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实战版)
6809800000018

第18章 卖场销售心理学:在对话中把握成交的信号(4)

老头没有再说什么,接着参观,又看到一辆90万美元的绝版车,这一回,他受到一名年轻销售员的热情接待,这个销售员脸上挂满笑容,在得知老者想买这辆车的时候,详细地为他介绍了车辆。

老头对这辆车很满意,留下一张20万美元的支票作为定金,并且说:

“年轻人,我喜欢那些喜欢我的人,你对我微笑,会给你带来好运的。明天我会带着剩下的钱来提车。”

第二天,这个老头果然带着剩下该付的钱又来了。没有人知道,这位穿着邋遢的老头是中东的一个石油大亨。

以貌取人,私自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等级,不仅不会为销售员带来更多的销售量,还很有可能使销售员失去潜在的客户。在这一点上,年轻的销售员甚至比老销售员做的好,因为新销售员通常更愿意抓住每位顾客。

通常来说,大部分的顾客都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即使是那些暂时没有能力承担高消费的顾客,并不代表不能为你带来利益。消费能力差的顾客虽然为你带来的直接业绩不多,但是这类顾客形成的好口碑,会为你带来更多的顾客,带来额外的收获。

因此,做销售工作一定要重视每一位客户,做到一视同仁。销售人员切不可只看眼前利益,看大的利益。要知道,在销售过程中,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不注重细微的服务差别,将导致销售整体形象受损,其连锁反应是长久而深远的。

12.利用顾客的冲动心理

销售人员都知道,相较于理性的客户,容易冲动的客户更容易应对一些,也更容易成交,这是因为冲动型客户的心理很好把握,他们追求刺激、冒险,经常会不假思索就做出一个行动,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就舍得花钱。

冲动型的客户很不屑于货比三家,更不愿意花费时间讨价还价,只要觉得产品还不错,价格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就会立即下单子购买,物美价廉通常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冲动型的顾客还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下流行什么,他们更愿意跟随大众的消费倾向购买。而遇到讲解比较详细的销售员,他们也会比较着急:“有什么话直接说就好了。”

这些心理,只要销售员能很好地把握,就能为我们带来更高的成交率。而研究表明,理性的顾客是很小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顾客消费过程并不受理性的支配,通常会在冲动心理的驱使下购买商品,特别是女性顾客。这从女性衣橱里到处都是穿了一次就没再穿过的衣服可见一斑。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商品的特性不同,冲动购买的比例差别也较大。例如,药品的计划性购买较强,而食品和化妆品的无计划性购买相对较多。

研究发现,影响顾客冲动性购买的心理因素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外部因素激发顾客的冲动性购买,二是顾客内部因素影响顾客冲动性购买。而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最能把握住的就是外部因素。

吕晶是一名普通的公司文员。她平时并不是一个易冲动的人,却在五一假的时候一下花了九百元钱买了两双高跟鞋,那可是她那半个月的工资。

事情是这样的,放假那天,吕晶在商场转悠。看到一个不大的店里挤满了人,觉得好奇就走过去看,只听音箱中一个温柔的声音:“尊敬的新老顾客,为了感谢您的支持,我店今天进行酬宾活动,一律半折,仅此一天……”

吕晶一下就被吸引了,刚进去,店员就热情的招待:“请随便看看,看中了可以试喔。”吕晶试了好几双,其中有两双她都特别喜欢,不知道该买哪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店员热情的说:“夏天一双凉鞋肯定是不行的,反正又不贵,就都买回去换着穿呗。而且就今天半折哦,明天再来可就恢复原价了。刚刚还有一个小姑娘一气拿了四双,因为她经常在我们店里买鞋,知道平时的价格,所以觉得今天买很划算……”结果吕晶一冲动,花了九百元钱把两双鞋都买了下来。

鞋店营造出来的众多消费者抢购的氛围,以及销售员在顾客犹豫不决时候送上的鼓励的话,都正好地戳中了吕晶的冲动细胞,做出冲动购买的决定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只有准确捕捉顾客瞬间的购买冲动,并全力以赴跟进,才能尽快实现签单。因为当顾客处于这个“冲动期”时,也是其最不理智的时候,如果把握不住机会,等顾客冷静下来,交易成功的几率就会减小很多。

新的销售员在遇到冲动型顾客的时候,总是不敢急着逼顾客购买,总是担心自己对商品介绍不够,顾客还不够了解,这样成交会存在隐患和问题,这样只会失去成交的大好机会,必须快刀斩乱麻,迅速拿下客户。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冲动型的顾客一般个性比较突出,所以最好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出客户的个人喜恶,顺着客户的心意推荐商品,介绍商品的时候也要尽量抓住能吸引顾客注意力的特征,客户不关心、不感兴趣的话就尽量少说或者坚决不说,以免影响顾客对商品的印象。

事实表明冲动型顾客的购买欲望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一旦顾客表现出购买欲望,就要马上催促客户下单,一旦客户的热情冷却下来,再购买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只要销售员摸清顾客的心理,了解其购买动机,其实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个中方法相结合,达到刺激顾客冲动的目的,最后就能把生意做成。

13.客户选购产品喜欢折中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折中现象的存在,在心理学中叫做“折中效应”。在商业领域,当顾客需要在两个合适的商品中做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价格比较低的那个。而如果有中间价位商品出现,顾客又会放弃最便宜的那种而购买中间价位的商品。

这是因为,在购买过程中,顾客也总是需要权衡,然而这种寻求折中选择的权衡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就会令一些销售人员不知所措,甚至有的销售人员会因为顾客考虑的时间长而埋怨顾客。其实,如果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顾客犹豫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顾客需要考虑商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商品的质量是不是有保障,价格也是考虑的重要方面。总之,顾客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决定。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当顾客具有购买意愿,但仍然难以下决定的时候,应该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户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方式,帮助顾客找到折中选择,使顾客满意。

客户在消费的时候,期望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经过自己的选择和筛选决定最后购买哪种产品,这就是折中心理的体现。所以销售员在向顾客推销商品的时候,要尽量多为顾客提供几种选择,这样顾客选择的余地大了,自主做折中选择的可能性就很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多数酒吧和酒店都会把比较贵的酒类列在菜单的底侧,这样顾客在点菜的时候也许都不会看到那里,而有些店则把它们列在单独的菜单上。这两种菜单模式都不能使不同价位的酒形成对比,就不能形成中等价位对顾客的吸引力。

而只要稍加改动,把高价的酒菜和其他酒菜列在一起,这样,中等价位的酒菜就会变成顾客的“折中选项”,变得让人更容易接受了。

一对夫妻走进一家售楼中心,打算购买一套房子。售楼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售楼员介绍到小区的周边环境的时候,女顾客突然要求看看房子的户型图。售楼员拿了一张户型图,但是说道:“这个小区的销售情况比较好,现在只有几套房没有卖出去了,剩下的几十套房子户型都是一样的。”

女顾客不禁充满疑问:“那是不是意味着,剩下的户型都是别人看不上的?”售楼员赶紧说:“哦,不是的,这十几套房子反而是户型格局比较好的,只是一开始都卖给了一位大客户,后来大客户资金出现问题,才留到现在才卖的。”

女顾客接着问这几套房子的位置,售楼员说:“这几套房子都在临街的位置,而且楼层都是二到四层,都是楼层比较好的房子。”而女顾客知道这样楼层的房子价格也普遍高一些。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别处看看。

几天后,这位售楼员向这对夫妻询问是否还要买房子的时候,这对夫妻说已经在离他们不远的某某小区买到了另一处房子。后来,售楼员得知,这对夫妻购买的房子和自己销售的房子的各种条件都差不多,只是另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房子种类更加丰富,这对夫妻在决定购买之前经过了一番精心挑选。

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客户喜欢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让自己对于选择购买哪种产品有更大的决定权,这就是客户的折中心理。销售员在向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要学会利用顾客的这种心理,给顾客推销产品的同时留下选择的余地,让顾客能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选择。

聪明的销售员总是懂得多准备几种类型的产品供顾客选择,这样就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要,还可以让每位顾客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决定权。

14.用“免费的午餐”促销

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想要贪图小便宜的人,这样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吃上“免费的午餐”,而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爱贪小便宜的人并非有功利目的,而是如果能占到小便宜就会有好的心情。所以,在销售的时候不妨就满足客户这种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其实,很多商家已经在运用各种“免费的午餐”吸引顾客,比如买一赠一,节假日折扣,清仓甩货等各种噱头,都是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采取的促销手段。但是顾客就很吃这套,愿意贪图其中的便宜。

如果能在实际销售中多多使用诸如打折优惠、免费送货、赠送礼品等“小便宜”来讨好顾客,让客户欣喜的同时,也会为自己赢来比平时更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