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宽爷爷对于菜罐子的感情是陶宽爹所不能理解的,那时候的物质基础比起陶宽爹的现在来,可谓是天壤之别。到现在陶宽爷爷仍然会在脑海里如同电影般的画面划过。现在又要把这个菜罐子交给自己的孙子,陶宽爷爷心里自然就有把自己的感情流传给后辈的想法,但这样的想法只是在陶宽爷爷的心里一闪而过,更多的是心里祈祷陶磊和陶宽不要像陶宽爹那样得去对付这个自己认为是宝贝的菜罐子。陶宽妈接过了菜罐子,想着用水去洗,想想又不对,这样的东西真的也不能去碰水,被水浸湿了不容易干,更不能拿到太阳底下去暴晒,若是暴晒了也真是暴珍天物了,经过了多年的菜罐子,本来就有些含的水分过多,而有些霉变,再拿去暴晒就得开裂,而被毁了。陶宽妈也是农村长大的,对于这些自然心里有数,只能拿着半干湿的抹布去擦拭,然后拿到通风的地方去阴干,这才是上策。陶宽妈以前只是粗略得看看,并没有直接上手,都是老爷子珍藏的东西,自然不愿去触碰,现在好了,拿到手上就可以仔细得端详:菜罐子身上的绳子是麻丝搓成细线,仿佛还被浸过桐油,没有长时间的浸水几乎不会断了,整个菜罐子的外缘只是轻轻得划刮了最外面的竹皮,大部分的竹皮完好无损,菜罐子的二端的竹节还是经过了比较特殊的处理,刮去了竹皮的竹节,被铜线缠着,陶宽妈是女人并不清楚这极为细密的铜线是怎么来的,是最初做好的时候就给缠上的还是后来的使用过程中给缠上的,陶宽妈不得而知,整个菜罐子的周身只有几处细小的划痕,看着这划痕,陶宽妈仔细得触摸着,接着放到煤油灯跟前这才看清楚了是一幅画,划刮的纹路极其的细小,不是拿在手上几乎就看不清楚,那些刮痕,画很简洁就是一株没有开花兰草,兰草的根部在底下的竹节里。南方的兰草很是普遍,几乎在溪水边都有它的身影,尤其是女孩子特别的喜欢,陶宽妈没有读书自然就没有那种岁寒三友或者是花中君子的理念,只是感觉它的香味。看到了这个,陶宽妈心里就有些敬畏了,这到底是哪个前辈做的菜罐子,手法之娴熟是一般工匠所不能做出来的。竹雕是个极其精致的手艺,放到现在同样得值得拥有,市面上的笔筒或者是竹根雕不胜枚举,很多的也有文人的参与,陶宽妈虽一个乡下女人,懂不懂太多的艺术性,但兰草却是她们身边熟悉的东西。细细划刮成的兰草叶子显得极是自然,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会是因为要刻叶子而故意得划刮。陶宽妈看到兰草心里也就对陶宽爷爷有些敬畏了,一个普通的菜罐子都做得这么好看,其他的事不必说了,再说像这样的竹制的器具很多,要真划刮成这样确实是有些雅兴的人。换作今天的话来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照着这菜罐子的年份,肯定不是陶宽爷爷所能划刮的,但保存得如此的好,陶宽爷爷功不可没。陶宽妈仔细得擦拭着菜罐子,原本有些很脏的地方经过了陶宽妈的手也变得很是干净。陶宽妈从嫁到陶家来,屋里的东西都洗过很多遍了,唯有这个菜罐子还是第一次拿到手上来洗,严格来说,也不是真的去洗,而是擦拭。原来黑不溜秋的菜罐子也就慢慢恢复了原有的颜色,原来青色的竹皮也变得黄色,这就是岁月的沧桑。看到菜罐子的全貌,陶宽妈有些不淡定了,像这样的器具让二个孩子拎来拎去,指不定哪天就给损坏了,还是交给陶宽爷爷自己保管,免得自己受牵连。陶宽妈想到这里就喊陶磊,想让陶磊给送回陶宽爷爷那里去,却不料喊来的是陶宽爹,陶宽爹也刚好做完了手里的事,正准备去洗洗手脚去睡,听到陶宽妈的喊,就循声过来,既然陶宽爹自己过来了,陶宽妈就把手里的菜罐子递给了陶宽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陶宽爹是篾匠,自然比起陶宽妈来说要专业得多。陶宽爹接过菜罐子仔细得看着,眼神也就慢慢变得专注起来,尤其是看到那副兰草的时候,不由得眯起眼来,要不是现在有些晚了,肯定得会把陶宽爷爷给叫起来,问起这个菜罐子是不是自己家里的东西,自己的祖上是不是出个读书人,或者是有过读书人的亲戚。陶宽妈显然示意陶宽爹不要太过于得声张,明天什么也不要说,还回到陶宽爷爷自己手里就是。有了陶宽妈的主张,陶宽爹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来,只得先按照陶宽妈的话去做,陶宽妈也及时得完成了手里的事,也许过于得专注,也许是孩子们有些累了,更或许是陶宽爷爷把菜罐子给了陶宽妈,心里也放下了负担。总之,陶家里除了陶宽爹的夫妇俩,其他的人都进入了梦乡。陶宽爹也有些累了,等不及陶宽妈的洗洗刷刷,自己抓紧得洗洗刷刷就去睡了,但陶宽妈不同,她是整个陶家的主心骨,明天家里大大小小的衣服都得晚上准备好,给放到固定的位置,他们能及时得找到,起来了就能及时得穿好衣服出去干活,只有做好了这所有的一切才能安心得去睡。陶宽妈晚上注定要有些想法,家里就一只菜罐子都能这样的精致,其他的东西也未必有这样的精致的程度,是不是这菜罐子不是自己陶家的,而是陶宽爷爷在早年间结识的朋友送的,一个疑问不由得心里升起,最好的结局是陶宽爷爷身上想起,没有很是深刻的感情不至于保存得这么好,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菜罐子和自己的儿子——陶宽爹去置气,陶宽妈想想,还是先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