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医疗机构故事
66594000000234

第234章

从早上到现在,陶宽妈只给陶磊喂了一次奶,刚才之所以先给陶磊喂米油,只是想看看陶磊把米油能否吃进去。能吃去就是好的,陶磊也有四个月大了,能适当得吃进去米汤就没有太大的事,在物资贫乏的农村,别说是奶粉了,就是白糖也是奢侈品,平常能买到的只是那种砂糖,红色的,所含的杂质很多,按现在的营养学的眼光来看,这可能比白糖好,因为砂糖所含的杂质里就有很多微量元素,特别是现在人所吹捧的硒元素,更是犹如仙丹样的特效,而白糖却没有,白糖是最后的产品,没有了丝毫的杂质,但甜度却是红糖的几倍,物资一旦有了稀缺性,就有更高的价值,这也是经济法则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即使是砂糖也不是你想买多少就有多少,贵且不说,在银井湾这个村庄里能买到砂糖的人也只有那么几户人家,而这时候的老陶家也还没有具备随时能拿出砂糖的能力。砂糖都金贵,更别说白糖,奶粉可能听都没有听过,直到陶宽到了初中才知道有奶粉的事,那自然只是后来的事。银井湾也算是南方封闭的小山村,村里没有奶牛,所有的牛都是黄牛,黄牛不产奶,也没有谁第一个知道牛奶是奶牛的奶,是要挤的,也没有羊,更没有说北方的孩子没有奶吃了,自己家里去买头牛或者是买头羊来挤奶,用牛奶或者是羊奶去喂孩子。陶磊也不算银井湾最倒霉的一个孩子,陶宽妈虽然年轻,但还是有些奶,至少在陶磊的前几个月基本上还是可以吃饱的,只是陶宽妈的奶似乎没有太多的营养,或者说陶磊对自己妈的奶吸收差,但最关键还是老陶家的生活贫困,根本就没有太多的营养品来给陶宽妈吃,陶宽妈没有太多的补给,直接受苦的就是陶磊,所以陶磊长得跟猫似的。但陶磊却不是银井湾最差的一个孩子,比陶磊更瘦的孩子还有好几个,也有最困难的是孩子刚出生,生母由于其他的原因,没看到孩子的,这样的情况不光是银井湾有,别的村庄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根本没有吃过奶,能给他吃的只有米汤,没有其他的吃的东西,更别说是砂糖了。陶磊和那些孩子比起来还是算幸运的,只是奶水少,但二三个月大的时候,还是有口粮的,虽然口粮的质量不是很好,至少能填饱肚子,到了三个月的后半时候,陶宽妈确实没有太多的奶来喂陶磊了,陶磊也只有靠着陶宽妈那一点点奶维持着生命。陶宽妈却一直舍不得陶磊去吃米汤之类的东西来填饱肚子,这也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等到昨晚陶磊发烧了,这才让陶宽妈狠下心来,开始喂陶磊吃米汤,今天是第一次,陶宽妈看着陶磊能吃进去一点米油,陶宽妈还是很高兴的,最少是开口吃了点,而与之相对应的条件是大人有充分的时间来喂孩子,陶宽妈却有着这样的条件。在银井湾,陶宽爹的手艺是附近的几个村庄里都不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宽爹所做的户头越来越多,去做手艺的路也越来越远,随之而来的是老陶家的收入厚实了。有了收入,陶宽妈的体力活也就慢慢得少了,因而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喂陶磊吃米汤。相对于其他孩子的米汤,陶磊的米汤有着比其他孩子更好的营养,至少在陶宽妈眼里是这么认为的。陶宽妈以前所铲起的米油只给陶宽爹吃,家里有了鸡蛋也会把鸡蛋和在米油里,趁热喝下,那也是银井湾里的男人极少能享受的待遇,而这样的待遇在陶磊出去以后,慢慢的减少了,陶磊出生以后,陶宽爷爷就对自己的儿子--陶宽爹说:你看,你能出去做手艺,在主人家的家里吃的饭菜自然比家里好,那早上的那一份好点的东西你就不能老占着,你得把那些东西让出来,留给你媳妇吃,她现在可是二个人做事一个人吃,陶宽爹也是明白人,就在陶宽爷爷对自己说这话的前些时候,陶宽爹就对陶宽妈提过这样的事,但陶宽妈没有答应,陶宽妈还是认为陶宽爹整天都在外面做事也需要体力,况且现在是新手开户,更不能偷懒,又没有收徒弟,没有人帮着陶宽爹,陶宽爹自然就很累的,所以家里有着好的东西就应该先满足养家糊口的顶梁柱。陶宽爹拗不过陶宽妈,也就默认了,但这次不同,有了陶宽爷爷的开口,陶宽爹就和陶宽妈说了,陶宽妈碍于陶宽爷爷的好心,也就慢慢得没有铲了,一直到了最近,陶宽妈又铲起了米油,却不是给陶宽爹吃的,从陶宽妈开始觉得自己的奶不够陶磊吃了,才不得不铲了,给自己吃了,女子柔弱,为母则刚,陶宽妈也慢慢默认了陶宽爷爷的建议,现在陶宽爹出去做手艺的时间长了,能吃到的饭菜肯定比自己在家里吃的都好,也许是心里感应吧,也许是米油确实有着很好的营养,总之,陶宽妈自从吃了米油奶水也确实多了些,但到了后来,就是吃最好的也没有太多的奶了,一则是陶宽妈身体的原因,不能太多得出奶,二则是陶磊确实长大了,所需要的奶量变大了,陶宽妈这才对着陶磊喂米汤了。有了第一次的喂,陶磊还是给陶宽妈面子的,吃进去了几口,看到陶磊吃了几口不吃了,陶宽妈只好把米油放回月锅里去保温,自己则抱着陶磊到了猪栏喂猪以后,这才安心得坐了下来,给陶磊喂自己的奶。但情况却没有陶宽妈所想得那样,陶磊吃了几口,就发现没有奶了,于是哇哇大哭了起来,陶宽妈无奈,换了一个位子吃,这才稍微有些奶,但也只能喂陶磊个七八分饱,陶磊有了这样的七八分饱,也就不哭不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