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它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最终形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在社交活动中,我们要养成遵守“社交礼仪”的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素质与能力。当代社会是开放和自由的,社交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们沟通心灵、建立友谊、获得帮助与支持,都离不开社交;而为了成功进行社交活动,必然要借助“社交礼仪”的力量。在这里,我们需要记住这样—句话:有“礼”才能有“力”。
在交往中,要学会把无足轻重的社交礼仪做好。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往往看起来稀松平常,所以许多人对其中的礼仪并不看重。但是从小事中往往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素养,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商业活动中,一些投资人在确定合作对象时,往往就是从微不足道的社交礼仪中观察对方潜质的。所以,对自己没从事过的社交形式,要坚持学习的精神,虚心请教他人。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谈话者,就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吧。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自己和他的成就。
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比他对你和你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别忘了这点。因此,如果你要把事做成功,请记住:做一个好的听众,也就是先听再做。“世事洞明皆学问”,每件事都包含着自身的规律,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把事情做到位,从而避免“失礼”的情况发生。比如在餐桌上,通常由男主人或女主人先致祝酒辞,清楚了这一点就可以在日后聚会中得体地办事。
赢得好人缘的说话习惯
交谈是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平时说话,既要注意谈话时的态度、措辞,顾及周围的环境、场合,更要讲究所谈的内容。不要小看说话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时候一句美言足以为你招来好人缘。那么,哪些说话习惯可以使你赢得好人缘呢?——把说话当做一门艺术
人与人相处,说话实在是一门艺术。当你要向人表达意思时,除了文字、肢体动作外,说话也是一种重要的传达工具。但是说话不当、不得体,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人与人相处的不和谐。在交际场合中说起话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良好品德修养、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体现。因此,要注重说话的礼仪。
——初次见面的问候
人与人的谈话一般是由礼貌性的问候开始的。如果认为打招呼只是一种形式,进而忽略了它,我们就无法进入主题。因此我们和别人初次见面时,还是应当礼貌地与对方交谈,再逐步深入主题,以便让沟通过程更顺畅。
此外,有些人因为天性害羞内向,在聚会或公开场合中不大与他人交谈,这时候你应主动和他们说话。也许你认为和他们说话是件很累人的事,往往你说一句,他们才会答一句,所以建议你不妨以对方为谈话中心。比如:“听说你从小就学钢琴,相信你一定弹得很棒。”或者是“你在学琴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趣事?”等等类似的话题。这样做,能使对方觉得亲切,比较容易响应,然后等对方完全放松了,自然就能愉快地谈论其他话题了。
——与人说话时的姿势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尽量不要背对他人。别人在桌上读书写字的时候,不要晃动人家的桌子,也不要靠在别人身上。
在一些高雅的社交场合,你的举手投足都是你自身修养的体现。手不要弄出声响,手上不要玩纸笔,也不要摆弄任何东西,因为这样会显得很不严肃。虽然在场的不同人面谈时采取的礼仪不同,但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无论在和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人谈话时,都会表现出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气质和风度来。
除非是和自己最亲密且对方也不拘小节的人谈话,否则一般情况下,都应该正面对着你的谈话人说话。背对他人说话会给不熟悉的人不被尊重的感觉。就其谈论的话题来说,背对他人说话往往会导致心不在焉,如果再加上心绪不佳,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地回答,那就不好了。
有些人和人说话时不是把手搭在别人肩膀上,就是靠在别人身上。这样的仪态确实很糟糕,即使是穿上再高贵华丽的衣服,也会因为歪歪扭扭的姿态而让服饰变了形。而且这样做也很让别人难为情,不仅觉得身上像多了个累赘似的难受,而且在心理上也会觉得别扭。
所以,如果能做到在和几乎所有人谈话时,都能保持优美的站姿或端庄的坐姿,不仅会赢得别人的尊敬,而且也有利于谈话氛围的适宜愉快。当然,在别人侃侃而谈时,要做一个积极的聆听者是最重要的。听对方说话时,要时不时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或正在注意听。同时也要不时面带微笑,当然也不宜笑得过度而导致面部肌肉僵死,一切顺其自然是最好的了。
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甚至用被子蒙着脸与重要的客人谈话,这样做是极不礼貌的,即使与身份卑微的人讲话也不能这样。
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时,请不要将手背在身后,那样会使你的身体向前弓,看起来毫无英姿。也不要把双臂紧紧交叉于胸前,身体向前倾,除非你这么做是要对某人表示防备、疑窦和敌意。你会发现有的人喜欢把两手置于脑后,十指交叉,搂住后脑,身体稍后仰,但你将发现这种人往往都有着崇高的地位,要么就是受人尊敬的长者。除非在认真地思考某个问题,否则不要把十指交叉放在眼前,因为这样别人会以为你很紧张或很沮丧。
人们都知道搓手常用来表示对某一事件的急切期待,所以如果你不停地搓手,别人会以为你心事重重。不断玩弄手指也不是好的行为,因为只有年幼无知或没有自信的人才会这么做。在社交场合中,正确的举止是让胳膊自然下垂,或在身前相互交叉,一定要让别人看见你的手,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坦然稳重。
包括手在内的肢体语言最能表现人的雅俗了,人们身体的每一个姿势变化通常都反映了人的修养。步伐矫健,轻松敏捷,能让人感到年轻、健康和精神焕发;步履蹒跚,弯腰弓背,垂首无神,摇头晃脑,往往给人以丑陋庸俗、无知浅薄或是精神压抑的印象。
另外,交谈时高跷二郎腿也是很不雅的,无论男女都不应该这样做。其他更坏的习惯,比如旁若无人地挠痒,习惯性地抖腿;或是撒开两腿伸得直直的,就更应该避免。特别是有女性在场时,半躺半坐、歪歪斜斜地瘫坐在座椅上,无疑是向她暗示自己是多么缺乏教养、低俗轻浮、散漫不羁。——习惯赞美他人
你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轻易地增加这个世界的快乐。那到底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对寂寞失意的人说几句真诚赞美的话。或许,你明天就忘了今天所说的好话,但是听者却可能一生都铭记着。
赞美应该说出来,让对方知道,如果你以为只放在心里就行了,那就错了。
没有表达出来的赞美,是没有人知道的。珍惜别人是一回事,赞美他们是另一回事。我们都需要别人的承认与鼓励,没有一件事比得上别人所给的赞美更重要。
真诚的赞美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批评和耻笑却会把事情弄糟。
这一点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使孩子承受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孩子产生压制、苦恼、反抗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变。对于个别孩子来说,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史京勒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史京勒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由于表现好而受到到奖赏的动物,它在被训练时进步更快,耐力也更持久;由于表现不好而受处罚的动物,那么它们的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较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人。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改变他人,而且常会适得其反。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赞美别人并不费力,只要几秒钟,便能满足人们内心的强烈需求。看看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寻觅他们值得赞美的地方,然后加以赞美,并把赞美他人变成一种习惯吧!
我们不应当怀着自己的私心或对事物不感兴趣,就对他人的行为采取贬低或批评的态度。没有爱迪生母亲对儿子孵鸡蛋行为的肯定与赞许,也许爱迪生就没有今日的辉煌成就;英国作家韦斯特若没得到老校长的称许,他可能就没有今日创作出版多本畅销书的成就,英国文学史上就缺少了不朽的一页。也许就是那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给了那些需要动力的人无穷的力量,给了那些身处逆境的人奋斗的信心。赞美的魔力如此巨大,谁又能小视它呢?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是爱找别人的缺点,爱挑别人的毛病,这样的人所得到的回报自然也是一身缺点和毛病。所以聪明人总是从正反两方面观察生活,并更多地从正面评价生活,赞美生活。这样做的时间长了,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和积极处事的习惯,这种习惯于人有益,因而也于己有利。
——用“我们”代替“我”
“我们”这个词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双方的距离,用“我们”代替“我”,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样是与人交谈,有的说话方式会令对方反感,而有的说话方式却会令对方不由自主地产生妥协之心。
事实上,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对方说“我”、“我认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将远不如他采用“我们……”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亲切的意识。
在开口说话时,我们要多用“我们”来作主语,以此来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对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英文里是最小的字母,千万别把它变成你语汇中最大的字。一次聚会,有位先生在讲话的前三分钟内,一共用了36个“我”。他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如“我的公司”、“我的花园”,等等。随后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你的所有员工!”
那个人怔了怔说:“我失去了所有员工?没有呀,他们都好好地在公司上班呢!”
“哦,难道你的这些员工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吗?”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你与他人之间筑起一条防线,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
很多情况下,你可以用“我们”一词代替“我”,这可以缩短你与大家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
不可避免地要讲到“我”时,你要做到语气平淡,既不把“我”读成重音,也不把语音拖长。同时,目光不要逼人,表情不要眉飞色舞,神态不要得意洋洋,你要把表述的重点放在事件的客观叙述上,不要突出做事的“我”,以免使听的人觉得你自认为高人一等,觉得你在吹嘘自己。——诚恳地道歉
苏珊平常无事的时候常带着她那只可爱的小狗瑞克到公园里散步。为了让她的狗获得充分的自由,苏珊会在人少的时候放开套在它身上的绳索和口罩,任它在草地里奔跑。
可是,这次却很不凑巧,一名警官看见了四处乱窜的狗,立即厉声责备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吗?”
苏珊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还是争辩说:“它还这么小,根本就不会伤人!”
“可是要是有小孩或松鼠被咬,你怎么办?”
“应该不会的!”苏珊依旧坚持说。
“你有了错误,还狡辩,要不我们到法院去解决好了!”
僵持了一会儿,苏珊还是乖乖地把口罩和项圈戴在了爱狗的身上。又有一次,苏珊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又放开爱狗,任它在山丘上自由奔驰,可是不幸的是,一名警官又出现了。
没等他开口,苏珊立刻迎上前去笑着说:“警官!很抱歉,我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定,您就看着办吧!”
警官靠近狗,说:“这地方游客少,地方又空旷,难怪你会让它自由一下。”
“是啊!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违反了规定!”
“它这么小,应该不会伤到人的。这样好了!你把它带到后边那块山丘上去吧!反正不会有什么事,大家方便一下就是了!”
当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在别人面前坦承自己的过错时,对方最可能的反应是用仁慈宽大谅解对方的失误。因为你的道歉给了对方被重视、被尊敬的感觉。
你是不是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争执,奉劝各位,与其愣在那儿听别人训诫、指出你的错误,或者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倒不如先摆出低姿态,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相信,道歉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道歉并不是耻辱,而是真诚和诚恳的表现。有效的道歉是准备为做错的事情承担责任的体现。一味地辩驳、推诿,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勇于认错,不但会避免别人的怨恨和批评,还会得到原谅,甚至尊敬。
应该养成及时道歉的习惯,拖得越久越难启齿,甚至还会使你因错过道歉的时机而追悔莫及。
不要把道歉当做解释。道歉时不要特意辩解,这样不仅会冲淡你的歉意,还剥夺了别人谅解你的机会。你的辩解只会让别人听起来感觉你在推诿自己的责任,而这和道歉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道歉不必卑躬屈膝。在你准备纠正自己的错误时,你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你应该堂堂正正,无须自觉理亏而低声下气。
道歉有很多种方式。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那么可以用别的方式替代。一束鲜花,一份小礼物,一起吃顿饭……都可以适当地表示自己的悔意。
当然,在诚恳道歉的同时,也要一日三省,尽量减少和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成高效率的做事习惯
良好的处世风格其实也是若干好习惯的综合表现——做事有条理,时间观念强,信守承诺,坚韧不拔,从不拖沓等等。但需要知道处世的风格与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成的。所以,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处世风格与习惯做起。
培养坚决果断的良好品质
优柔寡断的人不敢决定种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担心今天对一件事情进行了决断,明天也许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以致对今日的决断发生怀疑。
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人也难免会发生错误,但是他们要比那些不敢开始工作、做事处处犹豫、时时小心的人强得多。所以,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最大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到你、破坏你的力量、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先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
不要再等待、再犹豫,更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逼迫自己训练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犹豫不决。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但一旦打定主意,就绝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这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
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做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良好品质,足以弥补拖延误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勿因事小而懈怠
小事是一种磨炼,成功人士从来不因为事小而懈怠;相反,即使是小事也会认认真真办好。
维斯卡亚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时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但结果都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科曼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才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他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科曼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科曼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而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维斯卡亚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科曼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科曼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他的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机械的优点,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询问了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后,科曼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原来,科曼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做了详细记录,发现了产品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勿因事小而不为,大的成功都是小成功的积累。想成功就要从那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就从那一撮泥土筑起,就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坚实的土地上迈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统筹时间 主次分清
如果你觉得怀才不遇,而又想大展宏图的话,不妨检视自己是否犯了以下这些所谓的“终结事业的坏习惯”。
做事毫无头绪。工作随便,经常忽略工作对象的名字、电话号码及工作项目等,让人看起来做事不专心,让自己的工作形象大打折扣。毫无头绪地做事会让你在工作处理上显得缺乏组织能力,或者显得情绪低落,缺乏兴趣。
做事虎头蛇尾。手上的事情尚未完成,就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完全忘记事情该有先后顺序及轻重缓急。如此一来,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进度及工作质量。
纠错措施:每天分配两到三个小时完成必须优先处理的工作,在处理事情之前,先制订妥善的计划。工作专心致志,不要分心,集中注意力在上司所交待的任务上。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事情纷至沓来,令我们应接不暇。但是请记住,不论事情有多少,永远是要事第一。先要把当前该做的事做好,分清主次,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做事的好习惯,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
美国著名的效率专家艾维?利在回答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的问题时,给了舒瓦普一张白纸,并说:“我可以在10分钟之内把你公司的业绩提高50%。”
“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了。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又花了5分钟。
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纸条拿出来,按今天你写的顺序去做。”
艾维?利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您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
一个月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普遍认为,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对小钢铁厂的崛起功不可没。
人们总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这样的做法是被动而非主动的,成功人士一般不会这样工作。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高回报的地方。
从现在开始,培养你凡事分清主次的做事习惯吧,只要有了这个好习惯,你做事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心做好每一件事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百折不回的人才会成功。事实上,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不仅需要深思熟虑后的果敢决定,更需要有一种为实现自己的决定而做出无悔的、不懈努力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又如何能成就大事?
一位哲人说,人这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很了不得。你是否有雄心壮志,去做一个“了不得”的人?那么,你就要用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很多人眼里,王文京是“知识创造财富”这句话最生动的阐释。十几年的时间,王文京从一介穷书生发展到高达数十亿元的个人身价,他一手缔造的用友软件也牢牢占据着中国财务软件的领导地位。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王文京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他的精华:“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坚持。”
王文京说,经营一个企业和做很多事一样,就是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懂,但恰恰很多人没有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做好。产品要做好,服务要做好,要善待员工……这些全是常识,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起点高还是低,现在的规模大还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哪个企业都是从小发展起来的,认准方向,把握机会,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发展。”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有学生问王文京:“在竞争特别激烈的软件业里,你怎么能保证自己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敏锐?”他回答:“持续关注、学习,和同行交流。”
王文京也吃过不够专注和坚持的苦。1992年曾刮起了一阵房地产风暴,很多人炒楼暴富,但凡有点儿富余资金的企业,都想到房地产领域里去试一把。当时,王文京的公司做得很艰难,业务有发展,但规模有限,工作还很辛苦。王文京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多元化经营”,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全无优势,他决定立刻抽身。重新坐到电脑前的王文京,从此心无旁骛。
王文京喜欢用“不断涌动的波浪”形容软件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经常有新的技术浪潮,如果新浪潮来了你没有及时抓住,你原有的成功优势就会很快丧失。所以要很敏锐地感知每一次浪潮,通过创新把握新的技术发展机会,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1996年,Windows平台在国内大量普及,用友没有看到它日后的战略价值,没有及时使自己的财务软件与之匹配,由此遭受了不小的市场损失。而那些抓住这一机会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却迅速上升。
从1991年开始,用友软件高踞市场龙头地位,这把交椅一坐就是十年。“差不多两到三年,我们就要换一批主要竞争对手。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要重新划分市场份额,有的企业能把握住机会就上来了,把握不住的就下去了,对一个软件企业来说,跳上一个浪尖可能比较容易,把握住一两个浪潮也是可能的,但要把握住每一个浪潮却绝非容易的事,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凭着专注、坚持,王文京带领着他的“用友”一直站在浪尖上。
事实上,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不仅需要深思熟虑后的果敢决定,更需要有一种为实现自己的决定而无悔的、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