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66218100000007

第7章 南怀瑾讲演录(4)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

时间: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五日

地点:上海市宛平宾馆中央会议厅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听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〇〇五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班(北京)学员,及各界人士共二百四十余人。

录音实录:赵云生

初步校对:马宏达

第一讲

孙健教授(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南怀瑾先生,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讲座讲演,作为我们博士班的课。今天还有很多从各地来的,甚至海外来的朋友在座。首先,请我们朱校长致辞。

朱清时校长:尊敬的南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今天,我们中国科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在这里举办一次讲座,我们中国科技大学和在座的各位同学,都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南怀瑾先生,来为我们这次博士班讲课。

南怀瑾老师,是目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最精深、知识最渊博的人。他是我的老师,我觉得,我们能够邀请到他,实在是我们学校的光荣,也是我们在座同学的荣幸。今天,因为南怀瑾老师要讲课,我从合肥到无锡开完会,特地赶到上海来参加这个课的。我想在这个讲座开始之前,首先代表我们学校,也代表在座的各位同学,一起向南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鼓掌)谢谢!谢谢南老师!

孙健教授:下面,就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请老师马上讲课。刚才,会场的纪律,我已经跟博士生们讲过了。一会儿上课的时候呢,请大家起立,不一定鼓掌了。为什么要起立呢?这是我们两千五百年的传统。因为孔子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不断地站起来。孔子就问他,你为什么站起来?他说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他就是曾子。以后我们就这样。课堂纪律我已经讲过了,现在请老师讲课,全体起立。

南师:请坐请坐,谢谢,谢谢,诸位请坐。

诸位先生!诸位同学!先生就是同学,老一点的就是先生了。我今天被朱校长、孙教授逼到这里,又来出丑了。我每一次讲话,都有两句话对自己下的结论,先说了这两句话,你们听我讲话听得不如意的时候,就比较安稳一点了。我虽然活得年纪大一点,对自己平生的看法,只有八个字“一无是处,一无所长”,这是我的招牌,到处讲的。尤其讲话,我是最靠不住的。朱校长、孙教授刚才讲的话,推荐得太过分。我讲话有一个毛病,就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叫我讲课是很痛苦的事,刚才我私底下在讲,每次上课,我感觉到都是被人家考试。

所以今天临时有个感想,当年在抗战的时候,在大后方,我还年轻,就是在带部队的时候,自己很威风凛凛。旁边的人告诉我,你好威风哦!我说我骑在马上想了一副对子,讲自己:“耀武扬威,前呼后拥三匹马”,很威风啊,自己骑在马背上,前面、后面、旁边都是兵;“高谈阔论,东拉西扯一团糟”,这是我对自己的评语。

今天想起来几十年前的事,我应该把这副对子改一下:“招摇撞骗,前呼后拥三辆车”,三部车子跟着一起来;“高谈阔论,东拉西扯一团糟”。这是我讲课前,对自己先做了评语。

朱校长跟孙教授讲了好久,要我给他们博士班的同学,报告一些意见,我当时随便答应的。还有上次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演讲,也是临时随便答应夏院长的。后来他们就抓住不放,所以今天被逼到这里,又要出丑了。

我心里想,讲什么题目好呢?我原来想要讲的,关于中国的文学,此其一。第二,是关于今天的儿童教育。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是没有希望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后一代,怎么样站起来?这个国家向前面是怎么走?

我看到现在的教育一团糟,我本身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好的学位。可是,我这句话不是自己遗憾哦!而是非常自豪。因为我不喜欢文凭学位。我一辈子受过文的教育、武的教育、洋的教育、老土的教育;自己不喜欢受学位文凭的拘束,这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经历。

所以讲到中国的教育,我的经验太多了。我从小受私塾的教育,读古书出身,到洋学堂。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那时开始便叫洋学堂。我读古书出身,怎么进洋学堂呢?刚才跟校长、孙教授两个谈笑,我说教授啊,我十二岁起就教书了。由私塾进洋学堂读书,十二岁高等小学毕业。当时所谓高等小学,大概等于现在由小学到初中二年级的程度,你们没有听过,那时候已经有英文,有新的科技知识教育,但是我都不懂。我读古书出身,进去读了一年就毕业了,是很有趣的,考试第一名,是倒数第一名。哈,我回到家里一看啊,喔哟!不得了,门口挂了好多红布,还有警察站在那里打锣恭喜,秀才毕业了!如果高中毕业,就叫举人毕业,得了举人;大学毕业,就叫考取进士了。所以我回到家里,人家说我是秀才毕业!

那一年,我父亲借了一个地方办学校,请了一个前清的举人教书,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时也请他到家里来教我。他跟我都在小学里教书,这位老师经常生病,结果都是我在教了。所以说,我十二岁就开始教书了。

然后我出来,住过武的学校,当过兵,带过兵,教过兵,乃至教过军事学校;读过大学,读过研究所,后来都不想读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我都懂了,他的著作我一个礼拜看完了,下面不想要听了。因为他讲了半年一年,都是他那本书上的,我还浪费时间干什么?我读书就是这样读的,是很有趣的。所以我一辈子不拿一张文凭,不拿一个学位。这个那个的教育都受过,也教过,甚至还教过出家人,还在山上当过和尚,大家都知道。

因此回转来,看今天我们的教育,简直是莫大的一个浪费,害了后一代!每一个学生都戴近视眼镜,背那么重的书包。我说读书不是这样读的啊!这样读书把脑子搞坏,眼睛也搞坏了。我现在快到九十岁了,看报纸有时我还不用眼镜。我说你们的书绝没有我读得多,为什么如此呢?教育问题!我真是担心。教育问题是个严重问题,关系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前途。

所以这七八年之间,我提倡儿童读经,中英算(中文经典、英文经典、心算)一起上,小孩子开始背诵。这个工作我在发动,大家也不知道,现在全国儿童参与的很多。我没有搞组织,大家响应就推广了。我本来想讲这个问题,现在简单地提一下。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精神,是在文化。文化包括了很多,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等,都是文化。但是文化的中心在文学,这一代,文学没有了。现在只看到许多黄段子,不过手机上的黄色笑话,最近也少了。未来文化怎么走法?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本来想讨论这个问题,报告我的读书经验给大家听,读书求学问不是为拿学位。对不住了,我现在一看孙教授拿给我的,你们博士班的读书计划,喔哟,一规定都是三百来本书哎,我看了眼睛都张大了,这么严重!孙教授说,他自己读过多少万本书。

我说,这怎么办?书是读得多,但是读书不一定有学问,学问两个字,是不是读书来的?不知道。这是个大问题!读书是求知识,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整理《礼记》,对于老师与读书有专门的讨论,后人总结有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是讲读书求知识。

什么叫经师?以前四书五经背得来,每一个字都给你解释得清楚,道理都告诉你,这叫经师,这是教知识的。人师,不一定学识好,但是他的人品修养,他的作人做事,使我们一辈子学不完,像孔子孟子一样,这叫人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于我们当年带兵,有句名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我们年轻时从十几岁起,我也带领很多土匪兵,一看那几万人,很想找一个会管理的将领,但是非常难,教育方面也是这样。所以真的学问,是如何做一个人;能够做人,就能够做事,这就是人师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是我们几千年的老古话。

现在的教育,做老师的同我一样,我也是大学教授,我也带过博士班,在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还不少哩!我常常告诉他们,你那么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啊(众笑)!学位当然给你通过。学位虽然给你通过,但是学问不一定是对哦!学问,你一辈子还学不了。

中国禅宗有一句话,是关于师生之间的问题?那很严重了,什么叫学问?什么叫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这是中国文化,唐代佛教禅宗最有名的话。现在全世界景仰中国的禅宗,当然现在没有真的禅宗了,也许我算一个吧!可是我一辈子没有讲禅宗的东西,因为没办法跟人家谈,文化基础不够。

怎么叫“见与师齐”?一个学生的见解、知识、学问跟老师完全一样;“减师半德”,德行只有老师的一半,因为老师已经五十岁,你还只三十岁,等你五十岁,老师已经七十岁了,他永远在你前面。“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这个学生的见解,超过了老师,才够得上做个学生。中国禅宗教育的精神,是这样要求的,希望学生超过老师,这也是中国文化关于教育方面的。现在,譬如我也做教授,我笑自己,人家叫我南教授,我说你改一改,叫我老教授。“老师啊,你愿意叫老教授啊?”我说:“是啊,你听清楚哦,我不是叫教授,是会叫的那个野兽的兽——老叫兽;年轻的,是小叫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当教授好可怜,比歌星还不如,那个歌星上台唱一首歌,啊哟,好几十万!我们讲了两个钟头课,才拿两千块钱红包,还要谢谢人家。我说现在不是做老师耶,完全是知识的出卖。譬如一个学校老师、教授,拿多少薪水?像我们的校长、教授、大博士,这几个都是大校长在这里,同我一样,都很辛苦,一辈子读书,就会吹牛吹一下,然后学生听完了,夹着报告就走了。

不过,当年我们在洋学堂大学怎么样上课的?你们还没有看到。这个也是几十年以前,就是在抗战以前,快要和日本人打起来的时候,我们到大学听课,这个书是夹在腋下,长袍一穿,里面西装裤,看到老师下巴一翘,表示打招呼,然后斜坐在椅子上,这样听着,很傲慢的样子。然后,老师讲得差不多了就起身,下巴一翘,示意告假就走了;不是点头哦!为什么?不听了,因为已经晓得他今天讲什么,下面自己都懂了。

我教军校的时候,那个更严重了。我还只二十几岁哎,留个胡子冒充四十几岁,尤其我教的是高级军官教育队,都是做过团长、旅长以上的,他们坐在下面,端端正正,眼睛这样睁着,好像看着你,实际上都在睡觉。那么我一看,他们精神太严肃了,不在听课在睡觉,我马上来个黄色笑话(众笑),他们就哈哈哈一笑,精神来了,然后我再讲,就是这样,这是军校教育。

现在回转来讲,现在的教育啊,变成商业行为了。校长、老师大家是出卖知识;学生交了学费,爱听不听,一篇论文一交了事。那么,所有的博士论文,除了科学方面,真正科学我外行,在这里的专家晓得。不过我有一次勉强看,冒充内行,懂一些。其他写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进去教育部一看,堆积如山,谁会看啊?看都不看!

唉!这个时代的教育,我发现是个大浪费,都是无用,所以我最近主张读书无用论。这个教育也不能把人改变,我常常发现,像我们现在中国十三亿人口,农村的父母,非常辛苦凑钱,培养孩子读中学,甚至读到大学。这个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就向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大城市里去,永远不会回到农村去。那么辛苦培养一个人才,对农村、对家乡、对社会没有帮助,出来以后要拿高薪水,要玩花样。照这样下去,教育愈普及,不是天下愈乱吗?我发现这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说,要高薪聘请这些大学教授,回到农村去教孩子。

现在我发现男女受了教育,对不起啊!女同志们请原谅!尤其女同志们受了教育以后,既不能做贤妻,又不能为良母,连饭都不会做,都要吃馆子的;要找老公的话,老公不会洗衣服做饭,是不能嫁的。这个以后怎么办?

所以我常常告诉人,今后的社会没有家庭制度,没有夫妻生活。受了教育以后,除了向钱看,领高薪去享受以外,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庭有所贡献了;包括我们在内,也是这样。这是几十年经验的反省。

平常我和朱校长、孙老师谈起,本来想在这一方面,同大家研究讨论。后来,我有一天问那位同学说,孙老师他们要我讲什么课啊?他说,“他们有个电话来了,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我说:“这个要命了,这个是考我了。”我最怕这个东西,传统文化与经济问题!我与孙健教授经常开玩笑的,他一来就逗我笑。我说,这个这个,孙健胡闹,叫我讲这个问题,全外行嘛!等于赶鸭子上架。但是呢,我还真喜欢他出的这个题目,真有道理,真有道理!

我们今天碰上这个时代,大家全体向钱看。好像是全体人民都向钱看,做生意。这个情形,就是过去孟子讲的“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对国家前途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经济问题,只要研究一下就知道,它关系国家前途的走向。今天大家都是为钱,受教育也是为钱。那么,我们中国文化里,是不是这个东西?难道不是为钱吗?所以,孙老师一定要我讲这个问题,我觉得对,我说对我是个考验。但是,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顺便给大家提一下。

讲这个问题以前,我请大家提起注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是什么?

首先,孙老师给我出的题目,是经济与管理问题。有关经济学,这个名词的翻译,我经常提,到现在我都不赞成,可是大家已经用惯了。我们有很多由西方文化翻译过来的名词,用的是二手货,是日本人的翻译啊!当时,西方文化向东来的时候,日本人先翻译,原来都是用中文的,所以翻成“经济”,这个大有问题。

“经济”二字,在中文里头非常大,是大政治学,所谓“经纶天下,济世救人”,这才是经济,也就是大政治家的学问,包括了政治、教育、军事、文化、社会等等都在内,不是只讲金融,不是只讲生产的。可是,当时日本人这样翻了,叫“经济学”。

譬如还有一个学问,我们也觉得很好笑,有人问“你这个同学学什么?”“我是学哲学的。”哲学二字也是日本人翻的。我们都是用二手货翻译的名词。尤其我到了台湾,一听哲学两个字,台湾话发音是铁盒,我听成铁的盒子。我说,还有个铜盒吗?哲学应该是慧学、智慧之学,日本人翻成哲学。

但是日本人自己用的呢,财政部叫大藏省;藏相,根据什么来的?佛学里头来的。日本人翻译公司叫株式会社,他不翻公司,公司倒是我们直接翻的。所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沟通,翻译上有很多问题。

真正的经济两个字啊,譬如日本有个报纸叫《产经新闻》,产业和经济。我们中国原来历史上关于经济,叫“食货”,要吃饭,要货品,这是经济。所以读历史,司马迁《史记》上,专门有一篇《货殖列传》,讲经济的;《平准书》,是讲货币、金融流通等问题。

我们一百年来,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翻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机构没有。当年民国时有个“编译馆”,偏偏到了台湾以后,摆在殡仪馆的旁边,编译馆和殡仪馆,两个搞不清楚。

希望大家告诉后代要注意,怎么样有一个统一的翻译。尤其科学上要有个统一翻译。譬如日本,学物理、化学,硬是把它翻成日文。我们有些自然科学,自己没有真正翻译,只好用外文。这一点,是我们不及人家的地方。

刚才提到,孙教授要我讲经济问题,我首先提出来这个名词翻译上的零碎问题。这也是个专门的题目啊!你们哪位同学,可以就此写一篇很好的博士论文,引经据典,严格建立,可以出书告诉自己国家的人民。

这就是刚才讲的“见地”,做学生的要“见过于师”,一个人思想见解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就不叫做自己的学问。这个名词翻译,就是思想见解的问题,也就是孔子讲的“正名”。一个观念都没有弄好,怎么行呢?现在我们一提经济,就想到钱了,经济是多大一个问题啊!一个产业,把世界上的物资,变成有用的东西,在社会上流通,同钱打上交道,然后同国际间又有交换物资的关系。

譬如,我们讲“贸易”两个字,大家现在都没有受过自己国家文字的教育,什么叫“贸”?贸易这个贸,下面有个宝贝的“贝”字。这个贝字是什么?我们几千年前,那个时候货币是用贝壳的,贝壳就是财富。贸字上面那个“卯”字是发音。譬如说“朋友”两个字,朋字现在写成好像两个月亮,实际是两排挂的贝壳,出门时脖子上挂两串钱,才能交朋友。有酒有肉交朋友,没有钱不能交朋友。贸易是财富的交流,为什么叫“易”呢?易是日月交替流转,你有,我没有,我跟你交换,这叫贸易。

“食货”这个问题很大,我们自己的经济学家,在这里的经济博士很多,都是经济大博士、大教授。当然,他们是专家,我是小儿科的小人家,不敢向大家请教,不过,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一个国家对经济的大原则,究竟要“藏富于民”,还是要“藏富于国”?这是个大问题。不管什么主义,一个国家究竟要国富民强?还是反过来民富国强呢?

你看中国字,那么简单四个字,国富民强,是国先富,再是民强;还是民先富,再使国强?藏富于民,先让老百姓富有,政府自然富有;还是说,一个政府的政治体制,先使政府富有,再分配给老百姓?究竟应该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这就是经济政治的大问题了。

在我们的文化,讲到中国文化,就提到孔孟思想。孔孟思想不足以完全代表中国文化啊!中国文化那么庞大,有所谓诸子百家,儒家孔孟之道不过是百家里头的一家,是部分的思想。孔孟他们对于经济的思想,究竟怎么样?道家对经济的思想又怎么样?诸子百家对经济的思想又怎么样?至于佛家的思想,有没有经济学?有的,佛家也讲经济学的。

所以我说,你们实在不懂得佛教,中国的佛教,在唐朝已经出现类似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在什么地方出现呢?就是唐朝禅宗的丛林制度。这个你们没有研究过了,现在的庙子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丛林。真正的丛林,几千和尚生活在一起,那个秩序,那个道德精神,那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谁都没有私人的财产,共同的生活在一起。这个内容,我们想要彻底去了解的话,要专题来讲。

刚才讲到中国文化,包括诸子百家,儒家并不完全代表中国文化。那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与经济管理关系,就是孙教授出题目考我的。他出的题目大了,他老兄啊,随便一出,我就很可怜了。他是文人说一寸,我这个粗人,就跟着跑三四十里。只得想想,怎么把这个资料逗拢来。现在,我提出的这部分资料,你们诸位博士班的同学,每一个资料,都有博士论文的专题。

请大家特别注意一个问题,我在美国的时候,经常给外国人说笑的,尤其跟美国人说笑得很厉害,我说来来来,我们比文化,你把膀子亮出来。

“呃,老师,干什么啊?”我说:“亮出来!”他亮出来了。

我说:“看你的毛多,还是我的毛多啊?”

“嗯,你们中国人皮肤好,没有毛,我们身上都是毛。”

我说:“因为你们文化不够,盐巴都吃少了,我们盐巴吃得多毛才掉了。我们吃了几千年的盐巴,美国两三百年的立国,算个老几啊?讲人文文化,给我们做徒孙我都不要;讲现代科学,我只好跟你们学,其他你们谈不上。”

可是我告诉他,十六世纪以后到现在,西方文化的思想认为想解决人类问题,要人类一切安定是靠经济,以经济解决政治。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认为经济是附带的,要靠政治解决问题,政治搞好了,经济就附带搞好了。东西方刚好相反。所以中国文化从古到今,很少提经济这个事,只有《货殖列传》、《平准书》等等,认为政治安定,经济自然好了。

西方十六世纪以后呢,慢慢越来越尖锐了,尤其到现代,像美国的文化,影响我们的工商界各方面,都是以经济问题来解决政治,东西两方面刚好相反。但是这两个相反的,并不冲突,在我们文化里头都有。所以刚才提这个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

中国文化过去真正讲经济问题时,从哪里看起呢?我给大家提供资料,不过要加上西方文化一起来研究。

首先数据在《易经》。不是卜卦哦!孔子的两篇论文,《序卦》的上篇下篇,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报告。你们买一本古本《周易》,不要看现在人的注解,包括我的书都不能看,你看了我的书,就上当了。

有人说,“老师,我看了你很多书。”我说:“不要看,我当年没有饭吃才写书,那是为了吃饭的。”“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是清朝嘉庆时的名士龚定盦的诗,他是杭州人。他说著书干什么?为了吃饭,没有买米的钱了,只好写文章卖了。还有一句诗,清人舒位的,“秀才文选半饥驱”,秀才就是读书人,写的文章著的书,为了卖钱嘛,肚子饿了骗饭吃。所以我为了肚子饿,为了钱写书的。我真要写的东西,我自己认为,今年快到九十了,还没有写,因为写出来很严重了,几乎都在骂人,都在批评人就不对了嘛!只好不说不写。

孔子在《易经》的论文《序卦传》中,讲八八六十四卦次序的道理。上篇,论述上经三十个卦,讲宇宙、物理、人文的法则;下篇论文,讲有天地就有万物,有万物就有男女,有男女就应该结婚,变成夫妇,夫妇生孩子,变成一个社会。但是社会、家庭、经济怎么演变的?人类怎么来的?原始的人类没有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一来以后,就有经济问题产生。孔子在《易经》上讲得很清楚,有哲学的经济,经济的哲学,基本上都在这里面。

我们常常说公事和私事,大家都认识中国字这个“公”字,譬如《礼记》里的一篇《礼运大同篇》,就是讲政治的最高理想,天下为公。我在政治学校讲政治课的时候,提出来四个人类文化的理想:一个是我们几千年的大同理想世界;一个是柏拉图的理想世界;一个是中国道家的华胥梦的世界;另外是现在人构想的,真正共产主义完成的那个世界。

西方文化讲政治学,讲了半天,哪里有政治学啊?我自己也教过政治学,给人家讲了半天,最后的结论,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用十二个字就讲完了,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第一,风调雨顺。你看,美国今年的风灾,美国不是吹牛说科学发达吗?科学再发达,你可以停止得了风灾吗?风不调,雨不顺,国家不会太平,老百姓也不会安定了。第二,真正的政治最高点是四个字,“安居乐业”。每一个人都很平安,有饭吃,什么都不担心,更不担心收税,只要警察不要找我麻烦就行了。所以就是这十二个字,什么柏拉图的理想,什么大同世界,都不管了。

但是如果问,世界上真的到达大同世界,天下太平了,那要什么时候实现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有这么一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因为社会很怪,大家都长成一个样子,穿一样的衣服,一点都不好看了,就是要乱七八糟的,有正有反,乱来乱去的,过得才有味道。平安固然很好,平安就不能过日子了,等于现在年轻大学毕业,拼命找工作,做个三四十年退休。退休了以后,两夫妻坐在家里,没有爱情可谈了,两个背靠背,看着电视,我说是“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众笑)!就没有什么好玩了。所以如果天下太平了,有什么好玩呢!

这是讲政治哲学回到经济哲学,所以经济思想、系统,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刚才后面催我,说时间早就到了,叫我让大家休息。大家休息十分钟。

第二讲

南师:刚才给大家提出来,先从孔子《易经》的两篇论文开始研究,关于《序卦》,这个里头有很多的东西,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一切等等问题。中国人要先懂得怎么认识中国字,懂了古文,研究起来就很简单。现在从白话教育入手,尤其是从白话简体字入手,那就不要谈中国文化了。

我们很多财富都在古书上,大家不读;尤其现在,历史都不好好教了,不懂中国历史了。我常常跟孙教授讲,像我们十二三岁起,全套的历史已经看了三遍了。不但看,还圈点。每遇重要的地方,都要记下来,要背下来。不是为了考试,是自己喜欢,觉得这个重要,就想记它了。现在为了考试去记,那是很痛苦的事,因为自己不想要的缘故。跟吃东西一样,我要吃的才吃嘛,你要我勉强吃的,那害死人;读书也是一样。

刚才说从《易经》开始研究起,然后,提到“公”、“私”两个中文字,都要认得啊!为什么这两个中国文字写成这样?大家没有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在前两次别的演讲当中,已经提到过。现在提的就是大同思想,与经济学有关的。“天下为公”,这个“公”字,上面一个八,下面这个厶字,你们诸位大概没有学过,这是私人的“私”,跟“公”相对,“厶”这个字是古代“私”字的正写,后来旁边加上一个“禾”,禾就是稻子。有了稻田了,自己占有,私人占有,就叫做“私”。“公”字为什么这样写?像一个西瓜一样,切成两半,八字,两边分开,一点都不保留,敞开的,没有私的,把下面私盖住了,因为无私,才叫天下为公。

我们小时候,学中国字,叫“六岁入小学”。小学干什么?认识中国字,包括字的意思都要知道。

那么大同思想关于经济怎么讲呢?我只讲一个原则。大同思想在《礼记》的《礼运》篇里。《礼运》开头的一段,就是我们讲的儒家的大同思想,中国人的传统。《礼运》是什么意思呢?文化的流程、流转、演变,所以叫运,运就是运行、运动、运转。

孔子有一天,在走廊上非常难过地在叹气,他有个学生叫言偃(子游),这个言偃要研究起来,应该是江苏常熟人,当时属于吴国。

言偃站在旁边问:“老师啊,你今天好像那么凄凉,那么悲伤,很难过的样子,为什么?”

孔子就讲出来,等于我们现在感叹,教育文化怎么办?不得了啊!孔子就讲出《礼运》的道理。他说我们中国上古时期是大同世界,这个时代已经赶不上了。我们读历史有几句话:“三王者,三皇之罪人也”,我们小的时候都晓得讲,因为自己看了喜欢。三王就是尧舜禹,是孔子儒家很推崇的,但是,三王已经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的罪人了。“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等等,称之为五霸,他们是尧舜禹三王的罪人。那后来,秦汉唐宋元明清,那应该就是五霸之罪人了。意思是说中国人文文化一步一步,越来越退化了,这是讲中国文化的演变。这个话,等于清朝名士才子郑板桥说的,和尚是释迦牟尼的罪人;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道士是老子庄子的罪人,因为都不对了。

那么《大同篇》里的经济思想呢?天下为公的经济思想呢?有两句话答复刚才孙教授出的题目——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就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我们读古书,这些原文都要背的。货,天地间的物品,石油也好,一颗稻子也好,番茄也好,水果也好,天地万物生成给我们的,不要浪费。我们小的时候受的教育,吃饭的时候,一颗米饭掉在地下,祖母在上面,眼睛就看着你:“捡起来,吃了!”我们就把饭从地上拿起来吃了,我们那个地还是泥地呢!天地生万物给你,是给你吃给你用,你过分糟蹋了,就有罪了,这叫“暴殄天物”。他说,货品、万物,“货恶其弃于地也”,不要浪费了;“不必藏于己”,不是个人占有,是大家公有。这是几千年前,最初的经济思想。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至于大家做的事情,就怕对社会没有贡献,每人都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整个的人类社会;“不必为己”,不是为了个人目的在做。这个是大同思想里头的,基本经济思想。后世讲,这代表了儒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由这里发挥出来很多内容,这个将来再谈了。

第二,我们不讲孔孟,讲老庄,老庄的文化是很严重的。我们中国人天天谈孔子,其实,我们整个的中国人受文化影响最大的,不光是儒家,而是杂家的思想,是老子、庄子、孔子、佛家一起来的杂家。诸子百家里头有个叫杂家,我们暂时不管,先看老子的思想。

老子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思想的三宝,也是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的三宝。后来佛教进来,叫皈依佛、法、僧三宝,这个三宝的观念是套用老子的。“曰慈”,老子讲慈爱,孔子讲仁义,就是佛学讲的大慈大悲。“慈”最难了,那是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曰俭”,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错在浪费。现在最大的严重问题,就是过分的浪费,不能俭。政治也好,经济也好,这个俭,是如何省俭,并不是说不用,这是个大学问。

“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现在讲发展,如果根据中国文化讲,社会发展是为全民而发展。人类为什么要有财富?财富怎么产生的?财富是要怎么用?

研究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要研究全体的历史。我们当年的教育,要经史合参,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都研究了,随时抓住历史对照,合拢来参考。

我们今天看的外国经济学的书,都是十七八世纪工业大革命以后这些国家的思想。你注意每个经济学家是哪国人,他的立场就站在哪个国家,每人都有他的立场。而且那个时代的人,思想都局限于那个范围。现在美国提出来的新自由主义,我看这是侵略性的经济。我经常讲,你不要看入了世贸,入了世贸以后,美国来收购了,美国来参股了,美国来合并了,那是好事吗?大家有没有想过啊?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场。

我们这里有位同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经济博士,他介绍他那个老师,是美国一位很有名的老经济学家,写了一封信给我,我回信给他说,现代社会,全世界缺乏一个全人类的经济思想,未来的世界、人类,究竟怎么安排?你们这个那个国家的经济思想家,那些著作都是强盗思想。因为只是站在自己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立场。

譬如市场,什么是市场?真正的市场,是我有成品,销给没有成品的地方,没有成品的地方就是落后地区,落后地区才是经济市场,商业的市场。讲不好听点这就是经济侵略。市场经济究竟怎么样?这个市场怎么发展?“消费刺激生产”究竟怎么样?

我讲这些一条一条的观念,就是说到道家的经济思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由此想到现在这些问题。因为孙教授给我出这个题目,下面我告诉你们作研究的一个路子。

当年抗战开始,我也在教书,而且是教中央军校高教班的。那个时候,中央军校提倡,绝不能做亡国奴,每一个人要有“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打不过就死,拿命来打,提倡文天祥、岳飞。后来,差不多到抗战后期,大家开会时,我说我们有个问题不对,我们不能够永远做失败主义者,非给日本人打垮了做亡国奴不可的思想,做亡国奴就要出忠臣。老子说的话没有错,“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六亲,家庭不和,才有孝子。所以我们中国二十四孝,每一个都是有问题的家庭,有问题的家庭才出孝子,家庭没有问题为什么要孝子?个个都是孝子啊。国家要亡了,才出忠臣,文天祥凸显出来的,就是宋朝亡国了嘛!不但文天祥,陆秀夫还背着宋朝最后一个皇帝,在广东跳海的,这是忠臣。我们为什么在抗战阶段,跟日本作战的时候,只提倡做文天祥、做岳飞呢?为什么我们不反过来研究汉唐宋元明清,开国的时候,怎么样使国家强盛起来?我讲之后,大家说对啊!要反过来研究。我现在还是这样主张。

譬如说,我们都晓得中国有名的“文景之治”,你们最近都看过汉代的历史连续剧。那么,为什么汉文帝跟景帝两个,在汉朝开始有这样的成绩?大家都晓得,汉文帝走的是道家老子的政治思想路线,他如何成功的?我有个资料发给大家。

这个资料前面,跟公历有个比较,我还要吩咐诸位,今天研究中国的历史,同时要看西方的历史,要一起对比研究。

当我们秦始皇的时代,那时还没有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在汉朝这个阶段起来的。我在资料上面,把公历大概都提了一下。汉朝统一了以后,中间经过变乱,汉高祖的太太吕后当政,内乱一二十年,最后才找出来汉文帝做皇帝,这是公元前近两百年的时期。

有一个东西,我心里非常不痛快的,就是用公元。我们现在用公元二〇〇五年,可是我们中国文化是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三十九年了。公元是以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开始,我虽然并不反对耶稣,但我们不是耶稣的子孙,为什么要用耶稣的纪元?我们有自己的纪元呀!现在是搞得一塌糊涂了。汉文帝这个阶段是公元前,这个时候耶稣还没有生,比耶稣出生还早两百年,罗马帝国也还没有正式成立。那个时候什么叫欧洲啊?那是荒凉野蛮的地区,几个民族在那里乱啊闹啊。所以今天研究历史,你要了解国家看到未来,一定要把西方历史跟中国历史对照的看。

比照中西历史研究,就会发现,一个世纪一百年之中,东半球的中国人做了一些什么事,西半球也做了一些什么事;这里出了这样一个人,那边也出了那样一个;这边出了一个汉朝,那边出了一个罗马帝国;这边怎么变乱,那边也怎么变乱,全世界一样。慈禧太后的时候,韩国是明成皇后,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我说那是阴气鼎盛的时候,女人统治了世界上这些男人(众笑)。后来阴气没有了,出来些男的英雄,闹了几十年。现在,旧的英雄好像老去了,新的英雄好像没有生,不晓得这个时代怎么变化,很想看看人物,看不到了。

汉文帝活了多少岁?我给你们的数据上面都有,他年纪轻轻四十六岁就死了,还没有到我们这个年龄。可是汉文帝上台不过廿三年,天下就平下来了。我们中国文化,在秦始皇烧书以后,断层了。断了八九十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恢复;我们推翻清朝到现在九十四年,文化也应该慢慢恢复。

你们看汉文帝上台以后,怎么处理这个经济,我数据上提示给你们了,最好你们要看原文。在此一百年之间,即公元前一百四十年的前后,到了汉武帝时,国际间在欧洲前古史,是第三次布匿克战争终结,马其顿亡国了。到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罗马尚在战争阶段,还未到罗马帝国建立的鼎盛时期。这个刚才都讲过。

汉文帝叫刘恒,他二十几岁上来当皇帝,他的历史大家应该知道吧?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大概需要我报告一下。汉高祖统一天下,从惠帝到吕后的十六年当中,那个老太太吕后当政,搞得一塌糊涂,同现代江青“四人帮”一样,很乱。等把吕后一打倒,好了,这个刘邦的江山怎么办?刘邦的儿子被吕后收拾得差不多都没有了。所以大臣们商量,找谁来做皇帝呢?想到一个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他的妈妈姓薄的。姓薄的这位妃子,实际上是她第二嫁,原来是魏王的一个太太。汉高祖把魏王统一以后,也把薄氏接收了,后来封她为薄妃,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薄妃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是个读书人。她研究老子庄子道家的思想,一看吕后这个样子,太可怕了,她就靠边去了。所以,刘邦封儿子刘恒到山西代郡去做代王时,薄妃也就跟着儿子到了代郡。汉朝政府内乱,等于“四人帮”内乱,最后没有皇帝,想了半天,想到薄妃,薄妃仁慈善良,学老子的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她的儿子教育得好,所以大臣们决定,就请刘恒来。

汉文帝刘恒当皇帝时,也不过二十几岁,他开始还不肯来。来了以后,他听母亲的教导,学道家的清静无为治理国家。刚才讲过老子的思想三原则,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个俭同经济管理有关,算是经济管理了。所以第一年,就把国家法律改了。当时汉朝的法律,用的是秦始皇以来的法律,很严格的。文帝把“除收孥相坐律令”这个法令废掉了,一个人犯罪就判一个人,同他的太太、孩子、家属没有关系,不可以这样株连九族。“诏定振穷养老之令”,命令救济鳏寡孤独和穷人,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送给米、肉、酒,九十岁以上的,还送衣料。“令四方毋来献宝贵物品”,当时有人献千里马给他,他说,我出巡时,不过每天走五十里;领兵出征,不过每天走三十里,我要千里马干什么呢?因此下命令,不许各地献宝,止住了这股风气。他这第一条,慈悲爱人就显出来了,年纪轻轻,才二十几岁登位而已。

参考数据第二条:“问丞相周勃、陈平做何事?”陈平、周勃这两个丞相是捧他上台的,也是当权派啊。他有一天问周勃,等于说国家主席问国务总理了。他说:“周丞相!今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周勃说:“我不知道。”又问现在的人口有多少?答不知道。再问这一年断多少个案子?仍然“不知道”。周勃冷汗都湿透了后背。

这个汉文帝二十多岁,看周勃又是跟汉高祖一起起来的大将军大元帅,心里就很不高兴,但是没有发作。又问左丞相陈平:“你是副丞相副总理,应该知道吧!”

陈平说:“陛下,你问断案,请司法部长报告给你;问财政,请财政部长答复你。”

汉文帝一听就问了:“那你们丞相管什么的?”

陈平回答说:“丞相上辅佐皇上,下由中央起管到政府各位官员,哪个做的不称职,哪个做得不好,这些国家大事才是我们管的,这个杀人不杀人的,是司法部去管的……”

汉文帝一听有道理,“嗯!你讲得对!”

详细的内容你们去看历史原文,这个文章很精彩的,我没有给大家写出来。我告诉大家,看历史最好看原文。像我十几岁研究历史,旁边放个地图,因为准备出来打天下,上战场打仗的。查看地图,发现打到这里,然后要知道这个地方出产什么等等。现在要了解历史,还可以外国史对照。

汉文帝出来坐天下时,长江以南,还有一个人想当皇帝,公开反对中央的,名叫赵佗,称南越王;因为他觉得刘邦的太太吕后太坏了。赵佗是河北人,在广东称帝。广东、广西、福建、越南,都在他掌控之中。那时,北方有匈奴;东面,包括浙江的东阳、温州,乃至到福建,汉文帝的力量都达不到。另外汉朝统一天下后,人口大概几千万,这都要注意,土地有多少?税有多少?读历史都要这样搞清楚,这才叫读书,不要乱七八糟读书啊!

汉文帝上来,一看四面都有敌人。他一个年轻人上来,当时施政又不好,得先把施政稳定了。为了这一件事情,我还出了一个大笑话。因为我办了一个刊物,曾经有一个题目讲老子,讲到了汉文帝,说他“半壁江山一纸书”,一封信就搞定了,没有出兵,就把中国统一了。我这篇文章一出来,当时我还在台湾,有个学生在香港办报,打一个电话到台湾给我,说:“老师啊,你出事了!”

我说:“我还出什么事?笑话!我有什么事啊?”

“老师,你的文章出来,廖承志也‘半壁江山一纸书’,写了一封信给蒋经国。”

这个故事很有趣的,现在不讲这个,回过来讲汉文帝写一封信,给要反中央的南越王赵佗,两句话就把赵佗打得动不了啦。

信中说:“朕(皇帝自称),高皇帝侧室之子也”,他很谦虚,等于说赵伯伯(赵佗跟汉高祖是同一个时代),我是高祖皇帝(刘邦)姨太太的小儿子,文帝就跟赵佗来这一手。“弃外,奉北藩于代”,我爸爸还不要我,把我丢到山西那个匈奴边上去了。接着的内容是说,现在中央政府他们,硬要我来做皇帝,我只好做皇帝了。他说,你的祖宗的坟墓在河北,我已经派人给你修得好好的,而且派很多部队,把你家里的房子都保留起来了,你家里的亲戚们,我都把他们供养得好好的在那里。哎呀,天下最好不要打仗,打仗是没有办法的,打来打去啊,老百姓可怜,死得太多了。

就这么一封信,派了一位大使叫陆贾,是一个读书人,去送给赵佗。陆贾跟赵佗认识,也是跟汉高祖同时的。陆贾把这封信交给赵佗,赵佗打开一看,出了一身汗,哎哟!刘邦怎么有这样一个儿子啊!这太厉害啦!还叫我赵伯伯,说自己是爸爸的小老婆的儿子,没有什么了不起,好像说你赵伯伯了不起。

这一下赵佗吓到了,文帝这个家伙,动不了他!马上把自己皇帝的招牌拿下来,投降了。他就回了一封信,同样是很妙的文章,他这么讲:“蛮夷大长老臣佗……”,他自称蛮夷,是文化落伍的蛮子地方,少数民族的大酋长,不敢称皇帝了,马上称臣投降,这就是政治。赵佗回信给他说,我不是要当皇帝啊,是你爸爸死了以后,你那个大妈妈吕后一塌糊涂,要跟我作对,所以我看不惯,自己做起皇帝来。现在你大少爷做皇帝,做得那么好,我当然不当皇帝,跟你合作一起。所以南方的半壁江山就统一了。

之后,汉文帝第二封信写给匈奴,匈奴不是欺负中国的嘛!后来的汉武帝打匈奴,也应该的。文帝这个时候,他就给匈奴去了一封信,也是这个办法。不要打仗,打仗给两边人民痛苦,我们不要争了啊。匈奴接到这封信,也吃瘪了,愿意跟他讲和,这就是汉文帝,他用的不是什么政治经济的手法,而是用老子的——曰慈,曰俭,不敢为天下先。

然后,我把另外重要的一条一条讲,“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下一个命令,任何人提意见提报告,可以找地方的首长提出来;地方上有知识、学问好、人品好的人才,马上选举送上来,真正开始选举,由地方选举保送上来,政府马上用。选出的人才应具备四个条件:贤良方正。贤,这个人很贤良;良,很好的人;方正,人品端方、正直。没有讲博士硕士毕业啊!也没有讲你是“海龟”(海外归来的人才)还是“土鳖”(本土培养的人才),都不问(众笑)。另外还有两个条件:直言,讲的话笔直的,不要耍手段;直谏,我有错误,马上告诉我。叫地方选举这样的人才,报上来。

文帝上任第一二年当中,别的什么都没有做,就干这几件事。我这个原文给你们看看,就等于带你们读故事。

历史上记载,“上每朝”,这个“上”,就是皇上,指汉文帝,写历史的人恭敬他。“朝”,每次找大家到宫殿里开会的时候。“郎、从官上书疏”,郎,就是一般司长们,是副部长以下,司长们、处长们,这一个阶级的;“从官”,就是下面的公务员,有时候他们碰到皇帝,就“上书疏”,当面给他递报告,递建议书。“未尝不止辇,受其言。”皇帝坐的那个车叫辇。皇帝一看有人站在旁边递信给他,马上叫停车,问什么事?“皇上,我有个意见给你。”接受下来,“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打开看了以后,这个意见不行,把它放在边上不办;意见对了,就马上办。

下面一句话,“未尝不称善”,这句话怎么讲呢?他车子过来了,或者有人站在路边,文帝看到就叫侍卫,“停车,停车,有人拿信给我。”他一定要拿到信,还说,谢谢你啊!非常好!我会看。善就是好的,这是他对任何人的态度,好的,你拿意见给我,好,很好,就是称善。这个资料中间每一条都是纲要,历史有很多内容,都像演电影一样。

下一条,“幸上林,袁盎(中郎将)搬去慎夫人座位。”这一段历史很有趣,因为我怕时间来不及,原文就不念了。你们看了《汉武大帝》电视剧,有一个被杀的袁盎。中郎将就是侍卫官,官还很小。有一天,汉文帝在皇家园林上林苑开宴会。除了皇后以外,他还喜欢一个妃子,叫慎夫人。这个袁盎,就把皇后位子跟皇帝排在一起,把慎夫人的位子撤到一边去了。在宫中,慎夫人常常与皇后坐在一起的,皇帝最喜欢她。汉文帝过来一看,没有慎夫人的位子,非常不高兴,慎夫人也很不高兴。皇帝就把袁盎叫到一旁问,为什么不摆她的位子啊?袁盎说:根据国家的体制、家庭的体制,你跟皇后坐在一起可以,她不能坐在旁边。皇帝说,为什么不可以?

袁盎说:这是中国《礼记》的国家体制,尊卑有序,秩序不能乱;第二,你不要忘记了,吕后如何对待戚夫人啊!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太太;戚夫人是刘邦最喜欢的妃子,吕后嫉妒得不得了。等到汉高祖一死,吕后把戚夫人的眼睛弄瞎了,耳朵熏聋了,灌药弄成哑巴,舌头、四肢都割掉了,放在厕所里变成彘人。袁盎说,不要引起女人吃醋啊,皇上。

汉文帝一听,“谢谢!”非常高兴,也同时告诉慎夫人,袁盎不排座位是对的。慎夫人也很聪明,两个人就赏袁盎,大概送了五十万美金吧(众笑)!你看这个多好。

下面一条,是历史上的名学者贾谊的话,原文是很长一篇文章,中间关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里提示一点:“今背本而趋末者甚众”,现在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的发展,背离了文化的根本,国民教育的根本没有,而专门向钱看,走到“趋末”的路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大家太浪费了,太豪华了,这个不得了!“天下财产,何得不厥?”厥,就是枯竭了,这个经济会出大问题!这一段,在这里提出来,你们去研究。

我们再看下面一条,“三年,以张释之为廷尉。释之为骑郎,十年不得调,袁盎荐之为谒者。朝毕,因前奏事。上曰:‘卑之,毋高论,令今可行也。’”

廷尉是司法部长,执法的,最有名了。张释之原来只是骑郎,做公务员十年了,一点也没有出头,他靠袁盎推荐来见皇帝。那一天,皇帝上朝开会完了,张释之跑来见皇上,当面报告事情。汉文帝说:请“卑之,毋高论”,当年我带部队的时候,也对部下常说这句话。你简单一点,讲明白一点,不要讲高深的学理了,什么什么大学博士怎么讲,卑之,卑之,你就简单明白地告诉我,毋高论,不要高谈阔论,不要理论太多了,“令今可行也”,你报告的事情,你提出来的办法,是马上可以做得到的,不要讲那些啰嗦的话;这是汉文帝吩咐的。张释之就报告了对秦汉政治得失的看法,汉文帝听了很高兴,就提拔他了。

有一天,“因释之论上林尉禽兽属不能对。虎圈啬夫代对甚悉事。……转拜公车令。”有一天,汉文帝去到上林苑,是皇家园林,拿唐朝来讲,等于长安的终南山。他到皇家园林了,就问那个园长,你养几头老虎啊?譬如我们到会计学院院长那里,问他有几只孔雀啊?生了几个蛋了?那个园长答不出来。有个管老虎的那个小家伙,却跟皇上一点一点报告出来了。

汉文帝一听,马上要用这个管老虎的人做园长了。张释之就反对,他说园长有园长的道理,怎么怎么……讲了一个道理出来。汉文帝一听有道理,又问了他一些问题,然后就给张释之升官了。

升官了以后,有一天,汉文帝的太子跟梁王一起坐车,到了中央司马门还不下车。张释之看到一怒,好比有人开摩托车过去,硬把他抓住。结果一看原来是太子哎!是将来的皇帝,张释之说他失礼,犯规了,要处罚他。这件事情很严重了。这么一个小官,这个时候还没有做司法部长,只做个法官、监察官,他就连太子的事情都要干涉,说太子犯了法了,要处理。搞得汉文帝怎么办?只好跑去跟妈妈(薄太后)讲,对不起哦,我教儿子教不好,儿子犯法了,所以司法部要处理他。这个是汉文帝的做人态度。

这个薄太后是学老庄,学道家的,马上说,应该处理啊。就让人传她的诏,严厉批评了太子和梁王,然后才免了他们的罪。因此,把张释之又提拔了一次,同一年,再把他提到廷尉,作最高法院的院长了。

给你们讲讲历史,下面两段很有趣的。读古书要这样读,中国字一个字一句话:“上行出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捕付廷尉,释之奏犯跸当罚金。上怒。”有一天,汉文帝出行,出去走,经过渭桥,皇帝车子在上面走,有一个人在桥下面走过来,把这个马惊了跳起来,皇帝的车子大概摇摆就翻了。结果把这个人抓住,交给司法去审判;张释之一审,判了罚金,大概罚人民币两千块。

“上怒”,古时候只写两个字,现在用白话文写,一定是什么领导骂娘(众笑),还骂爹。“上怒”,皇上发脾气了,说,这个人把我车子都弄翻了,你怎么只判罚金呢?

“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一个法,不管皇帝犯法,老百姓犯法都是一样的。“今法如是”,法律规定是这样的,他无意伤人嘛!“更重之”,你如果要判他重的话,“是法不信于民也”,这个法律没有信用了,还要法律干什么?你要我去干一个司法部长干什么呢?

下面讲,“且方其时,上便使诛之则已。今以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上曰:廷尉言是也。”他说,你认为我判轻了,如果当时侍卫把他抓住,一枪毙了就好了嘛,我也没有话讲。你为什么交给我司法审判?一交给司法审判,法是国家定的,你也要守,我也要守,老百姓也要守;司法规定,他无意犯罪,判罚金了不起了嘛!“今以下廷尉”,结果你当场不杀,交给我法院审判。“廷尉,天下之平也”,法官,像天平一样,要公平啊!不能说,撞了你皇帝就罪重一点,那是不可以的!“壹倾”,万一法律一有偏差,一歪倒下来,“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他说,你如果不根据法律来,叫你这样一办,老百姓不相信法律,不晓得怎么样做人了,这行吗?张释之年纪轻轻的,跟皇帝当面顶起来。“上曰”,汉文帝一听说,“廷尉言是也”,这是古文,如果你演成电影,汉文帝一听,说,部长,你说得完全对,照办!

可是,张释之跟他闹了几次了。第二次不同了,“其后,人有盗高庙前玉环,得下廷尉治,释之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有人偷了汉高祖家庙里的玉器,被公安部抓住了,送到张释之那里,张释之依法判决杀头。这一次汉文帝大怒,拿白话文说,领导不但发脾气,还大骂娘,他说别人偷了我爸爸庙里头的东西,我准备杀他全家的!结果你只判一个杀头,“非吾所以共宗庙意也!”古代是宗法社会,对祖宗庙,尤其是对于皇帝宗庙或坟墓被偷的事,认为严重得很。

这一回张释之怎么办?“免冠顿首谢曰”,古代穿礼服的,张释之马上把礼服帽子拿下来,身上的领章、袍子也脱下来,跪在那里说,皇上,对不起!“法如是足也”,根据法律这样就可以了。他说,现在只不过是祖宗庙子里一个玉环嘛,你就要杀人家的全族。如果有个无知的老百姓,在祖宗坟墓旁边挖了一捧泥巴,占住了一尺宽的土地,那你怎么处理啊?“且何以加其法乎?”汉文帝那么大的脾气,张释之还是跟他顶起来,像包公一样,一点都不客气,充其量我不做你的官嘛!所以他把官帽都脱了,跪下来。他说,根据法律只能这样判,你不能再过分了。所以这是有名的一句,“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你看看汉文帝,那么大的脾气,听张释之说了,觉得有道理,最后只好去报告妈妈,因为是祖宗的问题嘛。结果,皇太后说:可以了,就照他这样办。所以,古人有一首诗:耳闻名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

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耳闻名主提三尺”,这个汉高祖是手提三尺剑而有天下;“眼见愚民盗一抔”,这个一抔,捧起来一捧,我们捧泥巴一捧捧过来;“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汉文帝死后葬在灞陵。这件历史故事的启示,使后来读书人,永远怀念这样一个好的领导。好的皇帝很难,所以,千古腐儒,读书人都是书呆子,豆腐乳、臭豆腐一样,被人家看不起的,叫腐儒。“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每次经过汉文帝的陵墓,都要回头看,如果自己能碰到这样一个好皇帝就好了!

他们催我,对不起啊,超过时间了。这个问题讲起来还没有完,先休息吧(众鼓掌)!不要鼓掌,不要这样……

第三讲

南师:我们刚才休息的时候,我自己想想都蛮好笑,我已经给诸位交代过了,我讲话是东拉西扯一团糟。我这个人的毛病,是经不起挑战的,这个孙教授常挑战我,一旦接受他的挑战,只好设法完成;讲这个题目,涉及的资料太多,八个钟头都讲不完,不晓得怎么办。

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自己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这个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古人有两句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我们小时候读书背的,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民族,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要研究几千年的演变,不管它走得好坏。“观今宜鉴古”,鉴,就是自己对着镜子看一样。观察现在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反照自己,古代每个时代,是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无古不成今”,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所以必须要懂得历史。我们当年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

像我个人,当时出来为了国家,要做军人,要带兵打仗,历史跟地理两个最重要。到了浙江,就知道哪里哪里怎么样,甚至说哪条小路都要清楚。现在学校,好像对自己民族整个历史怎么来的,都搞不清楚了。

刚才休息时,想到这个问题,好多要紧的话,想让大家知道,想讲的太多,可是时间上实在来不及。

等一下,我想用北京天桥当年说评书、说小说的办法,给大家讲讲故事。像四川人“摆龙门阵”一样,告诉大家一些事,使大家懂了那个道理,去回想。要赶快去读历史,但是千万不要读近代一百年以内写的什么中国通史、中国什么经济史……都不要看。我是不喜欢看现代人的书,我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毛病,非唐宋以上的文章我不喜欢看,因为看了之后,觉得这些现代人写得还不如我,比我还差一点,我这是很狂啊!因为许多现代人写的历史,有太多的个人立场局限。现在很多人讲历史,我都觉得莫名其妙,随便谈历史,自己也没有做过官,自己没有发财过,也没有穷过,怎么懂得历史!

现在人,尤其青年人,我常常骂年轻同学们,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干什么?“能令”,可以出来做领袖的,发命令给人家,要你去干什么,一个命令就下来了。我说你们年轻那些的,既不能领导人,又不听人家领导,这个真要命了。

读历史有个简单的办法,有一部历史纲要,是古书,写到明朝为止,叫《纲鉴易知录》,至少这个你们要读的。也可以去读读《资治通鉴》,那是司马光写的,只写到宋朝以前,很重要。譬如我在台湾的时候,一般海军陆军空军的将领,大部分都听过我的课,来的这些“上将”、“部长”很多。我告诉他们读历史,读《资治通鉴》,分开来读。他们说,老师呀,我们都到了“少将”、“中将”,还要读书呀?我说要读。怎么读啊?那么多历史……我说分开来读,你们组织四五十个人,一个人分一部分读,你读唐朝的,他读宋朝,每个礼拜一个人报告,大家集体读书,三个月就读完了,只好这么办。像我们当年,都是自己读。

现在,我们先把汉文帝这一段,大概提一下,你们自己回去仔细研究。总而言之,汉文帝当年,这么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上来做皇帝,你不要认为,古代人没有现在多,土地没有现在大,治国就容易。治国家天下,没有古今,没有两样。等于当家的人一样,当一个穷家,同当一个富有的家庭,一样是当家,看你怎么管得好。汉文帝还不到五十岁就死了,二十几岁的人上来治国,那么轻松,那么容易,而且他上来时正是天下变乱的时候,二十几年当中,把国家带上富有之路,两次把全国农民的田租田赋、租赋捐税统统免了,他凭什么免?他就是那么有气派!

好了,很多故事很有趣。总而言之,就是你们手边参考数据的第四页最后一段,评论他的,“上既躬修玄默,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网疏阔,罪疑者予民自新,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措之风焉”。

这一段,古文就是那么简单,如果用现在白话文写,要写那么厚一本书!我们读古书,同现在教育完全不同。古文有什么道理?英文四五十万字,我们中国《康熙字典》不过是四万多字。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只要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中国书你都看得懂了。几千年前的书,几千年后的人照样看得懂,这是中国古文的道理,是中国文字特别的地方。白话文十几年一变,这几十年提倡白话文,已经看不懂古书了,都搞乱了。

我再岔过来说说一桩事,就是欧阳修写历史。欧阳修是宋朝的人。中国历史的编写,是前朝的历史归下一朝编。譬如现在清朝三百年的历史,资料都摆在那里,要把它整理好才能写。欧阳修当时编《新唐书》,国家召集了很多大学问家,因为写历史要大学问家来写。他带领这一批学者,要动手写唐史了。这一批写史的都是大博士、大学士、翰林。

有一天,欧阳修跟大家吃完饭,说我们大家出去散步吧。路上看到一匹马,哗!过来了,把一条狗给踏死了。欧阳修说,请你们把这桩事用文字写下来。这些人官位跟他一样大,都是像在座的好几位副部长,古代副部长称为侍郎,部长称尚书,欧阳修也是这个地位,这些人地位也很高啊。欧阳修问这些人怎么写的啊?写了拿来。他是主任,大家只好拿来。有的写了十几个字,有的二十来个字。如果我们用白话文写:我们刚才吃了饭,出去路上走,跟领导两个一起,碰到一匹马乱跑,一条狗跑过来,被马踩死了,我这样一讲,起码三十多个字。

欧阳修叫他们当场写出来,大家只好写了。他笑一笑,这帮年龄地位差不多,书也读得差不多的都傻了,却看见他在笑!欧阳修说,老兄啊,照你们这样写历史,要堆满三个房间了!

那你怎么写啊?他说,六个字“马逸毙犬于途”,逸,乱跑,跑得飞快就叫逸。这匹马发疯了,一条狗过来被踏死了。至于马发疯了?还是转弯冲得不好?那个啰嗦就不要写,大原则已经懂了,这匹马疯了跑在路上,踏死了一条狗,就完了嘛。

我看现代人写东西,“文化大革命”以后,现在书已经堆得不得了啦!我说除非再出一个秦始皇,烧了再说了(众笑)。所以说要编历史真难了。

你看欧阳修写历史,“马逸毙犬于途”,六个字写完了。譬如现在开报馆,报纸大标题要像他这样,至于下面怎么样说,路上怎么碰到,随便你扯一顿了。现在报纸的大标题都不行了,从前有些大标题非常好,一看大标题,已经知道意思了。我们忙的时候,只要把报纸拿来,大标题一翻,已经知道了。

“上既躬修玄默”,怎么叫“躬”呢?称呼他自己的行为。“玄默”走道家的路线,平常不大骂人,讲话也讲得很少,沉默寡言。

“惩恶”,这个“恶”不读恶(音饿)了,读可恶的恶(音勿)。“亡秦之政”,使秦代亡掉的政治,距离他只有二三十年,他虽然没有参与,但听过,他父亲刘邦就是因此得天下的。“惩恶亡秦之政”,就是研究秦代那个罪过,这个罪过给他一个教训,说明秦代怎么亡国的,引以为戒。

所以,“论议务在宽厚”,与大臣们在中央开会讲话,宽大厚道,不刁钻刻薄,就向好的方面说,不像我们现在开会。现在议会政治就是十二个字: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摆在那里。因为民主政治靠开会,开会签了字,谁也不负责。古代不是这样的议会政治,是要负责任的。所以他论议一个问题很宽厚,而且他有个特别的长处是“耻言人之过失”,下面答错了,他不大讲,不会痛快地骂人,不像有些领导骂娘骂爹的。“化行天下”,所以,他的行为道德感化了全国老百姓,都跟他学了。

“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他不过是领导了国家二十三年,但是密告人家的,挑拨人家打官司的风气没有了,因为他不理这个。像随便写一封信来密告、挑拨人家,告这个官,告那个市长,告这个领导的……他看都不看。他认为,既然密告,就没有本事,是个坏蛋,因此把密告的这个风气改变了。所以每个公务员、做官的人,安于他的位置,负责任,不推卸。老百姓各人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每天过快乐的日子。因此,国家的财富自然就有了;不是完全节省出来的。

这个里头有问题,要研究财富怎么来的?“畜积岁增”,不止国家的财富,老百姓家里的财富也起来了,等一下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户口浸息”,人口增加了,他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安定,户口增长,因为战争打了那么多年,他的父亲刘邦跟项羽打仗,两个人打了七十二次战争,刘邦是每一次打败仗,最后一次是韩信带领成功的。七十二战以前,还有那么多战争,一个战争死多少人啊!所以人口减少了,到汉文帝时候,人口才增加了。

“风流笃厚”四个字,形容他风流,不是男女风流,是作人很潇洒,很轻松,笑嘻嘻的。这个皇上,人家看到他会尊重他,爱戴他;同时,他也非常厚道。

“禁网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措之风焉。”他没有那么多法律,他把法律减到最简单,大家都能够遵守了。小事情不问,小罪不判叫他反省,自己改过来。所以,刑事官司大为减少,当年全国只有四百件大犯罪的案子。“有刑措之风焉”,换一句话说,刑事法差不多已经不用了,等于废掉了,因为没人犯大罪了。一个道德的领导,靠道家的思想,他可以把国家领导到这个程度。那么这是大概地讲。下面一段,讲他的结论:“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黑色厚丝棉。有二十年不易之说),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灞陵皆用瓦器,因其山,不起坟。”

“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他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房子也没有修过,衣服什么的都没有更新过,很普通的样子。“宫室”,他的宫殿乃至花园、狩猎场;“车骑服御”,用的车子、马,乃至衣服等等“无所增益”,一点都没有添过。那么俭朴,很自然。“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如果有些什么建筑上的需要,像我们现在这个二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等地到处都是盖大楼,我看有些乡公所的那个办公楼,嗨哟,比白宫还厉害。汉文帝不干这个事,他说,百姓一有不便时,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前提,首先考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他有一次想在自己的皇宫里,搭一个高台,晚上去坐坐乘凉。马上叫工程师来预算,要花一百两黄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他一听,搭这个要一百两黄金啊!他说,那是普通老百姓,中等小资产阶级,十户人家的财产啊!我怎么敢啊!“吾奉先帝宫室”,对不起,我不干了,我爸爸留给我的宫殿,太漂亮了,“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我自己都脸红,我怎么好意思去盖一个台,花国家一百两黄金!

“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他做了皇帝,身上穿的“弋绨”,是黑色丝绵袍,二十年没有换过。

当然,我这件衣服也穿四十年了。我这件衣服也是贪污来的,怎么贪污?学生送给我的,现在也四十年了。有同学问我,我说我现在要做也没有办法,没有好裁缝,不合我的标准。我常说,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要知道怎么样保存好,就会像新的一样。

“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他最喜欢的第二个妃子慎夫人,没有穿过拖地的长裙,都穿短的。挂的帐子、帘子等等,也没有绣花的,后宫不浪费,提倡节俭。我看值得现在的社会参考。

“治灞陵,皆用瓦器,因其山,不起坟。”以前到中年四十岁,都要给自己做坟墓,譬如我的父亲,他四十岁已经把坟墓做好了。那是抗战以前我正要出来。人家问他,你那个……他说,我已经做好了,我这个儿子,也不知道他将来要做什么,所以我自己都准备好了。古人也是这样,汉文帝给自己做一个普通的墓,“因其山,不起坟”,不另外造一个坟,就准备埋在那个山里了。这是一段。

下面,“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这个吴王,最后汉景帝的时候被杀的,因为他造反。汉文帝当年也看出来了,但是他没有动手,故意说吴王年纪大了,又是哥哥辈了,既然有病,就送个手杖、轮椅给他,而且不方便走嘛,就不用到中央开会了。文帝晓得吴王是托病,可是他对人仍然这样厚道。

“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左右大臣都讲,那个吴王不到中央开会是假的!他说我知道了,然后故意讲些别的话,把人家挡开了。

“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觉”一个字,表示发现。他用的大臣张武,这个人受人家贿赂,事情大家都知道,皇帝也知道了。文帝告诉旁边秘书长,不要多讲了,多送一点美钞给他,既然那么要钱,多加一点给他。当然他还是要用这个张武的,张武拿到这个钱,不得了!不晓得怎么办!知道明明皇帝是在打他的耳光,既然那么要钱,就多送你点钱吧!

所以讲,汉文帝啊,“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专门以德化民,所以海内安宁。因此这个国家“家给人足”,四个字,生活都很满足,家家户户没有穷人了。从汉文帝以后,“后世鲜能及之”,后世的皇帝很少像他能做到这样的。这就是对汉文帝的评价。所以我们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这个上面还有一段,中间数据都有,就是邓通的事情。我们晓得汉文帝有个弄臣,叫邓通;乾隆有个弄臣,大家都看过电影,叫做和珅。历史上有大臣、名臣、权臣、忠臣、直臣、弄臣,分很多种。中国的历史,做官的死后,史家把你写到哪一部分去,你后代的子孙永远变不了。像名臣、大臣、忠臣都很难得,弄臣是陪皇帝玩玩的。

所以,大家说乾隆那么高,那么聪明的人,怎么还有和珅呢?乾隆完全知道和珅的为人,所以乾隆到晚年,人家告诉他和珅怎么不好,乾隆怎么讲呢?他说,我旁边都是正人君子,你们也总要留个人陪我玩玩嘛!(众笑)所以大家后来不敢讲话了。乾隆明知道,只要他一死,和珅这条命一定被他儿子嘉庆杀掉。和珅自己也知道,可是和珅笨,早一两天吃安眠药死了就蛮好,偏要等到皇帝死了,被他儿子收拾。

汉文帝也有这样一个事,不完全像了。邓通是他的弄臣,差不多每一个皇帝旁边,总有一个陪自己玩玩的人。弄臣在旁边,你要喝茶嘛,眼睛一看,咦,茶来了。你要抽烟嘛,没有烟,他去买了,那多好。那个正人君子啊,不会给你办这些事的。搞了半天,正人君子也听不懂,弄臣是什么都懂的,吃喝玩乐,没有一样不精的。

汉文帝旁边这个弄臣邓通,最得宠的。邓通法令纹入口,每人都有法令,他这个人两条法令到嘴里去了。看相算命这一套流传几千年,你说信吗?不能信。不信吗?可以参考。当时有个看相的许负,很有名的,皇帝也请他看过相,邓通就找他看相,许负说,你呀,两条法令到嘴里去了,将来会饿死。邓通就跑来跟汉文帝讲,他说皇帝呀,那个许负说,将来我会饿死。汉文帝说,真的吗?我给你钱。所以给他开银行,把四川的铜山,全部的山统统给他铸造钱币。所以邓通的钱,多得不得了。

这不是历史的笑话噢!汉文帝到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发展货币呢?难道国家经济不够吗?当时国家并不穷啊!这个时代钱很多啊!国家不穷再增加货币,不是通货膨胀又是什么?大家研究研究。

还有,这个吴王濞,后来被汉景帝间接杀了,他就在江苏常州这一带,召集了很多流氓来做盐,把海边的盐、浙江一带的盐拿来卖,也铸铜币。

所以,在汉朝,邓吴两家的钱币,现在讲发钞票,全国到处都有他两家流通的钞票。这一段历史,我也放在资料里给大家研究。

那么,汉文帝到了中期的时候,周勃、陈平这两个丞相死了,他们都是当年跟他父亲的,像“延安”出来的革命干部。后来,他用了最后一个老干部,叫申屠嘉,跟汉高祖很多年,在前方打过仗的。他一看,只有这个人可以当丞相,丞相是副皇帝哦,现在讲就是国务总理了。

这个申屠嘉是很耿直,很了不起的人,他不接待因私事来访的人。申屠嘉做了丞相以后,有一天,跟汉文帝当面谈话,邓通在前面。邓通因为在皇帝面前得宠,所以对宰相的态度,就有点吊儿郎当。申屠嘉这个人很严肃,眼睛已经看了皇帝一眼,也看邓通一眼,眉头一皱,很不高兴了。汉文帝心里知道了,心想你这个邓通糟了!得罪了宰相。

申屠嘉一回到总理办公室,一个命令,叫邓通来!来了后骂他,你这个家伙!你失礼啊!不过是一个司长阶级,或者副部长阶级,你凭什么这个样子!你在我前面,在皇帝前面,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当然讲他很多事啰。你是什么东西!马上下命令,杀了吧!啊呀,邓通跪下来磕头,头都流血了,对不起啊!对不起!请饶命!

汉文帝早知道了,当申屠嘉下命令,叫邓通谈话时,邓通已经吓死了,先告诉汉文帝说,申屠嘉叫我去。汉文帝说,你糟了,你去吧,你赶快去。他去了以后,申屠嘉真要杀他,他磕头呀,磕了差不多流血,这时皇帝派的人来了,侍卫长、重要秘书来了,“请丞相放人吧!”这样就把他救出来了。邓通一看到汉文帝,就跪下来磕头:谢了!皇帝呀,你的人迟一点来,我这个头没有了!皇帝说,我也晓得你快要没有头了,你这个家伙,不受这个教训也不行。汉文帝是这样一个人。

你看他二十几年当中,发了好几次货币。这个时候,国家不需要在外面花钱,只有一笔经费很大,就是同匈奴和亲,给匈奴送钱。他死后儿子景帝接手,也照他的道理治国,但是中间有战争。不过几十年当中,累积起来的财富也不少。这就要研究,一个国家新兴的时代,财富的累积是怎么来的?

到了汉武帝以后,出兵打匈奴,这一下,财富消耗得很厉害。现在人讲“消费刺激生产”,最大的消费是战争。汉武帝是把祖父、父亲两代的国家财富,打仗用得差不多了。可是生产怎么办?怎么样刺激生产?怎么样把经济增长?

汉武帝临时来不及兼顾,所以用了两个商人,用大老板做部长,一个是卜式,一个是桑弘羊。这两个人都是给他搞钱的,他用商人做部长,专门弄钱,贡献很大。

后来,中央在政策上发生争论了。就是说,一个国家政治,当财经发展时,如果文化的基础跟不上,文化没有跟财经同等的发展,国家社会是很危险的。如果光有文化,财经不发展,老百姓生活也不行。因此,汉朝有一部名著《盐铁论》,后来毛泽东当主席时,也叫大家研究《盐铁论》;这部书,就是讨论文化发展重要呢,还是财经发展重要;以及政治、财经、军事、外交的政策。中间正面、反面,全部都讨论这些问题。

我常常告诉大家,你们注意,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财富中心在齐国的临淄,就是现在山东的淄博;唐朝的财富中心在扬州,古人有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宋代的财富中心在福建的泉州、漳州,跟海外跟中东通商。民国的财富中心,才到上海,是清朝末年在上海慢慢开始的。这些是中国的财富集中地,反映财经历史的轨迹。

现在上海感觉自己了不起,我与台湾朋友讲,我说台湾有什么了不起啊?我在台湾生活过,台湾粮食也不够吃,自己许多东西也没有生产,靠海外来的,没有了不起。上海也一样,上海有什么?只有一点水,两条水港,别的很多都没有生产。可是它了不起,它是个市场经济集中的地方。以后的发展又如何呢?不知道。所以要多读历史,“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我把这些历史资料给大家提出来,我们要研究中国史。这是孙教授乱出题目啊!其实也不是他乱出,他有心的,我是无意接招接错了。我现在脑子里跳出来,要告诉大家的东西越想越多,数据也越想越多,真正是很多好的博士论文的题目。

我们研究唐朝开始这一段,是怎么样富有的?那个时候没有靠美国人哦!没有靠外资哦!汉唐宋明,乃至清朝入关,开始的时候,怎么富有的?那个时候也都没有靠外资哦!

我常常说,清朝一个孤儿寡妇,带了三百万人口进了山海关,统治了四万万中国人,当时顺治只有七岁,和他母亲庄妃一个女人,就统治了中国。我们算算看,清朝统治中国三百年,从朝廷中央开始,一直到地方省、州县,是三级政治。各省长官称为巡抚,不叫省长。巡抚下面分三四个道台,省以下就是州县,到县就为止了。一个县里主要两个官,一个县令,另一个是典史。典史是干什么?警察局长。这两人是政府发薪水。一个县长请两个秘书,一个管财务的,叫钱谷师爷;一个管法律的,刑名师爷。这两个师爷,都是县长私人掏腰包请的,公家没有给薪水。譬如曾国藩,后来做两江总督,这个是超过了巡抚的范围,江苏、安徽、江西都归他管,可是巡抚还是有。

那么清政府,三级政治的体制,统统算起来,整个的国家管理人员三万多人。可是我们现在,一个乡镇的公职人员大概好几百人,还是五级的政治。这个体制,同财经、政令执行都有关联的。这些我都提供给你们诸位大学者,自己去研究研究,其中问题不少。

好了,我扯了一大堆。可是请你们注意,我这个乱七八糟的、岔过来一条一条,都蛮有用处的,而且都连贯的啊,并没有太乱,不过你们听起来觉得乱。

现在,我告诉讲一个我本身真实的故事,跟你们谈谈天。谈完了,我还有重要的一篇东西,想贡献给你们,我喜欢跟你们谈古文,文学啊,介绍怎么读书的方法。

共产党统一了这个大国家以后,几十年来,有一件事情,我们历史上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大家均贫,全国尽管穷,都有饭吃,都有衣服穿。要真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要均富哦!

那个时候,有位同学从大陆回到香港跟我讲:“我佩服了共产党!我当场和他们讲,有三点不得了:大家有饭吃;大家有房子住;尤其是医药方面,医疗挂号只要两毛几,任何人吃药,中药西药合起来只有十几块,没有医生要红包的。这三样,我真佩服了!”我说,有道理。

中国人现在自己没有衣服穿,穿外国人这个衣服,西装是海盗穿的衣服啊(众大笑)!有一本书,叫《也是历史》,里头记载了为什么穿西装打领带。我也穿西装,我一穿西装就难受,像那个狗脖子挂一个东西一样,多难受啊(众笑)!领带是怎么来的?外国过去有海盗,在海上衣服短,风大,又冷,那个帆布破了,扯一条,捆在脖子这里,领带是这样来的。你再看我们结婚,男女抱一束花,我最反对,中国人不抱这个,这个是偷情来的呀!这是欧洲当年,男女两个幽会,在外面野地上搞了一场,然后女的回家,没有东西,就弄一点花抱回去。现在结婚也抱花,不是叫人偷情吗?(众笑)唉!都不对了。这就是那本《也是历史》的书,你们没有看过,写的都是小事情,这是怎么来的,那是怎么来的。

我再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是我还没有离开台湾以前,自己本身的故事,非常有趣。当时,我的家人还在温州,他们几十年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我也没有办法。有一天,我在台湾接到一封信,当然很严重,从法国寄来的。打开一看,是我的最小娘舅寄来的。怎么样来的信呢?温州人有在法国的,大概信带到法国,那些华侨换了个信封,再由香港转到台湾。

我打开信一看,我娘舅写的,那时又高兴啊,又流泪。讲几十年家里的事,很难过。怎么回信呢?想寄点钱回去,晓得大陆那个时候很穷,在台湾的人,只要大陆有家人有亲戚,他们会寄一罐猪油回到大陆。大陆的亲戚连猪油都没有啊,像收到宝贝一样,真的哟!那我想,寄猪油好啊,还是寄什么好呢?我给我娘舅写信,偷偷想办法寄到香港,香港朋友帮我换了信封,寄到法国,法国再换了信封,寄到大陆。因为大陆台湾两方面战争嘛!自己兄弟变成这样痛苦。后来跟我娘舅联络了,问乡下家里头,很苦吧!所以我当时有两首诗,这个情是讲不出来的啊!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

谋身与谋国谁识此时情

忧患千千结慈悲片片云

空王观自在相对不眠人这个“空王观自在,相对不眠人”,就是自己站在佛像前面,那个佛像当然不会睡觉,供在那里;我也没有睡觉,就想到这些。

那么后来,寄两百块钱,也是化名寄香港,香港寄法国,法国寄大陆家乡。那时我在哪里上课呢?在国民党的中央党部,有一个专门对付共产党的、对付大陆的机构,叫“大陆工作会”。里头包括特务什么,都是“少将”、“中将”,都是领袖的一堂人。我一个礼拜给他们讲两次课,他们专听我骂人的。这个主任,就是管这些事情的。

有一天晚上,这个焦主任(金堂),“大陆工作会”的主任委员,“部长”级的,要来看我。他来坐在我前面,谈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讲不出来意。

我说:“你今天怎么搞的?”他后来讲:“老师啊,你跟大陆家里有通信吗?”我说:“有啊,你查到啦!”(众笑)查到了就要抓去坐牢的!他说:“哎,信在这里。”我说:“咦?怎么到你那里去了?”他说他们查到了。我说,那我同你两个去。去怎么?跟他去坐牢去嘛,关起来。

他说:“老师啊,不是这样一回事。以后不要这样办,你写信还是这样写,但是交给我们,也是一个月两百块钱,也交给我们。”我说交给你们中央党部,你们呢?他说,我们也是这样,香港派人在那里,专门有人收这个信,收这个钱,到了以后,把信封换了,直接寄到大陆。我说,我们被你们抓到要坐牢的,这个罪名叫“资匪”。国民党称共产党是“匪”,共产党讲国民党是“匪”,我们老百姓不晓得怎么办啊!我说,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啊!

他说,都是这样,老师你不知道,你早知道就不会这样,都交给我们办了。我说,那你们不是“资匪”吗?他说,老师啊,我们要讲温情主义啊。你想,我们几百万人在台湾,哪一个家里没有亲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啊?每一个人心里,同你一样难过,都要想办法啊!不得已,我们成立了个小组,偷偷做这个事,老百姓不知道啊。

我说:“你们这样干的啊!只有你一处吗?”

他说:“不止一处哦,宪兵司令部也有这么一个地方;警备司令部也有这个地方;国防部也有……”

我说:“你们国民党合起来,每年给大陆共产党汇多少钱?”

他说:“起码美金有两三千万。”

我说:“你们才是‘资匪’呢!”(众笑)

我们两个讲了就笑,以后我就照这样办。二十多年前,不止我一家啦,很多人在台湾,知道大陆家里苦得很!大家把旧衣服洗了包装好,所谓旧衣服,都不旧啦,因为大陆不可以寄新的,新衣服买来要穿一下,变成旧的,熨一熨,都一道捆起寄出去最好了。大家都向家里寄,都先偷偷寄到香港。

等到我从美国回来以后,到了香港,不是这样寄了。要“三大件,五小件”,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洗衣机、电饭锅等,去大陆旅游探亲的港澳台三胞,在香港付了钱,开个条子,到大陆领货。

这个阶段以后,到了一九九〇年前后,内地那个时候已经不同了。我那个侄子王伟国来,我买一件意大利名牌衣服给他穿回去,他后来再到香港,他还不穿哩!我说那么好那么贵名牌的衣服……他说,回到大陆,上海人笑我,那么土的衣服!我说,他土还是你土啊?(众笑)他们认不得这个名牌。那个时候,已经不是送“三件”了,送名表啊!送一些别的东西了。

“六四”阶段,北京有人打电话问我,我不讲那是谁了,都是老前辈老干部。他问,老师,怎么办?我说,没有事,三个月以后就没有事了。他说,真的吗?你呢?我说,我既定政策回来,就一定回来。他说,你不变啊,那我有信心了。

这个阶段过后,台商慢慢都进来了。我告诉台湾人,别看内地没有钱,不到十六年,就超过台湾!你们不要骄傲。因为我有资格讲话,我在台湾住过,外国也住过,我喝过洋水啊,我晓得外国人鼻子高的,眼睛蓝的,比你们交游得广啊。如果没有喝过洋水的这么讲,人家会骂,说你也不懂外国。

他们问为什么?我说,你不懂历史。刚才讲到南北朝,就是三国刘备、孙权、曹操这个阶段以后,中国乱了两百八十年。山西、河南一带没有饭吃,最后变成了人吃人。等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起来,到唐太宗几十年之间,这个国家才富了,财富哪里来的?变成那么富有!你想想看,此其一。我说这个民族国家,你们不懂的。

第二,我说唐朝三百年政治,末了到五代十国,乱了七八十年,最后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以后,经过一二十年,他的首都开封,三十里以内,很多老百姓的窗帘钩钩都用黄金打的。后来,全国的财富占到全世界的大半。我说那不是靠你们台资来的,也不是靠港币来,也不是靠美元来的哦!

明朝开始很富,后期穷得不得了。清朝从入关起,一百多年以后,到乾隆的时候那么富有,那个时候没有台资,也没有港资,更没有外资!

你看这个国家民族有个奇怪的特性,很勤劳,很俭朴,只要给他太平二十年,自己会发的。我的话现在还都兑现了,那个时候叫他们到上海买块地,好好种个花,卖花;开个冰淇淋店,都有生意哦!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所以,我讲这个道理,一个均贫的社会,如果把它稳定下来,先求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我们今天还没有办法,你到美国看看,人家的农庄,一望无际,看不到尽头的。我们的田地不行,有山坡有什么,整体的作业不可能,但不是不可能,要真的科学头脑去研究。如果把农业经济基础打稳,工业发展,再谈商业,再谈国际贸易,那又不同了。这里头的关键连环很多很多。

结果,我们由均贫的社会,一开放了以后,先盖高楼大厦。大老板自己买房地产,土地已经公有了嘛,老板是政府,我们不能卖,他可以随便卖。卖了以后随便盖,盖起来很多没有用的东西,不是漏水就漏电,然后摆在那里啥用都没有,不晓得干什么!这是经济问题了。

所以说经济发展问题还很多很多,饭吃饱了,坐在那里一想,想得你鼻子都酸得要流眼泪。我们休息一下再讲。这一段,我只好简单那么说一下。最后说亲自的经历,也讲得很简单,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第四讲

南师:我每一次讲话,最后是东拉西扯一团糟,这个已经声明过了。孙教授这个题目,我现在想到很多数据,才刚开始讲,可是短时间没有办法讲了。现在还是讲到读书要紧,希望在座的诸位,有时间多读书,尤其多读历史。多读历史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国家、家庭、孩子,前面要走一条什么道路。

我有句非常得罪大家的话,我常常发现现在做父母的,没有资格做父母,要重新受教育。而且很多的父母,虽是第一等的家庭,孩子们受的却是最差的教育。在香港也是,两夫妻都出去做事,孩子交给菲律宾的佣人带。在美国也一样,有些美国好家庭的孩子,找个保姆带。还有婴儿被保姆放进冰箱,有的放电炉里烤死。这个问题很大。

所以,现在孩子们的教育怎么办?是个大问题。这些要讲的问题都很多,一下讲不完。总而言之要多读书,尤其是现在,要大人先带领读书。以前的官做得越大,书房越大,下班以后是先进书房。我常常告诉大家,你们看京戏就看到了,那个做宰相,做大官的回家,太太在门口,“老爷请!”“夫人请!”然后送到书房去了。现在呢,有些做公务员的一天两餐应酬,光吃饭,五六个钟头已经去掉了,哪有时间办公啊?回来以后,再卡拉OK一搞,完全是OK卡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

上一次上课,因为都是工商界的老板,现在报纸上一看,老板,是个门板的“板”。嗨哟!老板,我们以前是人死了,放在门板上抬着的(众笑)。这老板变成门板的板了,这个生意还有做的吗?(众笑)老(板)的“板”是门字里头三个口,这个叫老(板),门字里头有品字,这个公司里头有个品格的叫老(板)。再说呢,门字里头三个口是民主嘛,三张口在商量,才叫老(板)。

我说,现在有的经商的,就喜欢结交官府,这样一来,商跟官一搭拢,就叫做官财(棺材)了嘛(众笑)!有官就发财,就是完了嘛!这就是文化读书的问题了。

读书,叫孩子们要朗诵,所以我今天特别抽出来《滕王阁序》。因为孙教授喜欢跟我谈文学,他每次来都跟我背诗,他常常吓住我的,他的记忆力好,我老了,记不过他。你看他讲的时候,他每一个字都在我前面背出来,这个很厉害了!他连《孙子兵法》都会背,我《孙子兵法》都上了几十年课,还没有他背得好,这就很抱歉了。

所以现在抽这篇文章出来,告诉大家,读书是个娱乐。这篇是古文四六对句的骈体文,我教你们认识,这样一来,你会读历史。这篇《滕王阁序》,也讲不完的,只讲大概意思吧。我想在座的百分之九十,都知道《滕王阁序》这一篇文章,作者是王勃,唐朝初期的才子。

刚才讲到从南北朝以前到唐朝初期,这三百年的文字都是这样写的,所以,假使要了解国家文化思想的宝库,读不懂这个文字,也就不晓得古代的政治、经济怎么样发展。到了唐朝末期,这种文体废掉了,认为太古老了。所以韩愈出来,“文起八代之衰”,推翻了这种文体。可是韩愈那个时候的白话体,我们现在读起来,也是古文。

譬如《红楼梦》《水浒传》是白话,你看着吧,中国文化这样发展,再过一百年,后代的子孙,《水浒传》《红楼梦》也看不懂了,《三国演义》也看不懂了,也要考据,不会读了,因为白话文,十几年二十年一变。

你看这个人(王勃)写这个文章(《滕王阁序》),只有十四岁(一说二十七岁)。你们手中这份材料,每一个典故,每一句话的注解都有,但不完全详细。另外还有把整篇文章翻成白话的,你要是先看白话批注,这篇文章根本不想看,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是你直接读古文,就不同了!我们当年是这么背的(南师朗诵):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我们当年读书在书房里背,就这样读的,不是我今天故意给你们读哦,这样读了三遍以后,不看字了,自己就在唱了。要放学的时候,我们同学“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在笑在调皮。上面老师看见了,我们马上规矩了;看不见,两个又调皮了。都是这样高声朗诵的,这样读了以后,几十年都忘不掉。你看这一篇文章,王勃的知识那么丰富,只要一学中文,地理、经济等一切都懂了。

“南昌”是汉代的名称,江西的首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唐朝这个时候改名叫洪都。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天文地理都清楚。过去中国读书人一定要认识天文,天上的星星,分成若干个区,南昌属于东方的翼星、轸星这个范围,古代叫天文分野,把一块大地跟天文、天星配起来。“地接衡庐”,南昌这个地方,南面是衡山,北面是庐山,“地接衡庐”四个字,清清楚楚。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是荆江(湖北)、淞江(上海)、浙江;当然你也可以说浙江、江苏、江西,也是三江。“五湖”,太湖、洞庭湖等等,这个资料下面都有批注的。他说,江西南昌在三江上面,像衣服领襟的位置,与五个湖之间都有连带沟通。在这个区域中间,半个中国地理他都知道了。“控蛮荆而引瓯越”,荆是湖北,“瓯越”,就是浙江温州,包括广东、福建这一带,这些都是文化落后地区。北方人叫我们长江以南,叫“南蛮子”;南蛮子叫北方人“北侉子”、“北佬”。这篇文章,每个字、每一句都是这样读来的。他先讲地理。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他说,南昌的产品,“物华”,有最珍贵的东西,“天宝”是天地之间的宝贝;宝剑的光芒可以冲到那个牛斗二星。这是吹牛了,吹大牛了啊。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这个人,字孺子;陈蕃也是个人名。汉代的时候,陈蕃这个人做南昌的太守,就是省长。这个人学问很好,非常傲慢,中国的知识分子他都看不起,所以他不接待客人的,他有个床,吊起来。江西有个才子,是个小孩子,名叫徐孺。这个人一来啊,呵,陈蕃吩咐家里人,把床放下来,专门让他留在那里过夜。所以后来我们有“下榻”这个辞。例如说,问今天朱校长住在哪里?在古代写信给人家说,朱校长下榻于上海某某饭店,就是这个“徐孺下陈蕃之榻”来的。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这是形容江西有几个州,一个省都分成几个州。很好的州,就像云雾一样摆起来。“俊彩星驰”,就是恭维这个地方,那里的人物,指有学问的人,了不起的能人太多。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亭台楼阁城池。他说,我今天到这里看到,这个伟大的城池建筑,“枕夷夏之交”,就靠在中原跟南方的交界地方。然后形容今天聚会,“宾主尽东南之美”,这个马屁拍到家,把每一个客人都恭维了。等于说朱校长今天请客,来的都是高人雅士等等,下面一路讲下去……

那么,这个文章中间,有很多的好句子,刚才我带领大家一下,大概就是这样朗读。你把这一篇文章读好了,很多东西会应用到。我们随便讲啊,譬如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他最有名的句子,这个文学境界最美了。当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战以前,快要跟日本人打仗,我向后方走,但是,首先目标是到南昌,为什么去南昌?就是为了这篇文章,先去看滕王阁。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描写那个风景,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很妙。

王勃年轻就死了,他的文章还不止这个。因为他的父亲在交趾做官,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他去看父亲,经过这里,碰到这个宴会。这个家伙肚子饿了,就跑上来吃饭,谁知坐下来,看见大家在这里要作文章,他当场就作了这一篇,很得意啊!一餐饭就赚来了。

他离开滕王阁后,继续前行去看父亲,结果渡海时溺水死了。后来有个故事,也是说笑话,因为他年轻就死,心有不甘,所以死了以后,滕王阁每天晚上闹鬼,就是他。这个鬼出来就念诗、念文章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笑)

有个读书人听到王勃还在滕王阁那里闹鬼,他很不高兴,就到滕王阁去,说我今天晚上把他羞了。这个也是年轻人,年轻人都不服气的。果然到了半夜王勃来了,那个灵魂念起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个人说:“王勃,你变鬼了就去吧,还尽在这里念这个臭文章!”那个鬼就一声不响,等着他往下面讲,结果他不讲了。

于是王勃又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众笑)他说,“叫你不要念,你还念个什么!这个文章根本写得不好,你知道吗?多两个字!太肥了!”怎么肥呢?他说,“落霞孤鹜齐飞,当中这个‘与’字多余的。秋水长天一色,就不必用这个‘共’字了!你这种文章还在这里念!”这人一讲,王勃从此没有声音了,哈哈……(众笑)

但是,我叫大家读这一篇文章的意思,是告诉大家怎么“读”书,当然还有很多有用处的东西。

譬如,我讲一个引用这篇文章句子的故事。推翻清朝以后,民国北洋军阀的时候,我们国共两党北伐,打的什么人?打的是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这些北洋的军阀。吴佩孚打败了以后,到了四川,就流落不能回来了。北伐成功后,国民党统一了,吴佩孚很想回天津住,可是不能回来!因为两方面打了一仗,怎么办?不好意思啊!那个时候倒没有斗争得那么厉害,总还给他留一点面子。

当时国民政府有一个行政院长叫谭延闿,湖南人,已经退了。湖南人讲谭家菜,就是他家里的菜,做得很好。吴佩孚没有办法,只好写封信给谭延闿,请放他一马,让他回天津。所以后来吴佩孚回到天津住,是这么来的。日本人来的时候,想要吴佩孚出来做汉奸的头子。吴佩孚始终不投降,他说,“你可以枪毙我,但是我决不做汉奸!”真了不起!

这是刚才讲到这个文章的关系,我一下想起来这个故事。吴佩孚当年回来是靠谭延闿。当时谭延闿看了他的信,就很难过,英雄相惜,就写封信给中央政府,结果就放他回天津了。后来谭延闿死了,吴佩孚要写副挽联给他,这一下吴佩孚自己写了,他自己学问也很好。他的秘书长一看这副挽联,说,好是好,不大好。他说不要把这个事实讲得太清楚了,那会难过。吴佩孚问,那怎么写?这个秘书长就写了一副挽联:蜀道崎岖巫峡啼猿两行泪

关山难越衡阳归雁一封书四川是蜀,蜀道崎岖,一语双关,吴佩孚感慨万千,巫峡啼猿两行泪,表示我流落在四川,不能回天津了,这是上联。下联引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的一句话,“关山难越”,自己通关通不过,地方上政府不放他走。“衡阳归雁一封书”,因为谭延闿是湖南人,吴佩孚靠他一封信,才能放回来。

《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化的古诗文,我本来想把这一篇文章给大家讲完,把每一个典故、每一个有用处的地方,给大家说一下,现在时间来不及,只好简简单单的这样了事。希望大家回去,照这样朗诵、背一下,最好是叫孩子们背,朗诵,不要给他解释,当歌来唱,你们试试看。

如果孩子们背来,七八岁,十岁以前能会背,最好是五六岁能背,包你这个孩子到八九十岁也有用处。以前读英文外文也靠背,也靠念诵的。

现在我们读书,譬如我看到大家规定的功课,要读几百本书,那不是读书,是看书。而且一边看一边想,哦哟,这个地方大概这个老师会出题目,我要多记一下(众笑),如此而已,考试完了就丢开了。

你看今天的教育啊,小学、中学那么辛苦,那么重的书包,考试完了到高中,过去学的差不多都丢了,一点用处没有。那么辛苦读进来,高中考到大学,也是一路学一路丢,啥用都没有。大学读完了考留学,留学回来,也都是一路学一路丢。

当年在台湾国民党时代,留学回来拿到博士,做公务员还要考,现在的公务员也要考。每天要签卡,八点钟上班签一个卡;下班时候签一个卡;下午上班签卡,下班签卡,等等,当年叫做“三卡三考”。

你看我们现在教育有什么用?古人读书读完了,一辈子有用。现在你看读到大学,前面读的都忘记了,没有用。当年我在台湾,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说,现在教育没有用。他说,有个公务员死前自己写一副挽联,很好:为五斗米折腰三卡三考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一分一厘了此残生“为五斗米折腰”,这是陶渊明的话。“三卡三考,丧尽气节”,为了一个薪水,把读书人的人品都搞没有了。“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到一百万,放在银行里靠利息生活,“一分一厘,了此残生”。他说,这一辈子做人这样,这个读书有啥用!

他们告诉我,只有十分钟了,我们因为时间关系,那就简单的念一下吧,就不详细讲了。你们回去叫孙老师讲,孙老师这个本事很大的,要他朗诵给你们听,要他详细给你们讲。我给大家的参考数据里,还有《孟子》的《告子篇》和《尽心篇》,希望大家能读,能研究。上次,给别的同学也讲过,这些古文都要朗诵、背下来才好。

关于人性的问题,这个人性,究竟是恶的还是善的?人性为什么受环境影响,变得那么坏?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孔子、孟子是主张人性皆善,一切宗教也主张人性是善;荀子主张人性生来就是坏的,要道德教育硬把它改过来成为善的;告子跟墨子主张,人性不善也不恶,就靠教育的作用。人性人心究竟的善恶问题,在《告子篇》里头有讨论。另外还有讲学问的修养,在《尽心篇》里。

我准备的资料蛮多的,本来诸位来,我想请大家“吃饭”,因此我买了三天的“菜”,准备得很好。可是你们人太多啊,时间又太短,我一样都做不出来了,所以只好连“菜”连“饭”,给大家带回去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只好这样,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们有较长时间在一起,再做别的讨论,我想问题是很多的。

好了,时间已经到了,只好停止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我想问题一定很多,嗯……

孙健教授(主持人):大家起立。去年在庙港,我和朱校长“善现启请”,为“利益众生故”,老师呢,“广开慈悲”,今天又给大家开了一个方便法门,老师开大法筵,我们得大饶益。谢谢老师!

南师:哎,不要这样讲,不要这样讲。对不起啊,对不起啊,乱讲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