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人与处世之道
6799200000085

第85章 操守言行要一致(4)

保持寂静、平定的心理环境,不劳累精神,是庄子精神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要“处静”即“恬淡无欲”,还必须“守性”。庄子认为,“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如同马之蹄可践霜雪,毛可御风寒,吃草饮水,翘足而奔是“马之真性”,水不杂则清是水之性一样,人的生理本然就是人之性。人的这种本性如果受到损伤,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就要被破坏,甚至要丧失。可见,“处静”是在心理上保持宁静,不为外界劳神,还必须依靠“守性”来维护生理之本然,避免疲损,而“扶席之上、饮食之间”就是守性的重要内容,这两条都把不住,势必损伤本性,伤及形体,危及健康,最后势必劳累精神,破坏宁静的心理,也就做不到“恬淡无欲”,无法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所谓精神修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庄子主张对个人心境中的嗜欲形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做到“处静”与“守性”相结合、相统一,可以说既道出了人们精神修养的必由之路,又切中了一个人无论是安身立命,还是为政治国必须警戒的要害。我们就以“****”为例,从历史上略举几则正反事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为政者往往骑着欲念的“野马”跨越欲望的栅栏,甚至深陷欲望泥淖而不能自拔。总体而言,中国历代为政者的乱欲集中在贪色和贪财两个方面。“乱欲”如同蛆虫侵腐着为政者和国家的健康肌体,如同粪臭污染着为政者的心灵以及国家环境,它是中国数千年政治的大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上失败的为政者多是因为贪财好色、荒淫糜烂。

中国的“淫史”应该从纣王写起,****狂商纣王,在“****集团”中,可以称为最早的大头目了。商纣王认为天下所有的东西、人都是自己的。面对天下这么多东西、美女,纣王真有点应接不暇。他喜欢喝酒,与众臣美女日夜醉饮,竟然筑起酒池,可谓荒糜至极。他大肆搜刮人民的钱财,将天下奇异珍宝俱归己所有,并大建宫苑,将奇禽异兽放入其中,尽情享受。纣王还喜欢淫乐,让师涓创作****迷魂的歌曲和舞蹈。更无耻的是,纣王让裸体男女在挂满肉条的园林中追逐嬉乐,彻夜如此。结果招惹了臣民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因荒淫过度而亡国亡身,也因此而留下千古恶名。在他之后,荒淫无度的帝王,不计其数。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宠幸不爱笑的褒姒,他使出全身解数,褒姒还是不笑。当时,幽王与各诸侯有言在先,倘使有贼寇入侵,便燃烽火为号,到时诸侯来兵救援。为得爱宠一笑,幽王竟无敌情而燃烽火,诸侯来到城下,见没有敌情,而是幽王戏耍他们,都十分气愤。而褒姒看到诸侯们像小孩似的被骗上当,破颜为笑。后来,真有了敌情,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仍以之为戏,都没有发兵。结果幽王被抓住,并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褒姒也被敌军俘去。周幽王为一女子竟以军情、社稷开玩笑,这真是“一笑倾国身亡”啊!

西汉时更始帝刘玄是个酒鬼,昼夜与美女在后宫饮宴。大臣有事要上奏他却醉得如烂泥不能召见,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就让侍中代坐帷帐之后与大臣说话。刘玄还宠爱赵萌之女,一切事都交给赵萌处理,而赵萌则专擅权柄。如果谁说赵萌坏话,刘玄便拔剑刺杀他。刘玄还有个姓韩的夫人也是个酒鬼,如果她侍奉刘玄饮酒,谁有事奏请,她就大怒,说:“皇帝正与我饮酒,偏在这个时候拿着文书来喊叫!”往往将书案打碎,可见,刘玄因酒色误政到什么程度!后来,刘玄成了赤眉军的俘虏,被杀死了。

这些都是帝王荒淫无度而误政乱国的史实。其实从养生的观念看,荒淫无度会大伤元气,所以皇帝早夭是很有道理的。在中国,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如果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对付起来,任谁也受不了。所以你不早死谁早死?春秋时,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秦国派名医医缓去诊视。医缓诊察了晋平公的病情后,告诉他:“你的病不能治愈了,这是因为接近女人而造成的。”晋平公问他:“难道女人不能接近吗?”医缓告诉他:“要节制。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度,一过度就会出现灾害。”这话与庄子的意思是一致的。

中国历史上充斥着无数人欲横流的为政者,也涌现出不少超脱****、贪婪的为政者。否则,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延续至今那是不可想像的。这些超脱世俗色淫的为政者既为国为民创建了举世瞩目的伟业,又留下千古美誉,同时还向世俗昭明:贪欲****是可以节制,甚至可以超脱的。

诸葛亮以丑女为妻。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自己为政的座右铭,因之其政绩十分突出。他生活也极为清朴,为了不因女色误政,他远女色,甘愿娶德才兼备的丑女为妻,在中国历史上传为美谈。

“乡巴佬”宋武帝戒女色。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一生“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他的衣服、被褥、居室都十分俭朴,很少宴请别人,尤其是宫女很少。他的住处是土屏风,用的是布灯笼,麻绳拂,所以子孙后代都讥笑他是“乡巴佬”。

康熙为政谨防女色诱惑。清世祖顺治帝因沉溺性爱早早就死去了,而圣祖康熙帝则不但不沉溺女色,而且采取一系列办法加以摆脱。如康熙到南方巡视,地方官以贡品形式献上7位美女,康熙虽收留了她们,但连看也没看一眼。宫中几个内府官员利用接近皇帝之便,献荐让皇帝动心的美女,非但没有得到宠信,反遭康熙冷眼相待,还把这些内臣处以不同的刑罚。可见,康熙为了防止女色诱惑心灵而十分警醒。为摆脱贪欲纠缠,从旅行、赛马、钓鱼、练武、读书、研习科学,寻求高尚的情趣。他出去旅行不带女人,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狩猎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康熙一生谨防女色,是开创“康乾盛世”局面的重要原因。

这几位历史人物,位极天子、宰相,尽可随心所欲,然而他们能超脱世俗****而一心为政,不仅为后人树立光辉典范,而且都创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再来看看“不为轩冕肆志”和苟且富贵者的悲喜剧。

君主赐美女,晏子不受。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子不仅政绩可与姜太公、管仲比肩,而且以其自身的美德著世。他俭朴清廉,颇能自守,尤其在戒****方面值得一提。有一次,齐景公在晏子家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又老又丑,就对晏子说;“我有一个爱女,又年轻又美貌,你娶她做妻子吧。”晏子听到这话就离开席位非常自尊、严肃地说:“现在我的妻子的确又老又丑,但往昔我也曾看见她既年轻又美丽的样子。况且,一个女子在年轻美丽时把自己托付给你,即是为了防老到来。我怎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呢!”就这样,晏子把这提亲拒绝了。虽然在古代社会三妻六妾对一个男子来说非常平常,对位居宰相位的晏子更是不可指责,而晏子却只以自己老丑之妻为满足,以防女色误己误政误国,实属罕有!连景公的宠臣梁丘据也颇为赞叹地说:“我到死怕也赶不上晏子了。”而晏子对此语的回答颇值得深思:“赶上我没什么难的。俗话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常为不止,常行不休罢了!”对比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然其家淫侈”的管仲,晏子又有过之的地方。

朱元璋新说“长生不老”。朱元璋曾对宋濂说,从古到今的明君贤哲都知道天下难以守成,所以都避远女色,消除奢侈糜烂,就是为了天下安定。而后世有些不才的君主,认为天下安定,侈心纵欲,很少能善始善终的。秦始皇、汉武帝迷醉神仙、方术,以求长生不老,结果却一无所获。在我看来,人君果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害有益的事,使百姓安于田里,丰衣足食,繁荣兴旺,而人君自己还不知道,这就是神仙了。功业永载史册,声名留于后世,这就是长生不老了。所以,“人能惩忿窒欲,养以中和,自可延年。有善足称,名垂不朽,虽死犹生”(《典故纪闻》卷二)。朱元璋不仅对“长生不老”做出辩证而深刻的分析和认识,而且他“治天下犹如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纷乱”的观点更令人称道。他曾对大臣说:“我每深居而想着天下的事情,不曾有一天自己安宁过,治天下犹如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纷乱。所以,只要遇到事情一定精心想过之后再行动,只害怕办事不当,以致产生奸弊,祸害百姓,所以我不敢有片刻的安逸。”在政治上,朱元璋杜绝宦官干预政治。他说:“我看到史书记载,汉唐末世,都是宦官败国,不可救药,总是为这事惋叹。宦官在人君身边,逐渐亲近,勤劳小心,开国承家不要用宦官小人,明智的君臣切切深戒。宦官在宫中,只能用他们供酒扫地传达旨令,怎能干预政事指挥军队呢?”所以朱元璋当政时,宦官只供驱使,不得参政。但到了英宗以后,宦官又开始得到重用,威势日重,王振、刘瑾、魏忠贤专权跋扈而不可一世,是明代政治极为黑暗的时期。朱元璋还主张勤政,他说:“自即位以来,我以勤政自勉,天还没有亮就临朝,吃饭后回宫,晚上躺在床上不能安心睡觉,披着衣服起来仰望天象,看到星星坠失,就忧虑警惕……我不是不想暂且安逸,只是害怕天命而不得不居安思危。我说这些活,恐怕你们为臣的认为天下没有事了,便想安逸享乐,大臣们情安,皇帝受挫,老百姓依赖什么呢?”朱元璋主张为政爱民,认为:“恐为治之心懈也,懈心一生,百事皆废。从古先王为政,都以爱民为根本,但爱民却没有实心,那么老百姓一定不享有恩泽,这样,众心逆之,积虑甚多,国家想不危亡,难啊!我每想到这里,为这事警惕啊。”除了政事居安思危外,在军事上也是这样。他认为,打天下时,要胜不骄,安而思忧。大将军徐达等北征屡战屡胜,朱元璋即告诫他要“胜而能戒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夫屡胜之兵易骄”,“必须关防谨密,常若临敌,勿生懈怠,为人所乘。慎之慎之!”再如,朱元璋认为,天下太平也不能“息兵偃武”。他强调:“夫当天下无虞之时,而常谨不虞之戒,武备不可一日而忘哉!”(《典故纪闻》卷二)当然,朱元璋并非说和平时代军队也要如战争年代那样整日操练,而认为“古代有用军队屯田的例子,没事了就耕种粮食,有事时则参加战斗,这样兵士得到补给自养,百姓不需要为之劳苦,这是长治久安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还常教育儿子们正德修身,具有忧患意识,如朱元璋对太子说:“公卿士庶人不修身齐家,那败落的只是一家一身,而天子则不仅败落一身一家,而是社稷不保,天下生灵百姓都要遭殃,这不是很可怕吗?这不是可戒醒的吗?”他还诫谕太子:“从古代开始,帝王忧患天下的,只是创业君主、中兴之王和守成贤君能做到。平常君主,不以天下为忧,反以天下为乐,国亡而始……如果一生怠心,那么危亡一定到来,可以不害怕吗?”朱元璋深知元朝统治者丧国的原因,也明白自己能获取天下的原因,在处理政事、军事、教子等方面都能居安思危,所以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百姓安定。但到朱元璋之后,尤其明代中、后期,统治者以享乐为本,不知居安思危,怠政、荒淫、无能、愚蠢的君主代代相传,这都是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不能像他那样一生忧患,为政为国为民的缘故。

晏子、朱元璋位极宰相、天子,尽可随心所欲,然而他们能戒女色,而一心为政,不但个人为后人树立了典范,而且其卓绝的政绩也为历史称道。

历史上有晏子、朱元璋这一类“不为轩冕肆志”,流芳千古的贤臣明君,也有一旦轩冕在握就肆意纵欲,最终导致身败名裂,国家灭亡的可怜虫!

志在“得天下绝色而妻之”的完颜亮。完颜亮是金朝第四个皇帝,他为人急躁、多疑、残忍。即位后大杀宗室,还杀死嫡母徒单太后。另外,完颜亮还荒淫无耻,即位后宫中美女数不胜数仍不满足,为得到更多美女,他大杀臣僚,将他们的妻妾据为己有,甚至叔母、众姐妹也要****。完颜亮叔母阿懒是宗敏的妻子,被封为昭妃,宗本子莎鲁剌妻、宗固子胡里敕妻、胡失来妻,也相继被纳入宫内。许多血缘亲属,甚至已婚配者,完颜亮完全不顾,一律纳入宫中,供自己淫乐,其****事情真是罄竹难书。他甚至恬不知耻地对大臣高怀贞说:“吾志有三,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金史·高怀贞传》)然而,完颜亮结局很惨,在行军营账里被金兵用刀乱砍,而后用绳子勒死,并用衣巾裹尸烧成灰烬。这样一位在政治上曾有不少建树,但在生活上荒糜无度的帝王最后死在自己部属的箭镝、利刃之下,难道不给后来的为政者留下意味深长的启发吗?

不为穷约趋俗

“不为穷约趋俗”是庄子提出的观点,历史上的名人志士具有。金兰生著的《格言联壁》中讲:“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憎是贱而无能。”讲的就是贫不失志,贫不失义的道理。与庄子同时的孟轲,更是根据历史中六位名人的成功事例,得出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