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全集
6799100000054

第54章 迈向卓越之路(1)

台湾的林清玄先生曾写了一个很美的寓言故事:在一个狭长的山谷里,住了一群白蝴蝶,它们居住在溪水边,靠吸食腐木的汁液维生。

有一条毛毛虫,每天看着蓝天,还有蓝天下飞过的多彩多姿的蝴蝶。它心里总是想着:“为什么我不能变成一只蓝蝴蝶呢?为什么我不能像多彩多姿的蝴蝶一样,以采花维生呢?”

于是吃着树叶的空挡,别的毛毛虫都睡了,这条毛毛虫就独自冥想,想着自己生出美丽的蓝翅膀,在蓝天下飞来飞去,分不清自己是飞在蓝天中,或者是蓝天印在自己的翼上。

每天,毛虫都这样深深地冥想。

奇怪的事终于发生了,当所有的毛虫都长出白翅膀时,那只毛虫却长出一对蓝翅膀,蓝得像蓝天一般。

别的蝴蝶一诞生,就飞下土地,吸食腐木的汁液。只有蓝蝴蝶一飞冲天,在蓝天下飞舞。从一朵花舞过另一朵花,它心里想着:“百花是如此的美味,为什么白蝴蝶都不知道呢?在天空下飞舞是这么快乐,为什么白蝴蝶都不愿意飞舞呢?”

蓝蝴蝶一边快乐地飞舞,一边冥想,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化成蓝蝴蝶,都能飞舞在蓝天中,吸吮百花的芬芳。

那些聚居在山谷底部的白蝴蝶偶然抬头,看见和自己长得很像的蓝蝴蝶,在空中转来转出,都以为自己在做梦,把蓝天梦成了翅膀。

许多许多年之后,在那狭长的山谷里住了一群白蝴蝶和一群蓝蝴蝶。

白蝴蝶一出生,便飞到地上,吸食树木的汁液。蓝蝴蝶一出生,便飞上空中,在蓝天飞舞,吸食百花的芬芳,它们蓝之又蓝,蓝得比它们的祖先第一只蓝蝴蝶——还要蓝:它们自由自在,比第一只蓝蝴蝶飞得更高更远。

读到一本谈生物进化的书,讲到进化和动物的向往与意志有关。例如同一科目的动物,留在海里变成海象,走上陆地的却演化成大象。

动物的进化虽然动辄数百万年,但追溯到最初,除了生存,还有内在的意志。

想起了那次去张家界旅游,见到路旁茂密的树木,一株株都笔直地挺拔向上,我问学生物的同伴:“这里的树为什么长得特别直呢?”她告诉我,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在这茂密的森林中,树要获得阳光就必须尽力向上生长,因此这里的树就长得特别直。

我想树因为竞争,因为向往阳光,就能长得特别直,人的成长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大自然真的是很恩赐的。它赋予了万物一种内在的力量,只要内心热切向往,就能不断进化,达成向往。达尔文的进化论通过上亿年间无数的生物进化,不也揭示了这种力量的存在吗?

你向往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大自然已经赋予了你这种力量,你就能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价值观如果你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过上小康生活水平就满足了的人,那么,这一节对你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能真正成功的人,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观。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多人探讨生命的意义,其实不应该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生命正向你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只是一个载体,她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的,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生命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你才必须要对你的生命负责。

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让生命更有意义,首先,你就必须确定价值观,你人生的使命,这样你才不会在人生中迷失方向,使人生变成一场错误。我看过一位将军的传记。他一生崇拜、追随一位独裁者,当夺得天下后,他发现这位独裁者的所作所为都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猛然醒悟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原来只是一种错误时,却为时已晚了,他这样说:“如果我反对他,那也就是在反对我一生的努力。”

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对韩国的经济起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他独裁统治,镇压光州学生运动,贪污受贿,当这些罪行被披露后,全斗焕不得不在电视上就自己在任期间的罪孽向韩国人民“道歉”,随后偕夫人前往汉城郊外百潭寺求佛赎罪,并自我放逐到山区的一间古庙隐居,过清苦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开始确立的价值观和人生使命就不正确,或者表面看上去是正确的,但实际效果却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尽管他勤奋努力,矢志不渝,为了目标而奋斗,但他越努力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到老来醒悟时,他也只有在内心中深深地忏悔了。

所以要证明生有意义,有价值,首先你就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一旦你的价值观错了,人生的方向错了,你越努力,越成功,带给人类的危害却会越大,你的人生也只会是一场悲剧。

希特勒也有价值观,正是他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

希特勒信奉尼采的哲学,他将尼采的哲学观点加进自己的理解后,形成了他的价值观。

尼采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种普遍的规律,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引入到了人类社会中,他说:“猿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可笑的动物,但人类就是从猿猴进化来的,那我们对于未来的超人来说又是什么呢?”动物是在不断的生存竞争中,优胜劣汰,使物种不断进化,那种不能进化而适应不了环境的物种,其必然的后果就是灭绝。所以尼采认为人类也需要不断进化,才能不断进步。而人类要发展、要进化,就必须汰弱存强,淘汰弱点,发展优点,这样未来的人类才能更强大、更聪明、更高级,所以弱者就要被淘汰,这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要同情、不要怜悯,因为同情弱者,就是对人类缺点的忍让,会阻碍人类的进化。

尼采说:上帝也有自己的地狱,那便是他对人的爱。因为上帝拿不起,放不下。

希特勒接受了这种理论,并将它更极端化,他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统治、治理全世界,而犹太民族是最低劣的民族,应该被消灭。

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导致了希特勒的疯狂行为,所以也正是价值观导致了一个人行为的好坏。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的名言是:“当红色的蔷薇含苞欲放时,唯有剪除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洛克菲勒靠他刽子手般的垄断手法敛积了大量财富,建成了一个庞大的跨国公司。但美国人都恨他,称他为刽子手。

在他54岁那年,美国实施反托拉斯法,为了避免垄断公司太强大了影响竞争,要肢解他的公司。那段时间他整天生活在焦虑之中,头发掉了,人也越来越神经质,失眠,焦虑,活着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医生告诉他,再这样下去他会活不了多久。但他仍然放不下他的公司,那是他一生的心血。

一天他遇见了一位牧师。牧师跟他讲:“你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快乐是什么?你用尽心血将企业办得这么大,但美国人还是恨你,你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

洛克菲勒听后,思想上发生了变化,他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于是他决定提前退休。此后他开始大量做善事,随着他慈善事业的进行,“爱”又重新回到了他的心中,他的心胸也开始宽阔起来,活着也越来越有滋味。洛克菲勒终于明白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洛克菲勒后来又活了41年,95岁才去世,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慈善家。他在传记中说,他的后半生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因为他又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

洛克菲勒改变了他的价值观,于是就改变了他的人生。

做一个人,首先要明确你真正想要什么,什么才能让你的人生真正快乐,找到自己内心中真正的需要,否则你就会迷失。所以,价值观正是人内心的舵。

其实价值观也正是能帮助你取得人生成功的法宝。毛泽东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在黑暗的旧中国,当他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后,他认为找到了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于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因为有了价值观,他才能和一批有共同价值取向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到了一起,并用他们的价值观去感召大众,唤醒大众。当大众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时,他们便赢得了民心,于是最终也就赢得了中国。

这个世界上很多伟人的成功,其实正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带来的成功。

那么你有价值观吗?你有人生的终极目标吗?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最值得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你有没有试着去寻找答案?

一个人如果不能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他就会缺乏生命的目标,找不准人生方向,也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快乐;他就会丧失对自己的爱,对生命的爱,最终必然导致对人生的茫然、空虚、厌烦和无所适从。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事例也证明了这点。不是常有报道某某摇滚超级巨星吸毒吗?他们在没有成名的时候,苦苦追求,为不能成名而痛苦;突然间一夜成名,其后名利双收,成为了超级巨星,这时钱和名再也构不成对他们的刺激,他们不知道在人生中还有什么追求,于是只得靠吸毒来寻求刺激,最终毁了自己。

我也有一些朋友,在创业初期,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但在赚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后,一生衣食无忧,就失去动力,再也没有了原来的奋斗精神。他们也感觉自己颓废了,生活得没有意义了,但却始终找不到再次奋进的动力。

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连串的痛苦。人都被各种欲望左右,达不到欲望,人会痛苦;当达成了欲望时,人又会无聊;而且达成了一种欲望,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于是又会有新的痛苦。萧伯纳精炼了叔本华的理论,他说人生的痛苦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人的欲望不论是满足了还是未被满足,人生都是痛苦,那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循环论式的痛苦?如何才能在人生中不迷失呢?

李嘉诚现在70多岁了,赚的钱几辈子也用不完,但他为什么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呢?邓小平等一批伟人,为什么能生存不息,就工作不止呢?他们的动力来自哪里?

其实正是来自于他们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有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们才能有无止境的人生追求。

以前我也没有价值观,只是渴望成功,但当有钱、有名后,我却突然觉得没有动力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我真正开心、快乐,我变得懒散,没有上进心。那天当我看了杏林子的故事后,我才猛醒,我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的价值观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着。

当我有了价值观后,我就有了人生的方向,也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价值观能将工作变成你人生的使命,会让你在人生中动力无穷。没有价值观你就会觉得人生不全,没有意义。价值观主宰了我们的人生方式,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你有怎样的人生方式。

价值观是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引导我们追求人生中所想要的东西,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因为它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所以是永远无法完全达到的,我们只能在我们的人生中努力接近它,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会陷于萧伯纳所说的那种循环论式的痛苦中。

所以有了价值观的人生才是有方向的人生,永远能进取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我时常为中国而悲哀。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取得了极大成功,其后就开始日渐走向强欠;我们也有洋务运动,但却以失败告终。即使现在,日本引入J 联赛,办得如火如荼;我们引进中超联赛,但却是假球、黑哨、赌球风行,在全世界拥有最多球迷的国家中,联赛却越办越差,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还有股票市场,在西方是一种很好的市场经济工具,而一引入我们国家,就成了巨鳄们吞食小股民的圈钱运动,弄得现在不得不暂停新股发行。为什么会这样?在其他地方好的东西,引入到我们这里,就变质变味,成了坏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讲,一是制度的问题。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二是中国人缺乏凝聚力,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但深究下去,产生这些劣根性的原因正来源于中国的两大危机:一个是信仰的危机;一个就是价值观体系的崩溃。

记得小时候,培养价值观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树典型,歌颂英雄,让我们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价值观,要消灭阶级,要走向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其实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做到按需分配?于是全国人民都有了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但人生活着就要追求快乐,不能总是“无产”啊!所以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以及一些运动,让大家在疯狂中觉醒了,大家感到被愚弄被欺骗了,人们认清了早先价值观的空洞,但这时儒学、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又都已被极大地摧残了。于是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彻底丧失了价值观,认为价值观只不过是虚伪、空洞、骗人的东西。

但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多数人都丧失了自己的价值观,人们就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失去了人生中的追求,那么人的劣根性就会被极度地放大,人们就会为所欲为,这样的后果,会导致人心越来越败坏,这样的民族没有希望。

几十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这是对的。但在同时,我们虽然也强调了,但却没有什么很好的手段来建设精神文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要辅以精神文明建设,否则必会导致人心的败坏。而且这种效应是滞后的,虽一时看不出来,但产生的恶果却将是几代人都难以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