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黄石公语录:素书
6544300000007

第7章 原始章(4)

姜子牙原名吕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记入史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姜子牙生活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当时纣王残暴无道,荒淫无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各地的诸侯国迅速崛起,特别是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励精图治,实力强盛。姜子牙生活在乱世,自己虽然有抱负,也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报国无门,穷困半生。他年轻时在商朝做过多年小吏,职位低微,但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商纣王在妲己的勾引下,整天不理朝政,沉迷在花天酒地之中。姜子牙担心商纣王这样下去会亡国,就想冒死进谏。但是,商纣王最为倚重的大臣比干都因为进谏而被杀死,自己人微言轻,冒死进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他隐约觉得商朝的气数已尽,不想跟着纣王一起走向灭亡,于是就果断辞官归隐。

姜子牙虽然归隐了,但是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在崛起的众多诸侯国中,他非常看好周国。姬昌立志复兴周国,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得到许多读书人的支持。姜子牙不想让自己的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就想要去投靠姬昌。姜子牙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去姬昌的府邸拜访,希望得到重用,而是隐居起来,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姬昌发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委以重任。想来想去,他将自己隐居的地点选在渭水之滨。那里风景秀丽,人迹罕至,实在是个隐居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姬昌会不定期来这里打猎。

一天,姬昌果真带着他的卫队来渭水附近的森林打猎。姜子牙籍籍无名,怎样才能引起姬昌的注意呢?他想了想,决定自己去渭水边垂钓,故意将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鱼钩上也不放鱼饵,并且在口中念念有词:“愿者上钩!”这就是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姬昌带领卫队经过渭水的时候,见到了姜子牙奇怪的举动,非常好奇,就走上前很礼貌地问:“别人钓鱼的时候,都是将鱼钩和诱饵放在水中,像先生这样,能把鱼钓上来吗?”

姜子牙看到姬昌这么礼贤下士,对于自己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人都这样谦和,果然气度不凡,就想接着试试他。于是,他就说:“你啊,就不要说我这种钓鱼方法奇怪了,因为自有那种愿意上钩的鱼。难道不是吗?大家都知道纣王残暴无道,没人敢去招惹他,但是西伯长子就甘愿上钩。商纣王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无比聪明,足以看清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却放跑了想要取代自己地位的西伯姬昌。现在,你还觉得我这种钓鱼方式奇怪吗?”

姬昌听了姜子牙的话之后,大吃一惊。心中暗自揣度:这个老人隐居深山,怎么会熟知天下大事呢?而且,他怎么能够看透我的心思?这一定是一位经天纬地之才。于是,他就赶紧向姜子牙鞠躬行礼,并诚恳地说:“老先生谈吐不凡,让我大开眼界,因此希望知道您的大名。”

姜子牙一笑:“先生过奖了,在下叫吕尚。”

姬昌说:“刚才我听了先生的话,真是字字珠玑,让我受益匪浅。不瞒先生,我就是您说的姬昌。”

这个时候,姜子牙故作吃惊,诚惶诚恐地说:“哎呀,我这个糟老头子什么都不知道,胡言乱语,顶撞了西伯,还望恕罪。”

姬昌非常诚恳地说道:“老先生此言差矣!当今天下,纣王残暴无道,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早就无法忍受了。倘若先生您心系苍生,我希望您能出山,跟我一起去消灭残暴的纣王,好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

姜子牙假意推辞了一下,紧接着就跟姬昌一起乘车回宫。在回去的路上,姜子牙跟姬昌分析了天下大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姬昌越发觉得姜子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拜姜子牙为太师,言听计从。此后,姜子牙坐镇,指挥周国的军队灭亡了商朝,并开创了周代800年的基业,成为后世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楷模。

姜子牙可真算得上是“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原典】若时至而行,则能极①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②,没身③而已。

张氏注曰:养之有素,及时而动;机不容发,岂容拟议者哉?

王氏点评:君臣相遇,各有其时。若遇其时,言听事从;立功行正,必至人臣相位。如魏征初事李密之时,不遇明主,不遂其正,不能成名立事;遇唐太宗圣德之君,言听事从,身居相位,名香万古,此乃时至而成功。事理安危,明之得失;临时而动,遇机会而行。辅佐明君,必施恩布德;理治国事,当以恤军、爱民;其功足高,同于前代贤臣。不遇明君,隐迹埋名,守分闲居;若是强行谏诤,必伤其身。

【注释】

①极:达到极致。

②遇:机遇,机会。

③没身:湮没无闻。

【译文】

如果机遇到来,就应该乘势而行,这样就能位极人臣;凭借不错的机遇去行动,就能建立盖世奇功;倘若遇不到这样的机会,那就只会一生都湮没无闻。

【解读】

中国古话说,时势造英雄。可见,机遇对于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譬如说,一个商人要下海经商,他很有经商的能力,但是机遇不好,在途中遇到了风浪,他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相反,一个人仅仅有机遇,而没有能力,也是不行的。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黄石公认为,一个聪明的人,一定要伺机而动,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用心去做,“极人臣之位”“成绝代之功”。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魏晋时代的名士,他学识渊博,行为怪诞。一次,他到了刘邦和项羽激战的古战场,不禁感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什么意思呢?当时没有英雄啊,便宜了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小子,让他们成名了。项羽善于用兵,而且是一个将才,打仗的时候勇往直前。但是,他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又不能重用投靠自己的韩信,最后逼得韩信去投靠刘邦,到处给自己树敌。而刘邦呢,他虽然出身卑微,自己的本领也不高强,但是懂得利用机遇。他不善于打仗,但是善于统领那些会打仗的将军。而且,他还脸厚心黑,该下手的时候绝不手软,该耍无赖的时候绝不君子。一次,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抓了起来,威胁刘邦说,如果他再不投降,就将他父亲煮了。刘邦听了之后,一点都不生气,也不着急,哈哈一笑说:“当年咱们一起结拜,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现在,你想把你的父亲煮了,好啊,我不反对。不过,咱们毕竟是兄弟,你吃肉的时候,可别忘了分我一碗汤。”项羽拿他没办法,只好放了他父亲。可以说,刘邦和项羽的较量,是对于他们怎么利用时机的考验。谁抓住了时机,充分利用了时机,谁就会取得成功,反之失败。

韩非子说:“势者,胜众之资也。”意思是说,审时度势是获取成功的重要资本啊!一个聪明的人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譬如说在进谏这件事情上,就要分清楚进谏的对象,搞清楚那个帝王的脾气心性,如果是像唐太宗那样贤明的君主,就但说无妨;但倘若是商纣王那样的无道昏君,最好闭口不言,否则就很可能像比干那样,被剜肉剖心,作无谓的牺牲。

那些真正有抱负,胸怀利器的人,都会在机会到来的时候紧紧握住,并善于和敢于将自己推销出去,从而成就自己想要成就的功业。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继位后重用管仲和鲍叔牙,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推移,齐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政治上,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外扩张。

公元前680年,齐桓公奉周天子之命统率陈、曹、齐三国的兵马前去征讨宋国,他任命管仲为前部先锋。管仲领着先头部队走到卫国的时候,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放牛人,他正在拍着牛角大声唱歌。管仲觉得,这个人虽然衣衫褴褛,但是气度不凡,就让人设宴好好款待他。等到他酒足饭饱之后,管仲前去找他谈话。在交谈中,他才知道这个人叫作宁戚。管仲问他都学了些什么,宁戚对答如流。管仲非常感慨,暗想:“人才啊,我为什么不引荐给大王呢?”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让宁戚带着前去拜访齐桓公。

三天后,齐桓公的车队到了这里,宁戚又拍着牛角唱道:

南山湖水波涛涌,

鲤鱼游水骤然腾。

慨叹尧舜不重在,

贤才粗衣难谋生。

起早贪黑放牛行,

长夜难度何时明。

齐桓公听了非常惊讶,就派人去问他:“哎,放牛的,你怎么敢毁谤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