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人与处世之道
6799200000065

第65章 处世要“糊涂”(6)

库吏接着说:“我问他是不是皇上要蜜,他说不是,我于是就没给他。”

孙亮听了,“嘿嘿”地冷笑几声,对小太监说:“如此看来,是你玩的诡计啰!”

小太监连忙跪下,对孙亮说:“我伺候皇上,一向小心谨慎,请皇上明察。”说完后,抬起眼睛看了看孙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真是很难分辨真伪、是非。小太监尽管自以为得计,但他毕竟是疏忽了一个细节。

侍从官刁玄见此情景,上前对孙亮说:“太监与库吏各说一词,一时也很难判断谁是谁非,不如将二人都交给司法部门去审理,我想,很快便会水落石出的。”

孙亮哈哈大笑,说:“这种小事,何必动用司法部门?只要把老鼠屎掰开一看,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孙亮见侍从们还是迷惑不解,接着说:“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假如老鼠屎里面是湿的,说明鼠屎在密坛里的时间长了,当然要拿库吏是问;假如鼠屎里是干的,肯定是刚刚才放进去的,自然就是小太监玩的鬼了。”

大家一听,恍然大悟。刁玄走上前,用树枝捞出一粒老鼠屎来,用手一掰,见里面干干的。他拿到孙亮面前给他看了一下,再捞一粒,依然如此。

孙亮的无名之火直冒,对小太监呵责道:“你还有何话可说!仗着在我身边,狐假虎威,向人要这要那的。噢,人家没给你蜜,你就怀恨在心,这不是在借刀杀人吗?我怎么能上你的当!”

事情败露了,小太监吓得跪在地上,头磕得像小鸡啄米一样,一连声地要求皇上宽恕饶命。

孙亮见微知著,判清了蜂蜜之中鼠屎的原委,是他细致、周到、全面地分析问题,没有疏忽一个小问题的结果。

在历史上,由于一些人善于观察细微的东西的变化,从而能见微知著,在变乱发生之前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金日碑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14岁时被人捉到汉朝来,在皇宫里当了一个养马的奴仆。他是匈奴人,善长养马,马养得十分好,人又正派,汉武帝就封他做了马监,不久又提升他为光禄大夫。汉武帝不管在宫里还是外出,都把他带在身边,很信任和赏识他。

那时汉武帝身旁还有个亲信叫莽何罗。莽何罗的弟弟莽通同一个叫江充的大臣很要好。江充害死了武帝的太子刘据,莽通也参与了这件事。后来武帝发现了江充的阴谋,把江充灭了族。莽何罗和莽通怕祸事牵连到自己身上,就商议要谋杀汉武帝。金日碑发现莽何罗神色反常,就不动声色地暗暗注意他的动静。在宫里,莽何罗走到哪儿,金日碑也就跟到哪儿。莽何罗也明白金日碑在注意他,所以迟迟不能动手。

汉武帝晚年经常不住在长安,而是住在甘泉山的宫殿里。公元前88年6月,武帝正住在甘泉山林光宫。一天清早,武帝还未起床,金日碑忽然发现莽何罗不见了,他就警惕起来,坐在武帝卧室门口守着。一会儿,莽何罗将尖刀藏在袖子里,匆匆从外面进来,直往武帝卧室里走。金日碑见他神色不对,迎上前去打算捉拿。

莽何罗一时慌张,撞在一张瑟上,跌了一跤。金日碑猛扑过去,一把抱住,高声喊道:“莽何罗谋反啦!”喊声惊动了武帝同警卫们。金日碑紧紧抱住莽何罗,将他摔倒在殿前的地下。警卫们一拥而上,将莽何罗捆了起来。

金日碑善于观察,见到异常的情况,有非常高的警惕性,从一点微小的变化中,预测到未来的事,也不负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和看重。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应该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由细微的变化来决定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防微杜渐,才能在事情突发之时,思想上有一个准备,不至于事到临头,束手无策。所以对细小问题不放松、不疏忽,对成就大事业是十分有益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克服自己偷懒、取巧的心理,要善于观察思考,忍住松懈、疏忽的想法,才能全面地处理问题,不至于有太大的失误。

在历史上,有些人善于总结生活经验,能够通过一些细小的事情看出大问题。

清朝康熙年间,湖口县衙门中有一个捕快,名叫曹福。因为他长期在衙门担任缉捕盗贼的差役,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很难破获的盗窃大案或人命凶案交给他,破获得非常快,曹福因而很受上级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平常,闲来无事,曹福就喜欢在外溜达,其实是在观察过往行人的行迹,从中发现疑点。这天,曹福吃罢午饭,又在河堤上转悠。河中船舶如织,南来北往,一片繁忙景象。这时,一条小舟靠岸了。这是一艘空船,船主将小船的缆绳拴在岸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此后就坐在石头上掏出旱烟抽了起来。

曹福看了一会儿,马上登上小舟,坐了下来。船主看见有生人上了船,马上跨上船来,催促曹福离开,但曹福不走。船主说:“你不走,我就要解下缆绳开船了。”曹福却笑着说:“你开船吧,我愿同你同行。”

船主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喝问道:“你这人真是岂有此理!为何赖在我船上不走?”

曹福慢慢地说:“因为你船上有异物,我要搜查。我是衙门捕快。”

船主听他这样说,走过去揭开舱板,很气愤地对曹福吼道:“你搜吧!”曹福也跟着过去一看,舱中空无一物。“这下你该上岸了吧!”船主说道。

谁知曹福并不挪步,继续说道:“请把底板打开。”船主坚持不愿。曹福拿起一根铁锤,硬将底板撬开,发现底板下金帛累累。船主顿时傻了眼。曹福将其扭送衙门,经审讯,才明白船主乃是多年的老贼。

曹福似乎在漫不经心中拿获老贼,人们很奇怪,问他凭什么发现船上有赃物的呢?曹福笑着说:“其实这十分简单,我看这船很小,船舱又未装什么货物,但它行驶在河中,风浪却不能使其簸动;而船主在拴船缆时,牵曳也很吃力,故我断定船夹底里有物,一查真的如此。”

还有一次,城外由沟田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不是本地人,像是外地行商模样,显然是凶手谋财害命。可是案发后,凶手已逃跑了,县令严令捕快近日拿获凶手。其他捕快经过明察暗访,查不到丝毫线索,很焦急,都想去请教一下曹福,可是曹福却不见了踪影。费了一阵功夫,大伙才在河堤边的一座茶馆里找到了他。曹福正临窗而坐,一边喝茶,一边注视着河中的情景。

“曹兄,你真有闲情逸致,坐在这儿品茗赏景,我们全都急死了。”大伙不无埋怨地说道。

“急什么?来,来!坐下喝杯茶再说。”曹福要大家坐下,眼睛却始终不离河面。

大伙儿被他弄得莫名其妙,说道:“河里有什么看头,除了船还是船。快给我们想些办法吧。”

此时,河对岸有一艘大船开走了,原来被它遮住的一艘中等船露了出来。这艘船上正晒着一床绸被。曹福注视了一会儿,立刻将桌子一拍:“凶犯就在那艘船上面!”

大伙儿来不及细问,都一齐向河边奔去,借了艘小船,飞快地划到对岸,连船带人扣了下来,送往衙门。经过审讯,船主最后招供:一个行商的人坐他的船时,他发现这人带了很多银子,从而起了歹心,夜间乘商人熟睡时将他杀了。然后将尸体抬到岸上,扔在一田沟旁。

一桩杀人凶案就这样给破了。事后,大伙儿特地将曹福邀到那座茶馆,要他谈谈怎么就能一眼识别真凶。

曹福呷了一口茶,笑了笑说:“干我们这一行的人,一是要积累经验;二是要善于观察。你们当时大概没有看到,那艘船船尾晒着一床新洗的绸被,上面却苍蝇群集,这就有问题了。大凡人的血沾上衣被等物后,血迹虽然能够洗去,可血腥味却很难一下子除净,因而招来苍蝇。那床绸被上有苍蝇,证明上面肯定有血腥味,苍蝇又聚集了那么多,说明血腥味非常浓,肯定沾了很多人血。如果不杀人,哪来这么多的人血?这是其一。”

“其二,只要在船上待过,都应明白船家根本不用或极少使用绸被面的。况且,船家再富有,洗被子时也绝不会将绸面拆去而与被里子一同洗濯,而这个船主就将整床绸被子一块洗濯的,这不是盗来的又是什么?就凭这两点,我判断船主就是凶手。”

听后,大伙个个点头称是,无不佩服曹福的智慧和经验。

善于随机应变

乾隆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爱卖弄学问是出了名的。虽说他曾一度使大清王朝出现了盛世景观,但明白人都知道这是他祖父康熙为他奠定了基础。可是,这位乾隆却自以为全在于自己的能耐呢!因此,他不仅多次巡视江南,显示威风;而且还于1772年起命编纂一部囊括天下千年之书的《四库全书》,想创永世不朽之功业、博万古流芳之令名。于是他便在朝中物色人选,然而久久未得其人。因为悠悠中华书籍浩如烟海,要编定一部集天下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没有一位博闻强记、年富力强的通儒,万万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乾隆曾一度为人选问题而愁肠百结。后来,东阁大学士刘统勋向他提起了纪昀。乾隆这时方想起被他以“坐泄机密”罪充军新疆的大才子纪晓岚来。于是,在乾隆连下三道圣旨后,晓岚便从新疆回到了北京。可是,就在第二天就要任命纪晓岚为《四库全书》的主编官时,不知为什么,乾隆又有些犹豫起来。翻来覆去,一夜未得安睡。第二天他决定先考一下纪晓岚,然后册封主编官之职不迟。可是,乾隆又拿出了先前的那一套:出对联句。晓岚对得出即授职,对不出则作罢。其实,这对纪晓岚来说,不过是小儿科的把戏。他纪昀什么时候被难住过?不过,皇帝要卖弄,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奉陪了。

过了一会,群臣进宫朝罢,乾隆叫过晓岚,说:“纪爱卿,朕欲与你戏对一联,不知你这几年在新疆这联对之功长进没有?”

晓岚一听,心想:好你个乾隆!你想卖弄就卖好了,何必穷找由头呢?

但这是心里话,不敢说。对着这位自以为是的主子,他只能说:

“臣奉旨!”“好!朕说‘两碟豆’。”乾隆开口了。“我说‘一瓯油’。”晓岚紧紧跟上。“朕说‘林间两蝶斗’。”乾隆利用谐音换了概念。“我说‘水上一鸥游’。”晓岚也如法炮制,竟一毫不爽。

“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乾隆一见晓岚立即接住了他的上联,转眼又换了话题,抛出这一句。

字句铿锵地朗声对道:“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乾隆一听,呵呵大笑,立即授职晓岚,于是纪昀便当上了《四库全书》的主编官了。虽说是苦差事,可名声却很大啊!

中国有两句成语,一是“见风使舵”;一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前为贬义,后为褒意。实则都一样,说的都是善于随机应变的智慧。乾隆考纪昀所出的第一句上联:“两碟豆”,在未出口之前,乾隆肯定就预伏了“两蝶斗”这种谐音变体,因为乾隆也颇聪明。果然,当纪昀按照续对成例对以“一瓯油”时,乾隆立即就唤出了伏兵:“我说‘林间两蝶斗’。”企图通过谐音变体很自然很巧妙地偷换掉概念,以此来难住纪昀。不料,纪昀善于见风使舵。看见乾隆以谐音变体为手段,把原先的“两碟豆”替换成“两蝶斗”后,立时见风改变舵向,依据同样的谐音变体的替换规则,把自己前一联的对句“一瓯油”变换而为“一鸥游”。这样,他第二次的对句“水上一鸥游”与乾隆的出句“林间两蝶斗”构成了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妙联。因此,乾隆见势头不好,只得开溜,仓皇间更换了话题,只得“王顾左右而言他”了。不过,应该承认,乾隆是相当聪明的。他转移话题后仍是很巧妙的一联的上句,其“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的引句,一是继续让纪昀接对,二是暗含向纪昀求饶的意味,叫纪昀不要再穷追前两联了。还是算纪昀机灵,他犹豫了片刻就破译了乾隆出句的两重含义,并迅速地改变舵向,顺着乾隆刮起的风,得意地扬起了风帆,一语双意地说出了“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的对句,既对仗工整地对上了乾隆的“人云”句,又于其中巧妙地拍了乾隆的马屁,歌颂他是北国一统江山的圣人。你想,乾隆又不是傻瓜,听了这话岂有不高兴之理?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在世时,曾十分宠信两位大臣,一是和珅,因为他会逢迎拍马,以小意儿讨乾隆的欢心;一是纪昀,就是担当《四库全书》主纂官重任的。

虽说和珅、纪昀二人同时都得乾隆的重任,但是和、纪二人却水火不相容。特别是早蓄异心的和珅,对纪昀简直是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立即除掉他。可是,由于乾隆一直看重纪昀的文才,垂青纪昀的时候远比宠信和珅的时候多,因此,和珅也无奈纪昀何。于是,只好平日言语之间流露出龌龊之言,贬损纪昀几句。哪知,和珅文才不济,每每“偷鸡不着蚀把米”,多次被纪昀嘲弄得无地自容。

1782年,正值乾隆70大寿。皇亲国戚、三公九卿、总督巡抚,藏、蒙、苗等少数民族首领、外国使节等,皆汇聚承德避暑山庄,庆贺乾隆华诞“万寿节”。和珅与纪昀为乾隆宠臣,自然在庆寿典礼上是出头露面的人物了。庆典仪式后,乾隆大张筵席,招待贺寿之官员与使臣。与此同时,乾隆又另设一个“千叟席”,招来了全国各地的高寿老人吃宴席,以示皇恩浩荡。就当寿宴开始时,乾隆乘轿而来,众臣、侍卫前呼后拥,好不威风。这时,和珅与纪昀走在一起,列于众臣之前。突然,队伍行进中有一侍卫牵一狗从旁而过。和珅一见,立即笑逐颜开,对着纪昀,指着那条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