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6542000000012

第12章 倾听让女人变可爱——爱听才能赢得主动(3)

很多人听他这样说,都争着恭维他,这些忙着对他奉承拍马的人没有一个听出他的真实意图。在宴席上,有一个叫傅亮的人听到刘裕这样说,只是沉默不作声。宴会结束以后,他回到家里将刘裕的话又琢磨了一番,终于明白了刘裕话中的意思。

于是,他立即来到刘府拜见刘裕。他只和刘裕说了一句话:“微臣觉得自己应该立即回京城一趟。”刘裕一听立刻明白了傅亮的意思,于是他问:“你要几个人给你送行呢?”傅亮对刘裕说:“只要几十个人就够了。”

这样,傅亮回到了京城,到皇帝的住所拜见皇帝,开始逼迫皇帝退位,并写下禅让书,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刘裕。就这样,刘裕没有花费丝毫力气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然,聪明的傅亮也没有白白花费这些力气,刘裕一登上皇帝的宝座就重重赏赐了傅亮。

傅亮的聪明就在于明白了刘裕话中的意思,刘裕不只是为自己歌功颂德,他的深沉涵义是想要凭着功德取得更高的地位,他现在的地位已经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如果再高贵只有做皇帝了。傅亮了解了他的真实意图,就帮助刘裕达成了心愿,自然就得到了刘裕的欣赏。

说话者不好将自己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聪明的听话者领会他话中的意思,这样就能轻易地将事情办妥。

清朝贪官和珅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宠臣。乾隆皇帝死后,他的儿子嘉庆继位。嘉庆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和珅有恩怨,所以父皇一去世,嘉庆就想把和珅杀了,但又怕杀了和珅会坏了父皇的一世英名,各地奏请杀和珅的奏折又源源不断地呈送上来,就这样一直犹豫着,嘉庆迟迟没有杀和珅。

有一个叫作王念孙的大臣在上朝时将自己的想法陈述给嘉庆皇帝,他说:“圣明的皇帝尧在位的时候,政鲸这样的大臣都是侯臣,但是舜帝即位以后,立即将他们流放了。”

王念孙虽然没有直接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但是嘉庆帝已经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于是嘉庆帝没有再犹豫,下令把和珅杀了。

上级想做一件事情时,因为犹豫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没有做,这个时候,如果下级想向上级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说明自己的意见也不能直接说出来,需要使用一些方法,让上级能听懂自己的弦外之音,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好。如果是两人都知道的事情,听话人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将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揣测出来。

陈执中是宋仁宗时期的宰相。一次,他任命一个叫曾鲁的人为侍制,这个曾鲁是进士出身,而且是陈执中六弟媳的三舅。他的弟媳在听到这样的任命以后,知道自己的舅舅屈才了,于是想在陈执中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又不好直说。有一次,当陈执中来六弟家的时候,弟媳就对他说:“丞相给我舅舅安排的事情很乐意做,但是外婆却埋怨三舅在科举考试之后就荒废了学业,又加上丞相对他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没有被丞相委以重任,只是担任了侍制一职。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他好好学习,增长见识。”

弟媳虽然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陈执中听出了话中的涵义。他知道是自己安排失察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于是重新安排给曾鲁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让其才学得以施展。

说话者含蓄的表达方式需要聪明的听话者听出其中的意思,如果听话者能够准确地听出说话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那么就能和说话者做很好的沟通。在特定情况下,说话者是不能将自己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的,这个时候就要求听话者能够准确地揣测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这样不但能帮助说话者完成心愿,也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要获得信息,就要懂得听。在听话的时候不只是听,还要做一些必要的分析,因为只有听出谈话内容的重点在哪里,才能准确地掌握对方的真实意图。话里的重点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时候这些重要的信息是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懂得听出别人话中的重点,只有听出重点,才能将事情做好。

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总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有时候一个人讲话时,会把重点内容和诸多非重点内容混淆在一起,这个时候,如果听话人一不留神就可能将非重点内容听成了重点内容,因此接受的信息就是错误的。如果是领导讲话,下级领会错了意思,听不出领导讲的重点内容,那么就有可能将领导交代的事情办砸。如果是老师给学生上课,而学生没有听出重点,就没有办法提高学习成绩。

那么怎样在冗繁的信息中发现重点内容呢?这就要求听者集中注意力倾听。如果说话人的谈话内容议论的比较多,那么他说话的重点就是他议论的观点;如果他说话的内容说明性的语言比较多,那么重点就是他要说明的事情;如果说话人要叙述一件事情,那么重点就是这件事情的人物、地点、时间。听话人只有集中注意力,听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重点,才能和说话人做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小赵是某单位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他说话啰唆,所以在开会时,如果大家没有注意听他说话的内容,就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有一次,单位为了庆祝节日,要求宣传部门组织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赵召集单位的戏曲爱好者开了一次会。本来这次开会的目的是帮助参演的演员熟悉说话的内容和戏曲的唱词。小赵在开始时对大家说:“梁祝里的歌词写得非常好,歌词是谁写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能写出这样歌词的人,我十分佩服他。”

接着他又说到梁祝的故事,然后在故事发生的时间上又说了半天。这时其实有很多人的思路已经跟着小赵跑题了,本来他们这次会议的内容就是熟悉故事的梗概和歌词,小赵却在这里讨论起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如果不注意听,就很可能以为这次讲话的重点是故事的年代问题。

在讨论了一会儿年代问题之后,小赵又将话题转到故事的梗概上。但他在说故事梗概时又加入了题外话。会议的时间拖得很长不说,许多人因为没有注意听,对很多故事的细节都没有搞清楚。

对于小赵这样啰唆的人,在听他说话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类人说话时语言信息比较繁杂,稍不留神就不知道他说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没有听出他说的重点内容就没有办法跟对方做有效沟通,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做事。

那么听出重点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要表情认真。听话人认真的表情是可以感染说话人的,如果说话人在说话时思路有些散漫,当看见听话人认真的表情时就会提醒自己,将说话的重点不断地强调出来,让听话人能够清楚地听出来。同时,听话人认真的表情也是对说话人的一种尊重,因为说话人在说话时都希望听话人能够认真倾听。

其次,在听话时最好做笔记。很多人都知道,在学生上课的时候,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老师上课的内容,常常会做一些笔记。这些笔记的内容就是老师讲课的重点。其实,在听别人说话时,记笔记也是非常必要的。秘书在老板开会时会记笔记;国家发生了重大事情,或者有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会记笔记。记笔记是很有效的听出重点的方法,因为要记笔记的缘故,注意力也会跟着集中,这样不但能有效地听出说话人说的重点内容,还可以不断地温习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再次,如果没有听清楚重点内容,应该私下里向说话人询问,而不是突然打断对方说话。在说话人说话时,听话人当然会遇到没有听清楚重点的时候,这时如果听话人贸然打断说话人说话,就会让说话人的说话兴致受到影响,而且这样做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听者没有听明白说话人要说的重点内容,可以在说话人说话结束时,向他询问或者向其他听众询问。

最后,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要在大脑中组织自己要说的话。有的听者在听别人说话时,往往是一边听一边想要针对某个问题做出提问。但是,在准备提出问题时,听者往往喜欢在脑子里反复想自己要提出的问题,并且会不断地核实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做往往会错过说话人的说话重点,从而得不偿失。所以,在听话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倾听。在说话人停顿的间隙再想自己要提出的问题。

说话者在说话时都喜欢听话者能够认真地听自己说话的内容。即使没有特别重要的内容,认真地听人说话也是一种礼貌。认真地听,掌握倾听的方法,不但能让你听出说话人的重点,还能帮你与说话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倾听帮你赢得主动

毫无疑问,听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能听出别人话中的重点信息,就为自己的成功赢得了一个先机。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有很多国家对两国之间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时,能很快分析出对手话语中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从而赢得胜利。但是,也有许多国家在有效信息中没有分析出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使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

很多有效信息都是和一些无效信息混杂在一起的,有时候,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往往不太好分辨,想要听出重点,分析出有效的信息,需要动一番脑筋。

有个商人参加了一次商业聚会,在聚会上,人们纷纷谈论一些商场上的事情,有已经被验证过的事情,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这些信息纷繁复杂,混淆在一起,分不出哪个信息对自己有用,哪个信息对自己没用。

这个商人和不同的人不停地交谈,同时也在不停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内容。他过一会儿就会更换交谈对象,就在不断听、不断辨别的过程中,这个商人听到有几条信息反复地出现。商人在心里暗暗地将这些不断重复的信息变成一个信息,这样,人们要传达出的重点内容就被商人找到了。

通过谈话,商人一般都是根据一定的迹象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所以这些重复的信息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这个商人为了保险起见,还对人们不断重复的信息做了适当调查,在调查后,商人就用这个有效的信息帮助自己做出了一些决策。在人们还没有发觉的时候,这个商人已经在商场中获得了胜利。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商人是怎样做到抢先一步的,大家都觉得他十分神奇,似乎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其实,只不过是因为这个商人能够在听取别人谈话的时候,不断地从别人的言语中听出对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加以提炼,这样就能够整理出精华的部分来为自己的生意服务,自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有句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话人说出的话有道理,会让听话人获益匪浅。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言语中获得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能会让听话者茅塞顿开,找到某种灵感或适合自己的机会,依靠这些重点,最终听话者获得了成功。

企业家周某很早就涉足商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某的生意都是失败的。看着和自己一起起步的人现在都发财了,周某非常沮丧,也十分烦恼,但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

有一次,他决定去一个住在大城市里的亲戚那儿争取一个项目。这个亲戚是一个重要的官员,他看见周某到来,就知道周某是为了何事而来。亲戚很苦恼,因为职位原因,他不能将项目的内容透露给周某,而他也想帮助周某摆脱生意上的困境。

周某在这个亲戚家住了几天,也理解亲戚的苦衷,知道亲戚留自己在这里住下是因为觉得帮不上他,所以想对他做一些物质上的补偿,为了亲戚的好意,周某就住了下来。

有一天,这个亲戚病了,在家里休息。两个人说起了感冒这个话题,周某说:“你们这里真不比我们家,你们这里的冬天又湿又冷,一不小心就会感冒。”

亲戚也感慨地说:“是啊,我也没做什么,就是昨天从床上下来调了一下电视的频道,没穿多少衣服又站了几分钟就冻感冒了。”

说到这里,这个亲戚忽然看了周某一眼。

周某说:“如果在这样冷的冬天里不用钻出被窝调电视频道就好了。”

亲戚说:“是啊,有什么方法能做到呢?”

这个时候,周某忽然想到了亲戚想要对自己表达的意思,于是他高兴地点着头说:“啊,我知道怎样做了。”

亲戚高兴地点着头说:“你应该感谢我的这场感冒啊。”

周某从谈话中抓住了调电视频道这个关键信息,原来亲戚知道而又不能说的这个大型项目就是国家准备改进电视机的生产,把这些手动调节目的电视机都变成自动调节目的电视机。

捕捉到这个信息后,周某就回到了自己的城市,迅速找到一些电视机生产厂家合作相关的项目,等他们把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时,国家也公布了这个消息。这样,周某就抢先占领了市场,用这个听出来的重点信息为自己赚得了巨大财富,从而做成了从商多年以来最成功的一次生意。

聪明的听者总是能在听人说话的过程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为自己创造机遇,谋得先机,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可以这样说,培养自己听出别人话中重点的能力,就是培养一种创造机遇的意识。

同样一个内容,会听的人能很快抓住话中的主要内容,而不会听的人在听话的过程中对重点信息丝毫不在意。这样,会听的人因为对这些信息做了分析,很快就能从中得出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倾听

听话需要客观地听,就如同说话需要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一样。但是很多人之所以误听,就是因为在倾听时融入了个人的主观意识,附加了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听到的信息就不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