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鼻舌之争
65060600000010

第10章 老朋友

年后一班酒友相约于香港喝酒,作为主人家的黄老师说:“你来,不开支二三十年的老酒,恐怕说不过去!”取来两支波尔多酒任选。知道不需客套,就挑了酒液蒸发较多的一瓶1982年的“靓次伯”——此酒因酒庄名字发音近似于被称作“武生王”的香港粤剧名伶而增色不少,庄主便也索性以此作为酒庄的中文名称。

很多人喝不懂老酒,喝不来或者说喝不惯,认为老酒失去了新鲜,没有了活力,找不到品尝价值。而且波尔多酒大家喝的也多,纵使不开也知道口味如何,不再感到惊喜。

果然,酒打开来,倒入杯中,大家各自埋头嗅闻、细品,都没有什么话要说。波尔多葡萄酒风格的权威性在于熟悉化,对品酒客而言就像老朋友一样了。

熟悉的人都知道不多喝两杯我通常话不多,再倒一杯,好吧,老酒到底应该怎么喝?

从理科生的角度来看,酒的酿造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刚酿出的酒中物质多是小分子成分,活跃尖锐,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稳定之后装瓶,在瓶中酒质几乎不再会发生改变,除了缔合作用,缓慢地酒精即乙醇和水的分子排列会发生变化,缔合形成大分子,红酒中的丹宁也会减小了活跃度和对味觉的刺激性。酒鬼们常说陈年旧酒更醇和圆润就是这个道理。

哲学证明:在人类的认知概念中,感官感受到的外界之刺激都具有相对的性质,尖、利的形状,快、猛的状态,大、中的体积,粗、糙的表面,坚、硬的结构,少、壮的性状等,都属于具有伤害的特性,对人类的本能来说,这些都是避之则吉的刺激特征;相反,圆、钝的形状,慢、缓的状态,小、巧的体积,光、润的表面,柔、软的结构,老、熟的性状等则属安全的刺激范畴,令人可亲近。人类感官对刺激的反应具有一定阈值,刺激量小意识会忽略之;刺激量大超过感觉阈值上限意识会感觉其为“害”;唯有在感觉阈值认可之承受范围内的刺激,意识才会感觉其为“利”。人之为人并形成意识,正起始于对这种利害关系的感应。

基于人类通感共鸣的特征,毋庸置疑,年轻的葡萄酒刺激感会强一些,风味浓郁,个性鲜明;陈年后的葡萄酒感官的刺激减弱了,却更实在,口味趋于平淡,但更充实。东坡教后辈作文:“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作酒亦复如是。酒喝下去,静候身体的反应,固然有酒精作用的结果,但又如何?感官的体味亦会完善人格的领悟。

陈年之酒的绵、软、缓、钝,就是渐老渐熟的表现,正如上佳之茶,最后的口感追求不过顺滑、回甘耳。顺滑者非顺流而下、轻轻滑滑,而是圆融浑厚,藏锋敛锷。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

有利者为美,正是茶之醇、酒之美最好的体现。

老朋友也是如此吧。

“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