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注视里,我是快乐的精灵,有莲的静雅脱俗,也有莲的坚韧风骨,我沿古人不老的诗情,放飞心灵,邀明月同饮,携飞天共舞,抚一架千年古琴,蕴一曲妆台秋思……我用全部的爱照亮你此后的风雨前程。
依然是飘扬的青丝和添香的红袖,在你身边微笑,不比玫瑰娇,却有胜过雪莲的冰清,放在你掌心的手也不再凄凉,因为知道,你转过身来,是我安宁的怀抱,你背过身去,是我依靠的脊梁。
一生一世,一年,一天。
梦里没有别离,如果哪一夜你没等到我的笑容,定是我想你的心太迫切,断了情节。
从此,似水柔情漫过心底一千遍一万遍的默念,层层涟漪不断,如我不能平静的心和浮起的泪,孤寂的夜里,愿做你的一簇温柔,只是凄凄若寒。
此时,我正立于开启的窗前听雨打屋檐,温柔了眼眸,温婉了胜于梦境的惦念。冰冷的风潮潮地扑面,吹起我长长的发和薄薄的衣衫,直到把心也飘得无形,却还是固执地守在温润的窗前,做最忠诚的漂泊。
仰望这垂帘不绝的苍穹,我忽然没有了视线,一动不动,渴望血液凝结,期待永恒到来,哪怕生命停歇,也会让灵魂穿过风风雨雨,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你的灿烂。
千里漠风,我赤足而行。
想你,衣带渐宽,那蚀骨的相思化成了无边的海,掩了你的足迹,却迷失不了向前的方向,在落日的血色里,在孤烟的升腾间,你可听见,我憔悴的脸庞是找不到你的恐慌和茫然。
而今,通往你的路都成了相思铺就,尽管,我也不知,多少荷叶的舒展能丈量天涯咫尺的征程,多少花瓣的收拢才能保护沉甸甸的爱恋。
一场风雨,该带走多少姹紫嫣红?我深深的凝眸浅浅的笑,我柔柔的唇角淡淡的眉梢,娇弱着,也坚强着。
秋风扫过,沥沥枯枝,终是孤凉地凋谢,零落地满心满眼都是。
跨过时空,你的叹息就像窗外的冷雨,无情地敲击我颤抖的心扉。没有你的日子,我用漠然保护被你宠坏的自己,那么辛苦,却又那么顽强,回首烟雨池塘,一样的仙境缭绕,残存着你顽固的疼惜。
对你的思念,就像春天原野里的青草,纵有风吹日晒,雨打雷鸣,纵使一岁枯黄,容颜消瘦,寒风瘦水,等你的心不会停留,无须春风,仍是欣欣向荣,用灿若星辰的眸子望穿你的脚步,等待虚谷足音踏过我的梦境。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回合?一眨眼,你无影无踪,瞬间生命陷入虚妄,空荡地无言以对。
我就这样,在惧怕的暗夜里,用泪水浸泡与你相识以来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然后,放在已近枯萎的心上,用丝丝血魂一一烘干、晾晒、重温、封存,再开启,蒸发的,是点点感怀的忘记,渗透的,是想你时的无语。
惊淘骇浪,敌不过苍茫世间,诚挚的心反而在荒野中迷失了自己刻骨铭心的情节。
哪怕百年孤寂,哪怕开到荼蘼,哪怕,飞不过沧海。
其实,我也已经忘记,只是在这莲心间不肯离去,似有一段痴迷,一段忧伤,一段痛。
只恐孤心独处时,怜君君不知。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工写照,亦做花卉山水,如镜取影,有“费派”之称。他笔下的女子,被唐时的明月照过,被宋时的词风熏过,又被江南的烟雨润着,在那景色中,素妆清淡,独对自然。
他就在水边山色里,用一份默默无语的懂得和珍惜,完成着圣洁的画心。他生逢清末,往来阡陌里隐藏着日落山河的萧索,他把那些女子与现实的冰凉隔开,留一份独属于她们的,无人能取代和摧毁的旷境,那是心底深处的桃源。
秋天是适合回忆的季节,从第一枚树叶离开枝桠飘向红尘的忘忧崖,那树上就留了一个裸露的疤,只是骄傲又倔强地向上高举着,只有风能听见那一声剥离时的叹息,当寒冷冰封了伤口,又会有多少希望从疤痕处萌生,等着春暖花开,等着那份温暖,那份拥抱。
在公园门口,看见有人卖莲蓬,在这个城市很是少有,更多的人觉得是新鲜,我买了两个,边走边慢慢地把那洁白的莲子剥出来,放到嘴里,有饱满的清香和逼人的苦涩,一粒一粒放在酱釉的碗里,愈显出冰凉,便舍不得再吃,任它们变硬,添了光阴淡淡的黄色。
后来在朋友那里看到了大把插在瓶里干透的莲蓬,枯到有了泥土的气息,更喜的是那莲子在里面虽已羸弱,却更添了灵动,轻触会有声响,入心入画,入情入意。
只是那莲蓬被朋友喷了一层粉,有了光泽,与我,却有了隔离,那一点点憾就这样放大,见我喜欢,朋友打开柜子取出来里面的一个送给我,这个是本色的,像是随意的搁置,偏是自然的天成,很多时候,不多的朋友清淡往来,总会为这知心的相送而感念良久。
此时,这莲蓬在我的书架上,依着那些我一本本邂逅的书,依着我的红尘岁月,我经常会想这些安顿在里面的莲子,它们的前世今生,它们的所爱所终,生动到,我用泪水来品读。
已是午夜,我只开一盏台灯,屋里有了浓淡参差,有了光阴的诗意。
我的头靠在窗台上,痴痴地听着这首让人心碎的歌。
只为你转身的一个凝视,我就为你祈盼一辈子;只为你无心的一句承诺,我就成了你的影子。幸福为何总是点到为止,想念就从那一天开始……
再也忍不住的泪滴在淡青的衣衫上,晕开成了清寒的花。
只为,只为,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心碎一次。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很多年以前,第一次听到古曲《妆台秋思》,顿时心飞神驰,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去。曲子里那种说不出来的荒芜和悲怆,丝丝缕缕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般,隐约就是一份弥漫在周身内外,驱不散的苍茫与空旷,就这样冷冷地上了身,只觉得恍然已不是这个屋子,这个天地,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的忧伤,仍带着最初的无奈,透过岁月沧桑,红颜尽处,是谁的诉说这般凄凉?
那个梧桐叶落满小院的秋天,我坐在夕阳里听这首曲子,一遍又一遍,直到夜色苍茫,我仍然被这洞萧传递出的幽怨笼罩,当时放的还是磁带,拿出来看才见上面写着《妆台秋思》。
大概有些情结是与生俱来,我用细腻的心思,去收藏古典的风物,不刻意寻找,反而更在乎萍水之期,一直都固执地认为,心心相印不止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颗柔软的心,与遗失的事物在红尘相逢,就像旧日的情怀重新被拾起,总是欣然若喜。
包括哀叹,也是让人惊心,只这个名字,就让那晚的夜色变得苍然若泣。
只是最初,我以为这是一个相思的女子,在广袤的草原上,念天地悠悠,她独自消瘦,一腔心曲无人可诉,不如在风中放逐,也许隔着关山外里,那个意中人还能听到。
听得久了,这曲子和人就会有一份痴缠,惟恐你听不到深处似的,跌宕起伏回环往复,暗扣着心脉,本要让人听得落下泪来,凝神于悲哀的情绪,可转瞬间又会被轻轻抛开,那悲也不是悲痛,哀也不是哀怨,却又成了极轻极柔的一丝惆怅,好像只是小女儿的情绪,一切都只因为这长风碧日,秋雁排空,阵阵袭来的凉意,这思念却是告别,是不舍。
之后才知道,这女子是王昭君,正走在出塞和亲的路上。
《妆台秋思》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来才有了洞箫和笛子独奏。
昭君出塞抱的是琵琶,一路上弹奏不停,琵琶本就是胡人传入中原的乐器,用以表达塞外之情可谓从容畅意。
而箫却是出自古老的东方,采用的是“自然音阶”之律,如风入竹林,有淡淡的清寒,又若临悠悠秋水,飒飒含香,把昭君对故土亲人的留恋更能展现得分明。
她是清山秀水养育的温润女子,生长在秭归县的宝坪村,在她之前,那里的山水还养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王昭君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一样有绝世的才貌,汉元帝选秀女,她是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皇宫的,汉时,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皆为良家子。
世上的良家子实在太多,皇帝后宫里的白头宫女也不止一个两个,她进宫三年还没有见过皇上。
传说她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把握住,后宫里的女子,彼此认不过来,皇上也认不过来,有新来的,就由画师画像供皇上过目挑选。
毛延寿就是这么出名的,他画工不错却有自己的小算盘,谁给他的贿赂多,他就给谁好好画,否则就故意扭曲一点,偏偏王昭君就是个倔脾气,自持相貌出众,也没料到他真有这个胆子欺骗皇上,深宅大院原本就是最复杂不过的地方,她却心思单纯,也是有那股正气在,不助长这歪风。
结果毛延寿很不客气地在她画像的眼角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估计不用皇上看,经手的人就先把她排除了,她直接进了冷宫。
三年后,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拜,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很高兴,着人问后宫嫔妃,看哪个愿意去。
看起来好像有些奇怪,影视作品里通常是要嫁女儿的,而且由不得自己选择,定了谁就是谁,推托不得,自然也不好争取。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西汉刚刚建立而匈奴势力强大,为了巩固汉朝的政权,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在王昭君之前,共有12个公主嫁到匈奴,后来的历朝历代,也都有不少和亲的例子,之前嫁过去的公主,未必都是皇上的亲生女儿,但一定是宗室的女儿加封为公主的身份,现在汉朝国力已稳,没有必要再那么认真了,反正后宫女子多的是,而且新人还会一批接一批地进来。
可毕竟要去的是荒漠凄凉遥远的匈奴,不仅要忍受远离家乡的孤独,还要面对一切的不习惯,而且此去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想到这些,很多人都退缩了。
这个时候,王昭君自愿请旨,西去和番。烈烈英姿,肝胆相照。
皇上仔细想想,没有丝毫印象,顿时朱批,准了。
天地生人也真是巧妙,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各自闪耀,汇聚地却极不单调。
唐代的女子在朝观把世间在掌中抛,宋代的女子在庭院倚着秋千望,明代的女子在画舫软语浅笑志比男儿高,而汉代的女子,帷幕拉开在永巷。
昭君随单于走前,特来辞拜汉元帝,她一身新妆,头上点翠,缓缓地垂首走到皇上面前,恭敬地跪下口呼万岁,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皇上,这第一次就是辞行,这在三年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结局,如今戏剧般地出现在眼前,她的眼角有些湿润,却不敢落下泪来,心微微颤抖,是因为担了民族重任,是因为要从此一别万里,还是,为眼前这个恨不得,爱不得的男人?
她抬起头来,眼里有盈盈的水波,素洁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哀伤,皇上见了她很是惊讶,她居然是如此的国色天香,胜过他所有的女人,他想把他留下,可金口玉言,他不能反悔。
爱情在一瞬间产生,又必须在一瞬间忍下去,把毛延寿杀了又能怎样,什么都回不来了,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哪怕他是天子也一样。
汉元帝亲自上马护送她出城,一直送出了很远。
马致远的《汉宫秋》,有太多的虚构,前面汉元帝偶然听见王昭君弹琵琶,于是两人得以见面,而且她成了宠妃,毛延寿躲到匈奴,怂恿单于来求亲,指明就要王昭君,元帝无奈,只得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子被别人抢去……
看这些的时候,总觉得像隔了什么,动不起真感情,这太不真实了,只不过是戏剧舞台效果的需要,可是每次听到皇上送昭君出城这一段,眼泪不由自主地就会掉下来,一个人的深情,就该是这样,能吞下万古情殇。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