必要,可是,如若长久地斤斤计较于“痛”上面,那就反而作茧自缚、手足无措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主将罗伯特在投降仪式上签字以后,心情十分沉重。他默默地回到弗吉尼亚,避开了所有的公共集会及所有爱戴他的人们。后来,他又默默地接受了政府的邀请,出任华盛顿学院院长一职。不耽于沮丧与懊悔,一切复兴家园的“战役”始终在默默地进行之中。应该说,罗伯特是明智的,他懂得:“将军的使命不单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拼杀,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看来,罗氏是真正弄懂了如何在“放得下”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人,这情形恰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像罗伯特那样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这里面的大勇气和大坦诚是令人钦佩的。

过剩的资财是无意义的

如果我们不可能改善我们的经济情况,也许我们可以改进心理态度。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有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作也可如此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