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点评:如汉献帝昏懦,十常侍弄权,闭塞上下,以奸邪为心腹,用凶恶为朋党。不用贤臣,谋害良相;天下凶荒,英雄并起。曹操奸雄董卓谋乱,后终败亡。此是同恶为党,昏乱家国,丧亡天下。
如燕王好贤,筑黄金台,招聚英豪,用乐毅保全其国;隋炀帝爱色,建摘星楼宠萧妃,而丧其身。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信用忠良,国必有治;亲近谗佞,败国亡身。此是同爱相求,行善为恶,成败必然之道。
【注释】
①同恶:劣性相似的人。
【译文】
劣性相似的人会结成朋党,爱好相同的人会相互访求。
【解读】
有邪恶的想法的人,多半会结伴作恶。古代官场,常有奸臣贪官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有共同爱好的人,则会经常切磋往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如果过于痴迷则会走向歧途。例如:晋惠帝爱财,身边的宦官全是一帮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秦武王好武,大力士任鄙、孟贲个个加官进爵……在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古代官场有“朋党”之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恶人常互相勾结玩弄手段。因此对于那些奸臣贪官来说,结党营私,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就显得非常重要。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阉党猖獗,赌棍出身的宦官魏忠贤独揽朝政。为了树立和巩固个人权威,魏忠贤一方面肃清异己,对朝中的忠义官员来了一次大清洗,只要不合他的意,他都一律罢免。同时,他到处安插亲信,给听命于他的人安排官职,甚至连他早年的狐朋狗友也当上了朝廷命官,朝廷内外、上下遍布他的党羽。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上下勾结,狼狈为奸,到处兴风作浪。朝中正直保身之臣大都自动去职,贪恋禄位之吏则投靠魏党。为了根除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势力,吏部尚书王绍徽秉承魏忠贤的旨意仿照《水浒传》的人数编排了东林党人一百单八将的名单,献给魏忠贤。魏忠贤按名黜汰,朝廷为之半空。魏忠贤又一一提拔自己的旧党、逐一安排新来投靠的新党,朝廷内外全是他的人。文官有崔呈秀、田吉等人为之出谋划策,讲解起草诏书,时称“五虎”;武臣方面有田尔耕、许显纯等主掌武装杀戮之事,时称“五彪”;吏部有周应秋等人号称“十狗”。当时朝廷中属魏忠贤一党的人,在社会上大都得到了此类封号。
这些人直接听命于魏忠贤。不仅如此,这些人手下又都有自己的人,各种孝子贤孙,虎儿、彪孩、狗崽比比皆是,布满朝廷。
短短数年,魏忠贤的走狗爪牙已遍布京城内外,结成了势力浩大的阉党。崇祯二年(1629)公布的:“逆案”名单,就列了阉党要员289人,上自内阁大臣,下到郡县官吏。一个太监竟把国家权力部门变成听命于他的“魏家天下”,这在宦官猖獗的明朝也是空前的。
魏忠贤固然是一个奸雄,但一个无才无德的无赖赌徒竟能左右天下,祸国殃民到这种地步,其结党营私、同党相恶的手段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原典】同美①相妒,同智相谋,同贵②相害,同利③相忌。
张氏注曰: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势相轧也。害相刑也。
王氏点评:同居官位,其掌朝纲,心志不和,递相谋害。
【注释】
①同美:外表漂亮,受到同一个男人宠爱的女人。
②同贵:权势地位相当的人。
③同利:彼此有共同利益,但又有冲突的人。
【译文】
同为美人会互相嫉妒,同样才智卓绝的人会相互图谋,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会互相残害,有相同利益的人会相互憎恨。
【解读】
美人多自恃自己美艳无比,一旦遇到另一个同样漂亮的女人,嫉妒心理便油然而生,彼此明争暗斗,甚至难以忍受旁人对别的美女的称赞,以为是对自己的挑战和威胁。
同样才智卓绝的人,双方一定会先一比高下,进而互相残杀。历朝历代,智者互相残害的悲剧实在是数不胜数。注中提到的刘备、曹操、翟让、李密,也只不过是顺手牵来的例子而已。
权势地位相当的人,往往会互相排挤,彼此倾轧,甚至不择手段置对方于死地。面临共同的艰难处境时,这些人会搁置争议,暂时结成同盟,但一旦度过困境,********,就会互相中伤诽谤,这就是权力、财富的腐蚀力量。
有相同利益的人或许本来没有什么矛盾,但由于利益的诱惑,冲突也会随之产生,甚至发展到相互憎恨的地步。
嫉妒是一条毒蛇,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吞噬自己。人们为什么要嫉妒别人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嫉妒心强的人事实上非常愚蠢。试想,难道因为你的嫉妒,你就能赶上别人吗?所以,我们不妨换一种态度,那就是,试着去欣赏、肯定别人,去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让自己得到锻炼和进步。
有一个人,幸运地遇见了上帝。
上帝知道这个人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就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愿望,不过,你的邻居得到的将会是你的双倍。”
起初,这个人高兴不已。但他想起上帝的后半句话来,要是他想要一份田产,那他的邻居就会得到双份田产;如果他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如果他想要一个美女,那邻居就会得到两个。想来想去,不管是他要什么,邻居都会占便宜。
最后,这个人一咬牙,说:“请求你挖去我的一只眼珠吧!”
这个小故事,生动而又形象地告诉我们,嫉妒心理是怎样可怕,它不但能伤害别人,也能伤害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嫉妒心理。面对优秀的人或者事物,我们要采取欣赏的态度。这样,大家就能在一起和谐共处,何乐而不为呢?
【原典】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①,同义相亲②,同难相济③,同道相成。
张氏注曰:五行、五气、五声散于万物,自然相感应。六国合纵而拒秦,诸葛通吴以敌魏。非有仁义存焉,特同难耳。汉承秦后,海内凋敝,萧何以清静涵养之。何将亡,念诸将俱喜功好动,不足以知治道。时,曹参在齐,尝治盖公、黄老之术,不务生事,故引参以代相。
王氏点评:圣德明君,必用贤能良相;无道之主,亲近谄佞谗臣;楚平王无道,信听费无忌,家国危乱。唐太宗圣明,喜闻魏征直谏,国治民安,君臣相和,其国无危,上下同心,其邦必正。
强秦恃其威勇,而吞六国;六国合兵,以拒强秦;暴魏仗其奸雄,而并吴蜀,吴蜀同谋,以敌暴魏。此是同难相济,递互相应之道。
君臣一志行王道以安天下,上下同心施仁政以保其国。萧何相汉镇国,家给馈饷,使粮道不绝,汉之杰也。卧病将亡,汉帝亲至病所,问卿亡之后谁可为相?萧何曰:“诸将喜功好勋俱不可,唯曹参一人而可。”萧何死后,惠皇拜曹参为相,大治天下。此是同道相成,辅君行政之道。
【注释】
①依:依存,依靠。
②亲:互相亲近。
③济:互相帮助。
【译文】
有共同语言,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他们之间,总是比较容易互相感应。性格差不多的人会互相依存,思想相近的人会彼此亲近。都处在困难中的人会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政治抱负相近的人,总是能够走到一起,互相扶助,共成大事。
【解读】
俗话说,英雄惜英雄,人与人之间,只要性格相似,大多都能够成为好朋友。同样,国与国之间,如果国体相同,就会结成同盟。战国末年,面对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其他六国团结起来共同对抗。
而一个人一旦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合作,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后果。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变法之一,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高度评价了王安石和他主持的变法运动。王安石变法,虽然有宋神宗的支持,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至于失败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王安石用错了人。任用一批小人来帮助他变法,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小人是吕惠卿,他是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安石当上宰相之后,向宋神宗推荐了吕惠卿,他说:“吕惠卿是一个有贤德的人,不但今天的人赶不上他,即便是古代那些有操守的名臣也不如他。能够将变法推广和执行,恐怕就只有他一个人。”
见王安石这么推崇,宋神宗就重用了吕惠卿。在整个变法的过程中,王安石都将吕惠卿当作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以及最知心的朋友。不管是什么事情,王安石都和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去做。
当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很多。倘若变法失败,那王安石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以往主持改革的大臣,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呢?因此,王安石觉得,这次变法不仅关系到大宋的兴衰,也关系到两家人的安危。但是,吕惠卿可不这样想。他没有王安石的政治抱负,他表面上拥护变法,不过是想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对于吕惠卿的私心,有一些人洞若观火,譬如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曾经跟宋神宗说:“吕惠卿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才,将来让王安石遭到天下反对的,一定是他。”又说:“王安石是我大宋难得的一名贤相,不过,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因为他是一个阴险的小人,他制定的政策,却让王安石出面执行,这样,大家都会以为王安石是一个小人了。”对这些话,吕惠卿当然非常反感。他玩弄手段,将司马光排挤出朝廷。在离开京城之前,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让他注意吕惠卿,可惜,都没有引起王安石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