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人生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充满欢声笑语的。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是根源于外在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源于内在的个人心理。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成大事者要以宽容、接纳、豁达、愉悦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乐观心态的人往往将人生的感受与人的生存状态区别开来,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由于外来因素而有所改变,人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渴望人生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真空状态简单纯一,不如意的事情是难免的。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认为,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是根源于外在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源于内在的个人心理。面对现实的经济状况,以及面对生存的竞争,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快乐状态,使乐观成为不可或缺的维他命,来滋养自己的生命?
成大事者要以仁达宽恕的胸怀来承纳。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博爱的人才会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确生命就像回声一样,你播种了什么就收获了什么,你给予了什么就得到了什么。有一次,苏格拉底跟妻子吵架后,刚走出屋子,他的妻子就把一桶水浇在他头上,弄得他全身尽湿,苏格拉底于是自我解嘲地说:“雷声过后,雨便来了!”一个乐观的人,当他面临苦难和不幸时,决不自怨自悲,而以一种幽默的态度,豁达、宽恕的胸怀来承纳。乐观的心态是痛苦时的解脱,是反抗的微笑,笑是一种心情,时时有好心情是一种境界。”一个人若能将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融在一起,便能欢畅地享受人生至高无上的快乐。
成大事者要拥有乐观的心态,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积极的那一方面。一个装了半杯酒的酒杯,你是盯着那香醇的下半杯,还是盯着那空空的上半杯?从篱笆望出去,你是看到了黄色的泥土还是满天的星星?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家做鞋子的公司,派了两位推销员到非洲去做市场调查,看看当地的居民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不久,这两个推销员都将报告呈给总公司。其中一个说:“不行啊,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因为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子。”而另一位则说,“太棒啦,这里的市场大得很,因为居民多半还没有鞋子穿,只要我们能够刺激他们想要的需求,那么发展的潜力真是无可限量啊!”同样一个事实,但有完全不同的见解,这实际上讲的都是心理学上有一种“漏掉的瓦片效应”,一栋房子顶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瓦片,但有的人在看房顶时,不是看铺得很好很整齐的瓦片而是专看那一块铺漏了的瓦片。自然这种凡事专挑自己的缺点,崽是爱自己为难自己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钉E。P·塞利格曼与同事彼德·舒尔曼在一项重要研究中调查了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发现乐观主义者能多销20%,公司受到了触动,便雇用了100名虽未通过标准化企业测试,但态度乐观一项得分很高的人。这些本来可能根本不会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险额高出推销员的平均额10%。
特殊的解释方式能够带走令我们不快的烦恼。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是一阵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的心境有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当一个人心境不佳时不要过分独自地冥思苦想,最好将自己的心绪倾诉出来,或是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心理学上称此为“心境转移”。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特殊的“解释方式”。当推销失败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种事,我总是失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客观原因,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或者怪罪对方。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时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时,乐观义者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而悲观主义者只把成功视为侥幸。克雷格·安德森让一组学生给陌生人打电话,请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的第一二个电话未能得到对方的同意时。悲观者说:“我干这事不行。”乐观主义者则对自己说:“我需要试试另一种方法。”
在多数成大事者身上,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兼而有之,但总更倾向于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所谓“早在母亲膝下”就开始形成的思维模式,美国一位学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做了一些工作。她帮助那些屡屡出错的困难学生改变他们对失败原因的解释,从“我是很笨”变成“我学习还不够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果然随之提高了。
乐观的人总是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威廉·华兹华斯曾有一首诗道出了这份独特心境:“我曾孤独地徘徊/像一缕云/独自飘荡在峡谷小山之间/忽然一片花丛映入眼帘/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我凝视着/凝视着/但从未去想/这景象给我带来了什么财富/我的心从此充满了喜悦/随那黄水仙起舞翩跹。”生活中不乏欢乐,欢乐还要你去用心地体会。伯特兰·罗素认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越校”为了充实生活、协调身心,即使做些极为平常的小事,也是一种寄托和满足。
杜甫以“细推物理洒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两句诗为准则。仔细推敲世界上万物的道理,做一些快乐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高兴、有益的事,不必为了一些空名而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问题,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它不能以财富、权力、荣誉和征服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