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6542000000030

第30章 说话要说到位——女人切忌太啰唆(1)

啰唆的女人总是招人烦,每位女性都应该谨记这一点。如果你是领导,别对你的下属啰唆;如果你是妻子,别对你的丈夫啰唆;如果你不想让朋友讨厌,别对你的朋友啰唆。要知道,话不在多,只要说到点子上,说到位,表达清楚意思,一样能和别人顺利沟通。

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想法

女人最应该懂得的就是简洁说话。托尔斯泰说过:“人的智慧越是深奥,其表达想法的语言就越简单。”在正常的交谈中,你可以感觉到,真正打动人心的语言往往不是长篇大论,而是那些简洁有力的话语。

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语言简洁要遵循“言简而意丰,言简而意推,言简而意新”三个原则,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丰富的内容,把意思表达准确,并且使语言充满新意。简洁的语言可以一语中的、一言九鼎、字字珠玑。

有一天,子禽问自己的老师墨子:“老师,一个人说多了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知道天就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所以话要说在有用的地方。”

墨子的话揭示了说话的真谛:“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最会说话的人都是那些语言简洁明了的人,没有哪个能说会道的人是絮叨不休的。口才最差的人却往往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这种没有主旨的说话方式也常常会让人厌烦。

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说的意思。无论我们平时和什么样的人说话,要让对方被自己说服,就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说,“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话不在多,说到点子上就行。只有讲话简练有力,才能使人体会到余音绕梁、兴味不减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追求的就是用最凝练的话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思。

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都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并慢慢地走入会场,走向讲台。

站在讲台上,丘吉尔脱下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永不放弃!”

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之后,顷刻间掌声雷动。

这次演讲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他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出来,语言贵精不贵多,丘吉尔正是运用了简洁的语言达到了这个目的。

说话要做到简洁就需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有力度、有魅力。

另外,要使话说得简短就要学会浓缩。浓缩就是语言的提炼,浓缩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人们最讨厌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言简意赅、不说废话,才能显示出说话人的干练。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说话简洁,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与人交谈时,其实只要能抓住关键点不放,将主要的意思说明,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了。相反,那些说话冗长而拖沓的人常常败在自己的说话方式上。

林肯曾说过:“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7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6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7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下面看一下他是怎样用他的办法打赢一场著名的官司的。

在林肯接手的一场官司审判的最后一天,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总结此案。林肯本来可以针对他提出的论点加以驳斥,但他并未那样做,而是将论点集中到了关键点上,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最后,林肯打赢了这场官司。

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冗留清瘦。”当今的语言大师也都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可见,简洁是说话的最高境界。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听众最喜欢的是有什么说什么,而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意听,甚至觉得是一种精神折磨,是在浪费时间。林肯正是把握住了听者的这种心理,才选择了最精简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不仅清晰明了、节省时间,而且其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需要注意的是,说话简洁绝非“苟简”,为简而简,以简代精。说话简洁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简得适当、恰到好处。否则,如果硬是掐头去尾,只能捉襟见肘、得不偿失。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简短的语言有时很难将复杂的思想感情十分清晰地表达出来。与人交往,过简的语言则有碍于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心灵的沟通。所以简短也应该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此,不仅要做到“言简”,更要做到“意赅”,只有如此才能既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又能更好地达到说话的目的。

说话有的放矢,不要偏离主题

某公司职员小姚,平时说话总是跑题。她和别人聊天时,往往聊着聊着,就让人不知所云。公司里流传最广的就是小姚在结婚时说的那段话。结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发言,小姚作为新娘,说了如下这段话:“我衷心地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极大鞭策、极大关怀。由于我们俩是初次结婚,缺乏经验,还有待各位今后多多给我们以帮助、扶持和指导。今天有招待不周之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下次改进。”

其实,她并不是想幽默,只是说话时不能控制自己,说着说着就偏离了主题,闹了很大笑话。

说话如同写文章,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不能东拼西凑。如果说话不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来表达,就会让听者听得糊里糊涂,不知道说话者究竟想表达一件什么事情。如此说话就不能达到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说服别人的目的。

在某公司一年一度的例会上,总经理端坐在会议桌旁,开始汇报这一年来公司的发展情况。他先从公司的创建史说起,谈到了今后公司的发展前景,又谈到了公司里的人员配置,最后说起公司的规章制度。在会议结束时,他谈到了公司存在的几个问题,但是此时会场里的员工已经被总经理的工作汇报搅得头脑发涨,根本不知道总经理究竟在这个年度会议上要侧重阐述的是什么问题。因此,大家也一直保持沉默,会议就在总经理一长串的谈话中尴尬地结束了。

这个总经理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他妄想表达出这一年来公司里所有的事情,也正是这种想法反而让他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所以,他的长篇大论只会给人漫无目的、毫无头绪的感觉,最终只会让人糊涂地听,丝毫没有达到开会的目的。说话切忌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你说的话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听者来说就如同一盘散沙,让听者听起来很混乱。

只有一段有中心的陈述才能表达得有条理性。因此,如果你想说服别人,首先就应该理出一个头绪,明确你想要表达的最终意思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论述。这样表达的意思才会清晰明了、有条理性。对说者来说表达得轻松、清晰,表现了说者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口才,对听者来说也能听得明白,容易接受,执行起来也不会出差错。

说话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不是看你说的话是否冗长,而是你要表达的内容是否有层次性、连贯性,是否能体现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你陈述的内容是否在为这个中心服务。只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里面,就会给人提纲挈领的感觉。

做生意的人说的话有的繁杂冗长,有的简短精炼,但是他们的吆喝里几乎每句都在明确地表达一个意思:销售产品。

有一次张先生去集市买东西,远远地看到路边有十几个卖万能胶的小摊,但只有一个小伙子的万能胶卖得火,许多人都围着购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小伙子有一个小喇叭,很远就听见他在那儿不停地吆喝:“万能胶,胶万能,胶什么它都行;胶飞机,胶大炮,还能胶那火车道;能胶铁,能胶铜,还能胶那玻璃瓶;胶雨衣,胶水靴,还能胶那摩托车。”听起来这段吆喝有些冗长,但是你再细细听这段吆喝的说辞,就不难发现他句句都是在夸奖自己的产品,从而能够吸引别人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段冗长反复的话借助不同的说道来夸赞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让人加深了印象,但每句说道里又都离不开“万能”胶的意思,因此这个小伙子的万能胶卖得红火也是理所当然的。

说话要有中心,这也便于说话思路的展开。只要把握住说话的中心,就可以围绕这根主线进行铺垫或润色,使话语听起来更加圆润、动听。有些话虽然很长,但是因为中心的存在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使原本听起来冗长的话语也能被欣然地接受。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说话者的语言是否准确、周密,直接影响说话者主旨的鲜明性和说话的条理性。如果想将某个事件表达得准确无误,就要理出头绪,让自己的思路十分清晰,并找出一个中心来,然后再围绕这个中心有条理地逐次展开会话。只有一段清晰明了、有条理、有中心的话语才能让听者听得舒服,才能打动听者的心。

弯弯绕太累,言语要通俗易懂

周一,某公司的部门经理临时接到紧急任务出差了,此时,马主管就成为策划部最大的直属领导,因为马主管性格比较温和,所以,平时与同事相处得也比较融洽。办公室里的人见经理外出,所以都无心工作,想着偷会儿懒,最好能够早下班。于是,就让总经理秘书去请示马主管:“完成今天的工作,是否可以早点下班?”

马主管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领导都不在,你们我又管不了,我自己是会在下班时间走的。”秘书心领神会,然后美滋滋地告诉大家:“马主管说了,有什么事情他顶着,我们可以先走。”

谁料到,总公司最近正在抓考勤,正巧今天来个突击检查,不料整个部门就马主管一人在,于是,策划部被抓了个现行,通报全公司。年初,经理还信心十足地说:“今年一定要得全公司第一,然后给所有人分红。”但是,从眼前的局面看,美好的希望全部被打破了。经理出差回来,气愤地质问秘书到底是怎么回事,秘书就说:“是马主管同意让我们先走的。”此时,马主管也大喊冤屈,说:“我说的话,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会准时下班的,所以也希望他们准时下班!”

马主管为人处世都比较圆滑,即使拒绝别人也会采用“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说法,虽然当时保住了双方的面子,但是有时也会使对方曲解他的意思。

有一次,马主管的老婆在百货商场里给他打电话:“老公,我看中了一件裘皮大衣,款式很新颖,搭配我也很喜欢,美中不足就是有点贵,打完折之后是两万二,你看买不买?”

马主管一听就急了,一想到每月的房贷、车贷,他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但又不好直接拒绝老婆的要求,因为他知道老婆只是想问他一下,或者是通知他一声,于是,他只好忍住冲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咱们结婚的时候,你也没买什么像样的衣服,那件礼服还是花钱租的呢,现在……”他故意停下来,希望老婆能知晓他的意思——结婚那么重要的时刻,都没买这么贵重的衣服,更何况现在还是“艰苦”时期,就更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买一件衣服了。

马主管原本以为老婆领会了他的用意,但是当他回到家时,老婆已经把大衣买好了,在老婆看来,丈夫的意思是:结婚时亏待了自己,现在可以给一个补偿……此时的马主管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说话和气、顾及对方面子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含蓄,而忽视对方的理解力,要知道说话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对方听得懂,此时,通俗易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顾及将话说得委婉,而绕很多弯,有时就会使对方走入误区,不恰当地理解你的用意,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应该说,努力追求口才技巧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深知有很多话是不能直说出来的,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因而为了顾及面子,他们会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但是,说话的技巧他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要知道:说话者若是将话说得过于曲折、弯绕,就会掩盖很多信息点,致使对方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量,因而患上了“弯弯绕症”,经常被人误解。

我们来看一下,容易造成误解的三种曲折表达方式:

1语意不明的“言外之意”

有些话是不方便直接表示的,于是,很多人喜欢使用言外之意来传递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言外之意能够使意思表达得含蓄而有礼貌,但是需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语境中,并通过恰当的推理才能获得,于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增加了误解或误读性。

如上文提到的“领导都不在”,既可以理解为“大家可以早下班”,又可以理解为“不要因为领导不在而偷懒,致使工作出现纰漏”。两个意义正好相反,所以只能靠听话人的领悟了。

2不该省掉的“省略”

有人说话时总是有意地省略一些内容,以造成含蓄的表达效果,但是,在填充省略掉的信息时,就可能产生很多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