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黄石公语录:素书
6544300000026

第26章 遵义章(6)

【原典】闻善①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②。

张氏注曰:暴则生怨。浊,溷也。

王氏点评:闻有贤善好人,略时间欢喜;若见忠正才能,暂时敬爱;其有受贤之虚名,而无用人之诚实。施谋善策,不肯依随;忠直良言,不肯听从。然有才能,如无一般;不用善人,必不能为善。

齐之以德,广施恩惠;能安其人,行之以政。心量宽大,必容于众;少有过失,常记于心;逞一时之怒性,重责于人,必生怨恨之心。

疑而见用怀其惧,而失其善;用而不信竭其力,而尽其诚。既疑休用,既用休疑;疑而重用,必怀忧惧,事不能行。用而不疑,秉公从政,立事成功。

【注释】

①善:长处,优点。

②浊:昏庸,不明。

【译文】

知道别人的长处,却不加以利用,一直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这样的人真是太粗暴了;不信任任用了的人,而自己信任的人又不任用,这样的人,真是昏庸。

【解读】

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却抓住无关紧要的小错,这实在是太愚蠢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就要忘掉,就要不计前嫌。俗话说,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个世界上,德才兼备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此,任用自己信任的人呢,担心他没有能力,任用有能力的人,又担心他背叛自己。面对这样的事情,还真是难以抉择。怎么办呢?黄石公告诉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轻易决策。

一个人做了领导,社会地位比别人优越,权力也比别人大,那就一定要比别人有更好的耐心。因此,当有人指责自己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看看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千万不能动不动就发火,暴跳如雷。

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听上去难听的话,不顺耳的话,可能恰恰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而那些听上去很舒服的话,倒很可能是别人麻痹自己的。那些敢于当面批评我们的人,心中一定没有恶意,而那些当面一味奉承的人,说不定背地里暗怀鬼胎。

不过,是人都有弱点。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听信别人的忠言,而对那些可能损害自己的甜言蜜语却受之不却。在我国古代,有不少的君主不希望听到臣子的逆耳忠言,他们甚至不允许别人开口说话,譬如昏庸残暴的周厉王、商纣王等。前车之鉴,我们不能不多加注意啊!

【原典】牧①人以德者集②,绳③人以刑者散。

张氏注曰:刑者,原于道德之意而恕在其中;是以先王以刑辅德,而非专用刑者也。故曰:“牧之以德则集,绳之以刑则散也。”

王氏点评:教以德义,能安于众;齐以刑罚,必散其民。若将礼、义、廉、耻,化以孝、悌、忠、信,使民自然归集。官无公正之心,吏行贪饕;侥幸户役,频繁聚敛百姓;不行仁道,专以严刑,必然逃散。

【注释】

①牧:统治,治理。

②集:此处作动词用,使团结的意思。

③绳:约束。

【译文】

依靠德政来治理国家,人们就会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只知道用残酷的法律来约束百姓,就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解读】

在我国古代,道德伦理和刑罚一直都是政治家们治国的两样法宝。用道德伦理来感化和教育人民,用法律来约束那些到处犯罪的小人。当一个政权将伦理道德和刑罚看得一样重要的时候,国家的繁荣就实现了一半。反之,倘若只知道用法律来约束人民,那离政权倒台的日子就不远了。

黄石公认为,一个国家倘若只知道用残酷的刑罚来约束人民,那革命的烈火很快就会燃遍全国。其实,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在国家中,领导人起决定作用,在企业中也一样。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不仅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具体到企业,那就是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倘若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管人民的死活,那人民就会站起来推翻他。倘若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在乎自己的员工,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就会得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黄石公说“牧人以德者集”,希望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仅应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还要让他们热爱国家,有一种归属感。同样,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这样。他不仅应该给员工不错的待遇,还应该在精神方面予以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明天。

【原典】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①,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②。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③。

张氏注曰:人心不服则叛也。非所宜加者,酷也。

王氏点评:功量大小,赏分轻重;事明理顺,人无不伏。盖功德乃人臣之善恶;赏罚,是国家之纪纲。若小功不赐赏,无人肯立大功。

志高量广,以礼宽恕于人;德尊仁厚,仗义施恩于众人。有小怨不能忍,舍专欲报恨,返招其祸。如张飞心急性躁,人有小过,必以重罚,后被帐下所刺,便是小怨不舍,则大怨必生之患。

赏轻生恨,罚重不共。有功之人,升官不高,赏则轻微,人必生怨。罪轻之人,加以重刑,人必不服。赏罚不明,国之大病;人离必叛,后必灭亡。施恩以劝善人,设刑以禁恶党。私赏无功,多人不忿;刑罚无罪,众士离心。此乃不共之怨也。

【注释】

①赦:赦免,宽恕。

②叛:反叛,叛乱。

③酷:苛刻。

【译文】

不奖赏小的功劳,就很少有人能建立大功劳;不宽恕小的错误,更大的错误就会产生。在奖赏的时候不公平,不能令人信服,处罚的时候又一味偏私,肯定会引起叛乱。对那些没有功劳的人给予赏赐,对于那些没有犯罪的人,却予以惩罚,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苛刻了。

【解读】

上面这几句话,说的都是赏罚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一定要公平,要让大家心服口服。不然,就可能让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说:“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奖励那些做了好事的人让他们再接再厉;惩罚那些干了坏事的人,让他们长长记性。对于当权者来讲,赏罚分明是非常重要的统治策略。倘若赏罚不明,不但是那些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的人,即便是那些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正义之士也会看不惯,从而离开自己。

奖励是为了鼓励别人继续这样做下去,继续为自己效力,让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壮大;而惩罚则是为了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有所收敛。两种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力量,可谓殊途同归。

说到奖励,大家都会,但要惩罚一个人,还要让他心服口服,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他在惩罚下属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稳。想要惩罚一个背叛了自己的人,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那个人既然敢于背叛自己,实力肯定不简单,说不定背后还会有高人。倘若贸然出手,非但没能惩罚别人,反而被别人惩罚了。所以,在决定惩罚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可莽撞。

(2)准。领导批评和惩罚下属的时候一定要干脆利落,直奔主题。因为只有这样,犯错误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从而虚心改正。

(3)狠。倘若下属犯了很大的错误,严重危害到了集团内部的利益,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一定要下定决心,果断出手。倘若犹豫不决,反而会被别人算计。

不过,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能将惩罚当作发泄,而是通过惩罚让当事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要引起其他的人注意,今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原典】听谗而美①,闻谏而仇②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③。

张氏注曰:有吾之有,则心逸而身安。

王氏点评:君子忠而不佞,小人佞而不忠。听谗言如美味,怒忠正如仇雠,不亡国者,鲜矣!

若能谨守,必无疏失之患;巧计狂徒,后有败坏之殃。如智伯不仁,内起贪饕、夺地之志生,奸绞侮韩魏之君,却被韩魏与赵襄子暗合,返攻杀智伯,各分其地。此是贪人之有,返招败亡之祸。

【注释】

①美:高兴,愉快。

②仇:仇恨,反感,厌恶。

③残:残酷不仁。

【译文】

听到那些裹着蜂蜜的谗言就很高兴,而听到那些忠诚的话就心中不快,只会自取灭亡。拥有自己应该拥有的,就会心安理得;贪图别人的东西,就是残暴不仁。

【解读】

在生活中,不少人会贪图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劳而不获,坐在屋子里就能捡到天上掉下来的黄金,这样的事情,谁不想要?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强行夺过来,一定会遭到报应。

宋之问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长于辩论,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喜欢,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得到。宋之问生活于武则天时期,因为文才而为武则天器重。武则天时期有一个机构叫作奉宸院,职责便是给武则天搜罗俊秀的男子,著名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都出自于此。宋之问非常想得到武则天的临幸,就想方设法巴结张易之兄弟。他极尽阿谀之能事,甚至帮二张兄弟倒过夜壶。工夫不负有心人,武则天看到宋之问的一首自荐诗之后,召见了他。宋之问离开后,武则天叹息说,这个宋之问,真是个难得之才,可惜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

玄宗发动神龙政变,彻底扳倒武则天之后,二张被杀,宋之问也因为攀附二张被贬。在被贬期间,他写作了著名的《度大庾岭》,其末句云:“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后来,他不甘寂寞,私自回到京城,躲在好友张仲之家中。一天,张仲之与一些大臣密谋除掉武三思。宋之问发现后,迅速跑到武三思家里告发,张仲之全家因此被杀。

宋之问不仅觊觎权力,还觊觎别人的诗歌。他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歌叫《代悲白头翁》,其中有一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看到后,非常喜欢,就跟刘希夷商量,希望刘将署名权给他。刘希夷不从,宋之问就派人暗杀了他。

玄宗皇帝正式掌权之后,开始清算宋之问的罪行。先是将他流放到了钦州,后来又命令他自杀。听到他被迫自杀的消息之后,天下的读书人无不拍手称快。

宋之问本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仅仅因为抵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会落得身死名灭这样可悲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