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使有泪
6704800000018

第18章 诞生在新时代的“孤儿”

“开春以来,我们这儿的农民快跑光了,连续20多天来,‘东风’大卡车(坐不起客车)没日没夜地满载着外出打工的农民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城市。我们乡40000人,其中劳力18000人。现在外出25000人,其中劳力15000人。”这是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2000年3月10日写给******总理的信中谈起“盲流似‘洪水’”时写下的一段话。

“少壮打工去,剩下童与孤。”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加快改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在农村城镇化实现之前仍然十分突出;农村人均收入与城镇人均收入的差距,甚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于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党和政府迅速将其作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全力破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先后发过近20个中央文件,其中9个一号文件。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政府接连出台增加农民收入、减免农业税、免除农村中小学九年义务制学杂费等政策,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取得许多深得民心的实效。亿万农民从切身感受中清楚看到了中央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也似乎看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景。但“三农”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中国人口总量众多,国情复杂,发展很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之后,“三农”问题尤显突出,农业人口走向城市,减少实质意义上的农民,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步伐,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降低农业风险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超历史、跨世纪的人口流动势在必行。

于是,在这体制转轨、改革阵痛、管理尚不健全的特殊历史时期,留守儿童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有多达1.2亿的农民为解决生计问题相继背井离乡涌入到外出务工的大潮中。由于他们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收入又不多,居住生活条件都不是很理想,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中委托人代管。从此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学习费用之外,自己再少有时间和精力照管家中子女。这些孩子孤单地留守乡村,少有依靠。内心的孤独与创伤,家人的疏忽与环境的歧视,外界的人身伤害无一不在困扰着这些孩子。于是在20世纪末,不少有识之士发出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从一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博士研究生周福林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14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在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广东、海南等省。紧接着,2005年5月23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这次会议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00万人。但据笔者调查后估算,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些,儿童集中分布的省份也在增加。我所调查的五个劳动力输出大省中,湖南省近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004年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91.76万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700多万人。夫妇共同外出打工的占到了1/3。

河南、安徽、四川、湖北等省份情况基本相同,各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都在1000万人以上,留守孩子依次是500多万人、400余万人、300余万人不等。

其次是问题暴露得触目惊心。不是少数、而是大量的留守孩子处在这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不少儿童表现出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倾向,一半以上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缺少家庭的关爱,有的变得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变得性格怪异、暴躁叛逆。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学校教育的疏忽,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还导致诸多留守孩子出现行为失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的经常在课堂违纪,有的经常撒谎,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还有不少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等不良嗜好,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大、难”。

其三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权缺失形成恶果,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溺水、车撞、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由于缺少父母监管,社会制度化的关爱体系不够,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被拐卖、强奸、诱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缺少父母的疼爱,留守孩子对亲情的欠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有的出现攻击型性格趋向,自控力差,好冲动,动辄就吵闹打架,从而极易被社会上不法分子引诱参与打架斗殴、吸毒、贩毒、甚至被骗去参与买凶杀人,走上犯罪道路。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留守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