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人与处世之道
6799200000081

第81章 职场巧处世(4)

反之,假如井里的青蛙是只聪明绝顶的青蛙,它的心比天高,它不仅知道天,还知道天要比井大得多;它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它在井下很无奈,它出不去,它会非常痛苦,很烦躁,无法平静地在井下生活。它甚至无法和其他青蛙和平共处,看不惯井下一切事物,终生不得安宁。因此,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只极不可爱,不受欢迎的青蛙。而一只整天唉声叹气、痛苦不堪、眼高手低,却老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青蛙,它的一生怎么会有快乐,又哪里会有幸福?

感受幸福。人对幸福的感受,大约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天分不高,资质平平,但意外有些“成就”的人最容易有“幸福”感。因为原本对自己期望值不高,喜出望外地却取得了成功,因此很容易陶醉,忍不住便要炫耀。我们在官场和社交场所经常会碰到这类人。他们通常额头发亮,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在餐桌上喋喋不休,始终控制着餐桌上谈话的话题和方向,不断地抛抖着各种段子和“包袱”,在一片奉承的笑声和掌声中,顾盼神飞,怡然自得。不用问,这类人多属官场新贵或商场骄子。

也有一些人,如我等平头百姓,天资不高,出身平凡,假如能够定位准确,深知人生自出世便有一定轨迹,再怎样蹦,充其量也到不了哪里去,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也不过就是“食罢一觉睡,醒来三碗茶,举目看日影,已复西南斜”。因此,对自己期望值不太高,凡事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虽然钱不多,官不大,也常常笑口常开,呵呵,幸福感仅次于前者。

天资极高,聪颖敏锐,大智大悟之人,这一类人,要么属于智者,能甘于寂寞,淡泊人生,如钱钟书、杨绛夫妇。要么属于贤哲,如李白、李敖之流,我行我素,狂放不羁,快意人生,视金钱如粪土。

最不“幸”最痛苦的是,自觉才高八斗,天纵英才,一身本事,却怀才不遇,没人赏识,无法发挥的“才子”,这些人,整天愤世嫉俗,嫌贫憎富,既恼别人,又恨自己,眼高手低,生活没有目标,却无法脚踏实地,束手无策,找不到人生的突破口,自然无法享受到自己期待的成功,也就无法感受到幸福。不仅他(她)自己不快乐,他身边的人也非常压抑,闷闷不乐。

“清扫”钱包的小偷

有一位朋友初次到印度旅行时,与人发生了纠纷。他在餐厅进餐时,曾几次离开座位,有一次他回来时正好看到一名男子从他挂在椅背上的上衣口袋中掏出钱包,想取走里面的钱。我的朋友出言指责时,那个人居然说是在替他“清扫皮包”,一直到最后都不承认自己偷窃。

看来印度的小偷是找寻借口的高手,在我们看来,这个小偷当然应该是理屈词穷,不会想到他还有什么可以诡辩的了。但他却能理直气壮,并能说出一定的逻辑,倒确实不简单。从这里,起码可以看出对方在险恶环境下所拥有的镇定和机智。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

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领导干部上厕所误入了女厕所,这时进来一位妇女,硬是不让他出来了。这位领导干部理直气壮地说了三条理由:第一,我先进来的,看见我,你完全可以不进来;第二,厕所还有空位,你进来仍旧可用;第三,我没有任何不法行为。围观者听了也觉得在理。领导干部说罢,系上裤子大摇大摆走了。

人类是理性的动物,事无巨细,都要起个名字,有个叫法,给个说法。即使是个无赖之人,也不愿让人说自己无理取闹,他们总会有自己的“歪理”;皇帝杀臣下、除异己,也得给文武大臣有个解释,尽管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很多时候为自己找个遁词。借口随处都需要,只是编造技术有好有赖。

500倍放大镜下的美女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这样演讲道:

“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500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荫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在人际关系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对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个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都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10个“毛病”成就一生幸福

希拉和丈夫汤姆是社区里的模范夫妇,邻居们从没听他们吵过嘴。在大家的印象中,他们总是手牵手在夕阳中散步。在他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晚会上,有人问希拉,他们多年来相敬如宾的秘密是什么?

妻子看着在招呼客人的丈夫微笑着说:“在结婚那天,我想,为了将来的幸福我要容忍汤姆的一些缺点,当时我觉得10个缺点我还忍受得了。所以我决定在日记本上列出汤姆的10个毛病,对汤姆的这些毛病我绝不干涉或抱怨。”

“您列出的是哪10个毛病呢?”一位年轻女士急忙问。

希拉笑着摇摇头,“我一直没有时间把它们写下来。每次汤姆做了让我生气的事,我都对自己说,‘这次算他运气好,犯的是我决定容忍的10个毛病之一,否则我绝不饶他’。”

无“敌”人生

处世待人中“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这个道理是无所不在的。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得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你这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他多么不对,他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去指责他们。我们都是这样。在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得记住,指责就像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要记住,指责不仅会使你得罪对方,而且他也必须要在一定的时候来指责你。即使是对下属的失职,指责也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你得想想,这种不满不仅不会为对方所接受,而且就此树了一个敌;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应当为目的服务,惟于不良的动机,才会采用不良的手段,而后树敌。许多成功者的秘密就只在于他们从不指责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显得自己高明。面对可以指责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发生这种情况真遗憾,不过你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是吗?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原因……”这种真心诚意的帮助,远比指责的作用明显而有效。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象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得牢记,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已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了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既然你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让伤人的举动来“逞能”。

微笑、眼色、语调、手势都能表达你的意见,唯独不要直接说“你说得不对”、“其实是这样的”等等,因为这等于在告诉并要求对方承认:“我比你高明,我一说你就能改变你自己的观点”,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挑衅。

商量的口吻、请教的诚意、轻松的幽默、会意的眼神,定会使对方心服地改变自己的失误,与此同时,你也不会树敌。要知道,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的思想是符合逻辑的,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偏见、嫉妒、贪婪和高傲等,人们一般都不愿改变自己的意见。他们若有错误,往往情愿自己改变。如果别人策略地加以指出,则其也会欣然接受并为自己的坦率和求实精神而自豪。可问题是,你得让他们有这种感受和体验。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待别人的“回泄”自来,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争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你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真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用争吵的方式。争吵除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不会有丝毫的作用。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致的争论,就更应避免争个高低。如果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而且极易使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如果你经常如此,那么你的意见再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在场时别人会比你在场时更高兴。你知道得这么多,谁也不能反驳你,人们也就不再驳你,从此再没有人跟你辩论,而你所懂得的东西也就不过如此,再难从与人交往中得到丝毫的补充。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而且使自己树敌,实在是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