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新疆
6539200000012

第12章 佛国古韵承载龟兹沧桑

新疆处在丝绸之路上的每一个古代城邦国家都曾经声名赫赫,本书不是介绍丝路古国的书籍,只能有选择地介绍其中的代表者。

我们向读者介绍龟兹古国的原因,是她在文化传播上的特殊地位。

龟兹在公元之前便已经立国,首府延城,有“户近七千,人口八万余,胜兵两万余”,可见当时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可谓天山以南的“泱泱大国”。唐贞观初年玄奘西行时,龟兹国仍有“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的广袤疆土。其地气候温热,盛产麻、麦、葡萄、梨、桃等;出良马、封牛;山中有矿,故黄金、铜、铁等冶铸业闻名西域;又因处在丝绸之路干线上,中转贸易发达,龟兹锦尤负盛名。

自公元前1世纪龟兹归属汉朝之后,公元658年,唐朝将安西都护府设于龟兹。

佛教创立之后没多久,就传到了阿富汗和伊朗,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传入塔里木盆地西缘。公元3世纪时,龟兹出现了佛教文化的繁荣。留存至今、最为令人乐道的,是龟兹石窟艺术,其代表者是克孜尔千佛洞。

龟兹石窟是当时西域诸城中最大的石窟群。按用途来分,一般可分为礼拜窟、大像窟、讲经窟、僧房窟、禅窟、罗汉窟、仓库窟等七类。窟中的塑像已毁坏殆尽,现仅残存壁画约2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壁画色彩绮丽,线条柔美飘逸,形象神采兼备,既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又融合了印度、波斯及中原文化的精粹,可谓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

龟兹壁画主要有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供养故事及经变画、说法图、伎乐图等等,涉及的内容和题材十分广泛丰富,蕴含其中的创造力、表现力、想像力高超丰富。

佛教从印度向世界各地传播之后,大体分化成了三大体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这个体系从克孜尔千佛洞开始,往东有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再往东一脉相承的是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所不同的是石窟内神像的造型。克孜尔千佛洞内的神佛造像,一概为高鼻深目浓须卷发,典型的印度—欧罗巴人种的形象。到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既有印度—欧罗巴人种形象,又有西域人和中原人的形象;到敦煌莫高窟则以中原人形象为主,而到了洛阳的龙门石窟,就再见不到印度—欧罗巴人种的形象,个个都是慈眉善目的中原人相貌、汉族人的气质风度,不是人信佛,倒是佛在任人摆布了。汉传佛教又东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所以日本人进行文化寻根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追寻到了克孜尔千佛洞。

龟兹的另一个亮点是著名的“龟兹乐舞”。从中世纪的北魏,龟兹乐舞就在中原盛行,至隋唐宫制的10部乐中就有《龟兹》乐部。

龟兹古城已不可寻,但是现在作为旅游景区开放的克孜尔千佛洞却可以一窥当年龟兹佛教文化的繁荣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