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腾起”是21世纪初省内很有点名气的事件,至少在教育系统内部是广为人知的。不少学校都派出了考察和学习团到龙高来学习,这样的成就甚至还成就了县市两级的教育局领导的升迁和发展。
圈内的人总结龙高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六点。
一是领导班子有一个有魄力、有决心、有眼光的带头者。
二是领导班子团结、勤勉、公正、有效率。
三是政策制度公正合理且执行得力。
四是在良好的政策机制软环境中,龙高人的执行力大幅提高,竞争有序,团结和谐。
五是金竹市和风林县为了打造一块农村教育的品牌,给予了龙高很多政策支持和鼓励,同时最大限度地放权,允许了学校的一些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有争议的做法。
六是因为地缘的特点,距离主城区名校分布区域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虽然在高速公路一旁,农村班车却仍然走老的省道去县城,使部分优秀学生或者经济实力强的家庭有时候考虑去县城读书的不方便而留在龙山。
其实,龙高的成功还有三点不为人知或者不敢为人知的做法。虽然仅仅只是最初几年的做法,后来已经不再采用,不过当时“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确实还是引发了一些后来被诟病的东西,就是不惜代价和不择手段。
当然,龙高的这些做法很可能当时的其他学校也一样怎么做着,不过成效不完全相同而已。
在那个年代,白手起家真的都是“白手”吗?历史会记录下来。
奇迹的背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有时候就连奇迹的创造者都未必完全知道。
当一个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很可能就会吸引到足够的关注度和足够的投入,市场经济就是那种当项目有前途时大家都会积极支持和投入,项目没有前途时反而大家都会远远逃避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简单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有钱人往往可以借到更多钱,穷人往往越来越借不到钱。有钱人往往可以很容易得到赚钱的机会,穷人却被各种赚钱机会给规避了。
代注恒后来才知道,龙高崛起的三点不能宣传的措施对龙高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知道了其他不少学校其实也怎么做着,只不过有些效果做的不理想而已。
这三点措施恐怕在不少的重点中学或者说迅速崛起的学校中都用过甚至一直还在坚持。这难道不是教育的一种数字游戏吗?
第一花钱买优秀学生上龙高的学籍参加高考提高龙高的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同时让绝对没有机会上线的学生暂时不参加高考,多读一年甚至两年再报名参加高考。代注恒听说,有的龙高学生甚至读了六年高中才获得第一次参加高考的资格,因为龙高觉得这个孩子具备了上线的可能性。后者还可以理解,反正之前没学好考不上考也是白考,不如多读两年再考。前者则有些违规了,把其他学校的一些优生用私下和家庭协议的方式挖来龙高报名参加高考,甚至高一高二都不知道有龙高这么一所学校的学生最后成为龙高的高三学生,这有点像体育运动中的归化现象,让别国的运动员加入本国的国籍来参加比赛,获取相应的成绩。
第二是让本校的优生到其他名校“留学”,保留龙高的学籍,最后以龙高学生身份报名参加高考。比如高一时期的某个同学成绩非常不错,很有希望冲击重点大学,于是偷偷送去金竹五中或者金竹十中“借读留学”,直到高考之前回到龙高报名参加高考。当然,这背后牵涉到卢长明和其他国家级示范学校的私下“代培”协商。代注恒听说,一个叫做侯长庆的男生只在龙高读了半年,其他两年半都是在金竹五中度过的,可是高考考上了重点名牌大学却是龙高的成绩。
第三是最严重的行为,甚至涉及到违规违法。那就是高考前所有龙高学生都必须使用统一的垫板和统一的橡皮檫,这个做法其实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实质却是为了方便“作弊”。据说,那些在其他名校去“留学借读代培”的优等生也要使用同样的垫板和橡皮擦,只要是周围有其他使用同样垫板和橡皮擦的同学,大家都是“龙高人”,就可以在必要时相互帮助。钢笔或者签字笔很难统一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殊“标志”,垫板和橡皮擦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当一个龙高的学生坐进混合编排的高考考室中去,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哪些学生是龙高的校友。
这三点涉嫌违规的“潜操作”真的不止龙高一所学校在使用,只不过龙高可能是省内效果最理想的学校之一。
代注恒最初知道时有些义愤填膺,不过慢慢的他就习惯于把自己当成龙高人来思考了,心气也就平和了很多。所谓公平,其实都是一些不公平来实现的,绝对的公平其实根本很难存在。
读书的时候,代注恒自己不作弊,可他知道不少同学作弊,甚至他班上有个成绩非常优秀的男生还总结过“十八般作弊妙招”,他最后能够去了全国前五的名牌大学绝对有他在自己的劣势学科上作弊的功劳。这又怎样呢?作弊成功了就是好学生,作弊不成功就是坏学生,正所谓成王败寇,千古定理。
这个叫做贾福礼的男生平时只要不操作,基本上总分都在500分左右,和代注恒的实力差不多,语文、历史、政治、英语都是一百一十分级别的,加上数学的五十来分,勉强500分,这也就是勉强能够考上本科的分数。代注恒平时语文、历史是一百二十分级别,数学和政治是一百一十分级别,加上英语的四十分级别,总分也在500分左右。
贾福礼在高考中难得的机遇和难得的成功操作使他的数学科增加了“六十多分”,数学从平时的五六十分级一下子提升到了一百二十分,总分也一下子达到了560多分,成功考上了上海的名牌大学,最终成功的成为上海人,在上海工作买房定居娶了上海媳妇,生下了两个上海户籍的儿子。
代注恒高考中全靠自己,正常发挥出了平时的水平,没能超水平发挥,最终去了龙山高中,后来娶了一个农村姑娘,生下了一女一子两个小城市户籍的孩子。
十年后,贾福礼和代注恒比起来,真的算是人生赢家了。其实,他不过就赢了那次高考就赢得了全面的碾压式胜利。
大学毕业十年,代注恒的汽车价格只有贾福礼的汽车的五分之一;代注恒的房子价格只有贾福礼的房子的六分之一;代注恒的全身行头价格只有贾福礼的十分之一。
大学毕业十六年,代注恒的汽车价格只有贾福礼的二十分之一;代注恒的一套房子只有贾福礼的三套房子总价的十九分之一;代注恒的全身行头价格只有贾福礼的皮带的二分之一,这还是代注恒加上了手机和眼镜的价格,如果把衣服、裤子、袜子、手机、皮鞋、皮带、手表等全部算上,贾福礼的总价大约保持在十五六万,代注恒大约保持在四五千,差距高达三十七八倍!
大学毕业十七年,代注恒两个孩子身边只有一个,离婚后没有女人。贾福礼先后和两个女人结婚剩下了三个孩子,二次离婚后第三次结婚的女人比他小了十八岁,听同学说还有两个私生子女。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代注恒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无限放大效果,看到了市场经济恐怖的差距,仅仅开始于高考的一次放弃机会。或者能不能就说是“一失高考成千古恨”呢?
当然,如果代注恒更加理智的经营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也许差距不会这么大,也许贾福礼类型的人没有他那么一帆风顺、上帝眷顾,差距也不会那么大。代注恒应该日子更好过很多,贾福礼应该没有那么风光无限。
代注恒从另外两位高中同学的对比中得出的结论是,作为八零后,高考成功多六十分和少六十分,一个读名牌大学一个读普通本科大学,都相对合理的既不特别倒霉也不特别走运,十年后的差距应该在四五倍,十年后的差距应该在八九倍,十五六年后的差距应该在十四五倍,也就是说,几乎是每年差距拉大一倍的格局。
如果代注恒不是代注恒,而是比较理智和合理的选择,比较理智和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资源,他走上的道路和高考分数与他差不多的同学相比,十年以后的差距大约是两倍,十五六年后的差距大约维持在四五倍,他和吴奉午的差距就是这个比例关系。而高考分数比他高了五六十分的杜精诚和他的差距在十年后大约是三倍,十五六年后的差距其实也只有八倍的样子。
不过代注恒要不是走上代注恒的道路,他也就不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代注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