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斯眼见对面空房贴出了翻新告白,一些木匠在里面锯呀刨呀,还有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心都碎了!
他无可奈何却又不无骄傲地在自家店门上贴了张告白:
敝号系老店,95年前开张。
人们做一对比,无不在心里暗笑。
新店开业前一天,西拉斯坐在他那阴暗的店堂里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对手臭骂一顿。
幸亏西拉斯有个好妻子。
“西拉斯,”她用低低的声音缓缓地说,“你巴不得把对面那房子放火烧了,是不是?”
“是巴不得!”西拉斯简直在咬牙切齿,“烧了有什么不好?”
“烧也没用,人家保险过。再说,这样想也缺德。”
“那你说我该怎么想?”西拉斯火冒三丈。
“你该去祝愿。”
“祝愿大火来烧?”
“你总说自己是个厚道人,西拉斯,可一碰到切身事就糊涂了。你该怎么做不很清楚吗!你应该祝愿新店开业,祝愿成功。”
“你这是脑筋出问题了吧,贝蒂。”话虽这么说,西拉斯决定去一次。
第二天早晨新店还没开门,全镇人已等在外边。大家看正门上方赫然写着“新新杂货店”几个金字,都想进去一睹为快。西拉斯也在人堆里,他快快活活,跨到台阶上大声说:
“外乡老弟,恭喜开业,祝你给全镇人添方便!”
他刚说完便吃了一惊,因为全镇人都围上来朝他欢呼,还把他举起来。大家跟他进店参观。谁都关心标价,谁都觉得很公道。那外乡老板笑嘻嘻牵着西拉斯的手,两个生意人像是老朋友。
后来,两家生意都做得兴隆。
你的对手不仅是敌人,也是学习的对象。彼此攻击、互相拆台,只会两败俱伤。要想成为做大事的人,就要尽量把对手当做自己的伙伴,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对手携手走向辉煌。
李斯特和女钢琴家
◆文/佚名
一位女钢琴家来到欧洲一座城市演出。海报上写着:
“李斯特的女学生。”
李斯特早已名震欧洲,既是他的学生,造诣一定很深。于是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并不是李斯特的学生,甚至连李斯特的面也没见过。她所以冒名顶替,只是为了招徕听众。
不料,就在她举行演奏会期间,李斯特也来到这座城市,而且就在她住的旅馆里下榻。
当她知道后,惶恐不安,连忙找到李斯特,痛哭流涕地请求宽恕。李斯特一点也没有责备她,而是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你把演奏会上所弹的曲子弹一支让我听听吧!”李斯特当即指出她的不足,并为她示范,然后对她说:“现在我已经教过你弹钢琴了,从此以后,你完全可以称为‘李斯特的女学生’了。你开演奏会的时候,我还可以为你演奏一曲。如果节目单还没有印出来的话,请再添印一行:李斯特将亲临演奏。”
当别人侵害我们的利益、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去计较,不去追究,就显得足够宽容了;如果我们能够再进一步主动去帮助对方,则更是需要宽阔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了。
一个走错路的科学家
◆文/佚名
菲力普·勒纳是19世纪匈牙利出生的德籍物理学家。1898年,他在基尔大学研制出了最早的阴极射线管,并发现了阴极射线的许多特征,例如高速阴极射线的许多特性,例如高速阴极射线可以穿透薄的金属板。这个发现对电子学和核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也因此荣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勒纳特别讨厌牛顿,对“伊萨克·牛顿”这个名字有一种病态的厌恶感,得了恐惧症。他不但不能说“牛顿”这个词,就是写,或者看到别人写,听到别人说到牛顿,他都不能容忍。然而经典物理学毕竟是牛顿建立起来的,讲授物理课无一例外地要讲到牛顿。无奈,勒纳在必须讲到牛顿的时候,总是背朝黑板,由助手把牛顿的名字写出来,在他转身继续讲解之前,又让助手把牛顿的名字擦掉,往往弄得学生莫名其妙。事实上,谁也不清楚其所以然。
勒纳就在讨厌牛顿、但又不得不与“牛顿”打交道的矛盾中,度过了一生。
勒纳的这种怪习惯可能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父亲是一个酒商,没有时间给小勒纳以必要的关心。他母亲去世早,父亲再婚,他由继母抚养大。显然,他的继母不像生母那样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从这时起,勒纳的心理就开始发生异常的变化:好猜疑,心胸狭窄,妒忌好胜,总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受了很大委屈,滋长了极强的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到青年时期,勒纳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读大学时,因追求一位漂亮的女同学而遭到拒绝,对他的打击很大,整天无精打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以致最后中途退学。
这些都加剧了他的变态心理。
1893年,勒纳到波恩大学当赫兹的助手。他非常钦佩这位电磁波的发现者,但他的超敏感性,竟使他产生一种病态心理,感到自己被赫兹忽视,甚至被排斥。
勒纳还同著名的X 射线发现者伦琴有一段瓜葛。伦琴在1895年发现X 射线后,勒纳感到非常沮丧,因为用阴极射线管做实验是他的拿手好戏,可是他并未发现X 射线。更令他灰心丧气的是,发现X 射线前,在伦琴的要求下,勒纳曾经供应伦琴一根“可靠”的阴极射线管,而伦琴从未表示到底是否用过这一根管子得到他的发现,只是在一篇题为《关于新射线的产生》一文中,承认他们的这种协作关系。由于这件事,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痕,因而勒纳从不用“伦琴射线”这个词,而用“高频率辐射”代替它。
爱因斯坦曾说过,勒纳是一位多方面不平衡发展的人物。到了晚年,勒纳便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成为偏执狂。在1920年9月的一次物理学会议上,勒纳开始恶毒攻击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并声称与相对论势不两立。他和另外一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塔克一起,成为所谓“德国物理学”的中坚人物。他们早就叫嚷:如果给相对论的创立者颁发诺贝尔奖,他们就要退回他们所获得的诺贝尔奖。尽管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爱因斯坦荣获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把授奖原因谨慎地说成光电效应等的解释,没有提到相对论。但是勒纳竟然还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提出抗议,指责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给予如此高的奖励“太草率了”。
勒纳还盲目崇拜希特勒,吹捧希特勒为“具有清楚头脑的真实哲学家”。勒纳在希特勒上台后就担任了他的科学顾问,和斯塔克一起参与纳粹体制,把爱因斯坦等人的研究称为“犹太物理学”而加以抵制。1933年,勒纳在纳粹党报《人民观察》上发表文章,攻击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一旦成为狂,便不能自拔。纳粹党徒及其御用科学家,七拼八凑,编辑出版了一本《反相对论百人集》,勒纳就是其中的急先锋。他们用无赖的攻击、咒骂代替了学术争论。据说当时这本书送到爱因斯坦手里时,他看都不看,只用手掂了掂分量,讥讽地说:“如果我的理论错了,有一个人证明就够了,何必抬出一百个人来?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对于学术问题,对于真理一定要较真,刻苦地去研究,去求证;但是对于人,就不能过于挑剔、轻易否定。
此外,科学可以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却不能没有人格。
牛顿就是牛顿,爱因斯坦就是爱因斯坦,勒纳也就是勒纳。他们对科学的进步所作的贡献,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但勒纳作为一位有贡献的物理学家,却因走错了道路,不能不令人遗憾。
陈寿与《三国志》
◆文/佚名
晋朝有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陈寿,他写了史书《三国志》。我们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所以《三国演义》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陈寿在写《三国志》的过程中,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
陈寿在开始写《三国志》之前,曾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翻阅了原先三国留下的各种文献记录,还搜集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资料,还到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做过现场勘察,决心把这段历史写得真实、准确。
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而且人们看见他总在书房来回踱步,常常陷入沉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来了一个亲戚,发现陈寿正写到《诸葛亮传》这一章,就向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人。陈寿说诸葛亮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亲戚听了很生气,责备陈寿忘记了家仇。
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他父亲办事时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惩罚了他父亲。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忧郁成疾,终于一命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因此,陈寿一家认为他们落到这步田地,都是诸葛亮造成的,心中十分怨恨诸葛亮。
现在,听亲戚这么一说,陈寿也不禁彷徨起来。他想,诸葛亮一生励精图治,公而忘私;而且南征北战,百战百胜,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按理说,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写出来,可是,自己一家的遭遇,又使他在感情上对诸葛亮有些别扭,而且,如果照实写,亲戚们也不会原谅他。到底该怎样写呢?陈寿心里很乱,于是,他干脆停下笔来,想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这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陈寿憋不住,就把心里的苦恼告诉给了朋友。
那位朋友听后说:“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史记》,说它正直公允,准确无误,不假意赞美,不隐瞒丑恶。你这部《三国志》是否也能如此呢?”听了朋友的话,陈寿一下子醒悟过来:是啊,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诚实无私。当年司马迁宁肯得罪皇上,也要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现在,我难道能为自己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那我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了吗?
陈寿又飞快地写了起来,很快“诸葛亮传”就写成了。陈寿还特地把这一篇文章拿去给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生怕自己有什么写得不公正的地方。
后来“诸葛亮传”成了《三国志》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有时候,放弃私人的恩怨,尊重事实,顾全大局,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度量的。唯有具备这种勇气和度量的人,才能够赢得世人的尊重。
洗衣工和陶匠
◆文/佚名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有一个洗衣工和一个陶匠,各自辛苦经营自己的事业。他俩是邻居,年轻时候,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陶匠一直没有交上好运,而洗衣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陶匠便生出了嫉妒心,再也不和洗衣工说话了,而且怎么看洗衣工怎么不顺眼。每到晚上,他躺在床上睡不着,伸出拳头在黑暗中摇晃,嘟嘟哝哝地自言自语:“这个流氓,怎么就一天天越来越富,老子有手艺,也有干劲,却越来越穷呢?”到最后,他忽然想起一个叫洗衣工家破人亡的计划。
第二天早晨,他在街上选好一个显眼的地点站住,而这条路是国王骑象必经之地。看到国王来了,陶匠就大声喊道:“多害臊啊,瞧着咱们的伟大的国王骑在一头黑不溜秋的象上!特别是这畜生本来可以请洗衣工师傅给洗干净的啊!”
凑巧这国王又恰恰是个没有头脑的人,他马上勒住大象,停下来问道:“我的好百姓,你的意见的确不错。但不知这个能把黑象洗白的洗衣工师傅,到哪儿才能找到呀?”
“我的皇上,”陶匠回答道,“肥皂和碱面的种类很多,只有洗衣师傅才明白它们的性能。一个手艺高明的洗衣工,用上一种特殊的肥皂和一种特殊的碱面,他是能够把皇上的大象洗白的。陛下,您不用担心,我认识一个洗衣工师傅,他就能干这工作。他恰巧就是我的邻居哩。”
国王听了十分高兴,取下红宝石戒指奖给陶匠。
国王想到他将有一头白象了,心里十分兴奋,便调转象头,打道回宫。他立即叫人请来洗衣工,说:“现在,你把这头象牵去洗吧,七天后要给我牵回一头白象。”
洗衣工是个机灵人,一下子便明白了准是那个陶匠在国王面前捣的鬼。正当他迟疑思考这件事时,国王变得不耐烦起来,威胁说:“洗衣工,你怎么这么不痛快呢?你想保住你的脑袋吗?”“我的皇上,”洗衣工回答,“能给您洗大象,对我既是无上的光荣,也是无穷的快乐;不过,我在考虑,得有一个能盛得下这象的大盆啊。”
国王一听这话有道理,立刻同意了洗衣工的要求,把陶匠召到面前,命令他做个大盆,要大得能把大象装进去洗。
嫉妒心重的陶匠不得不花许多日子去做大盆。好不容易,盆做出来了。洗衣工把刷洗完的大象往盆里赶,可是象脚刚踏进盆,盆就被压成碎片。
“陶匠,”国王命令说,“把盆做厚点。”
但不管多厚,大象一踩,就马上裂成碎片。就这样一个比一个厚地做下去,直到陶匠倾家荡产,心脏破裂而死才完。
最后,一位大臣感叹道:“陶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下场,都是因为他自己的嫉妒和陷害别人啊。”
要学会宽容,不要轻易妒忌别人,更不要因为妒忌而陷害别人。妒忌激起的冲动,不但会毒害了自己的心灵,还会毒害自己的生活。
老法师和小沙弥
◆文/佚名
你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农妇的衣衫、农妇抓破了他的脸。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农妇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