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大量门客的同时,赵鞅也在努力争取民心,发展自家封地的经济。针对当时其他五卿在自家封地上横征暴敛的情况,赵鞅反其道而行,将自家的税率设为六卿中最低的,降到了十分之二以下。此举一出,不仅让赵家封地的百姓欢欣鼓舞,而且还把其他五卿封地上的百姓吸引了过来。相较于其他五卿,晋国的百姓自然更愿意支持能让利于民的赵家。
为了扩大税源,赵鞅又重新确立了自家的田亩制度。这就出现了先前我们提到过的,赵家一亩的面积与中行家一亩面积的巨大差别。赵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给百姓降税,另一方面是在鼓励百姓多去垦荒。因为他们可以在晋国法律限定的相同亩数之下,耕作更多面积的田地。赵家的封地大多在晋国的北方,那里的土地基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荒地很多。赵鞅修改了田亩制度后,就有大量的晋国百姓涌入北方边远地区垦荒。赵家封地的产粮区由此增加,赵鞅降低了税率反而收获了更多的钱粮。
赵鞅在发展赵家实力的规划之中,还下了一步至关重要的棋。那就是把大本营搬到北方的晋阳去。
赵家原本的大本营在温邑,处在晋国的南方。这里虽然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但人口流动频繁,六卿们的封地也犬牙交错,没走几十里地或许就到别家的地盘了。所以,把大本营设在这里非常不安全,平日里谋划点事情还要担心会不会有别家的奸细偷听,战时遭到敌人攻击连个缓冲地都没有。
综合考虑,赵鞅决心“迁都”。他先派董安于到北方封地经营管理,寻找适合的城邑。最后,赵鞅选中了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位于晋中盆地的北端,西邻汾河,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它距离晋国的统治中心绛城有比较远的距离,但它攻可走水路顺流南下直扑绛城,守可凭借汾河与太行山的天险,极其适合作为一个根据地城市。
赵鞅选定晋阳作为赵家新的大本营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对晋阳的城防构造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赵鞅命董安于督造,在晋阳城墙原有的基础上拔高加厚,并在城墙周边用结实的细蒿条扎成篱笆,这种蒿条战时可以扯下来制作箭矢用;而在晋阳城内的宫室,柱子的表面也被董安于镀上了上好的精铜,以备战时用来铸造兵器。此外,董安于还在晋阳城中建造了数个大型仓库,全部用来存放兵器和粮食。晋阳的城防完全可以用铜墙铁壁来形容。
除了打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之外,赵鞅还非常注意吸取晋阳城当地的民心。当时,赵鞅派遣一位叫尹铎的家臣担任晋阳的地方长官。尹铎临出发前对赵鞅说:
“大人您是希望晋阳成为您的税赋重地,还是一块可靠的根据地呢?”
赵鞅回答说:
“当然是可靠的根据地了。”
尹铎便说:
“那在下就请求您减少晋阳地区纳税的民户。”
赵鞅同意了。晋阳由此便成为了当时赵家封地上税赋最低的地区。当地的百姓无不对赵家感恩戴德,极为坚定地支持赵家。
赵鞅已经准备好与士家、中行家一决胜负了,现在,他只差一个合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