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懂交际学
6542700000034

第34章 与人交往要把握好距离(3)

因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要一下确立太高的目标,给孩子如泰山压顶的感觉,而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小目标做起。比如,孩子早晨都特别爱赖床,到了8点还不起床,爸爸对孩子说:“以后每天提前1个半小时起床看书写作业。”孩子听了只会充耳不闻,把脑袋捂在被子里。这时妈妈过来了,用商量的口气说:“先每天提前15分钟起床好吗?”孩子立刻就答应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又提出再提前15分钟起床,孩子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就这样隔一段时间就提早15分钟起床,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孩子完全做到了每天提前1个半小时起床学习,并完全不需要再监督了。

总之,登门槛效应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如果学会运用,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更得心应手。

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交到一些朋友,这些朋友中的大多数只能算是普通朋友,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才可以称得上是“死党”。但是人们经常也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一些“死党”无论先前关系有多么好,有些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因为一些矛盾导致“不欢而散”。

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死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死党”一旦散开,特别是那种“不欢而散”,将是人生的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专家强调:好朋友需要“保持距离”,那样,朋友之间的交往才能长久而稳固。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特殊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和“知己”产生,就是因为交际双方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在这个基础上成为好朋友。但交际双方再怎么相互吸引,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会有些差异的,毕竟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环境,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主观因素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当交际双方的“蜜月期”过去后,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摩擦,刚开始时交际双方可能会尊重对方,但是慢慢地就变成了容忍对方,一直到最后就会成为要求对方!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交际个体就会开始背后挑剔、批评,严重的话,好不容易得到的友谊就会被破坏。

有这样一个人,他和一个租房子的房客成了朋友,因为彼此很谈得来,爱好也很相似,于是两人相处很密切。但是后来因为这个房客总是不肯倒垃圾,这个人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很生气地收回了房屋,二人至今也没有再来往过。

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与其靠得太紧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发生碰撞!世人都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夫妻关系才能和谐,其实好朋友之间也应该“相敬如宾”。而想要做到“相敬如宾”,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说朋友之间不要过于亲密,能够“保持距离”,双方才能产生“礼”,有“礼”才能防止双方发生碰撞。

当然,有时候距离保持得太远就会使双方疏远,所以好朋友应经常性地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目前的情况,偶尔碰个面、吃个饭,聊聊自己的心事,这就可以很好地维持友谊。

总之,为了你的友谊,为了你的人生不至于寂寞孤单,与你的好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吧!

若即若离最相宜

同事间的相处不能太远,否则对方会认为你过于冷漠、不好交往;走得太近也不好,容易让其他同事说闲话,而且会让上司觉得你在办公室搞小圈子。所以说,“若即若离”的同事关系才是最合适的。

如果有一天你的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正好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即将成为你的搭档。上司让你给他介绍公司的情况时,你必须要做的就是给他介绍公司的一些具体的制度。在接待他的过程中,如果你表现得战战兢兢,其实是很不好的,不如就当他是自己普通的同事。你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和自己的朋友拍肩膀,以免惹来其他同事的闲言闲语。

和朋友做同事的前提是公私分明。在公司里,你们是同事,只有认真地合作,才可以收到好的工作效果。如果对方是新人而需要你帮助的话,你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但是不能趁机指挥对方,这样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工作之外你们还是好朋友,还可以关心对方,表现得跟往常一样,但是下班时间最好不要提公事。

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获升职的人一定要请客,如果你在这样的公司里,当然要入乡随俗,至于请客请些什么就要根据加薪额和职级而定了。如果你的身份只是一个小文员,请客的时候请同事吃海鲜餐,同事们就未必领情,反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你太“招摇”。所以,请客的时候要参照别的同事,别人怎样你就怎样。有时候会有人当面恭维:“你真大方,什么时候再请第二次?”这时候你可以面带微笑地回答:“请你吃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呀!”用这一招太极来解决问题很好用的。也有些时候,被你请过的同事表示要回请你,你应当答应,否则就是不给面子的表现。

很多公司有欢迎新同事和欢送旧同事的惯例,欢迎新同事的目的是联络彼此的感情,欢送会则是表示自己和对方合作愉快。因此对前者,你没有必要非得出席。当然,如果你是公关或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就要尽量参加。对于后者,如果属于毫无交情的那类,你也可以不参加,送一张卡片就可以;如果属于经常接触但交情一般的类型,那就必须得参加以显示你确实很重视对方;如果对方是你的助手或者合作很紧密的搭档,你最好既参加大伙的聚会,私下也请对方吃一顿午饭,用来表示你的立场。

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你获得了提升,而自己的同事却仍然在原地踏步走,若处理不好自己与这些同事们的关系,工作就会很不顺利。因此,职位获得提升的你一定要注意这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

首先绝对不能摆架子。毕竟自己曾与同事们属于一个阶层,所以提升后不能显出不同凡响的样子,否则会拉大同事间的距离。平时工作中最好用商议的口气,如“你认为这样办是不是更好”,在生活中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批评同事的时候最好单独谈话,还要掌握好分寸,这能够让昔日的同事心中感受到你“升官”后并没有忘记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你的升迁不但不会引起同事们对你的冷落,还会对你产生佩服之情,高兴地让你领导。只有这样,你们的合作才能顺利。

其次是不暗箱操作。当你的意见与同事们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不要背后“嘀咕”,一些敏感的问题最好能巧妙地让同事们讨论,看看冲突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上,这可以让同事们感觉自己没有被排斥,并产生“倍受重视”的感觉,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同事间的合作。

最后是要懂得分享荣誉,承担过错。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你有了成绩,一定要懂得利益平分的原则。尽管有时候上级领导会把成绩直接归结到你“领导有方”的层面上,但真正创造荣誉的是自己的下属。所以作为领导,在业绩分配的问题上,要让员工的收获与对工作的贡献相平衡,要让自己的下属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发生过错的时候,做领导的应该首当其冲,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保持同事们的积极性,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对你产生“不满”。

总之,你不能只顾自己,使别人得不到任何好处,这样无形中就拉大了与同事的距离。

在和同事们的交往中,只有和同事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不管职位高低,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都是一定的,所以最好不要喧宾夺主;当然也不能总说“这不是我分内的事”,分得过于清楚只能搞坏同事间的工作关系。

测试:你拥有怎样的交际能力?

交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每天不得不做的学问,做下面的测试题就能看出你的交际能力如何。

当你的上司或朋友要求你去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时,你会:

A.跟他翻脸

B.勉强答应

C.委婉拒绝

D.先答应,事后再以各种理由解释做不到

测试分析

选A:说明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你明白自己想要的人际关系是在公平的状态下存在的。说白一点,你根本不会为了要维持表面的人际关系而去委屈自己,或是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你一点都不害怕会得罪人。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你这样做,必定会得罪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但是,根据心理学家的测验,你的这种反应不但不会得罪对方,反而会让他人自我反省,从而改变他们的偏差心态。

选B:说明你是一个为了表面的人际关系而委曲求全的人。在你的心目中,这种面子上的人际关系对你很重要,但你的人际关系迟早会恶化。你总是委屈自己的做法不但不能为你减少敌人,反而会为你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是很消极负面的做法。

选C:说明你是一个比较圆滑、能够用理性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你相信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体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因此,一旦你认为对方没有这种观念和诚意,你会不惜得罪对方地拒绝对方。不过,你会先预设对方是忽略了这种尊重,而不是恶意地对待你。所以你会以比较委婉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对方如果一味地要求,你就会断然拒绝;如果对方能够接受,你就可以顺水推舟,再附加一些理由说明。相信你的这种做法是不会得罪人的。

选D:你属于那种懒得与一些有偏执人格的朋友解释任何问题的人。因为你认为他们在要求你的时候是不会听你的任何解释的。所以你知道多说也没有什么用。而等到他快按捺不住发现你根本什么也没有替他做时,你才一一跟他解释哪些是难做的,哪些是做不到的,这说明你属于很实际的人,不会以感情和非理智的心态来处理你的人际关系,你说服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事实来说话!这一点对许多有偏执狂倾向的朋友是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