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6802900000005

第5章 农村教师仪表与行为漫谈(4)

教师印象形成的三种模式

教师与学生最主要的接触是在教学活动中,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注重在这一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其教学效果就明显,反之则效果不佳。那么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着手,帮助老师弄清楚究竟如何做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学生对教师印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累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对老师的赞同值在决定印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值越大印象越好。例如,学生对一位教师的智慧、干练、幽默的赞同值依次为4,3,2;对另一位教师的智慧、干练、幽默、热心等品质的赞同值依次为4,3,2,1。两相比较,学生对谁的印象更好呢?属于“累加模式”型的学生会认为后者优于前者。其原因在于后者的赞同值总和是10(4+3+2+1=10),高于前者的(94+3+2=9)。因此,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赞同值,值越大,印象也就越好。

(2)平均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比较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其印象好坏是由赞同值的平均数来决定的。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在平均模式下前者就优于后者了。因为前者的平均赞同值是3[(4+3+2)÷3=3],高于后者的2.5[(4+3+2+1)÷4=2.5]。所以,对于这一类学生要尽量突出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哪怕只有一项是他特别欣赏的,他对你的印象也会很好。

(3)希望满足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是根据自身希望值来判断的并成正比。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就很难分出谁比谁更有优势了。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一个标准,有的学生可能倾向于智慧、干练,那他就会对前一位老师产生比较好的印象,而有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热心、幽默,那么他就会对后一位老师产生良好的印象。

那么我们面对如此众多的需求,要如何来实现对他们这种需求的满足呢?毕竟人无完人。在面对这种学生时,我们就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尽量在各方面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综合的素质来打动学生。

在同一班级中,往往三种模式都具备,因而对老师的评价也各不相同。但就整体来说,其中分布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常情况下“累加模式”多存在于小学,“平均模式”多存在于中学,而“希望满足模式”则多出现在大学,呈现出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阶段的评价也会不同。

印象相成规律及应对策略

教师自觉的进行印象整饰是其趋于成熟的标志,它形成于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但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从印象形成的规律着手,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调整。

规律之一:人们印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学生对教师印象的形成往往带有片面性,或是对老师的了解不全面,或是受自己原有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使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产生偏差。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有目的地控制学生的认知偏差。在师生交际中,学生对老师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以点概面。在人际知觉中,人们不会对某人的情况全部都有所了解,往往是根据仅有的信息对这个人作出评价,因此,通常会出现以点概面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人们会根据某一突出优点或缺点来作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心理学中称“晕轮效应”。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这一效应是很突出的。因此,教师应该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以自己的优势吸引同学,从而形成较好的印象评价。

第二,先入为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后来双方交往的方向。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具体有两种表现:一是“成见效应”。学生通过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往往使其形成一个对老师评价先入为主的形象。二是“首因效应”。首因即指“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成为师生交往的心理基础。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是相当顽固的,即使在以后与教师的交往中,学生头脑中这种既有的“歪曲”印象至多在“量”的方面有所改善,在质上却不能改变。因此,教师群体应该重视建立“集体的威信”,使每一个教师在学生中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威信;就教师个体而言,则要重视与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尽量不给学生留下坏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持续接触、交谈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不正确形象。教师如果做到这一点,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将更加深远。

规律之二:个性特征对印象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教师的性格特征在学生对教师印象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印象整饰时,要注重性格修养。如何进行性格修养的培养与完善,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优化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性格的核心成分,态度决定了我们待人处事的方法与手段。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在学生的印象形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教师对事业的态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态度体现出来,对学生的爱与对事业的热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对那些热心于教师事业,关心爱护同学为人公正的教师,印象一般都比较好。因此,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来关爱每一个学生。

第二,健全意识。一个人的意志力表现为能够自觉的确定目标,并通过克服各种困难来实现目标。在教育中,教师所面对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人是最不好捉摸也是最难认识的,因此教育活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长周期性等特点,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完成这一工作所需要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要如何培养呢?那就需要教师以不倦的精神和巨大的耐心了解学生,通过探索规律改进方法,努力地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其次要不怕困难,知难而进。面对一些厌学的学生要持续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改变观念,而不应该让他们沉沦下去。

第三,调节情绪。情绪表达的是内心的各种情感,通过情绪的表达别人可以增强对你的看法。教师要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才能与学生实现良好的沟通,坏的情绪会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出现障碍,而好的情绪则能感染学生,营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所左右。

第四,完善理智。理智在性格方面主要表现为感知记忆和思考事物的方式及方法,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动或被动,严谨或草率等就是理智的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中,理智占较大的比重,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精深的知识积累,使教学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而且还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通过自身的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完善自己。

总的来说。以上四点又是相关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由此教师尽量做到以上四点,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成功的塑造。

规律之三: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总体认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综合了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气质、文化修养等等内在因素与仪表风度的整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