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追求梦想的故事
65358200000018

第18章 第十八

大海听见,有人在小院子楼门外向内喊他的名字,连忙端着饭碗,站在上房门外台阶上,答应道:“听见了。”

“明天一早,到大队舞台上边排戏,把**之歌的歌本带来,给大家教唱里面的歌曲。”

喊大海的人是何人?正是本村剧团的苏团长,他还有一个角色,是村小学的校长。

苏团长通知大海明天一早,去村剧团参加排戏,这对大海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对音乐的爱好,所学习到的一点点音乐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天早晨,大海带着**之歌的歌本,到了村舞台以东的窗子下。

舞台以东侧,向南的一面高红土色墙上面,中间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洞,模样儿像窗子大小,却没有安窗子。有十多个男女演员,就站在这里说闲话,大海也去站在近前。

这些男演员的名字,大海一一能叫上来,书证、玉柱、虎民、启民,乐队队长何山,成员军治、三星等。女演员芳芳,雪娃,梅娃等。

这些村中剧团的人,来了后,见苏团长还没有来,等苏团长来了后,才按要求进行工作。

此时,苏团长没有来之前,大海的心中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苏团长如何把那本**之歌的歌本,给到他手中的,给他讲了些什么话,这回排**之歌的,歌曲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要先把歌曲,唱得准准的。团长如此相信你的能力,你如何不努力先学会,然后再教别人呢?你教一句,别人跟你学一句,就是做的音乐老师做的事情,想到这里,大海内心中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玉柱见大海没有说话,像在想什么心事。

王柱如同钻进了大海的心里,看了一般,先望了一眼大海,向大海发表他的高见:“大海,你是不是想着音乐的事情?不要以为,你会点音乐,就了不起了,村子里会音乐的人,不只是你一个?”

大海听了玉柱说的话,心想:这人对我学习音乐,怎么如此不看好。我去和他争论什么?人家那牛呼呼的样子,在他之上,争也没有什么用。

大海遇到有人,对他爱好音乐说难听话的时候,总是不向一家,回一句说明的话。

大海手中,拿着**之歌的歌本,一会儿看看歌本,看那歌本里的歌曲,一会儿,苏团长来了,让他为演员教唱,他教错了,这不好向团长交代的。他好几次在心中默默地回忆,村东那位音乐老师,教他正确的唱那一首的歌曲。

站在近前的书证,问大海:“你手中拿的是什么歌本?让我看看?”

大海不想给他看,看他有想看的心情,就给了他看。

书证不懂谱子,看了一下封面《**之歌》,书证就有自己的一个看法。

“大海,是不是这一回,团里要排**之歌?”

“我说不清,一会儿团长来了,就会知道的。”

书证还好笑地说:“这1234567,你能认得我,我却怎么不认得你呢?懂得你的人,把你唱出来,怎么那么好听!”

大海听书证说出这对音乐茫然的话,回了他一个微笑,要说的话,全在于这一个微笑中。

大海忽又想到,这样不和他交流,对音乐的看法,觉有些对不住他。

大海想起来,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李白的故事,那一句“世上无难事,只要功夫深。”

大海笑着对书证说:“书证,你还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上李白的故事吗?”

书证眉头皱了一下说:“我想起来了,就是当时心不在焉地读的文章。李白是我国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小时候常常逃学。有一天去大河边沙滩上,看见一位老太婆磨一个铁杵。……”

书让竟把小时候读过的,李白的小故事,突然一时记起,字字响亮,一个字也不差。

大海听完后,犹如他所爱的一位唐代诗人李白,瞬间从唐朝来到了近前,和他们一起谈论学习方面的故事

大海把他学习音乐的一些体会给书证说:“咱们村子的老人,常给村中娃们说,要学习一点东西,那方法没有别的,犹如学拳,拳不离手,要学会识谱,曲不离口,天天如此,时间长了,也会摸出些门道来。”

书证听明白了,还虚心地说:“大海,我也给你学学识谱,唱一首新歌的时候,也不要人教我。”

大海还没有来得急,和书证再说学习音乐方面内容的话,忽然苏团长来到窗子前。

苏团长看了一眼,来的人来齐了没有,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问道:“都来齐了吧?还有没有来的人吧。”

大家都答道:“来齐了。”

乐队队长何山说:“还有一位苏南没有来,说不定,一会儿就来了。”

苏团长一眼看见大海,就先对大海说:“你到舞台后屋来一下,我有事要和你说。”

舞台后边连着和前面舞台一样高的房子,普通简易的楼房三层,第一层向东的向北的一间,苏团长把一小钥匙,捅进锁下面一个小圆眼,轻轻地转动了一下,门开了。

苏团长先进屋内去,大海跟着进到屋内。

小屋内以北的小木窗子下边,放了一张褪了色的桌子,近前放了一把小红椅子。

苏团长坐在小红椅子上面,大海站着,等待苏团长问话。

苏团长看了一眼,郑重地问大海:“大海,从今天起,村剧团开始排戏,先把**之歌排一下,这是一个新戏,音乐方面的事情,我还没有底。我给你的**之歌歌本,那里面的歌曲,你都学会了吗?”

“我都学会了。有几首,我翻不准,还专门到村东,教音乐的苏老师那里请教了。”

“你说你会了,那你给我唱几首,我看对不对,至少我对音乐也不是外行人。”

“好!”

大海拿着**之歌的歌本,特挑了几首,在他看来有一定难度大的歌曲,给苏团长唱了一下。

苏团长听的时候,注意力也是极好的,大海应是苏老师的学生,可是这会儿,苏团长竟成了大海的学生一般。

大海充满把握地深情地,给苏团长唱了三首难唱的歌曲,苏团长在音乐方面,也是乐感特好的人,他本身就会识简谱,只是为了发挥团里人一起做事,不想让他一个承包下来,把这个教唱歌曲的事情,交给了大海,没有想到,还真的达到他预期,想要的那样一种结果。

苏团长听了大海唱的歌曲,点了点头,肯定地说:“大海,你唱对了,那我就给大家说,让你给大家,把那首合唱曲《**之歌》先教会,然后再学习别的。”

大海自信足足地说:“好!”

舞台后边,一楼有一个大教室,有课桌,有坐的椅子。

苏团长站在舞台后面进后屋的门前,喊着站在舞台窗子下的男女演员和乐队队员:“都进来,到大教室来。“

大家听见了,都转身,快步地向舞台后边,那个大教室走去。

大海看见这些村剧团的人,向那个大教室走去的时候,他的心,像是被什么给触动了一下,是那个女演员雪儿,一张雪白的娇美的脸蛋?是乐队队长何山,边走边说着那清亮的说话声?是每一个人双脚挨在地上时,又前跨出去的,那坚实有力的脚步声?那样一种脚步声,像是这些人,从这里发出向前方迈的脚步声,走出更宽广更灿烂的人生,那一轮红日,就在那东山顶上等候着来到一般。

有一个瞬间里,当时不觉,那么平平常常,一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它过去之后,再去回想时,它竟那么有动人心弦之处:它好比一点小小的光亮,以后人生的所有进步,就从那一个小点开始的,这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大海那一瞬间里,想的是如何按苏团长要求,把那**之歌里的一首合唱曲,教会给村剧团的男女演员们。

就在那一瞬间里,大海就要尝试当音乐老师,是怎么一种快乐之事了,对于它是重要之事,和他以后在音乐方面的进步,都有联系。

村剧团的人,都走进了舞台以西,一楼的那个大教室里,都找好座位坐上了。

雪娃对她坐在近前的高娃说:“大海不坐,在前面着着,他这一回,是不是要教我们学习唱歌?”

高娃讽刺地说:“他大海会识谱?我都不相信,他家里没有人搞音乐,这事是不可能的事情。”

雪娃却说:“那不一定的,就比如说你来说吧,你大你妈不爱音乐,不爱演戏,那你为什么总愿意演戏,愿意在舞台上边表演呢?”

高娃先以为讲得有理,听雪娃这一说,也许明白了他刚才说的话,有欠缺之处。人生真的有些事情,很难说得清楚,一个人,这会儿说他不行,他爱学习,学习着学习着,就真正走进了学习的大门内。人对人,评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一个人说得一无是处,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有惊人的进步,却把你给超过了,在之前,你还不那么相信的,觉人家不如你,还会说,你会那个算什么。一个人在起步的时候,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的时候,给他说一句鼓励的话,那是你的高贵善良可爱之处。

可爱之处,就是你那个少年时,最爱笑容满面的胖脸蛋,你的父亲母亲把你抱在怀里,不停地还亲一下你的脸蛋,你就是那般的可爱!

这些剧团男女演员及乐队队员,坐的这一个教室,以东中间有一个小木门,西面北面南面,眼睛所看到的,全是这有些沉旧的红土墙。向东的墙上,有墨早染成了一块,当黑板用,近前一个桌面上,放有一小盒白粉笔。

苏团长站在黑板前,一板一眼地对大伙儿说:“我和大队王支书商量好了,过年前,县里组织农民文艺会演,我们村子里剧团演戏方面,是出了名的,一定要拿出好节目,这是实打实的事情,节目不好,我们没有办法给王支书交代。想一想,村子里干活的人,整整在坡上挖一天地,摔起镢头把,一镢头一镢头用力挖下去,挖了一天,也才给记了十分工,你们在这里排节目,一天下来,也给记十分工,想想,那一个劳动舒服轻松?不好好的把节目排好,可是对不起大队的干部,特别是对不起王支书。王支书同意你们来大队排戏,有几位大队干部也不是那么同意的。”

村剧团的演员听得目瞪口呆,有的还相互悄悄地说:“看来到排戏,大队干部们也不都是完全支持的。”

苏团长等大家,稍有些许叽咕声停下来之后,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这一回,我们剧团,先把**之歌这个小戏排好,里面有好多首歌曲,上午,先让大海,给咱们把那个合唱曲**之歌教一下。然后,把角色分好之后,角色唱的歌曲,也找大海教。乐队队员也把主要把谱子要学会,正确无误地在各人的乐器上面奏出来,不要到伴奏时跟不上。那就先这样说吧。”

苏团长先从桌前粉笔盒里,抽出一支白粉笔,从中间折断一半,拿了一半,把**之歌的歌词抄在了黑板上。

第一句歌词有了,大海拿出合唱曲歌本,教一句,大家学一句,教室里一片歌声,悄悄地从窗户里,传到村子北边的公路上,传到北边连绵起伏的群山顶上,传到了九宵云外。

大海听到村剧团的人,跟上大海学习唱一首合唱曲,他这时候,心中有一种属于他的快乐,有时从心中,听到了有一个,和大海相同的人对大海说:“狗日的,你这是把音乐弄成了,可不要骄傲啊,你对音乐会的这一点,只是音乐大海的一滴水啊。这个大海对那个大海说:“谢谢指导了,我曾自以为天下音乐,全在我这一边,我都会了,实际上不是这样,到了城里以后,到了县剧团地区剧团,见了那些搞音乐的老师们,人家说话像个小学生,会都说不会,还要学习,向人家求教时,人家还说,咱们共同学习。”

大海站在黑板前,给村剧团教**之歌的合唱曲,苏团长把歌词,很快流利地抄在了黑板上,抄完之后,还和歌本对照了一下。

苏团长笑着说:“好好学!这个我还要一个一个抽察的,听听你到底唱得对不对?”

大家脸上的轻浮表情,取消了很多,因为有几个,还有些不服大海,给他们教唱歌曲,论年纪,他们比大海还要大好多岁,可是如今,大海竟成为了他们的老师,有时还悄悄地说大海的难听话,“这家伙竟成了精了,怎么也能教我们唱歌。”

另一位解释说:“怎么,你不服人家,这有什么不服的,。如要不服了,你也上去给大家教唱歌,你看苏团长同意不同意,你给大家讲。”

这个人听了没有再回应,是不是他自己看人的眼光,有些浅薄。

大海教了五六遍**之歌的合唱歌曲,问大家:“学会了没有?”

都一口同声地说:“学会了。”

“那就唱一遍,我喊一二,开始唱!”

教室里一片歌声,唱的是**之歌的合唱曲。

大海给村剧团的人,教唱歌曲的时候,苏团长也坐在前面一个座位,跟着大家一块唱。

苏团长见大家学歌热情高,学习得快,就让大家休息一会儿。

休息的时间,苏团长想的是,把**之歌的角色分下去,主角想分给玉柱。

苏团长喊了五六个人,想的是要他们在剧中担任角色。

苏团长坐在窗子下,那把小椅子上边,玉柱等五六个人站在他的近前,其中有一位叫雪娃,也在其中。

苏团长先对玉柱说:“玉柱,你担任**行吗?”

玉柱听了吓了一跳,说:“这是主角,我怕演不了,让书证表演,他进入角色快。”

苏团长脸上出现了一种沉思的表情,心想:我看人看错了吗?觉得玉柱这娃,排戏方面,认真踏实,没有想到,他是这样没有勇气,那就再找一个吧,还有一位大为,他这个人性格方面,先是不怕做不成。

正这样想的时候,有一位年纪较大的男演员,虎民劝玉柱说:“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你只要不动摇信心,一心想演**这个角色,把你想成就是**,**的经历就是你的经历,这个角色,你绝对能演好的。”

苏团长听虎民说的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他看好玉柱,见玉柱信心不坚定,把这个角色给别的演员去演,当然也行,但总觉得玉枉身上的一些气质,和**还是很接近的,他身上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有一回,村中一位村人双喜他大,拉了一架子木柴,要拉到城里去,正好他也到城里去,遇到了上坡的时候,双喜他大一个人拉不动,玉柱就在后边推,也不是为了人家要什么,就是出力帮助一下人家,这不是**精神是什么?就是以助人为乐。

苏团长想到了这些,还是决定让玉柱来演**,玉柱还是接受了这个角色。

苏团长,还把一些副角色,分配了下来。

雪娃在剧中担任一个角色。

苏团长又对大家说:”**之歌,提任角色这些演员,剧中唱的歌曲,你们自己找大海教你们唱。男演员我教,女演员唱的找大海,清楚了吧?”

这几位演员都说听明白了。

还有一件事,**之歌的伴奏谱子,乐队里共有八个人,每人需要一份,打板指挥的也要一份,要印二份吧,这件事,让哪一位完成呢?苏团长想到了何山。

苏团长对雪娃交代说:“你出去到舞台上,把何山叫来,我有事对他说。”

**之歌角色分配好以后,雪娃和这几位离开了小屋,都到舞台上面暂且轻松一下。

雪娃出来,到了舞台窗子近前,乐队队长何山,正站在窗子,和三星说排戏伴奏的事情。

雪娃对何山笑着说:“何山叔,团长叫你到他那里去一下?”

何山和气地说:“好!我现在就去。”

大海拿着**之歌的歌本,想寻安静一些,站在了舞台以西的窗子下边,还在轻轻地唱**之歌里面的歌曲,他想的是,给别人教的时候,不要教错。

雪娃这时候,想到了苏团长,让她担任**之歌的角色,她不会识谱,这学唱歌,对于她来说,还是很难的事情,团长让他求大海教她。

说起这个雪娃,和大海还有一些小缘分。

大海小时候,大约五岁那年夏天的一天下午,他想试着出他家的楼门,到外面和村里小娃们一块玩。这之前,大海从没有从他家的小院子出去过,楼门总是关着。

大海家楼门外南边,有一条小街道。

刚走到了小街以北的一块平场上,就是区政府的门前,想和一位和他同龄的女孩子一块玩。那个女孩子,见一个小男孩子过来,就迎上去,什么都不为,就上去抓大海的脸,脸给扣了十几条指印。大海不懂还手。

女孩子手停下来的时候,大海吓的就向他家楼门跑去,大海的母亲,见到了大海脸上有手指印,还生气地说:“这是那一个娃,把我娃的脸扣成这个样子?”

这个扣大海脸的小女孩子是谁?就是雪娃。

这是大海幼小懵钝时,和雪娃第一次地相遇。当时村中大人都说,雪娃手快得快,和她同岁的男娃,打不过她。

大海到了十七八岁,到了要找媳妇的时候,可是村中那个女娃能愿意找大海呢?

大海的母亲不服输,还找村子李奶奶,到了雪娃家里,当面求了一下雪娃的父亲。

雪娃的父亲坚决地说:“这事根本不要提了,叫那个大海想也不要想,叫他妈想也不要想这事,我雪娃那长得多好,人人见了人人爱,还怕打找不到一个好家。”

李奶奶给雪娃的父亲劝道:“看人不要看这一会儿,说不定人家大海,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呢?”

雪娃的父亲,向李奶奶发火地说:“你回家吧,我没有时间听你说话,你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大海目前什么样情况,我们都了如指掌。”

这位李奶奶,无论怎么给雪娃父亲说,人家雪娃的父亲不是不答应。

李奶奶曾经到大海家里,站在屋中间,就是那全家人的大锅灶前,和大海的母亲,说明她去了雪娃家里的情况。

大海当时还以为李奶奶,能给他带来十分惊人的好消息,还以为雪娃的父亲,真能够同意把雪娃嫁给他。

大海从心眼里,还真能看得上雪娃,像天仙配里女演员一样长得妖娆,看上一眼,心生欢喜之心。

大海的母亲听了后,内心中有一种力量,直向外冲去冲向小院子,从小院子冲向天空云端。

大海当时站在李奶奶母亲近前,这事与他有关,他专注听着,听出了点意思。

大海的母亲对大海鼓气说:“大海,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争个气啊,看以后能不能大城市,把大城市里漂亮的女娃子,引一个回来,叫那些看不起你的人看看。”

大海听李奶奶的话,听他母亲的话,正是他要找爱人的时候,可是这爱的人在哪儿?从他们的村子里女娃子开始,没有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再到商洛城里,城里的女娃长得漂亮,头发飘飘的,人家如何能愿意理你。西安女娃子更是暗香疏影,人家能看上一个农村的农民吗。大海有时会想到:我要找的爱人,到底在何处?也许会出了省的。说不定会有一个,就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呢。

以往因为求婚事情,与雪娃有过这么一些不是缘分的缘分,他知道她的父亲的意思,也没有机会,听到雪娃对这个事情的说法。大海常常在村中街道上,远远地眺望过雪娃的袅娜身姿,像远远地眺望村北山上的一朵红艳艳的花儿一样,倒让他过了一把如雪娃就真的在他的近前,把雪娃抱到了自己怀中一样,不是空中楼阁。雪娃眼睛清泉水般的清亮,这真向李春波写的一首小芳的歌曲,听到后,会把青春男孩子想女孩子的相思之病给减取了一大半呢?

人与人之间,本来很远的人,有时却变成了很近的人,很近的人,不打交道,会变成远方陌生人一般。大海好多次,在心中暗想着雪娃,没有想到,那一回村子里农民剧团排戏,让他和雪娃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雪娃看见大海,站在舞台以西的窗子下站着。

雪娃先求大海:“大海,苏团长让你教我,学唱**之歌,我唱的三首歌曲?”

大海把手中的**之歌的歌本,拿出来看了一下,问:“你是个什么角色?”

雪娃给他说了。

大海知道了那歌曲的名字后,本来他是会的,却给雪娃说:“你不要急,我都没有学会,待我学会了,我再来教你。”

雪娃知道大海为什么这么,不爽快答应教她学习歌曲,只好说:“那我就等着你。”

大海正经地说:“好!”

雪娃找苏团长告大海的状,又到了舞台背后,那个东边的小屋内,苏团长正在。

雪娃委曲地说:“大海不教我学唱,我要唱的那几首歌曲?”

苏团长听了一后,不在地意地笑着说:“他大海敢!他狗日的,不好好地教你唱歌,我不给他记工分。”

又说:“你去给大海说,就说团长说了,让你好好地教雪娃,学唱那几首歌曲,如果你不好好教他,不给你记工分。”

雪娃记住了苏团长说的话,又到了西窗子下的大海跟前。

雪娃说了团长话的意思,大海立即对雪娃说:“我现在就教你学唱歌曲。”

大海拿出歌本,找到了雪娃要唱的那几首歌曲之一首,对雪娃和软地说:“我先给你唱一遍,你听一下?”

这一刻,大海像是身子到了,一个山花烂漫的山上,他的心境,如花儿开放一样的舒畅。

雪娃站在窗子下面,大海也站在窗子下边,大海唱一句,雪娃学一句,大海感觉到,他真的是当着音乐老师,想在教室里给学生上音乐课,也许就是这样相同的情景。

大海对音乐的要求胃口是越来越大起来了,好比从乡村,到了县城,还想到西安去看看,西安看过之后,还想到北京。

最近的就是村子里有一所小学,村子里好几位老师,都是本村人,大海每看见村中老师放学,从街上走过去的时候,他对人家滋生出一种羡慕的心情,像农村人,羡慕城里人一样的心情。或说,喜欢拥有一本红楼梦的小说,别人早有了,你却没有,你总是想着,我什么也有一本红楼梦小说,能拿在手上读,那是怎么一种喜上眉梢的事情啊。像是村中找不到媳妇的男青年,有人给介绍,突然找到了一样。却实际情形,人们所以为的好事,来到面前的时候,有少数幸运者早到,大多数人,来得艰难,来得晚很多,却幸运的,还是来到了,让人想起来,反而会更珍惜。

大海想到本村小学真正当上老师,曾经给一位民兵连长当面要求过,被拒绝;当面向村小学的校长要求过,被拒绝。大海得出一个结论,看来在本村小学当一个老师是不行的,因为村子中能人太多了,按当地一些怀有对大海,有别样眼光的人,就会讽讥大海这样的一种想法,连想都不要想。要在村里大队干部这一层中,有人帮助你说话,要在上面管教育的人中,能想到用你的人,这些条件全无。

大海心想:我当不上村小学的老师,我什么都不要,到学校,给小学生上一节音乐课,这个小小的心愿能,实现起来不会很困难吧。

大海这样的心愿,如果大队的干部们,看上了他,觉得能当了村小学老师,可是他没有。

这对于大海是怎么一种为难的事情?

李白有一首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这首蜀道难,把大海当年,为了实现一个小小的心愿,却是难上加难,真有点蜀道难的感觉。大海坚信,人生一些事情,虽然做起来很难,像鲁迅曾经教导的那样,愈艰难愈要做!

大海当时不知何人,指点它,让他的步子,能真实地走进村小学,给学校小学生上一节音乐课,要实现它,也是费了一番周折的。

村小学有一名管教学的校长,他的头上长有一个小红包,因为姓麻,头上长有一块肿疱,村人喊他麻疱校长。

麻疱校长,和大海家族人的关系不是很好的。

麻疱是村子里的小学副校长。他是毕业早的老高中毕业生,考大学没有考上,回村当农民,家里成份好,被村子的干部,推荐到村小学当上了老师,就是当时吃工分的那种老师。

大海对这个人认知,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大海小时候,爱在村中到处看看,这是他认识生活的开始。

村子里的大队公办室,就是村子舞台后边的那个三层楼。

有一回,大海去一楼,进到屋内后,看见北面墙壁上边,有一面黑板,就是把土墙用墨染成了黑色。这一块黑板有什么用呢?却是大队爱好文学者发表作品的一块园地。

大队一些爱好文学的青年,常在一起交流读书写作体会。

那个老高中毕业生麻疱,开始的时候,像那一盆清水一样纯洁,还爱读中外小说,还爱练习写作文。

有一天夏天的下午,大海到村舞台后边黑板前,看村中黑板上发表的作文。

大海看到了什么?有一篇是:我们的民兵连长杜江。

粉笔字写的工整,用杜江如何训练民兵的几件小事,把一个村中的一个好民兵连长,栩栩如生地给表达出来了。

这作文的作者是何人?大海一看黑板上的作文题目,近前的名字是麻疱。

麻疱,是何人?大海听村人给他说,就是一位个子魁梧的人,此人说话,总爱想占人家头上,大意是别人低,他比别人高。

麻疱,开始回村子的时候,还是一个不错的人。

这个人上过老高中啊!后来还当上了村小学老师,由老师还当上了管教学的副校长。

村中有一位老实的青年俩口子。有一天晚上,那老实的男人不在家,女人在家。这女人当时还患有糖尿病,骨瘦如柴一般。

麻疱自己有老婆,发现男人不在家,只有女人在家,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翻墙爬进小院子,推开人家门,强行地把这个骨瘦如柴的女人,给抢强奸了。天麻麻亮,那男人却回到了家里,马包从他家向外拼命跑,那男人按公路追上去,想看清这个人到底是何人?追到了近前,一看就是麻疱。

麻疱说:“我就是把你媳妇干了,你上法院告去,随你怎么都行。”

那男人和他打了起来,不是他的对手,还被他打过半死不活,躺在地上很久。

这个人先是当村子里小学老师,后来转上了正,再后来还当上了村子小学的副校长。

他这个副校长,比那个正校长反而还要强势些。他身上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敢和人动手,还敢骂人,村中人说,这个人总要占别人头上,他比别人高。

有一个夏天的一天中午,麻疱挑着两空桶,到丹江河以北的泉水前挑水。

又来了一个村中人挑水。麻疱和这个人的自留地连着,麻疱说这个人,多种了他的地。

这个人明明在他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了小麦,马疱强行地给人家割了。

马包见这人来挑水,骂了这个人,那人也骂了他,他动起手来,用水担打这人,把这个人打的头头破血流。

因为这个事,全区开公判大会,把马包当万人面,宣布逮捕,五花大绑。麻疱竟毫无恐怕之色。

麻疱被关了一段时间,又放了回来。还继续当老师直到退休。

马疱当在本村小学,能当上管教学的副校长,主要在于当时村中上学的人中,还数这个马疱的文化高,老高中毕业,这家伙人虽然坏,却能镇住人。公社一位头头,竟很欣赏马疱的工作能力。

麻疱你只是村中小学的一位小学校长,却和区中学一位牛校长轻劲儿。中学的学校老师,走到村中街上的时候,马疱还组织本村人,打人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大海的一位同族的张爷反对他了,当面对他说,这样做要不得。

“要不得是什么意思?你把人家老师学生打了,能随意打人吗?你以为你是街上人,就能胡作非为,那是不行的,那是会有恶报的”。

大海同族的张爷这样劝他,他当时以为这个街上,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数,就把这个张爷还狠狠打了一顿,打倒在地上,后被家人抬了回去。

麻疱,对大海族里人,有一定的不满,他还当着村小学的副校长,管教学工作。

大海天真地想到村小学给学生上一节唱歌课,他并且直接求的人,还是这位马疱校长。

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中午时,大海在街上走走,街上人如潮水,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大海想在这街上,能不能遇到一位本村人,或是与文化教育有关的人,求人家,参与些音乐方面的一些活动。他盼望有人,如果难能介绍当地,任何一所小学的老师,他试着向这方面前行,像过一条河,已经双脚放在水里了。

街上人流少处,迎面走来一位村子里,管教学的副校长麻疱。

按辈数,大海叫他麻疱哥。

大海叫了一声哥,这位哥站住了。

大海求着这位哥:“能不能让我到学校,给学生上一节音乐课?”

麻疱脸上显出淡淡的笑容,很温地说:“音乐课,现在学校没有人重视的。”

大海还想继续要求:“我什么都不要,让我能不试给学生上一节音乐课?”

亲爱的读者朋友,麻疱副校长同意大海的要求没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