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使有泪
6704800000035

第35章 走过的印记——《天使有泪》之后记

不得不说,写作是一件极其疲累的事情。报告文学写作,更累。

人到中年,工作事务庞杂,家庭义务繁多,心理背负沉重,体质每况愈下,生活能留给文学、温暖文学的,只有夜半灰暗的星空和冷寂的孤灯。作为一个业余从事写作的人,我一直不敢在文学上期望过高,奢求太多。

但有一种写作企望我无法不及。就是在以文字真诚书写自己琐碎内心的时候,还想有一些笔墨真诚叙说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这是因为,处在不断变革中的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总是有一些痛点时不时地感应到我的内心。但像专家教授那样直揭奥秘,问津实质,受个人学识、条件所限,目前,我显然无能担当,那么,就做一个为社会喊痛的人,如何呢?

我想我近年的写作意义,多在如此。

记得是在2003年7月,中央发出关于报刊整顿的通知,我工作所在的报社于次年初春撤销。在等待工作调动的那段特别焦心的日子,我想起了一件必须去做的事,就是走近他们——那些我认识和不认识、生活在各种困境中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半大孩子们。他们曾是我一直想走近、但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好好靠近的一个特殊群体。

只是没有想到,了解到的问题触目惊心。走出去的路,便再也没有办法走回来。

就在我出门不久,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发,公安部发布A级逮捕令在全国范围内缉拿凶犯。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成为了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之中重。2004年2月26日,****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相关部门配套文件随之相继出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撰写的第一篇反映学生成长问题的调研文章《有一种爱,不能重来》很快得以以超乎寻常的版面在我的家乡党报《岳阳晚报》、教育月刊《华容教育》发表。2005年,《湖南教育》第1期以本刊特稿“热点追踪”栏目全文刊出,中国人民大学《素质教育》第4期等多家报刊全文转载。

可以说,正是媒体当初对这篇调研文章所给予的关注度,坚定了我当时实际上已经风飘雨摇的信念,使我迈出了今天学生系列问题调查关键的几步。也正是因为那一段时间特殊行走收获的诸多记忆——那些埋藏在诸多学子心灵里的疼痛——我已感同身受的忘不了的疼痛,我才无法回头。

多年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吸附,整个社会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评价,实则沿袭着以高分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社会如是,学校如是,家庭亦如是。且目前这种势头仍难逆转。我们不难看到,在这种片面化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许多中小学生小小年纪便成为学习的机器,心理压力重重,人生缤纷梦想灰飞烟灭。况且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经济成分、就业岗位、就业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传统美德的社会根基受到严重的削弱和扭曲,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机制远未健全起来。特别是打工潮的兴起,诸多农村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严重缺位,外来糟粕思潮的侵袭,传统儒文化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断层,社会愈演愈烈的某些负面影响,更是雪上加霜,使一些孩子暴露出非常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面对这样一些孩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办?

家是社会的根基,家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社会的,但首先是家庭的。童年的家教对整个人生尤显重要。家庭教育的好坏,甚至可以左右社会是否向良性有序的方面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的负面影响还会不断出现,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仍会层出不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头脑里贮存了太多这样的问号,不知不觉中,我近几年的文学之路彻底地走到了室外。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疏离了原本较为熟悉的散文文体,开始了陌生的报告文学写作。因为在我的主观意向中,只有报告文学才能较为直接地反映生活,警示生活,干预生活,导向生活。

收入这部书稿中的两个中篇,就是我在报告文学这条路上走过的一段印迹。在这个集子里,我特意辑选了刊发在2007年《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1期和第6期的两个学生问题报告文学中篇,以及刊发在《中国教育报》上的《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封信》。翻开它们,里面的文字真的很不成熟,可在得知春风文艺出版社有意将其中《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纳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纪实文学》年选本、重庆出版集团有意将此纳入出版社重点书目出版之时,虽感惶恐,且不安,但在最后,我还是捧出了它。

因为我捧给读者的,必定是一颗最为虔诚的心,对文学的虔诚,对生活的虔诚,对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与国度的虔诚——哪怕我们,总要走近这个社会的伤与痛。

值此文集付梓之际,感谢中国作协、湖南省作协对学生问题系列报告文学作品的重点扶持;感谢岳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徐新启先生、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隋国庆先生、华容********向伟雄先生、华容县人民政府县长汪涛先生、平江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洪斌先生、华容县委宣传部部长陈炜先生、华容县科技局局长杨建军先生在我近年从事学生系列问题调查方面所给予的帮助;感谢岳阳市文联主席蔡世平、湖南摄影家吴小兵、宝鸡市凤翔县县委副书记冯积岐、兴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欢电、安徽作家苗纪道、平江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黎耀辉等同志为我外出调查走访提供的友情支持与采写便利;感谢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晓升先生于异常繁忙的公务中抽时间为拙文作序;感谢我的家乡评论家徐启华先生友情作跋;感谢《新华文摘》、《北京文学》、《报告文学》、《读友》、《洞庭之声》等媒体作家编辑梁彬、章德宁、杨晓升、王童、徐晓珂、李学斌、周钟声、杨湛等老师在我报告文学创作上的热心引导与激励;感谢重庆出版集团总编陈兴芜女士对本书的高度重视;感谢贺建文、黎卫东、李燕等文友为拙作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在采写过程中,参考了湖南省、安徽省妇联、团委的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拙集愧不成文,但是我仍然相信,读者定会将我汨汨流溢在字里行间如血液般的真情当成最好的文字,但愿这些文字能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对青少年成长更温暖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