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于真善美的格言(经典格言)
6802300000018

第18章 惠吉类格言品评(1)

【原文】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译文】

吉福是祸患的根因,祸患是吉福的继续。

【汇评】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又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又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少则得,多则惑。”

【译注】

老子说:“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对而成,长和短相比较而存在;高和低彼此转化,声和音彼此相合,前和后彼此相随。”

又说:“想要吸收,必定先扩张开来;想要削弱,必定先使他强盛起来;想要废弃,必定先使他兴旺;想要夺取,必定先给予。”

又说:“委曲才能求全,弯屈才能求直,低洼才能求满,少才是真正的得,多便会发生惑乱。”

【原文】

世事常新;天道好还。

【译文】

世事总是花样翻新,天道无非循环相报。

【汇评】

世事如棋局局新,奈何天行有常,主宰世事?古者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译注】

即使世事如棋,局局都有新意,怎奈天道运行,总是按照同样的规律,循环相报,并且主宰着人间呢?古时候正是秦始皇灭掉东周那一年,汉高祖刘邦降生于世;也正是梁武帝灭掉南齐那一年,消灭梁武帝的侯景降生于世。由此可知上天是怎样安排世事的了。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大德之人的做法,只是顺行天道;天道没有亲与疏,总是福佑好人。

【汇评】

上言人事,下言天择。尽人事以听天命则得。

【译注】

上句谈人应该怎样做,下句谈天道对人的选择。占尽人事的所能,然后听任天命的裁决,也就是了。

【原文】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惑,则天不能祸;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吉。

【译文】

强固根本,节约费用,就上天也不能使人贫穷;修养周备,因时而动,就上天也不能使人病弱;遵循天道,明辨是非,就上天也不能使人遭祸;背离道义,妄自行动,就上天也不能使人吉祥。

【原文】

衣不能贫,食不能贫,无算则贫;人不能困,鬼不能困,妄动则困。

【译文】

穿衣不会使人贫穷,吃饭不会使人贫穷,没有筹算才会贫穷;别人不能使人困顿,鬼神不能使人困顿,轻举妄动才会困顿。

【原文】

男不好色,纵妖狐难施其惑;女不贪财,任邪魔难售其奸。

【译文】

男人如果不好美色,纵使妖狐当道,也难以施展其蛊惑之术;女人如果不贪钱财,任凭邪魔降临,也难以兜售其****之计。

【汇评】

男被女骗而损财,女被男奸而失身,此类事多有,皆男贪色、女贪财之过,不可不知也。女子居家,宜谨闺房,少交接,则惑乱自少;男子在外,商旅之中,尤当谨慎。

【译注】

男人被女人骗而损失钱财,女人被男人骗而失去贞洁,这类事情多有发生,几乎无不是男贪色、女贪财造成的,对此不可以不了解。女子居家,应当谨守闺房,尽量减少与外人接触,这样被迷惑以至****的事自然很少发生;男人离家在外,或在经商旅途上,尤其应当谨慎小心。

【原文】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译文】

天道使盈满者亏损,使谦虚者受益;地道使盈满者减少,使谦卑者增加;鬼神使盈满者受祸,使谦逊者得福;人道对盈满者厌恶,对谦和者喜欢。

【汇评】

人而能谦,位居其尊,则德以谦而愈光;位居其卑,则德以谦而人莫之能逾。其始不自居其有也,而后乃加显加崇焉。君子之有终,盖如此也。

【译注】

人能谦虚逊让,地位高的,将会因为谦虚而更加光辉;地位低的也因之不可逾越。开始是不自居,后来却会更加显赫、更加崇高。君子有好的结局,都是因为这一点。

【原文】

圣人敛福;君子考祥。

【译文】

圣人已在收获祥福;君子尚需省察形迹。

【原文】

崇德效山;藏器学海。

【译文】

培养道德,要效法高山的伟岸;隐蕴才华,要学习大海的渊深。

【原文】

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译文】

人生窘困或发达,须凭天命安排;世上吉福或凶祸,无非自己造成。

【原文】

以镜自照见形容;

以心自照见吉凶。

【译文】

用镜子自照可以知道自己的容貌;用心灵自照可以预见将来的吉凶。

【汇评】

陆文安公《论洪范五福》云:“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若其心邪,其事恶,纵使目前富贵,自正人观之,无异在囹圄粪秽之中也,何福之有?其心正,其事善,虽在贫贱患难中,心自亨通,自正人观之,即是福德。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但自考其心,则知福祥殃咎之至,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必然之理也。”

【译注】

陆九渊《论洪范五福》说:“谈论五福,实际上只应该涉及一个人的心地如何。如果心地邪恶,常办坏事,即使他现在享受着富贵,但在品德端正的人看来,他和关在监狱、泡在粪坑里生活没有两样,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一个人心地纯正开朗,常做善事,即使他还在患难之中,在品德端正的人看来,这个人就是有福有德。做好事,上天就会降下许多祥福;干坏事,上天就会降下许多祸殃。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心地,就会知道祥福与祸殃的降临,就像身影,就像回声,没有不相随相伴的,这是必然的道理。”

【原文】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译文】

世事纷争,如能谦让三分,顿觉天高地阔;为善心田,哪怕点滴培养,可供子孙耕耘。

【原文】

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放宽一步;欲保家业,宜凡事上吃亏三分。

【译文】

想要好儿孙,须是时时放宽一步路;要想保家业,应该事事肯吃三分亏。

【原文】

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

说几句阴骘话,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

【译文】

存心顾及了一点天理,不必急于得到福报,子孙自可靠它得福;说话损伤了许多阴德,纵使并未完全说尽,鬼神已然看得分明。

【原文】

多积阴德,诸福自至,是取决于天;尽力农事,加倍收成,是取决于地;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

【译文】

多做暗中善事,就会万事如意,这是由天意所决定的;努力从事农耕,就可收成加倍,这是由地意所决定的;善于教导子孙,就可子孙发达,这是由人意所决定的。

【原文】

事事培元气,其人必寿;

念念存本心,其后必昌。

【译文】

每一件事务,都注意积累阴德,那么此人一定长寿;每一个念头,都保持纯正本心,那么后代一定昌盛。

【汇评】

儿孙心上影,天道暗中灯。

【译注】

儿孙是自己心灵的影子,天道是暗中做事时的灯光。

【原文】

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译文】

不要说一个念头是可以瞒人的,要知道天地鬼神可以洞察;不要说几句闲言是可以小看的,要知道前后左右有人偷听;不要说一件小事是可以忽略的,要知道身家性命与它相关;不要说一时之事是可以得逞的,要知道子孙后代会受报应。

【原文】

人心一念之邪,而鬼在其中焉,因而欺侮之,播弄之,昼见于形象,夜见于梦魂,必酿其祸而后已;故邪心即是鬼,鬼与鬼相应,又何怪乎?

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鉴察之,呵护之,上至于父母,下至于儿孙,必致其福而后已;故正心即是神,神与神相亲,又何异乎?

【译文】

人在产生一种邪念的时候,鬼就在心中了,因而欺侮他,播弄他,白天看到真形,夜晚看见梦形,一定要酿成灾祸才肯罢休;所以说奸邪的心就是鬼,内心的鬼与外面的鬼相应,又有什么奇怪呢?

人在产生一种正念的时候,神就在心中了,因而监察他,呵护他,向上至于父母,向下至于儿孙,一定要赐给福祥然后停止;所以说正直的心就是神,内心之神和外在之神默契,又有什么奇异呢?

【汇评】

魏恭简公云:“人心之灵,他人有善,有不善,皆能知之。天道至灵,遍处都是鬼神昭布森列。思虑未起,鬼神未知;方寸起思虑,鬼神早知了。信乎?神不可以欺!”

【译注】

魏校说:“人的心思之灵敏,别人办了好事,做了坏事,都能发觉。天道更是灵验之极,一切地方都有鬼神森然布列。人的想法没有萌生,鬼神当然无从知晓;一旦内心产生了某种想法,鬼神立刻就得知。你相信吗?鬼神不可欺,实在是千真万确啊!”

【原文】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日行善事,须防错了一件。

【译文】

整天好话不离口,不如实做一件;整天好事不离手,要防做错一件。

【原文】

物力艰难,要知吃饭穿衣谈何容易;

光阴迅速,纵然读书行善能有几何?

【译文】

物力是艰难的,要知道身上衣盘中餐,来之不易;光阴是迅速的,纵然是读好书做好事,能有多少?

【原文】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译文】

每一个字都要爱惜,须知这是达到高贵的根基;每一粒米都要珍惜,须知这是赢得富足的泉源;每一句话都要谨慎,须知这是增长福分的基础;每一生灵都要爱护,须知这是实现长寿的根本。

【原文】

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

【译文】

糟蹋粮食,即使不大祸临头,也会极端贫困;爱惜一字,不但荣禄显达,而且延年益寿。

【原文】

茹素,非圣人教也;好生,则上天意也。

【译文】

持斋食素,虽非圣人的教导;爱惜生灵,却是上天的旨意。

【汇评】

高忠宪公家训云:“少杀生命,最可养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口不能言耳,不知其刀俎之间,何等苦恼!我却以日用口腹、人事应酬,绝不为彼思量,岂复有仁心乎?供客勿多肴品,兼用素菜,切切为生命算计,稍可省者便省之。省杀一命,于吾心有无限安处。积此仁心慈念,自有无限妙处。此为善中一大功课也。”

世人每逢生辰,或逢生子,多有宰杀生灵,酣歌称庆者,深堪怪叹!姑无论以有用之财,花销于无益之地;而庆我命生,致物命死,于心安乎?于理当乎?

【译注】

高攀龙的家训说:“少杀动物,最能培养善心,也最能增加福分,动物和人是一样的皮肉,一样的痛苦,只是它不会说话罢了。不知道它在刀斧宰杀之际,有多么苦恼!而我们却每天吃它的肉,并用来招待客人,一点也不为它考虑,这还有仁爱之心吗?招待客人不要很多菜肴,要上素菜,千万要为生灵打算,凡是可以不杀生的,就要不杀生。少杀一条生命,内心就会有无限的安宁,巩固积累这种仁慈的想法,自然会产生无限好处。这是善德培养的一门重大功课!”

世人每遇到生日,或是儿子出生,许多人总要宰杀牲畜,设宴庆贺,这就十分奇怪,令人叹息!且不论钱财花费在无用的地方,仅就庆贺我的生命,却把畜生害死这一点来说,心里安稳吗?在道理上合适吗?

【原文】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谦抑盈满是福祸关;勤俭奢惰是贫富关;保养纵欲是人鬼关。

【译文】

仁义宽厚,还是尖刻浅薄,这是寿命长短的关口;谦逊自抑,还是骄傲自满,这是人生福祸的关口;勤奋俭朴,还是奢侈怠惰,这是家境贫富的关口;保养身心,还是纵欲无度,这是阴阳人鬼的关口。

【原文】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译文】

为造物主所忌讳的,一是刻薄,二是奸巧;使万物互相感应的,一是诚恳,二是忠实。

【原文】

做人无成心,便带福气;做事有结果,亦是寿征。

【译文】

做人不带成见,便是有福的征兆;办事都有结果,也是长寿的象征。

【原文】

执拗者福轻,而圆通之人其福必厚;急躁者寿夭,而宽宏之士其寿必长。

【译文】

执拗的人福分轻浅,而圆通随和的人,福泽必然深厚;

急躁的人寿命短暂,而宽宏大量的人,寿命必然长久。

【原文】

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种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

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译文】

一点慈爱之心,不仅是积善成德的种子,也是积累福泽的根苗,试看古来圣贤,哪有一位不慈爱的?

一念容忍之意,不仅是道德高尚的器识,也是播种福泽的田地,试看古来君子,哪有一位不容忍的?

【原文】

好恶之良,萌于夜气,息之于静也;恻隐之心,发子乍见,感之于动也。

【译文】

善恶的良知,是在夜气中发现的,这是生发于静的缘故;恻隐之善心,是在乍见时萌发的,这是感应于动的缘故。

【汇评】

汤潜庵临终时,戒子曰:“孟子曰: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汝等当养此真心。真心时时发见,则可上与天通。或但依成规,袭外貌,终为乡愿,无益也!”

许多事业,都从这点真心推暨出来,先生得力在此,宜其临终犹谆谆也!

【译注】

汤斌在临终时,告诫儿子说:“孟子说过:猛然见到小孩子落井,人们都会产生一种惊恐怜悯之心。你们要保持和培养这种纯真的心地。纯真的心地时时都能发现,就可以感通上天了。如果只是依照成规,做表面文章,那最后就会成为一个伪善者,对人对己毫无益处!”

许多人生事业,都是从这点真心推广发展起来的,汤先生一生从这里获益,难怪他到了临终时还要谆谆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