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黄石公语录:素书
6544300000029

第29章 安礼章(3)

【原典】弃玉取石者盲。

张氏注曰:有目与无目同。

王氏点评:虽有重宝之心,不能分拣玉石;然有用人之志,无智别辨贤愚。商人探宝,弃美玉而取顽石,空废其力,不富于家。君王求士,远贤良而用谗佞,枉费其禄,不利于国。贤愚不辨,玉石不分;虽然有眼,则如盲暗。

【译文】

抛弃美玉而选择岩石的人,一定是睁眼瞎。

【解读】

张商英的评注说:“有目与无目者同”。这句话虽说得有些偏激,但确实是一语中的,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真正的“目”是一个人的内心,“心”乃五官之机也。一个人只要能保持内心的清净,顺应自然之道去做人做事就能够避免自己的目盲。

要区分玉石,就必须了解玉和石的区别;要区分贤愚,就必须清楚贤和愚的不同,正所谓慧眼识珠、慧眼识英才,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是能识英才的前提。而想要有一双慧眼,就必须有宽广的心胸和广博的知识。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具备这样一双慧眼的人。

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举荐三个人才,希望曾国藩能给这三个人适合的职务。但不巧的是,他去的时候,曾国藩恰好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

等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想让曾国藩考察一下三人的能力,也好按能力、人品、学识,安排适合他们的职位。曾国藩说道:“不用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忠厚老实,办事小心谨慎,让人放心,可让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不值得信任,只能分派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不能委以重任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该予以重用。”

李鸿章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问曾国藩是怎么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说道:“刚才散步回来,看到那三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的那人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忠厚老实、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一类的事情。中间的那位,表面上毕恭毕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却左顾右盼,可见是个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能重用。右边的那位,双目正视前方,始终挺拔直立,如一根栋梁,不卑不亢,是一位难得的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就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由此可见,曾国藩在知人善用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我们也应借鉴学习。

【原典】羊质①虎皮②者柔。

张氏注曰:有表无里,与无表同。

王氏点评:羊披大虫之皮,假做虎的威势,遇草却食;然似虎之形,不改羊之性。人倚官府之势,施威于民;见利却贪,虽妆君子模样,不改小人非为。羊食其草,忘披虎皮之威。人贪其利,废乱官府之法,识破所行谲诈,返受其殃,必招损己、辱身之祸。

【注释】

①质:本质,内质。

②皮:表皮,表面。

【译文】

羊即使披上虎皮,它的本性仍然柔弱。

【解读】

羊只要披上一张虎皮就自以为是老虎,但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伪装。这个比喻似乎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人在历史上却大有人在。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流放屈原,任用靳尚;宋高宗罢黜李纲,重用秦桧;袁绍企图借助陈琳的声望给自己贴金;徐敬业假借骆宾王的文章号召天下讨伐武则天……诸如此类的现象,其性质都是一样的。

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洞里,有一头雄壮的狮子。有一天,狮子站在洞口,向四处张望了一下,威风凛凛,然后大吼一声,便跑到山林里去寻找食物去了。它抓住了一头野猪,美滋滋地饱餐了一顿,然后就到湖边,喝足了清清的湖水,高高兴兴地往山洞走去。

这时,一只豺狼也出来觅食,突然看见了狮子,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它只好一头跪在狮子的脚下。

狮子奇怪地问:“你这是怎么回事啊?”

豺狼战战兢兢地回答说:“大王,我愿意为您效劳。”

“好,那就跟我走吧,我会让你每天吃得饱饱的。”狮子很豪爽地说。

狮子于是把豺狼领到自己的山洞里,豺狼和狮子住了几天,也吃得又肥又胖的了。

一天,狮子睡在山洞里,把豺狼叫到身边说:“豺狼,你到山顶上去看看,看到山下游逛的野兽,不管是大象、野马还是水牛,你想吃什么,就来告诉我,对我说:‘主人,请你施展你的威力吧!’我就去追捕它,吃它们的肉,也让你吃。”

豺狼听了狮子的话,于是就走到山顶上,站在那里四处观察,只要它想吃谁的肉,它就跑到山洞里去,恭恭敬敬地伏在狮子脚下说:“主人,请你施展你的威力吧。”狮子就迅速地扑过去,把一头正发狂的大象和野牛扑倒,咬死,饱餐一顿美味的象肉和野牛肉,然后让豺狼吃一些剩肉。豺狼吃饱以后,也就回到洞里舒舒服服地睡大觉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天。有一天,豺狼想:我同样也有四条腿,我为什么要过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吃别人的残羹冷饭呢?我也可以去追捕大象一类的野兽,吃它们的肉呀,到那时,狮子也会像我对它说的那样对我说:“主人,请你施展你的威力吧。”

想到这里,豺狼就去对狮子说:“主人,我吃你捕杀的兽肉已经很多了,现在我想亲自去捕杀一头大象吃。现在我躺在洞里,你去山顶上看看,山下要有大象在游逛的话,就来告诉我,说‘豺狼,请施展一下你的威力吧。’我希望你不要在乎这样一点小事。”

狮子听了豺狼的话,叹了口气,说道:“豺狼,你的力气太小,个头也太小,你们的家族里自古以来,还没有出现一个能杀死大象的,所以我希望你还是放弃这个想法,仍然吃我捕杀的象肉吧。”

但是豺狼不听狮子的忠告,来到山洞里,像狮子一样卧着。

这时,狮子发现山下有一头大象正在悠闲地游逛,于是就回到洞里,说:“豺狼,请施展一下你的威力吧。”

于是,豺狼就从山洞里走出来,站在洞口,像狮子一样朝四下张望了一下,然后大叫三声,朝大象冲过去。它本来想袭击大象的头部,结果却撞在大象的腿上,摔倒在地,差点晕过去。大象抬起腿,朝豺狼的头上踩去。顷刻,豺狼的头被踩得粉碎。

有理想,不愿寄人篱下,想作出一番大事业,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前提是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像故事中的豺狼那样自不量力,拉着大旗当虎皮,没有足够的本领,却想去吃掉一头大象,其结局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

【原典】衣不举领者倒①,走不视地者颠②。

张氏注曰:当上而下。当下而上。

王氏点评:衣无领袖,举不能齐;国无纪纲,法不能正。衣服不提领袖,倒乱难穿;君王不任大臣,纪纲不立,法度不行,何以治国安民?

举步先观其地,为事先详其理。行走之时,不看田地高低,必然难行;处事不料理上顺与不顺,事之合与不合;逞自恃之性而为,必有差错之过。

【注释】

①倒:混乱,不成章法。

②颠:栽跟头。

【译文】

穿衣时,衣服不提领袖,就会倒乱难穿;走路时,眼睛不看地面,就容易栽跟头。

【解读】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依循和按照章法去办。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也有其本末所在,为人做事就应该按照事物存在之理和本末顺序来做,要善于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因素。

在这里,《素书》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和揭示出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事都很随意,根本就没有花时间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没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本末和一些关键性的细节,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事结果是无功而返。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充盈,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时代飞跑。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总是感觉到累,但是,又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合理地运用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许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非常急躁,想要一下子做完,结果却搞得一团糟。面对千头万绪的事情,最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有哪些事情是比较急迫,需要赶快处理的,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放一放的。搞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心中就有数了。

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真是一个天才。他谦虚地笑笑,说,哪里哪里,我只是将别人闲聊和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罢了。千万别小看10分钟,20分钟的时间。或许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解决了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即便处在热闹喧嚣的工作环境中,我们也要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平静。只要内心足够平静,那么思维就会非常缜密,很多看上去复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一件事物的关键,从而很好地解决。

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中,当我们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不要同时去应付这些困难,而要去找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譬如说,上班时忘了把家里的水龙头关好,等到自己回家的时候,床、书、沙发都已经浸泡在水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不是搬书,也不是挪沙发,而是先将水龙头关闭。因为在这件事情中,水龙头才是关键。

【原典】柱①弱者屋坏,辅②弱者国倾。

张氏注曰:才不胜任谓之弱。

王氏点评:屋无坚柱,房宇歪斜;朝无贤相,其国危亡。梁柱朽烂,房屋崩倒;贤臣疏远,家国顷乱。

【注释】

①柱:顶梁柱,在房屋的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

②辅:辅政大臣。

【译文】

柱子太弱,房屋就会倒塌。辅佐之臣软弱,国家就会倾覆。

【解读】

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作为支撑的柱子是最为重要的;在建设一个国家的时候,君主和辅政大臣是最为重要的。一旦柱子被毁坏,房子就会倒塌;一旦为政者心术不正,国家就会衰弱,以致灭亡。

管仲出身低贱,他年轻的时候曾经三次求官,但是都被驱逐。后来,他因为卓越的才能,被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看重,并留在了自己的身边。齐襄公病危,管仲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他不仅为公子纠出谋划策,还亲自上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回国上任。等到公子小白出现的时候,他用弓箭向公子小白射过去。公子小白假装中箭倒地。管仲以为除去了心腹大患,就没有再理会。等到管仲带着人走后,公子小白爬起来,日夜兼程,赶回国内,并顺利继位,他就是著名的齐桓公。齐桓公本来要杀死管仲,报一箭之仇。但是,他又爱惜管仲的才能。权衡之后,他决定宽恕管仲曾经犯下的罪过,并任命他为齐国的相国,掌管行政大权。

管仲成为相国之后,开始推行改革。几年之后,齐国实力大增,远远凌驾于其他诸侯国之上。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前来探望他。在临终前,他对齐桓公说:千万不要重用易牙、开方、竖刁,因为他们都是奸佞小人。可惜齐桓公没有听进他的话去。不久之后,这三个人兴兵作乱。最后虽然镇压了叛乱,但是齐国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已经不能称霸了。

因为失去栋梁之才,导致国家衰弱,最后灭亡。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