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是中国古代四种幼儿启蒙读物,俗称“三、百、千、千”。《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儿童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极易成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以确定。清代人多认为《三字经》是宋儒王应麟所作,不管《三字经》的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这部书的价值,因为《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从“为人子,方少时”至“弟于长,宜先知”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首孝弟,次见闻”到“此十义,人不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古代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弟,次见闻”。训导儿童要从基础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又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让读者在学习中平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世、求学、交友等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百家姓》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姓氏著作,也是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百家姓》中有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吴越第五代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皇帝之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相得益彰,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大有裨益的。
《千字文》是我国成书最早的一种蒙学读物,作者是南朝梁人周兴嗣。据说,梁武帝为了教儿子识字读书,让人从王羲之书迹中拓取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每字片纸,让颇有才学的周兴嗣编成韵文。周兴嗣煞费苦心,一夜之中即编缀完成且全文对仗工整,婉转有致,令人叫绝,而周兴嗣也因劳思过度而“鬓发皆白”。可见作者为编写这篇绝妙千古的韵文,花费了多大的心思!《千字文》构思精巧,婉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通,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韵语,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千字文》问世之后,即广为流传,历代著名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徵明等,竞相书写《千字文》,作为习字范本,从而更加提高了它的声名。《千字文》不仅在国内风行,而且远播海外,在日本、朝鲜等国广为流传,影响甚大。
《千家诗》是我国古时一部带有启蒙性质的诗集。此书所录诗作作者范围非常广泛,从帝王将相到和尚、牧童、无名氏,不论门第高低、名气大小,只凭作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从内容上看,大都浅近易懂,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千家诗》在我国古典诗歌选读本中,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受益者多如恒河沙数,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并称诗苑“双璧”。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