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需要分寸感
649121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渴望活出自我的价值,渴望实现深藏内心的梦想,没任何一个人甘愿平凡庸碌地虚度一生。可是,面对繁琐的日常生活考验时,我们却会惊慌失措,不知何去何从。犹如宇宙中的星体,我们不知自己的生活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轨道运行。

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呢?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有时候会发现不同作者的观点竟存在矛盾和冲突。针对一个观点,人们可以从正面和反面来论证它。我曾经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见过两本书,一本书名叫《30岁前,一定要结婚》,另一本叫《30岁前,千万别结婚》。翻开看看,两本书都说得冠冕堂皇,貌似都很有道理。然而,这两本书就像两个相互厮杀的人,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呢?答案不在别处,就藏在“分寸感”三个字中。

世人普遍存在人性弱点一一一有时会走极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大都如此。喜欢一个人,我们恨不得把他捧上天;讨厌一个人,恨不得离他远远的。事实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都违背了中正平和的原则。如果以此作为生活的准则,必定会让你犯下一大堆的错误,让你的生活不知不觉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常言道:“呼唤什么缺什么。”有些人缺少分寸感,做人做事要么过头,要么不及,所以儒家才倡导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分寸感”。千百年来,分寸感是指导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生活准则,早已烙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寸感”绝非西方的产物,它是我国从古至今土生土长的一门人生哲学,从头到脚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关于从“中庸之道”引申而来的“分寸感”,近代文学家、思想家林语堂推崇备至。他在《谁最会享受人生》的文章中如此写道:

生活的最高典型终究应属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他即是《中庸》作者,孔子的孙儿。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还不曾发现过一个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酌乎其中学说。这种中庸精神,在动作和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稿件一半被录用一半返回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里把这种生活理想很美妙地表达出来: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崖,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金裳半素半轻鲜,肴馍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一半让予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奸,

半机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所以,我们如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观念配合起来,便成中庸的哲学。因为人类是生于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天堂之间,所以我相信这种理论在一个抱前瞻观念的西洋人看来,一瞬间也许很不满意,但这总是最优越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是最近人情的。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化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会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我们必须在这尘世上活下去,所以我们须把哲学由天堂带到地上来。

通过阅读上述文字,字里行间足见林语堂将“中庸之道”这种分寸感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生活准则,认为这是最为人性化的中华哲学思想和人生指南。我赞成他的这种理解,但对他的某些描述却持保留意见。比如我们在职业奋斗方面,如果学习他的差不多法则,很可能就变成了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比如他说的“钢琴也会弹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这样一来,不就成了什么都不精通的“二流子”了吗?事实上,他的这种理解是违背子思在《中庸》书中所倡导的分寸感之要义的。关于人生奋斗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庸》第二十六章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意思就是,唯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本性和自我的潜能。可见,《中庸》作者所谓的分寸感,并非“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混日子态度,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梦想全力以赴,尽心尽性做到极致。

那么,真正的分寸感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分寸感?我们应该如何将分寸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呢?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正是我创作本书的缘由。所以,我在参阅中华书局于2008年12月出版的《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译注)权威版本基础上,结合当下人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人生困惑,力求对中庸之道进行接地气的阐述。我所理解的中庸之道,就是我们现代人要践行的分寸感。它囊括了我们生活所面临的各个方面,从人性本质到人格魅力的修炼,以及职场、亲族关系的维系,无一处不需要分寸感的参与。

分寸感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关于这一点,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说:“我们缺少领袖和一致的计划,没有精神中心,在宇宙中随波逐流,出于挫折感和痛苦,互相施以骇人听闻的暴力。幸好,我们还没有失去分寸感。总而言之,未来显然机会无限。”的确如此,这个世界虽然残酷,但正因有了分寸感,一切都有了希望。

可以说,一个人要想获得美好生活,离开分寸感是万万不可能的。分寸感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字,但即使书写千万言也不能穷尽其冰山一角,所以我对分寸感的解读只能是管中窥豹,其更丰富的内涵隐藏于每个人的生活深处。如果你用心观察学习,必能感知它的人性温度,必能从中受益无穷,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分寸感,在生活中收获成功、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