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推让,在陶宽爷爷的眼里是一种爱,并不觉得是陶宽爹是在偷懒,相反,陶宽爷爷有些乐意去做菜,这期间的父子俩相处的时间里更为开心。陶宽爷爷也知道自己为陶宽爹做饭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迟早会有自己做不动的那一天,在自己能做的时候,多做一次就意味着陶宽爹幸福一次,都说德国的汽车好,日本的媳妇好,但真正的是中国人的父母真好,哪怕是父子不好好相处的,也不会不要孩子,所谓的是世上的钱世上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可以留给自己的子女花。陶宽爷爷也是过来人了,也给走了的人处理过后事,都有不同的数目的钱会留给自己的子女,哪怕是平时连饭都舍不得吃饱的人家也都给自己的子女留点。陶宽爷爷就陶宽爹一个孩子,自己能省点的都给省下来,这才是中国的父母。自己舍不得吃,自己舍不得穿,但真正给孩子的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里不值一钱。看着陶宽爹都把饭给蒸好了,就抓紧得做菜。走到灶台上还是可以看到陶宽爹摘来的菜,几个辣椒,和一把荠菜。荠菜不是北方人所在野外挖的荠菜,而是自己菜地种的。荠菜的也有点毛,但汁好,而在银井湾附近的几个村庄则喜欢把荠菜切成细末状,先油炒等有了几分四五分熟的时候,放近二倍的水,就显得清汤寡水的,再用番薯粉,或者是山粉调好勾芡,就显得浓厚了很多,因此在饥荒年代就显得重要了,番薯粉每家都有有些,即使没有番薯粉,山粉也行,山粉是山上野生的根块,通过粉碎再泡冲洗,最后沉淀下来的就是山粉了,粮食不够的时候可以糊口总比北方人吃树皮强。这样的菜,陶宽爷爷也是好手,陶宽爷爷还是孩子的时候,粮食的保障远没有建国后的充分,陶宽爷爷家里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过这样的日子,虽然觉得厌烦,但却不能不种,谁也不敢说自己没有饿肚子的时候。陶宽爷爷这段时间有些慵懒,菜地里也没有太多得去打理,倒是荠菜却显得特别的茂盛,陶宽爹在篾匠师傅家里的时候,这样的荠菜倒吃得很少,主要的还是陶宽爹远没有陶宽爷爷吃荠菜的厌烦,反倒有些喜欢。既然是陶宽爹摘回来了,陶宽爷爷再有厌烦的情绪也不会表达出来,幸好的是陶宽爹摘回了一些辣椒,多放点辣椒还是可以吃的。番薯粉倒不是问题,在陶宽爷爷的阁楼上还有好几斤番薯粉呢,做荠菜却要不了多少番薯粉,就一二把就足够了。而在厨房里还是有些存货的,即使不是炒菜,烧锅还是可以帮着陶宽爷爷烧的,父子俩的话虽然不多,陶宽爹也不是那种事儿妈的孩子,没有必要的话尽量不说,父子俩一个烧锅一个做菜,倒也有些默契,尤其是陶宽爷爷看到砧板上的蛋,心里还是有些高兴,至少父子俩在这个事情上还是很默契的。陶宽爷爷先把菜洗好,把荠菜切得很细,几乎是拿出了原先的刀工。接着就是打蛋,把蛋打成很花的那种,也不会太吝惜点油了,分开了一段时间,父子俩的感情好了很多,可以说是提升吧,陶宽爷爷担心陶宽爹在篾匠师傅家里吃的菜好了,回来吃不习惯,而情愿自己多放点油,让陶宽爹吃的开心点。在切菜的不经意间饭就蒸熟了,处理好了饭,开锅做菜。陶宽爷爷在放油的时候手还是重了些,比平时做菜放的油多好多,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只要陶宽爹吃着高兴,自己以后省点就是,自己以前总是控制陶宽爹炒菜放油,那只是陶宽爹还小,不让养成坏的习惯,陶宽爷爷也不知道后来的油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不只是吃茶油一种油,更不会想到自己每天吃的茶油会变成奢侈品,更成为陶宽的乡愁。至于陶宽自己做菜的时候,把油当水吃是陶宽爷爷想都不会想到的事,这自然都是后话。随着锅里的油温越来越高,茶油那种特有的香味也变得有些浓郁,甚至是有些焦香味的时候,随着吱的一声,锅里冒起油烟,蛋液被油炸的香味充满了整个房子,甚至都飘荡在银井湾的上空,估计很多人都闻到了煎蛋的香味。陶宽爷爷手脚麻利得翻炒着煎蛋,看着火候恰当的时候,把辣椒扫进锅里,一盘鲜香的辣椒炒蛋新鲜出锅,金黄的蛋块夹杂在青绿色的辣椒里,显得格外诱人,陶宽爹也站起身来,看着陶宽爷爷手里的煎蛋也算见识了陶宽爷爷的炒菜的手艺,按现在的话来说是高手在民间啊。炒好了煎蛋,趁着锅里的油,陶宽爷爷开始炒荠菜,先把粗硬的菜根炒好,再放叶子炒,炒到有个五六分熟的时候,菜变青了,这才放水,虽然炒荠菜的时候没有放油,但刚才煎蛋的时候放的油多,汤水面上还是可以看到泛起的油花,这是陶宽爷爷近年来都没有过的情况。陶宽爹在篾匠师傅家帮着里帮着师娘烧锅,这烧锅的水平却比以前好很多,也能随着陶宽爷爷的节奏烧好锅。等锅里的汤滚烫了,这才把调好的番薯粉倒进滚烫的荠菜汤里,没过一会,荠菜就变成荠菜糊了,接着就是放少许的辣椒,那时候的农村味精都很少用,更别说是鸡精和耗油了,有的只是自己家里种的辣椒和葱做调味品,倒也显得原汁原味。菜虽做好,却也有些遗憾,陶宽爷爷觉得今天的煎蛋要是再放点韭菜或者是葱肯定喂饭更好,尤其是荠菜糊也需要这样的调味品。等做好了菜,陶宽爹还是问了陶宽爷爷要不要把猪菜放到锅里去热,陶宽爷爷头也不抬:吃饭吧,从你去了师父家里,我们家的猪只有吃二餐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