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成功之道全书
6798800000049

第49章 勇于成功实践(7)

3.适度冒险

同样一件事,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甲经过细算,认为有60%的把握,便抢占时机,先下手为强,因而取胜。

乙在谋划时过于保守,认为必须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结果坐失良机。

香港商人陈玉书在他自传《商旅生涯不是梦》里指出:成功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譬如说,地产市场你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你能发大财;反之,你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你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你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则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多谋,必须谋算出冒险的系数有多大。此外作好应付风险的准备,则可以胜算。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风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利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

4.善借势力

面对复杂浩渺的世界,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

若要取得大成功,非得借势借力不可。

借用外脑,组织“智囊团”,这是扩大一个人智慧的好办法。中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如果你的智囊不是臭皮匠,而是有经验、有智慧的专家能人,则你就远胜于诸葛亮了。

借助人力和组织,根据你目标的需要,尽可能成立一个机构组织,以网络更多的人力来共同奋斗,完成较大的成功甚至伟业。

要善于借助各种自然与社会现有的能量,农业生产是借助土地,电力是借助水和煤。商人做生意往往借助银行的资金和各种人际关系。保护生产和生活秩序,往往借助于政府的公安系统。现代办公多借助高科技的成果、电脑和其他自动化设备。成就事业必须借助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采取实践行动

一、有敢作敢为的行动

1.摆脱传统束缚

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但尽管他们一生辛劳,却默默无闻。原因之一是他们害怕脱离正统。

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熟悉的人生高速公路上,他们知道一旦脱离熟悉的道路就会冒险,那是陌生的地带,会惹出麻烦。他们很少敢作敢为。

这条运行的高速公路会迅速安全地把他们引向他们的目的地,可是这很枯燥乏味。诚然,对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来说,走这条路最好,但是这样他们就错过了青山翠谷的美丽景色,阳光普照下的树林和田野,茂盛的大树下母羊哺乳羔羊的镜头,还有小溪潺潺流过的恬静村庄,在这样的山村里,你还可以驻脚一歇,尝尝只有那里才有的美味佳肴。

一个人能经常脱离这条运行的公路吗?当然不能。

但在我们一生中,我们得时常挣脱日常的标准去做一些脱离常规的事。

你可以就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从事人们期待你去做的事,每天打发八小时,遵循传统框架,拒绝冒险,最后在退休时可能会按传统习惯被赠予一只金表。可是,你该更上进一些,利用你的想像力,拒绝别人加在你身上的局限,时常冒一冒险,这样你可能成为赠表人。

2.准备先于行动

当你敢做某事并取得成功时,那很少是走运的结果,而更可能是富有想像的思考和仔细安排的产物。

安东尼·罗宾认为,最勇敢的事迹之一应该是1927年美国飞行家林白的首次单独不着陆飞越大西。林白当时25 岁,冷静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打赌,他赢得了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一搏。

起飞前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从纽约长岛驾驶着一架单引擎飞机起飞了,这架飞机负担太重,在从纽约飞往巴黎的途中,想空降那是小可能的。

一路上大雾遮住了他的视线,当时没有无线电让他同地面保持联系,他拥有的只是一只指南针。好几次他都睡着了,醒来时才发现飞机只有几米距离就触海了。

通过计算,他在起飞33 个小时后就横越了大西洋,在巴黎机场安全降落了。人们欢声雷动,这种热情的场面实属空前盛况。

是勇敢吗?真不敢相信是这样。

是鲁莽蛮干吗?绝对不是。

为了这次飞行,林白作了为期几年的准备工作,训练自己,准备自己的飞机“圣路易精神号”。他从威斯康星大学退学出来学习飞行,加入了飞机训练队;他得到空军批准,可以在闲余时间进行飞行;他作为美国邮政航空飞行员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飞行,行程多达几万英里;他曾遇过险情,飞机被迫降在农田里;他学会修理飞机引擎并懂得每个零件的工作原理。

“幸运的林白,”新闻媒介这样称呼他,“他敢于打赌而且赢了。”他们这样说。不!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走运,而是因为在冒险之前,他准备了自己,准备了飞机,而且尽了最大努力。他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潜能,能成功,他知道唯一能打败他的只有命运的捉弄,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所以在他有了充分准备后,他才敢作敢为。

事实上,我们也能这样做。

3.敢作不能蛮干

有勇气承担命运才是英雄好汉!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敢冒险,只求稳妥。我们应当敢作敢为,胆敢冒险,相信自己能展翅飞翔。

粗枝大叶、闭眼蛮干,只求前进而不管实际,那不是敢作敢为,那是莽撞蛮干。我们在此要考虑的是:在我们这一生中,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采取重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但这只是在仔细考虑这次冒险以及成功的可能之后才采取的行动。

生活中伟大的成功者在机遇降临时总愿一试身手,聪明能干,严于律己。有许多人在得到某个机遇时却退缩不前,因为这一机遇涉及冒险。

世界上有许多人没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过分谨慎就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他们知道自己能干得更好,但他们从没有往前冲。同那些比他们成功的人相比,他们有同样的能力,但他们却甘愿屈居下风,他们看见机遇,但不去抓住它们。他们看到老朋友成功了,就纳闷为什么自己不行。他们有时也有一些“赚百万元的念头”,但就是不采取行动。

从很大程度上看,他们的问题是惰性,还有忧虑。

惰性指的是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受外力作用就不会变化。惰性的原理也适用于人,也许就适用于你。要想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变化,也许得下大决心、花大力气。

在面对是否采取行动的问题上,特别是这种行动涉及冒险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在这种情况中,是传统的观点在作怪:“不要鲁莽行动,这里很可能有危险,不要去尝试。”

我们常常犹豫不决,使我们的信心得不到升华,因为我们本身缺乏信心。我们能完全意识到我们的弱点,而怀疑就经常从这种事实中产生。我们对一切了解太多,所以我们生性谨慎,愿意推迟重大的决定,有时甚至无动于衷。我们以前关键时刻拿不定注意、优柔寡断的日子仍历历在目。

但怎样才知道别人比你决心更大呢?如果你既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你可能会对他们的恶习和弱点感到吃惊,他们完全有可能比你更加踌躇。问题是,你对你的一切知道得又具体又透彻,而对他人的一切却了解甚微。你同“那人”可能习性相同,只要你有相同的成功机遇,你完全可以同他一决高下。

你所需要的只是敢拼敢打的闯劲。

4.使“不能”成为“能”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重时,在多伦多有位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全家靠救济过日子,那段时间他急需要用钱。此人精于碳素画,他画得虽好,但时局却太糟了。

他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呢?哪有人愿意买一个无名小卒的画呢?

他可以画他的邻居和朋友,但他们也一样身无分文。

唯一可能的市场是在有钱人那里,但谁是有钱人呢?他怎样才能接近他们呢?

他对此苦苦思索,最后他来到图书馆,从那里借了一份画册,其中有大型企业家的正式肖像。他回到家,开始画起来。他画完了像,然后放在像框甲。画得不错,对此他很自信。但他怎样才能交给对方呢?

他在商界没有朋友,所以想到引见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想办法与他们约会,他们肯定会被拒绝。

写信要求见他,但这种信可能通不过这位大人物的秘书那一关。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对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过总裁周围的层层阻挡,他必须投其对名利的爱好。

他决定采用独特的方法去试一试,即使失败也比主动放弃强,所以他敢想敢做。

他梳好头发、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了总裁的办公室并要求见见他,但秘书告诉他:事先如果没有约好,想见总裁不大可能。

“真糟糕,”年轻的艺术家说,同时把画的保护纸揭开,“我只是想拿这个给他瞧瞧。”秘书看了看画,把它接了过去。她犹豫了一会儿后说道:“坐下吧,我就回来。”

她马上就回来了,“他想见你。”她说。

当艺术家进去时,总裁正在欣赏那幅画。“你画得棒极了。”他说,“这张画你想要多少钱?”年轻人舒了一口气,告诉他要500 元,结果成交了。

为什么这位年轻艺术家的计划会成功?

他刻苦努力:精于他所干的行业。

他想像力丰富:他不打电话先去约好,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他会被拒绝。

他敢想敢做:他不想卖给邻居,而是去找大人物。

他有洞察力:他能投总裁对名利的喜好,所以选择了他的正式肖像是明智的,他知道这肯定对总裁的口味。

他有进取心:做成生意后,他又请银行总裁把他介绍给他的朋友。

他敢于另辟蹊径:在采取行动前研究市场,认真估计第一笔生意后的事,他成功了。

还有,他不害怕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

二、废除拖延的恶习

1.确定任务

有时,我们感觉到一项工作不重要,于是做起来拖拖拉拉。如果这项工作真的不重要,就把它取消好了,而不是拖延然后又后悔。有效分配时间的重要一环,是把可有可无的工作取消掉。应该从你的日程表中清除乱糟糟的东西。

2.委托他人

有时候,工作是能完成的,但是你不喜欢做。你不愿意或许与你的个性或专长有关。如果你把工作委托给一个更适合做、更乐意做的人,你和他都成了赢家。

3.全面思考

弄清楚有什么好处,然后行动起来。我们往往因为看不到完成一项不愉快工作有什么好处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说,我们做这项工作时付出的代价似乎高于做完之后得到的好处。应付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是从你的目标与理想的角度分析这项工作。如果你有个重大目标,那你是比较容易拿出干劲去完成有助于你达到目标的任务。

4.养成习惯

许多人的拖沓已经成习惯,对于这些人,要完成一项工作的一切理由都不足以使他们放弃这个消极的工作模式。如果你有这个毛病,你就要重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来取代拖沓的坏习惯。每当你发现自己已有拖沓的倾向时,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定你的行动方向,然后再给自己提一个问题:“我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个任务?”定出一个最后期限,然后努力遵守。渐渐地,你的工作模式会发生变化。

三、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订出一个目标——要有耐心地完成它,即行动要有恒心。

只有行动有恒心的人,才能发挥潜能,才能成就伟业,才能完成目标。行动要有恒心,这是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诺贝尔是深谙这一点的。

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如果有100 个人的事业获得巨大成功,那么,至少有100 条走向成功的不同轨迹。然而,谁能想像这样一个人,死神在他事业的路上如影相随,他却矢志不移地走向了成功。他就是家喻户晓的诺贝尔资金的奠基人——弗莱德·诺贝尔。

1864 年9 月3 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

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 多岁的青年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实验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助手。五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装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实验。他就是在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大无畏的勇气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机遇——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持,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