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现代画圣齐白石
67231700000008

第8章 辍学期间的勤奋自学

秋天到了,田里的稻子一片金黄,眼看就要收割了。这时,齐白石正在学《论语》。按照当时农村学堂的规矩,到了秋收的季节,学堂是要放假的,恰好这个时候齐白石又生病了,齐家父母就让他在家休息一段时间。

那一年年底,齐白石的母亲又生了三弟,齐家的收成也不好,几乎穷得没有粮食吃了,而齐白石的祖父也生病了。为了多挣钱,齐白石的爸爸齐贳政到外边干零活去了,家里人手不够用,周氏等到齐白石病好了,就对他说:“现在你长大了,家里这么忙,就先不要上学了,等糊住了嘴再说吧!”

这样,读书不到一年的齐白石就辍学了。

此时的齐白石已经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了,他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放牛,闲时就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上山砍柴,砍了柴,不仅自己家里有柴烧了,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齐白石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砍柴。邻居的小伙伴,和他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山上的有很多,不久,他们便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和小伙伴砍柴的时候,他又找到了一本祖父记账的旧账簿,把账簿拆开,在这本账簿的背面继续偷偷画画。

齐白石也没有忘记读书,他牢记着外祖父的话,读书是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的,也是能够做到的。所以,就算是他在帮着家里做事的时候,虽然一天到晚忙得非常辛苦,他也要抽出时间,把外祖父教过自己的几本书,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温习。

轮到齐白石出去放牛的日子,他的身上都带着一两本书,等牛在山上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看书。

放牛回来,吃了晚饭以后,齐白石又坐在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家里没有钱买油,他找一些树枝来烧,就坐在柴火前面念书。

在学堂念书的时候,齐白石的《论语》还没有读完,回家后,他用空闲时间自己学习《论语》,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地方,就趁放牛的时候,绕道到外祖父那边去向他请教。

一天,齐白石上山放牛,正好遇到外公。他急忙从牛背上跳下来,取下挂在牛角的书本,把牛拴到树干上,快步走到外公面前,深深地向外公鞠了一躬说:“外公好!”

周雨若笑吟吟地握着外孙的手说:“好好好!”他看着齐白石手中的书,关切地说:“阿芝啊,看你放牛都带着书,不忘读书,外公真高兴啊……”

不等外公说完,齐白石连忙说:“是的,外公,我正读着《论语》呢,只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看不明白,所以特意画了记号,今天专门趁放牛的机会绕道过来询问您。”说着,齐白石拿出书,把自己画的记号一一指给外公看。

周雨若和外孙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开始看齐白石指出的不懂之处。他反复地为齐白石讲解每一个字句、典故的含义、要点,同时,也把每篇文章的大概提示讲给外孙。

在讲解的过程中,周雨若还强调了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和见解,并告诉外孙,不管看什么书,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因为别人告诉你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自己就认为是什么。

外公的一番讲解令齐白石茅塞顿开。他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头、提问。

外公把书中的知识讲完了,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对外孙说:“对了,你现在还画画吗?”

齐白石知道外公是不赞成自己画画的,他有些紧张地低下了头,但他又不愿意欺骗外祖父,便不好意思地回答:“嗯,我还经常画,我已经改不了这个习惯了。”

齐白石的回答让周雨若大吃一惊,他接着问:“啊!你这么大的兴趣?”停了一下,他又若有所思地说:“不过,练练也好,以后如果你能够做个画匠也是不错的。”

周雨若继续说:“听说过宋代人王冕吗?他也是个穷孩子,放牛的,同你一样,也喜欢画画,并且天天画,天天画,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师。”

齐白石激动地抬起头来,他聚精会神地听着外公的话,眼睛里放出惊喜异样的神采。他没有想到一向不支持他画画的外公也会这样赞成自己画画,还为他讲了一个穷画家的故事,这令他多么开心啊!

回家后,他更加用心地画画和学习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居然把整整一部《论语》学完了。

有一天,在上山砍柴时,齐白石只顾着看书,忘记了砍柴,到天黑回家时,柴还没砍满一担。吃完晚饭,他又照例爬在凳子上写字,祖母叫住他说:“阿芝!你父亲是我的独生子,没有哥哥弟弟,你母亲生了你,我有了长孙了,真把你看作夜明珠和无价宝似的。以为我们家,从此田里地里你父亲有了好帮手!现在你能砍柴了,家里等着烧用,你却天天只管读书,俗语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了米吃,阿芝,你看怎么办呢?难道说,你捧了一本书或是拿着一支笔,就能饱了肚子吗!唉!可惜你生下来的时候,走错了人家!”

齐白石听了祖母的话,知道她是因为家里贫穷,希望这个长孙能够多出些力气,帮助父亲支撑起家,可又怕他只想着读书,把家务耽误了。

以后,齐白石上山虽还是带着书去,但总是把书挂在牛犄角上,等捡够了粪和砍足了一担柴之后,再取下书来读。

除了读书之外,齐白石还坚持每天写字,描红纸写完了,祖父又给他买了几本黄表纸订成的写字本子,以及一本木版印的大楷字帖,教他临摹。有了这些东西,齐白石总会抽空写上一页或半页。

齐白石从小体弱多病,每天不仅要帮着家里干活,还要不停地学习。他的祖母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为他专门买了一个小铜铃,用红头绳系在脖子上,说是能帮助他逢凶化吉。以后,每次他出门,母亲只要听见铜铃的响声,就知道是他回来了。

母亲和祖母对齐白石的疼爱伴随着他成长,他也在这忙碌的日子中渐渐地长大了。

1874年3月9日,11岁的齐白石迎娶了同乡比他大1岁的女孩陈春君为妻。

在旧社会,中国有一种早婚风俗,就是男孩和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只要经过两家父母的同意,就能让这两个孩子结婚。拜堂以后,女孩就住在男孩家里,帮着男孩家做事。这种先进门的儿媳妇,叫作童养媳。但由于这时男孩和女孩子的年纪都太小,暂时还不能住在一起,家里要等他们都成年了,才会重新找一个合适的日子,让他们正式结婚。

齐白石就这样,还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女孩的丈夫。而齐家也像是了却了一件大事,因为他们毕竟又为自己的子孙新添了一房媳妇,这在农村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子孙的延续,家族的兴旺都与此息息相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