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雄厚,王平安急需要自己的银行负责资金的调控。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隐藏资产。
华尔街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机制,再加上那些资本大鳄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王平安可不像凭借自己的小身子骨和他们竞争,于是王平安便把目光放在了亚洲。
早在一九四六年,王平安初来香江时,他就已经利用了难得的时机购入了大量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股份。
一八五八年七月三十一日,渣打银行在申城成立分部。早期的渣打银行在华夏的银行的业务,主要经营外汇,兑换外国币券及旅行支票,吸收存款,活存透支,发放贷款,国内汇兑等项。国外汇款,除英镑、美元外,以阿三卢比为较多;国内汇兑主要是申汇,多以钱庄为对象。
一八五九年,渣打银行开始在香江和星洲营业。一八六二年,渣打银行得到授权在香江发钞。同年,英属南非标准银行在南非伊丽莎白港开张。
一八六三年,渣打银行在华夏的汉口分行成立,是汉口第一家外资银行。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渣打银行在华夏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这十年之中,英格兰的丽如银行、呵加剌银行、有利银行连5%的股息都难以应付的时候,渣打银行始终能保持7%的高额股息。这十年之中,银行的资本,虽然没有增加,但全部资产却由九百万镑上升到一千六百万镑,增加了将近一倍。
一八九二年,渣打银行以一万六千英镑向丽如银行买进大楼和地皮,入驻外滩十八号,成为外滩十八号历史上最长的业主,也重新打造了外滩十八号如今的建筑面貌。一八九五年,渣打银行津门分行成立,是津门市最大的一家外国银行。
十九世纪末,渣打银行积极向清政府借款,比如他们提供清政府的克萨借款为一百万镑。通过借款成为在华的最主要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渣打银行开办透支贷款和汇兑,并支持外商在汉口收购战略物资,以帮助协约国民需之用,故致其年利润猛增至三十余万两。一九二九年虽发生世界经济恐慌,但仍获得年利润十余万元。故渣打在汉口经营八十余年,其累计利润达一千万余元以上。
二战期间,渣打银行被东瀛三井银行接管。
从渣打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他掠夺了大量华夏民众的财富。其实所有的英姿金融机构,都是侵蚀殖民地的财富才壮大的。
王平安购买的股票是通过当时的军管处购入的,也可以说属于趁人之危,但军管处并没有让王平安控股,他废了很大的力气才买进四成的股份。
另外一家汇丰银行,资产更加雄厚,王平安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进了一成的股份,这还是趁着二战结束后,英格兰整个金融业大步倒退才占得的先机。
东瀛的三菱、三井、住友等银行,王平安这些年利用麦克阿瑟的关心分别购入了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八不等的股份,多少有些巧取豪夺。
不过王平安现在想要拥有一家自己控制的银行。暂时渣打和汇丰他不用想了,因为这两家银行有发行港币的权利,英政府不会让王平安轻易介入,东瀛的情况也类似,所有王平安只能把目光看向那些实力一般的香江本地银行了。
11月中旬的一天中午,王平安叫来了管家阿福。
“福伯,你认识何善衡吗?”王平安问道。
管家阿福想了想,说道:“少爷,你说的是恒生银号的何善衡吗?认识。”
“噢!福伯你去替我联系一下他,告诉他我想要入股恒生银号。”
管家阿福不敢怠慢,说道:“少爷,我今天下午就去联系。”
王平安知道恒生银号就是恒生银行的前身,他可记得几十年后,恒生银行的市值很高,在香江排名很靠前。
历史上一九三三年恒生银行创办时期,四位创办人中,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港币一千元,但他却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银号钱庄林立的上环永乐街七十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八百平方呎。当时,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十一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一万零三百八十九元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江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鹏城、申城等大城市。
一九三七年,东瀛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华夏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当时民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民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一九四一年,香江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十八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
一九四五年,香江光复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一百八十一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一九四六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一九四九年,大陆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之后半岛战争时期,欧美对华夏大陆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华夏大陆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大陆网络的银行业务不利。
由于失去了大陆的联系,恒生也开始了业务转型。王平安此时介入的时机刚刚好。
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王平安在石澳庄园见到了何善衡、梁植伟和何添等人。
经过半天的沟通讨论,双方最终在饭桌上达成了一致。何善衡等人同意王平安入股恒生银号,并在王平安的建议下将“恒生银号”更名为“恒生银行”。
十二月一日,恒生银号改组为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五百万港币,实收资本一千万港币,王平安出资五百万港币,得到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他成为了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
新成立的恒生银行主要客户是巿民大众及中小型企业。何善衡为职员订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必须以诚待客。至于中小企客户,主要面向潮汕籍的制衣、玩具、电子、塑胶、五金的厂商。这些人希望得到信贷,但却没有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支持他们取得信贷的足够条件。王平安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贷。日后这些小公司后来发展成大公司、大集团,并成为了恒生的长期客户。
王平安把恒生的事情都交给了何善衡、梁植伟、何添三人,这让三人十分感激,当初之所以答应王平安的条件,就是看中了他的人脉和资本。
王平安知道日后恒生会经历一场大危机,最终被汇丰收购,不过他认为有了自己的把控之后,恒生的发展一定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