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功劳胜于苦劳
64936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不要苦劳要功劳 不要疲劳要高效

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往往都希望在最优秀的企业里工作。因为在最优秀的企业里,薪水丰,优秀企业的工资起点都不会很低;待遇好,优秀企业的各项福利待遇保障制度都比较完善;社会地位高,比如微软的副总裁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要比一个不知名企业的副总裁高。更重要的是,优秀企业能让优秀人才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往往都希望聘用最优秀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优秀人才?标准可谓五花八门。在我们身边,大家较为认同的标准往往是,有尽可能高的文凭、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辉煌的过去的人。然而,优秀企业最青睐的人才,真的是高学历、高资历的人吗?

如果你深入了解那些成功企业的选人、用人、留人和育人标准,你就会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最核心的评价标准是——功劳和绩效!

那些一直在世界领跑的标杆型企业,奉行的选人、用人、留人和育人的标准,在本质上都是:功劳胜于苦劳,业绩胜于资历。

GE前CEO杰克·韦尔奇一直奉行这样的理论:不断地裁掉绩效最差的10%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层经理每年要将自己管理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分类,从而产生20%的明星员工(“A”类),70%的活力员工(“B”类)以及10%的落后员工(“C”类)。

比尔·盖茨最支持这种观点。“能者上,浑水摸鱼者走人”是微软的基本用人原则。微软是一个完全以成功为导向的公司,用“处处以成败论英雄”的方式自动选择和淘汰员工。为使企业保持绝对的竞争力,并使员工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微软采取定期淘汰的严酷制度,每半年考评一次,并将绩效差的5%的员工淘汰出去。微软从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去决定员工的职位及薪水,员工的提拔升迁取决于员工的功劳。

戴尔公司为什么能用15年时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并且在个人计算机销售量上连续几年都是全球No.1?原因就是,戴尔的目标是必须达到三倍于市场平均增长率。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负责人就拿不到奖金,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过失。例如,2001年,戴尔的外设事业部的销量增长了16%,比其他公司的增幅都大,但是这个事业部的总经理格罗夫却被降职了!

GE、微软、戴尔这些世界杰出企业也许离我们普通人有些遥远,有人可能会说它们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果真如此吗?那么让我们看看中国目前最优秀的企业,又是如何选人、用人、留人和育人的。

海尔的选才标准是“赛马不相马”。在海尔,命运绝对操控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员工都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出色业绩脱颖而出,成为“千里马”。海尔集团四个副总裁——柴永森、梁海山、周云杰、喻子达,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入厂后凭借踏踏实实的工作和一连串的突出业绩,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以令人信服的业绩,获得企业的重用,这样的例子在海尔不胜枚举。

华为的价值标准是“只以成败论英雄”。在华为,只要你有实力,有业绩,你就能获得回报,你的业绩越出色,回报就越丰厚。华为公司干部能上能下是出了名的,在华为,同时进公司的员工,有的成总监了,有的还是普通员工;有的年薪上百万了,有的还只有十来万。能成为华为员工的,都不是一般人,为什么收入和职位差别会这么大呢?原因只有一个:业绩不一样,贡献有大小!

蒙牛的牛根生倡导“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他说,人行动的基本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四肢先行式”,一种是“大脑先行式”。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大不一样。前者“有勇无谋”,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费资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后者“谋定而动”,也许只做了8件事,却有6件做成了,既节约了资源,又比前者多做成2件事。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是笨蛋,是苦劳;四两拨千斤的人,才聪明,有功劳。

即使我们再罗列一些优秀企业的选人、用人、留人和育人标准,其实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概括起来就是:功劳胜于苦劳,业绩胜于资历!

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的公司在出现亏损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裁员。难道那些优秀公司的领导者不知道公司亏损会有各种原因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裁员以后还要再招聘,也许下次招的人还不如这次裁掉的人好?

但是,他们坚决地裁员,目的就是向公司的所有员工发出这样一个鲜明的信号:公司只有一个目标——必须要赚钱。而要赚钱,首先就要把所有不符合标准的人淘汰,把所有业绩很差的人裁掉。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成绩时,业绩胜于雄辩,功劳胜于苦劳。尤其是在企业经营和个人发展上,这句话可谓金玉良言。须知,没有业绩,企业就无法生存;没有功劳,个人就难受重用。这是由竞争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规则决定的。

我们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忙人”。他们每天都急急忙忙地上班,急急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却一年到头也没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没有功劳,他们就以“忙”字作为自己努力的漂亮外衣,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殊不知,这种忙,只是“白忙”,并没有给自己和单位带来效益。

在职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老板安排同样性质的一件事情给甲乙两位员工去做。员工甲每天起早摸黑,加班加点,连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弄得身心俱疲,最后还是没有拿出达到要求的好结果。因此,老板对他很不满意,甚至对他严加批评。反观员工乙,从不需废寝忘食,只是每天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每天报告给老板的都是好的进度与结果,因此老板对他总是笑脸相迎,时常表扬,最后还将他提拔。

难道是老板偏心、不欣赏苦干的员工甲而只是欣赏“讨巧”的员工乙?非也。根本原因是,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任何企业都需要不断获得好业绩,才能“活”下来,发展下去,所以,老板和领导们自然会重视那些能出业绩的员工,而那些只知道苦干而提供不了功劳的人,则越来越得不到认可。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个人要获得重用和良好的回报,就必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讲究效率和效益,就必须要功劳,不要苦劳,就必须要高效,不要疲劳!

这是一个凡事讲效益的时代,只像“老黄牛”那样低头苦干远远不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效益为核心!

做一个追求高绩效的“忙人”吧,这样的忙,才会有价值有回报!做一个凡事要结果、讲功劳的人吧,当你能以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精神配以高效做事的智慧和行动时,你将更容易脱颖而出,赢得最快速度的发展,获得最大的认可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