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留美日记
6687900000016

第16章

漫步中国城

错捶

考试完成,并没有真正轻松。我和国松一直在张罗着给同学们办理海运行李的事情。联系海运公司,谈价格,看班期,还得准备适当大小的纸壳箱子。

今天和国松开车到中国城去买菜。来这里都几十次了,每次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今天才想起应该好好看看中国城。

中国城,英语是ChinaTown,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唐人街。在美国比较 大一点儿的城市都有中国城。像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华人比较多的地方中国城的规模还比较大。说是城,其实就是几条街,中国人聚集的地方,无论是建筑、商铺、饭店等都是中国风格的。也几乎都是华人在此做生意,经营中国的商品,保持中国的习俗,传承中国的文化。

芝加哥及周围6县构成芝加哥地区,人口为1098万,其中约有华侨华人10万,比例不大。但在芝加哥却有两个中国城(ChinaTown) ,称为南Town和北Town。历史较早的南Town是芝加哥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餐饮业和零售业密集的商业区。

南Town(以下称为中国城)位于市中心地带,离我们住的35街比较近。在我们楼下有35路公交车站,坐4站地就到了红线地铁的S。x-35th车站。上车向南走一站就到了中国城的Cermak-ChinaTown站。经过一座铁桥,站在桥上就能看到中国城的全貌。

中国城是我们来的最多的一个地方,就像我们美国生活的一个驿站。

没有米了,没有菜了,要换电话卡了,甚至是要存款或取款了,几乎都要到这里来。在这里工作的大多都是华人,虽然有不少台湾人或福建、广东其他什么地方,但都能明白汉语,放心程度就像大了似的。

下了铁桥,迎面就是一个中国城的标志——九龙壁,有九条金龙在翻腾,上面写着"欢迎在临芝加哥华埠"。据说是2004年1月17日落成的,芝加哥市市长还亲自参加了落成典礼仪式。九龙壁的右侧是中国城的停车场。两横两纵的四条街道几乎囊括了中国城的主要部分。中国城的主要街道是Wentw。rth,南北向,长约1公里,华人起的名字为咏活大街。在街北口,有一牌坊,雕梁画栋,色彩鲜艳,高大宏伟,气宇轩昂。正面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背面刻有"礼义廉耻",红底烫金大字,成为芝加哥中国城的标志。

据史料记载"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出自《礼记》之礼运大同篇。周公作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其中的一章,孔子对之甚为重视,时常对他的弟子加以讲解。孙中山先生对那篇文章也非常赞赏,曾将全文亲笔抄录,作为建国的最高理念。其全文内容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稣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Wentworth这条街上许多都是中国的传统风格建筑,大部分是公司或社团所在地。培德中心楼和梅氏总公所是中国城的标志性建筑。随处可见中英双语的招牌。自南向北行走在唐人街上,总能看到中国风格的建筑和远处的西尔斯大厦交相辉映。

在九龙壁过马路往右走就到了中国城广场。广场不大,有十二属相雕塑在这里,也成为中国城的一景,不少人在雕塑前拍照。再往里走,中间是步行街,两边是店铺,它们大多是两层楼房,互相间连在一起。基本上以银行、邮局、商店、药铺、书店、眼镜店、手机店、诊所、旅游公司和饭店为主,应该算作商业街。我们经常来搞活动的老北京、老四川饭店等也都坐落在这条街上。我们常来买米、买菜的百佳超市与广场一路之隔。进门左侧摆放的是青菜、豆腐、榨菜等的架子,中间的两排是熟食品和酱菜,里面的角落里是肉、禽、鱼类。出口的外面摆放着大米、白面等。进去时拿货物筐挑选物品,出来时结算。我们经常是两手大包小裹,负载累累,再出门右拐上桥坐地铁。我们自己有了车后再到商店买东西就方便多了!

从九龙壁下沿着Cermak大街往前走不到20分钟是四层楼的富丽华大酒店。这里是领事馆每年举行春节招待会和国庆招待会的地方,我有幸作为留学生代表光顾过两次。

北中国城离我们住的地方较远,那次春节庆祝游行是在那里搞的,比南Town小得多。协胜公会会馆坐落在那里。

据说第一代的中国移民是在19世纪70年代到达芝加哥的,比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州的中国移民要晚。1878年到达芝加哥的梅宗周被认为是芝加哥中国城的创始人。

130多年过去了,中国城的华人华侨,他们大多早已融入当地的社会 生活,真心地祝愿他们事业更加进步,队伍更加发展壮大,把中国城搞得更好,当好桥梁和纽带,把中美关系搞得更好。

美国独立日与星条旗

今天是2008年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国庆节。美国全国放假,各地都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非常隆重。

说起美国独立日,就好似要翻开美国历史长河中美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历史篇章。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620年9月16日,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轮船载着102名乘客,从英国普利茅斯起航,开始了它跨越重洋的旅程,在大西洋的狂风巨浪中航行了68天之后,抵达北美东海岸。这些乘客开始在北美的土地上建设新的家园,而英国人在北美的移民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是那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传奇故事。

17世纪到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并加强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当地人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抗。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掀起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组成了"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简称美国(U.SA)。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马克思称赞它是"第→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来自各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宣言》上签了字。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

《独立宣言》的标题是《美利坚十三国联合邦的一致宣言《宣言》全文约2500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著名的人权原则,《宣言》指出"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二部分谴责英国殖民当局的种种暴政。第三部分宣告13个殖民地独立,建立独立国家,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关系。《独立宣言》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愿望,激发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奋起参加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对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推动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法国的《人权宣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独立宣言》发表以后第5年的9月,英国军队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被迫同美国讲和,并于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日在美国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以纪念美国独立。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各地居民自发地举行庆祝游行,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车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前进,景象十分壮观。游行结束,人们往往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走在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国旗——星条旗高高飘扬,人们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全美各地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欢乐景象。

美国的国旗上有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蓝底白星,称为星条旗。

星条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 10。主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 组成,7道红条, 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 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洲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洲,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译《星条旗》 歌)诞生在巴尔的摩。据传说,巴尔的摩市东南的麦克亨利堡,曾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作为前哨阵地抗击英军。它建在一个小半岛上,是个平面成五角星状的要塞,扼进港要道。1814年,英国舰队直扑麦克亨利堡,昼夜连续猛轰此堡。当时,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他目击了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的经过,忧心如焚。次日早晨,当他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仍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于是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这首诗。诗歌很快不腔而走,后被配上曲谱后流传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星条旗永不落》定为国歌。

《星条旗永不落》的曲子是"进行曲之王"约翰?菲力浦?苏萨( John Philip Sousa)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 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颇有鼓动力。

《星条旗永不落》歌词中文大意是:

啊!在晨曦初现时,你可看见是什么让我们如此骄傲?

在黎明的最后一道曙光中欢呼,是谁的旗帜在激战中始终高扬!烈火熊熊,炮声隆隆,

我们看到要塞上那面英勇的旗帜在黑暗过后依然耸立!

啊!你说那星条旗是否会静止在自由的土地上飘舞,

在勇者的家园上飞扬?

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同各国人民一样,美国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都要保持对国旗的崇敬。美国许多州专门制定有关法律,规定了对国旗的礼节。有时美国人还要对国旗宣誓。誓词系1892年由美国《青年伴侣》杂志社的编辑弗朗西斯?贝拉米写成。誓词全文是"我宣誓忠实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实于她所代表的合众国——苍天之下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1942年制定的法令规定,美 国人对国旗宣誓时,应取立正姿势,右手郑重地放在左胸前,以示对国旗的崇敬。

美国人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情结,把悬挂国旗看成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方式。不仅政府机关,就是普通人家的前面,也都悬挂着国旗。国旗神圣,国旗可以使用在各个方面。星条旗在美国受尊重的程度以及通过国旗来宣扬美利坚精神是美国人一种独特而强烈的价值观。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为了保证每个新入籍的移民对美国的忠诚,每年都要举行移民入籍仪式。成千上万的移民在美国国旗下集体宣誓效忠美国,然后才能获得公民资格,成为美国的正式一员。星条旗在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1949年10月1日,随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此诞生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神州大地唱响。国旗、国歌鼓舞和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7月8日 学习英语的感受

今天在宿舍看材料,写论文。一整天没动地方。

小马在装箱子,准备海运,回家的气氛越来越浓了。还有不到50天,回家的日子就快到了!

大家的心已经不安定了。学习也学不下去了,作业都是等到节骨眼儿才提交。有的游泳健身,有的在宿舍看英文电影,有的出去逛街,有的打扑克,有的过睡觉的瘾儿。

我是主心骨,要能坐得住,要稳住阵脚。大家都看我,所以心情比较平静。大好的时光,可以做点自己想做而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早晨到外边读英语新概念第三册,每天两课,争取在回家前把这部分学完。有时间继续整理文字材料,写日记。

今天上网查找学科进展资料,考虑下一步科研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安排研究生的课题工作。

说到英语学习,我还确实挺下功夫。自己出身农村家庭,小学和初中根本没学过英语。等到县城上重点高中才知道,其他的同学都学了许多年了。据说有的城里孩子小学时就开始学英语。可自己现在只能背下来26个英文字母,还只能背下几个单词。第一学期开英文课,我简直就像傻子一样,根本听不懂。怎么办?奋起直追吧!从头学起。记得英语老师姓马,女老师,人很温和、慈祥,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就从字母学起,从音标学起,从一、二、三学起。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玩一玩儿。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学习,不学不行,两年后高考就要考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考试,竟然及格了!

我是1980年读的高中,学制两年,1982年就参加高考了。记得自己的 总分是419分,录取线是400分。被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录取,实现了自己多年上大学和当医生的梦想和凤愿。英语70分满分,我得了42分,恰好及格!谢天谢地谢老师也感谢自己的刻苦努力!

但总的来说基础不行,虽然坚持学习,但总是费力,自己经常在梦里梦见自己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毫不吃力地与外国人交流,所以这就是梦想。

很是幸运,1987年大学毕业考研究生, 1993年考博士生,每次英语都 能勉强过关,都是过线1分半分的!

这次出国学习真是太好的机会了,不仅圆了我的出国梦,特别是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刻苦、努力、不服输,是我的性格。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根本就听不懂,一堂课只能听懂几个单词。那咱就练听力,听着英语入睡,勇敢地与老师和同学对话,到湖边大声地朗读课文。渐渐地,能听懂完整的句子了,能明白一部分内容了;到后来就能听懂基本意思了,到现在能听懂大部分了!自己还真是挺勇敢,因为当班长,经常出席各种场合,用英语讲演和发言毫无惧色,虽然用词不十分恰当,但能把意思表达出来!美国老师和我的同学们还经常夸奖呐!

现在课程和考试都完成了,更要利用好这一段时间。我把新概念英语从第一册学到现在第三册的大部分,背单词,听朗读,进步很快。每天两课的计划一定要坚持下去,到回国时要把第四册也学完。

我是有这个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