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疗机构故事
66594000000631

第631章

儿时的山村,偏僻而远离集镇,能够学做裁缝的人家不多,就是单裁缝机这一工具就足以让很多人家望而却步,贵且不说,还得人聪明才能学会,但后来的情况说明,裁缝机并不是十分难学的,只不过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罢了,这终究是改革开放后来的事。因为裁缝机的贵,也就造成了请个裁缝到家里来做一天的事,工钱很贵。每家人能分到的布票不多,既然是裁缝的工钱贵,就得家里攒够了布才能请裁缝来家里做事。等到陶宽长大上学的时候,银井湾也不再是很贫穷,但也不是很富裕,至于说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谁有事,谁穿这样的事只能是听着大人说说而已,至少在陶宽的眼里没有看到过。既然是做衣服需要的裁缝工钱贵,布也不便宜,所以孩子的衣服是肯定要领回去的,就是放下劳动力的功夫也要到学校去领衣服回去。陶宽听着同学的神采飞扬得说道,心里自然是感谢陶磊,是陶磊带着自己去近处砍柴,不然陶宽也肯定是其中一个。就在上早读课的时候,学校里就多了些大人,起初来的都是家里的男人,这些人要赶出工,能尽早得领回自己孩子的衣服最好。校长也比平时早些到了学校,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这些孩子的家长来办公室里,领衣服回去。校长在拿衣服的时候是不分是谁的衣服,而是统一卷起,一并拿回来的,而这些家长就得仔细去辨认自己孩子的衣服,也就在领衣服的时候,校长对每个学生的家长慎重得交代着这些孩子的家长,管好自己的孩子,水火无情,学生的家长也很感激校长的教育,连同自己也被校长上了一堂安全的课,等校长说完了,再去找自己孩子的衣服就有些为难这些男人了,有的只是看了一眼就赶回去做事了,因为有些男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穿的是什么花色的衣服,而那时候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同一个裁缝做的衣服,样式和布料都差不多,更别说是夹克衫或者是什么品牌的衣服了,只不过是衣服的大小不同罢了,况且家里的男人根本就不会去洗衣服,那些事都是妇女们做的,男人不认得自己孩子的衣服是很正常的。第一波的男人来了以后,并没有把自己孩子衣服给领回去,只是个别比较心细的人才领了衣服回去,大多往衣服堆里看了一眼就走开了。到了第二节课的时候,才有一些女人来了,这些妇女都是把家里的事做好了,这才腾出时间来到学校找校长,这一天的时间里,陶宽也基本没有听课,都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些来给孩子领衣服的大人身上。陶宽所坐的位置刚好可以看到从学校门口一直到校长办公室的整个路段,孩子的兴趣也确实得让原本有些无聊的上课有了些小插曲,这样的机会不多,陶宽岂能放过,况且来学校领衣服的大人陶宽也认识一些。也从这些大人身上就可以判断出有哪些同学是被校长抓到的。同时也几乎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同学,昨晚经历过了怎样的磨难,更多的是庆幸自己没有被抓住,否则也得会请家长来的,要是自己被抓住,陶宽也可以判定陶宽妈来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其次就是陶宽爷爷。但绝对不会是陶宽爹自己来,让陶磊去领衣服,校长显然也不同意。陶宽也是操碎了心,时不时看着学校的大门口,也被自己的老师警告了好几次,但陶宽依旧关心哪些人进来的多,听着课少。这件事情影响很大,不只是这一天,而后的日子也时不时有人来问这件事,而这些人却不是陶宽所认识,更不是陶宽所能知道的事。换作今天来看,校长做的这件事情到现在也不过时。在整个小学期间,陶宽对这件事很有感触,直到陶宽去了卫校读书了,依旧会记得这件事,脑海里也会放电影样的过着片段,每当和同事或者是朋友间谈论着,也多会把这件事作为例子来说,但说到的情节有所不同罢了。从陶宽内心来说,小学的校长是陶宽树立自己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的引路人。那天时间过得很快,也没有了上课的无聊,不仅是看到了这些被抓到的同学的家长,也看到了有些同学的创伤,孩子的家长被叫到校长那里去受训,是很让人觉得丢人。被校长找去,并不是因为好事,而是犯错了,这样的错也有可能是一辈子的,能在小学就树立了安全意识,校长是有些功劳的,尽管校长退休了,大家都几乎记不得他了,因为隔着不同的公社,也就是后来的乡镇。那时候的学校,没有来过家长会,学生的家长几乎一个小学都不必来学校看看老师,看看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上课和放学,大人也是不用接送的,学生的成绩更不会去排名,而且要张贴。家长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温饱,一份学杂费,至于孩子能学到什么,他们都觉得是孩子自己的事。偶尔能领会一张奖状,都会贴到厅堂里最显著的位置,陶宽也得过这样的奖状,但陶磊也得过,大家还是羡慕陶家的不仅是生活水平高,孩子也争气,但更多的是认可陶宽爹的努力,包括陶宽爹的为人也包括陶宽爹一手好的篾匠手艺。校长是陶宽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时候,也就退休了,至于这个曾经背着枪,很能划水的老人来说,退休回家后能做着什么,陶宽没有太多的去想,陶宽只记得校长对于学生的安全看得很重,也能和学生一起去砍柴,而那次校长去扯同学的脚踝,在陶宽看来,纯粹是校长的一个手段,那是要杀一儆百,免得其他的同学去学,去做危险的事。凡事都有二面性,有阳光就有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