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茶真正勃兴的时代。被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在《茶经》中改荼为茶,开宗立派,把茶的饮用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料和文化活动。到了宋代,茶文化已经非常发达,饮茶成为上至宫廷、下至百姓的全民活动。这时,也出现了“斗茶”这种精彩的竞技活动。
如今传世的有一幅宋代《斗茶图》,画中人物生动逼人,透过画卷就第三辑 知食分子85 (明)文徵明 林谢煎茶图(局部)能看出当时的“品茶精神”。宋代又是中国文化臻于高峰的一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竞相以饮茶、品茶、斗茶为乐,至此,茶乃与美食平起平坐,也成就了饮食文化的一代华章。
如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说道:“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 ”《大观茶论》则云:“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策之精,争鉴别裁之。”斗茶就是对茶叶的味道评高低,对水、器具、烹制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主要看茶面汤花的颜色以及均匀程度,盏的内缘和茶的相接处有没有相接的痕迹等。这其中的关键,一是茶要好,二是水要好,还有就是火候的把握。
斗茶过程中,“点茶”特别重要,就是用烧开的水点汤,然后是去浮,一边点茶,一边用茶锨不停地旋转击打茶叶,让茶水泛起汤花儿。一般的茶馆也经常举行斗茶活动,作为奖赏,获胜者可以获得上好的茶叶。
在出产贡茶的地方,斗茶更成为当地人的一个节日,每年举行非常盛大的斗茶庆典。范仲淹有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的长诗,其中有“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的诗句,就分别写到斗茶的四要素:斗形、斗味、斗香和斗色。
这首诗的最后还写道:“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86 归。”从中可见茶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说到与茶有关的诗文,最出名的当属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其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在这儿插一句,这首诗也被日本茶道师奉为圭臬。
陆羽在《茶经》中说“唐茶贵红”,到宋代则是“贵白”。茶色白,最适合用黑盏,所以在宋代黑茶具很多,也有青白瓷盏。
斗茶除了茶的质量之外,决定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水了。因此,选水也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陆羽在《茶经》中已经提出:“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但这还不够具体。
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干脆将水的产地具体到了某地某泉:“庐山康王谷之水帘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蕲州兰溪之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之石水第四,苏州虎丘寺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之潭水第六,扬子江之南零第七,洪州西山之西东瀑布水第八,唐州桐柏县之淮之源第九,庐山龙池山之顾水第十,丹阳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之中零水第十三,归州王虚洞下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之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之第三辑 知食分子(明)刘松年 斗茶图87 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之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之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这其实就是给当时天下的水排了座次。其中,张又新强调的一个泡茶用水的原则是:当地的茶最好用当地的水冲泡。
“煎茶水”这门学问到了宋代又有发展。宋代斗茶盛行的结果是出现088了一种“超级水”,传说这种水一用,则斗无不胜——这就是“竹沥水”,即竹竿中天然存储的水。对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说,闽南中有茂密的竹林,竹竿中有水,剖竹取水,用以煮茶,味道绝佳。
这有一则故事说,宋代名相蔡襄酷爱茶道,著有《茶录》传世。他和苏舜臣经常斗茶,由于他财力和官位都远胜于苏,能得到上好的茶叶,故而斗茶的结果多是蔡襄赢。有一次,苏舜臣主动找蔡襄来斗茶,显得志在必得,而当日斗茶的结果也是苏舜臣赢了。蔡襄为此很是诧异,后来得知,苏用的是浙江天台山竹林的竹沥水,而蔡襄用的是传统的惠泉水——虽然蔡襄的茶叶比苏舜臣的好,但斗茶的结果还是略逊于苏,这其中水起了关键作用。
这次斗茶的结果很快被京城的人知道了,于是,人们竞相从天台采集“竹沥水”密封在银罐中,再千里迢迢运到京城,以供斗茶之需。
后来,竹沥水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至 2009年,有人在贵州的深山中再次发现了竹沥水——这可是爱茶者的福音!我推测,竹沥水泡的茶之所以清香无比,原因除了水经过竹子的天然过滤,非常干净之外,还在于带有竹子本身的清香,可以增加茶的香气。
另有一则故事说,王安石曾拜托苏轼给他带一些巫峡的水泡茶用,结果苏轼路过巫峡时却忘了,船到了瞿塘峡才想起来,于是赶忙打了一瓮江水。待回京将水交给王安石后,他一喝便说苏轼骗他,说这是下峡水,不是他要的中峡水。苏轼很诧异,问他原因。王安石说:“上峡之水性急,下峡则缓,惟中峡水缓急相半。太医以为老夫此病可用阳羡茶治愈,但用上峡水煎茶味太浓,下峡水煎则太淡,惟有中峡水适中,恰到好处。如今见茶色半晌才出,便知是下峡水了。”这当然是不可细考的说法,但泡茶所用之水的确非常重要,否则会88 (宋)蔡襄书法89 坏了好茶,也坏了泡茶者的心情。
根据我的经验,泡茶最好是用当地的茶叶配当地的山泉水,因为地质条件相同,很能得其原味。比如,泡龙井茶最好用当地虎跑寺的泉水。
如今人们大多生活在都市中,没有了这个条件,那最好用纯净水,相对来说要地道些。
春日饮新茶,正得其时,平日温雅的爱茶人不妨一起狂饮,醉一回茶又如何?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
草长莺飞,山花烂漫,是人们对春天的标准想象。
花,是千古文人吟咏的主题,更是诗人笔下最销魂的句子:“落花流水春去也”,“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古至今,一首首吟咏鲜花的诗词,都堪称绝唱。
然而,你是否想过,鲜花不但是醉人的美景,有着扑鼻的软香,更是可以入口的珍馐美馔?鲜花入馔,真可谓色香味俱全。
中国古代早有鲜花入馔的传统,如屈原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吕氏春秋·本味篇》则记载:“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余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其中,“寿木之华”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寿木上的开的花儿”。可见,春秋战国的时候古人已经开始把植物花卉做菜来食用了。后来,有关鲜花入馔的记载就更多了。
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比较集中地记载了很多鲜花美食,入馔的鲜花有十多种,比如梅花粥、蓬糕、雪霞羹、广寒(桂花)糕、金放、荼蘼粥、牡丹生菜等。
到了明清时代,鲜花入馔在文人雅士中已经非常流行了。
91 第三辑 知食分子(明)唐寅 梅花图92 明代大文人高廉在《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记载了一道典型的“鲜花菜”——暗香汤的做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磁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用手漉坏,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阳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另外,《饮馔服食笺》中还记载有金雀花、紫藤花、茉莉花、栀子花等鲜花的做法,看起来已经非常成熟了。比如,茉莉汤的做法是:“将蜜调涂在碗中心,抹匀不令溢流。每于凌晨采摘茉莉花二三十朵,将蜜盖花,取其香气熏之,午间去花、点汤甚香。”那味道自然也是“香美异常”。
花儿的入馔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高廉用茉莉花来做汤,而在清代顾仲的《养小录·餐芳谱》中,茉莉花的嫩叶则同豆腐炖食,其食用范围已经从花蕊扩展到了嫩叶。
明代的王象晋著有一本《群芳谱》,其中除了叙述各种鲜花的色彩香味特性外,也着重介绍了各种鲜花的饮食价值:芍药花:“春采芽或花瓣,以面煎之,味脆美可以久留”;玫瑰花:“采初开花,去其櫜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白梅水浸少时,顺研,细布绞去涩汁,加白糖,再研极匀,磁器收贮任用,最香甜。亦可印作饼。晒干收用全花,白梅水浸去涩汁,蜜煎,亦可食”;萱花:“采花入梅酱。砂糖可作美菜,鲜者积久成多,可和鸡肉,其味胜黄花菜。彼则山萱故也。”这里的萱花,就是我们今天常吃的黄花菜,又称“金针菜”、“萱草”、“忘忧草”。萱花在古代常用来比喻母亲,是中国最古老的“母亲花”。而对母亲的敬称“萱堂”,也由此而来。由于萱花在饮食中的流行,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种植的经济作物了。
萱花不但味道香芬,且有着很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在古代又被称为“宜男草”。古人认为,已婚女子佩戴萱花可以多生男孩,寓意“多子多福”。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黄花菜炖母鸡这道菜对产妇来说就是最好第三辑 知食分子93 的食物了,不但可以增加营养,也有催奶的效果,其做法与一般的炖汤一样,只是烹制时不加盐和刺激性调料。
另外,黄花菜炖干鱿鱼则是典型的药膳了,具有利胃健脾、生津解渴的功效。
094玉兰花花瓣肥大,有补中理气的作用,也是常常用来入馔的鲜花。清代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了一道玉兰片瑶柱汤的做法:“取玉兰片浸久切片,以江瑶柱若干入中,加水及绍兴酒少许,蒸透,取出撕碎,与玉兰片同盛一锅,加入浸玉兰片之清汤及盐一撮,煮透即成。”而最早进入名点系列的鲜花美食当属梅花汤饼,这道菜据说是宋代一位隐士发明的。具体做法是用白梅花、檀香木一起浸水,和面,用模具压成片状的梅花状,再加鸡汤煮熟,其成菜形美、味鲜,还有梅花的清香。有诗句专门咏这道菜曰:“恍若孤山下,飞越佛西湖。”这道菜后来已经基本失传,但我觉得当代人可以将其复制。它的制作并不麻烦,而清新脱俗,口味清爽,也适合现代人因食荤过多转而寻食素的需求。
菊花也是最常见的鲜花美食之一,古人认为菊花“服着长寿,食之通神”。现代流传下来的菊花名馔当属七子菊馔,是为纪念“建安七子”而创制的。
“建安七子”,即汉末七位著名的才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应玚、徐干。
(清)李鳝 菊花图轴据记载,这几位大诗人一年四季都在食菊,所94 天下盐招牌菜之一:一剪梅天下盐招牌菜之一:鲜花盛开谓“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冬食根”。
通常,烹饪讲究色、香、味、形、意、气。其中的香可分为酱香、辣香、蒜香、豆瓣香等。但是,有一种幽香却是从季节深处飘过来的,是最高层次的天然香味,只有用花卉才能表现出来。
所以,鲜花入馔的第一大特点正是取其幽香,还有一个就是色泽,再就是意味,凡三者均可出奇制胜,令一道菜瞬间变得与众不同。
比如,《山家清供》中的一道名菜雪霞羹,其做法就是取花色灿烂的芙蓉花,加入嫩白的豆腐做成汤,宛如雪后晚霞的风景,色泽绚烂,味道香嫩,配上这如诗如画的名字,真正是顶级的美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