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人与处世之道
6799200000030

第30章 做人要注重品格(9)

这种情形继续了几年,每当一笔债付清之后,路维格就成了这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而是由他放入自己的口袋。后来路维格又准备着手筹建造船公司。他设计一般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只,在还没有开工建造的时候,他就与人签约,愿意在船完工的时候把它租出去。路维格拿着船租契约,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建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期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笔贷款像他开始借款买船时一样付清了。等到一切手续办妥,路维格就成了当然的船主,可是他当初自己并没有花一毛钱。

当路维格“发明”的这种贷款方式畅通之后,他先后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就这样,路维格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购买了路维格所建造的每一艘船,他的造船公司就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

在中国也有许多人凭借智慧致富。这些人甚至逐渐集中,形成了以经营换取财富的组织、行业。现在社会中的点子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等都以加工创造智慧为经营对象。智慧不是某些行业专有的,也不是只有那些天才才具备的,新一代的富豪们向世人证实了智慧可以获得财富。

借势成事显智慧

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性格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统率20万(号称80万)大军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然后一统中国。

这时候,屡遭败绩的刘备已退守到长江南岸的樊口。受刘备的委托,诸葛亮只身一人前往柴桑会见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权和刘备结为联盟,共同抗曹,孙、刘的军队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

曹操军队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孙、刘占了上风。曹操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周瑜大会群英,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杀蔡瑁、张允。曹操失去善于水战的指挥,窘迫之际,将大船、小船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链锁在一起,这样,大江之上,任凭风大浪大,战船不再颠簸,曹操以为得计。

周瑜得知消息,决心用火攻打败曹军。但是,时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了曹军,反倒要烧了自家战船,周瑜为此坐卧不宁。诸葛亮能察天文地理,早已测知冬至前后将会有一场大东南风出现,于是自告奋勇,要“借”一场东南大风,助周瑜一臂之力。周瑜惊喜若狂,又得大将黄盖以死相助,以“苦肉计”

骗得曹操的信任。在东南风乍起之时,驾着十余只载满浇上了油和裹有硫磺、干草等易燃物的战船,在夜幕来临之际,迅速接近了曹操的战船。黄盖一声令下,点燃干草,十余艘战船在东南风的劲吹之下,犹如十余只火龙,直扑曹操的战船。

刹那间,江面上烟火冲天。曹操的战船连在一起,一船着火,几十只船跟着着火,曹操的水军士兵大部分被烧死、溺死在江中。火从江面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岸边的曹营也变成了一片火海。

孙、刘联军乘势水陆并进,曹操从华容道侥幸逃得性命,20万大军损失殆尽。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借势成事的例子。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间进行,由于二人当时的实力旗鼓相当,因此他们二人展开了美国竞选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等等。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耸人听闻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拳来脚往,双方一时难决雌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极为广泛。一个人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投谁一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当年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卡特本身就因失业人数猛增等,引起后院起火。正赶上与里根争夺总统,好莱坞电影之火终于把他烧得遍体鳞伤,从而退出了政治舞台。

善于借势是成大事者最普通的素质之一,其绝佳效果在于借力发挥,占得主动。也就是说,这种性格的直接效果是:花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大的收获。

思考一切,成就一切

勤于思考,是成功者身上一项重要的素质。思考能带来命运的转机,不肯思考的人很容易停滞不前。马克思的座右铭就是:“思考一切。”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伟大人物,无不很好地发挥了头脑的思考功能。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经常教导身边的人要学会思考。有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个学生仍然伏在工作台上忙碌着。卢瑟福问道:“这么晚你不睡做什么?”

“我在工作。”学生答道。“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工作。”“你早晨也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卢瑟福问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在你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每一天你都必须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爱因斯坦曾说:“整个科学不过是日常思维的一种提炼。”这是爱因斯坦科学生涯的最好写照。世界上勤奋的人难以计数,但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却不是很多。那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正确地思考。如果善于用脑,拼命去做,你会发现,希望就在前面闪烁。

以下是我们建议的思考方法,并不高深,但相信只要你把它们贯彻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必然是有益的。

心态要端正

这是思考问题的必要条件。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哪怕是处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之中,他们都能用积极的心态来思考问题。

别人认为不能成功的事情,他们却始终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看到了积极因素和光明的前途。

歌德说:“往前看的人,总比往后看的人要聪明。”事业上的成功者,他们的命运无论多么坎坷,环境多么险恶,他们都从不消极。他们总是用积极的心态来分析前进中的困难,研究当时的环境,不断地开拓前进。

以目标为中心

思考问题,最忌讳漫无边际,无的放矢。这样的思考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思考问题,一定要围绕你的奋斗目标。只要你坚持这样做,成功将只是个时间问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195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鲍威尔,在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要研究太空的奋斗目标。以后他就一直围绕这个目标,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变化,他都丝毫不为其所动。大学毕业后,就一头扎进实验室里,一天也不中断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目标就不能获得成功;有了目标,而不围绕目标去勤奋思考,仍然不能获得成功。

考虑要全面

在思考问题时,人们常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片面性,顾此失彼。为了求得正确的解决办法,你必须左思右想,权衡利弊,全面考虑。当你在思考某一复杂的问题时,切不要急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要想一想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有什么经验教训,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新的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妨亲自去观察一下,然后再作结论。

设想一切可能的后果

一切科学研究的成败,都会从后果体现出来。所以我们思考问题时,决不能忘记考虑后果。古语有云:曾立法,先思结局。这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它的后果。我们想做某件事情,可能动机是好的,但效果却不一定好。如果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设想一下后果,就会减少许多失误。那种顾头不顾尾的思考方法,成功的机会是不多的。

有新意

有些问题,按常规的方法思考,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把问题反过来思考,或者换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打破常规的框框,问题反而就解决了。自古以来,水都是往低处流的。但有的人却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于是就发明了抽水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使用标新立异的思考方法,可能会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能集思广益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认真汲取别人的智慧,可以由一个脑袋变为几个、几十个脑袋。在思考重要问题时,你一定要多征求别人的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如果那样,你的脑子将逐渐僵化、闭塞,并失去活力,成功也将与你“绝缘”。

目光要远大

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们总是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他们的思路也更加广阔,因而,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