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职场,不能“以下犯上”,但一定要“以下管上”。
“以下犯上”,意味着冒犯、侵犯,是领导不待见的。“以下管上”,则是矫正于无形之中,帮领导提高,既维护了大局,又保护了自己,是一项了不起的职场智慧。
1.要想日子好过,必须学会管理你的顶头上司
每个人在一个机构里都不只有一个老板,除了那个你所在机构的所有者或者最高决策人。在一个时间段内,还有一个专门给你分派日常工作,你要向他直接汇报工作的人,他也是你的“老板”,就是你的顶头上司。他可能就是一个小组长,他可能在一个一万人的公司里只领导你一个兵,但是对不起,他就是你的“老板”。他不一定能降低你的薪水和职务,也不一定能开除你,但他一定能让你整天不痛快,他拥有这个权力——这就足够了。
所以,找到并认清这个“老板”,这个问题是革命工作的首要问题。
遇到不对脾气的顶头上司,采用“3W”策略,即走人(Walk)、抱怨(Winge)和等待(Wait)都不是明智的选择。明智的做法是在愉快地接受他的管理的同时,也要学会管理他。
你必须学会向上管理你的顶头上司,其必要性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上司一定不会和你保持一致的。假如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在一个公司的领导体系里,真的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大老板一般都很简洁,他们很容易理解你的意见和建议,而顶头上司则麻烦多了。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和你拧着劲儿,绝对不会痛快地同意你的想法。哪怕折腾一万遍最终还是回到你的第一次主张,他照样不觉得理亏。别生气,你要知道,这个折腾的过程对他很重要。他所在的这个位置注定不会轻易为你点赞。上司嘛,总要显出胜你一筹的,要不然哪能体现他高你一级的道理来?怎么能体现出他比你强来着?他对你的管理又体现在哪里?想到这层关系,就别气噎了。如果你不会有效地管理他,你会被他折腾死的。
第二,上司的要求难免不接地气,会说很多不过大脑的话。顶头上司,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他对上领受指标,然后分发给手底下的几苗人。因为不是冲在业务最前线,他难免说出不接地气不着调的话,提出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你不会向上管理,你那吃奶的劲即便都使上也难以达到他的要求。
第三,上司易变,出错了让你“埋单”。易变是人的本性,但上司易变就会给下属造成极大的麻烦,他一会儿让你向东,一会儿让你向西,一会儿让你这样,一会儿让你那样,一会儿一个主意的造成你精力和体力的极大浪费。如果你不把握他的性情降服他,让他安稳点,你会被他烦死累死的。而且更要命的是他变来变去造成恶果时,会让你替他“背黑锅”,而把自己摘巴得可干净了。
综合以上三个要素,你必须学会向上管理你的上司,要不然你在职场的日子会很难过。
向上管理其实就是当你认为上司的命令有不妥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上司,你是闷头执行还是提不同意见?一个可参考的办法是照着他的意见执行,但在过程中,及时反馈情况,让他自己调整。有的时候,上司的反对意见只是为了表达他的权威,尤其是级别不高的小主管更是这样。把事前的反对和争吵变成执行中的调整是大多数上司可以接受的“被管理”方式。
有段时间我们公司经常开会,开会时间很晚,每次会议结束时都已经过了下班时间,而且经常这样,因为赶不上公司的班车,每次我只好打车回家。我特别想向主管反映,能不能在下班时结束会议或提前开会。总占用大家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来开会,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我真的不能这样建议,这会激怒他,说不定他会变本加厉呢。
我先是服从规定,老老实实开会。有一天,有个比较热点的新闻出来了,关乎员工安全,刚好主管也很关注。一看时机来了,我就趁他高兴时敲门而入,和他沟通了员工回家太晚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涉及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主管就听从了我的建议。
在向上管理的过程中,你必须记住,上司们面临的压力肯定比你大,你必须体谅他的难处。其次,你不要试图去改变他的本性,你得顺着他的性情行事,你要有选择地进行较量,不是每个问题都得分出是非高下。
管理上司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式是尽量和他多沟通。电子邮件是一种最高效的沟通方式,把方案形成或执行过程中每一份更有助于上司掌握信息的邮件抄送给他,并提醒他查阅,保证你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是在信息尽量对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情况下,上司的固执己见来自对信息的掌握不完整,当他对你的工作过程和形成思路的过程有更多的了解时,沟通才比较顺畅。
2.为什么她的方案总是牵着领导的鼻子走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上级让你起草一份报告或做一个计划,不满意再修改,一连改过几次,最后却绕回你最初的意思。这样,你的努力费了一圈儿的周转,其中的价值会迅速贬值。大家只会想到这份报告是经理让你改出来的,而非你自己做出来的。你心里很郁闷,但即使如此,在上级面前,也休想放肆一把,你只能忍气吞声做无名英雄。
可是下面这个小罗姑娘的处理方法,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和你一样,小罗也有个神经病经理,他是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再完美的报告交到他手里,第二天也会被圈圈画画,指出一堆不是。为此,大家宁可在经理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把报告放到他办公桌上,也不愿意当面交给他,万一经理问起几句,答不上来不知道又要挨多少批。
可是同事们都很奇怪,为什么小罗的报告每次都能很快通过,不费什么周折就让经理满意,还会当众把她夸奖一番。
作为小罗的同事,小君就惨了。她现在还记得上星期经理让她起草一份报告,当她向经理了解相关情况时,并没有得到明确回答,经理只是告诉她,你自己把握,完成了再说。结果这份报告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几次,耗尽了她的热情,其间还夹杂着经理时不时的批评和指摘,改来改去,终于尘埃落定,小君心里大惊,因为经理挑中的就是她第一次在报告里说明的意思,相当于坐了一路的冤枉车,拐来拐去,却发现原来绕了一个圈。
小君向小罗讨教,小罗拿着手里写完的报告对小君说:“接下来,你要好好观察,我一般都会当面跟他谈一谈。”小君满腹狐疑地看着小罗大摇大摆地走进经理办公室。
小罗把报告递给经理,他随手打开装订这份报告的文件夹,翻阅起来。这时,小罗说:“如果您现在有时间,我想先跟您简单说一下这份报告的情况。在起草这份报告时,触发了我一些其他的想法,给您简单汇报一下,或许可以节省您阅读它的时间。”经理很高兴地笑了笑,这种类似于交流思想式的上下级谈话,正是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的最佳时刻,一般每个团队的领导都不会错过。经理示意小罗坐下,开始听她讲下去。
小罗不慌不忙,显然经过精心准备,从讲述的条理到行文逻辑,特别是针对文中几个观点的提出,有理有据,陈述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其中还引用了经理经常在会议上所作的批示。她的叙述条理清晰,对方不看那份厚厚的材料,也已经听出了其中的关键信息。经理一边仔细听小罗叙说,一边心不在焉地把报告翻上两页。小罗边说边看经理的神情,看到他不停地点头表示赞同,便在经理点头并附加微笑的地方具体展开,详加论述。
小罗说完的那一刻,经理报以赞赏的微笑,说:“小罗,你的报告很有见地,好多地方我们想到了一起。报告我看完会尽快给你答复,请耐心等待。”小罗退身出来,向小君举起右手,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为啥面对同一个经理,小君痛苦不堪,小罗就游刃有余呢?小罗高就高在她能主动出击,用她成熟的思路引领着上司的思路走。
你有没有发觉,在很多时候,上级在分配给我们任务时,其实他的思路也不是很明确,甚至毫无想法,我们冥思苦想出来的结果,即使很有价值,也会被他的个人喜好挟持,逃不脱被否定的命运。最后我们兜兜转转一圈儿,还是原来的好,还得再让你改回来回到原点。而且,越是易变的“神经病”上司,越没有主意,若是有主意,他就不这么折腾了。
既然他没主意,那你何不在他没有思路的时候先入为主,循循善诱,让你的思路去或多或少地影响他的呢?这样,你就掌握了主动权。小罗不就是这样做到的吗?
当然,主动出击先入为主里面大有学问,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转的。
不要在领导思路明确时提出要求
如果你希望自己像小罗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领导的决策,一定要选好主动出击的时间。你可以看到,她是在经理还没有任何思路的前提下主动出击的,以先入为主的优势,让自己的思路占据对方大脑,让那些有见地又有把握的观点走捷径进入到领导的考虑范围。
如果情况恰恰相反,领导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很明确,你的解决方案纯属和他对着干,这时的主动出击只会被认为是挑衅权威,除非你有十足的理由证明他的方法是错误的,不然很难达到让对方信服的目的。
不要在领导忙碌的时候提出要求
小罗选择在经理闲暇的时候面呈报告,此时经理没有大堆公务缠身,也没有任何压力,正是有时间停下来换个思维倾听她陈述的时候。人在轻松的时候,没有紧张情绪的困扰,是最容易接收外界信息的。小罗正是抓住了这个时间空当,所以她总能获得成功。
如果此时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经理正埋首于公务中头昏脑涨的时候,即使给你时间陈述,他先前的厌烦情绪也很难让他心平气和地听完你的话。
透要讲方法,注意细节
在先入为主渗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确保那些写在你的报告中可能对他产生影响的观点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不能违背公司和领导的一贯做法。还有,在解释的过程中你要和他保持互动,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小罗在解说的过程中,会引用经理曾经说过的观点,引起他的共鸣,经理一边听她说,一边点头,有的时候还会心一笑。这都是很重要的信号,说明这个地方是他感兴趣的,小罗就会在这些地方大做文章,和领导保持高度统一,把他引入胜境。
3.当你发现公司的问题时,你该怎么说服
现在职场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上司天天干基层,员工天天谈战略。这句话很有代表性。什么叫“员工天天谈战略”?员工整天在考虑部门工作应该怎么规划,公司前景如何规划,我们的产品在技术方面如何提高,我们的战略应该怎么调整。
台湾资深出版人何飞鹏老师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告诉何老师,说他所在公司的产品有许多问题,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低而且好用。他跟公司反映了许多次,但公司都不肯改变,这让他很困惑,不知该如何是好。
何飞鹏老师问他:“公司的运营状况是否很糟?”他说:“公司的运营状况还好,因为公司卖的是高品质的高价产品,竞争对手是新公司或小公司,他们用低价与服务取胜,虽然有些小客户会流失,但大客户还在。所以,公司不愿意调整产品线。”
何飞鹏老师继续问,“那你为什么不去找大客户,去卖公司强势的高价品?”那位年轻人回答,他是新来的,大客户都在老同事手上,他只能从小客户着手,因而感到痛苦不堪。
何飞鹏老师继续问:“面对这种状况,那你有什么解决方案吗?”那位年轻人依然回答:“产品就是这样,我能有什么方案啊?”
整个“剧情”已经很清楚,那个与何飞鹏对话的年轻人不仅对公司充满了多面思考,还对公司怨气十足。试想年轻人以那样的心态,能在公司里做好工作吗?回答是否定的,任何一个企业或单位都不会无缘无故让一个员工上位的。再说,那位年轻人所在的公司运营状况还不错,更说明年轻人对公司的负面思考欠主流意识。假如那位年轻人换一个思路去考虑,他的困扰未必有那么大,他的处境也未必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难堪。
这并不是说他所在的公司没问题,也并不是说他作为一名职员就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想法不能乱说一气,而应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形成成熟漂亮的解决方案,选择恰当的机会,以恰当的口气去说。下面我们分别就这四点要求作具体分析。
第一点,你应当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发表意见。
作为下属,用四个字来概括你的工作定位就是:贯彻执行。贯彻的是上司的思想,执行的是上司的决策,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接受上司的考核。和上司相处,你是他的下属,当然必须尽己所能助他一臂之力。这是你理应恪守的本分。
第二点,你要有成熟漂亮的解决方案。这样要求主要是因为:一、任何企业或单位,不管大小,都是“一盘棋”,动一子而影响全局,绝对不能因为你的一个不同见解就打乱组合。二、企业管理是一个常做常新永远做不完的重要课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没问题才不正常。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管理者会在不影响企业营运状况的大前提下做出微调,因为“营运状况”决定了大家的饭碗,不可随意更改。既然你对现行的体系安排看不惯,你挑出了毛病,那你得有解决之道,当领导问你怎么办时,你应该说得头头是道,而不是大手一摊“很困扰,不知如何是好”。
好的下属手里往往会有三个解决方案。如果我们需要就某一项工作先行请示而后行动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案,而且至少要有三个方案:最可行的方案,最大胆的方案和最可能失败的方案。而且,对每个方案都要进行利弊分析。当上司征求你的意见时,你要能够提出哪一个方案是可以优先考虑的方案,哪一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案等。
第三点,那么,作为员工怎样在恰当的机会以恰当的口气去说出自己的见解呢?
“恰当的机会”是指企业或单位拿出一定的时间和辟出一定的地点或场合广纳众言,其他机会、其他地点都不算“恰当”。
即使有了恰当的机会,你也要高度警惕,不能越位,不能越级。有的员工长期在上司身边工作,深得上司的信任,就产生错觉,以为深受重用就消除了与上司之间的界限,从而不自觉地站在上司的位置上,替上司做起主来。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上司分忧,也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但即使你做对了,上司心里也不会舒服,因为作决定的应该是他。所以,在工作中,无论你与上司的关系多么亲密,无论你的看法多么正确,都不要逾越与上司之间的界限。
第四点,何谓“恰当的口气”?是指下级专为上级谏言所用的口气,其他口气都不在“恰当的口气”范畴之内。
为什么要选择“恰当的机会以恰当的口气”谏言呢?目的就是提高谏言效果,让领导刮目相看。如果不是这样,谏言也就没有意义了,反而让领导对你反感。
可以说,从“永不抱怨”到说得“头头是道”,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行事的基本原则。假如失掉这两个基本原则,人就做得讨人厌,事就做得让人烦,自己想在朋友和同事中有威信,事做得叫大部分人都说好,恐怕很难。
4.夹在领导之间,你谁都得罪不起,该怎么管理
在向上管理领域,三国时期的鲁肃给世人做了个好榜样。他夹在一堆领导中间,不仅没被挤扁,反而成功管理了一大堆领导,包括周瑜、诸葛亮、孙权。
三国将相里,鲁肃有几分天然呆,似乎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而存在。其实不然,三国职场,最为成功的人士非他莫属。他劝说上司时,话都恰到好处地点在关键处,获得上司垂青,短命的周瑜走后,竟然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都督。
公元208年12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黑云压城。东吴集团内部战降两派斗争立马白热化,诸葛亮也赶过来凑热闹,舌战群儒,激将孙权。周瑜则纵论天下,高谈阔论。但孙权始终摇摆不定,直至鲁肃一席话,才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孙权召开讨论会,争论异常激烈,鲁肃却冷眼旁观,一言不发,直到孙权去洗手间,他才跟到走廊下。对孙权说:“领导,刚才那些劝你迎曹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着想,是在误你的大事啊。战还是降你说了算,其实做部属的都无所谓,包括我本人。我在你这里做参谋,到曹操那里还不是一样做参谋。但是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元首啊,投降后曹操会让位给你做元首?肯定不会,要是投降了,你也就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了,现在大家给你磕头,到那时你就给曹操磕头了。如果大战一场,我们有周大都督这样的将才,有东吴人民的大力支持,更有长江天堑,如果再跟刘备他们联手,曹操不就是来找难堪的吗?战还是降,就看您想要哪种结果了。”孙权听了,顿悟发狠说,谁要再劝降,别怪我的宝刀不认人。
这里大方向既定,周瑜跟诸葛亮又杠上了。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听说你才能出众,我俩对对子,赌命,敢不敢?”诸葛亮说:“军中无戏言,都督请出上联。”周瑜开口便道:“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这是讥讽攻击人家老婆了,诸葛亮针锋相对:“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中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听了大怒,气氛骤然紧张,这时鲁肃开口了:“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周瑜和孔明听了,都不好意思再逞口舌了。
孙权、周瑜都是自己上司,诸葛亮虽然是外国来宾,但级别也比自己高,鲁肃抓住关键:不破曹,大家都糟糕,别在这逞能了,有本事,留着对付曹操吧。不仅自己的顶头上司内心震撼,外国贵宾也叹服鲁肃。这以后周瑜极为看重他,临死时竭力推荐鲁肃做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跟东吴打交道,最信任的人就是鲁肃。
鲁肃的职场经历,给我们以下启示:
劝说领导,不要在跟对立面的争论中进行,那样领导无法专心听你一人说话,难以做出理智的判断,应该另觅良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避免杂音。在劝说时,要点到领导的痛处,才能逼让他觉得必须冒险一搏。打蛇要打七寸,触及要害。鲁肃对孙权的劝说即是如此。
当上司之间闹不团结时,切不可乱选边,乱站队,那样势必得罪一方。而事实上,哪一方你都得罪不起。被得罪的一方必然产生逆反心理,使内耗升级。而应该从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做到和事讲艺术,圆场讲方法,和谐藏批评,强调共同目标,求同存异。
我曾经也这样成功“管理”过办公室主任和社长。主任和社长有矛盾,谁都看不惯谁。可是我所做的每一项重要工作都要先经总监签字,然后经社长盖章才成。有一份报告,内容是我根据主任的意思写的,主任签字完了,社长觉得内容上不够严谨,拒绝签字。可是按照社长的意思修改内容呢,又不好对外开展工作。两人就杠上了,社长责怪主任没原则,没有政治觉悟;主任笑话社长不懂经营,搞形式主义。我夹在中间很难行事。为了摆脱困境,打破僵局,我就搬出他们的共同目标来说和。我对主任说社长拒签也是怕上边怪罪下来,以后其他报告她也不好替我们顶着呢,她本身也是顶着压力呢;我对社长说主任也是为了把招商工作做好,完成单位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这也是您的目标。这样一调和,双方的态度就都软和下来,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虽然强调“和为贵”,但绝不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对孙权的劝说,必须不惜一战,这就是原则。对于周瑜和孔明内讧,其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将相和”,共画“同心圆”,齐声“大合唱”。
5.万不得已顶撞上司,要启用平衡哲学
没有一个职场专家建议你顶撞上司。因为顶撞上司没什么好果子吃。
作为下属,要充分理解上司。由于我们和上司的追求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以及掌握的信息、承担的压力等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与上司之间的想法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想法就是正确的,上司的想法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站到上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能不顶就不要顶。
实际上,许多优秀的领导人都很少顶撞自己的上司。唐骏在盛大期间从没有发生过顶撞上司的情况,当他感觉上司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时,他会巧妙地在上司不知觉的情况下去影响自己的上司,而不是公开说出来。
李明博在现代公司27年也从未顶撞过自己的上司,会长每次找他商谈公司事务时,他总是坚决按照会长的要求行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来没有说过‘会考虑’之类模棱两可的话”。他认为下属要“像企业主一样去思考,像企业主一样查找问题,并去解决它,而且还要制定出比企业主要求更高的目标”。当他最后不得不坚持自己的想法时,他选择了离开。
然而,上司也是人,是人总会有出错的时候。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员工,在他的上司做出更为糟糕的决定时,是应该站出来“顶撞”他的。但顶得上司大怒,顶得工作没法开展,顶得自己饭碗没了,就不“聚划算”了。
那么,如何做到在顶撞上司的同时,又能够得到上司的理解和认同并为自己顶出一片新天地呢?要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要“顺”着“顶”
一个好的下属要明白“顶”的道理,但更清楚“顺”的力量。在这里,“顺”不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而是要懂得让自己的目标和思路“顺”着上司的目标和思路,像上司一样思考和行动,不要“逆”着来。站在“顺”的立场,以“顺”的手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有点“庖丁解牛”的意思。
第二条原则:顶,也要有底线
即使上司的想法在你看来有明显的错误,这个错误会让你的上司和组织面临巨大的损失,或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你也要讲究“顶”的方法和技巧,要讲究一个“度”,要有底线。在顶撞自己上司的时候,要知道顶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要适可而止,不要顶“透”了。
什么叫有底线?有一个故事能够比较形象地说明这一点。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毛泽东也多次因为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但彭德怀和林彪还是敢于“惊扰”,但他们两个惊扰的方式不一样。据卫士们介绍,彭德怀是大呼小叫连闯丰泽园大门、二门、三道门。这时,毛泽东只能苦笑着说:“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林彪是不顾卫士阻拦连闯大门、二门,但是到了三道门前,他就会停下来,对阻拦的卫士喝令:“叫醒主席,我有急事。”最后毛泽东还是会痛快地说:“请!”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林彪比彭德怀懂得“底线”的道理。大门、二门可以闯,但第三道门是不能闯的。第三道门就是最后的“底线”。
另外,在顶撞的次数上也要有底线,孔子曰“事君数,斯辱矣”。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质疑上司的决定,这往往会适得其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出任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期间,与杜鲁门总统一直存在严重分歧,两人常常发生激烈的争执,麦克阿瑟多次公开顶撞杜鲁门总统。最终,杜鲁门总统通过罢免麦克阿瑟总司令职务结束了他们两个之间的冲突。
当你想要“冒犯”上司时,你要知道上司的底线在哪里。逾越了这个底线,你极有可能会让上司很难看。如果上司难看了,上司会让你好看吗?
有的下属顶起来没有“底线”的概念,常常顶得上司没有退路,没有面子,出手特别狠;也有的下属动不动就顶,今天顶了明天顶,出手频繁。这不仅达不到顶的目的,也很容易把上司顶烦了,顶怒了,最终是自取其辱。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线”。不同的上司,不同的事件背景,顶撞的底线是不一样的。你要根据上司的性格和事情的危急程度来决定顶到什么程度。
第三条原则:要私底下顶,不要当众顶
无论大人教训孩子,还是老婆责怪老公,都要关起门来,在私底下进行,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展开。否则,孩子会更叛逆,老公会被激怒,破罐子破摔。道理大家都懂,小孩子也是有自尊的,男人最好面子。你当众否定,那就是伤自尊。
员工“顶撞”上司,那更不能有第三人在场了。要说面子,上司的面子绝对比你的大。你私底下顶撞他,还有缓和的余地,若是当众“顶撞”,那必死无疑。
第四条原则:顶了之后,不要忘了给上司“还”面子
顶撞上司必然会让上司感觉没有面子,如果你必须要顶撞上司,你就要想办法在顶撞之后尽快把面子还回去,让你的上司感觉你不是和他作对,而是真诚地帮助他。不要等到他的心伤透了,对你的情凉透了,你再“还”,那样就来不及了。
那些只知道顶撞自己的上司,却不知道“还”面子给上司的下属,最终会落得一个没有面子的下场。这不是上司“不讲理”,而是你“不懂事”。一个有智慧的下属不会放弃自我的追求,但他会让上司知道自己是“最后的赢家”。
6.遇到坏透了的主管,不要忍,不要滚,要能
世上还是好人多,但不得不承认,上司队伍里,有那么一小撮坏透了的家伙,他们阴险毒辣,损人利己,毫无底线,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万一你不幸摊上这样的上司,该怎么办?
不少职场人都这样选择:要么忍,要么滚。不过,两种方式听上去都不那么完美,一味忍下去,就有可能被当作炮灰,成为永远的受气包;而盲目辞职也很有风险,万一下一份工作还不如现在的呢?那么,在忍与滚之外,还有没有第三种选择?当然有的。
杜伟的上司是个奇葩,每天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变着法子压榨手下的员工,他每天像服了兴奋剂一样逼大家加班,用形式化的冗长回忆轰炸每一个人的神经,并想办法侵占员工们的业余时间,让大家恨得牙痒痒。
某日,杜伟正揉着惺忪的睡眼修改方案,奇葩上司突然勾勾手将他叫进了办公室,脸上挂着有块糖要单独给他的表情。坐定后,上司铆足劲儿把杜伟夸了个够,然后语重心长地拍拍杜伟的肩膀说:“阿杜啊,我看你是棵好苗子,我这儿正缺个副主任的人选,我看你就挺合适,这样吧,你先去武汉历练一下,做出点成绩来也好服众,你看如何?”
谁都知道,武汉的项目是个苦差事,事情棘手,而且大热天要去武汉东奔西跑,估计换谁也不乐意。不过为了副主任的职位,杜伟还是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到武汉之后的两个月,杜伟几乎没在凌晨2点前睡过觉,每天不是到处约客户沟通,就是对着电脑一遍遍修改方案,最后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还意外获得了总公司方面的表扬,让上司长了一回脸。回公司后,上司果然乐得合不拢嘴,特地为杜伟举办了一次小范围内的庆功宴,但却绝口不提升职的事。杜伟正在纳闷,忽然又被上司喊进了办公室。这次上司黑着脸把他痛骂一顿,将他新做的方案批得体无完肤,最后一脸痛心地说:“枉我对你这么信任,你竟把方案做成这样,我还怎么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升职的事,我必须再考虑一下!”
杜伟被骂得莫名其妙:明明就是上司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说清要求,为什么反而怪自己能力不行?还没回过味来,新的副主任已经走马上任了,据说他是上司从前的下属,这次特地应邀跳槽过来的!这次杜伟彻底愤怒了,第二天就把辞职报告甩在了上司桌上。
上司的表情依旧不急不慌,耐心劝道:“小伙子,做事莫要冲动,你在公司里做了这么久,业务也算熟悉了,我还是很珍惜你这只潜力股的,这次的副主任名额有两个,另一个暂时还是为你保留的,做生不如做熟,你还是安心工作为妙……”
辞职失败。杜伟陷入了另一轮忙碌,被派去总公司做协调,依然是份苦差事。数月之后,杜伟凯旋,却被告知辞职报告批下来了。上司一脸惋惜:“公司一向珍惜人才,不过你既然执意要走,我哪能挡人去路……”
杜伟微微一笑,谦卑地认错道:“上次真不该一时冲动说要辞职,幸好您对我训导一番,您说得对,做生不如做熟,我对公司的感情也很深,这段时间的收获也很多,所以我决定听您的留下来。”
“我怎么不记得自己说过这些?”上司一脸的失忆状。
“上回不知怎么碰到了手机的录音键,无意中录下了这段话,您不知道,您的鼓励我听了好多回……”杜伟说罢打开了手机里的录音,一脸恭敬状。
播完那段热情的挽留词,上司变得一脸暗沉,不再说话。杜伟轻轻弯了弯腰:“您要没什么吩咐的话,我先下去了。”
虽然侥幸留下了,但同事们都在背后议论说杜伟将来想在部门混下去也难。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总公司的高层亲自找老总要人,点名把杜伟调了过去,连征求上司意见的环节也省略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杜伟出的每一招都是有准备的,他为自己精心策划,步步为营,他早就趁着在外工作的机会获得了总公司的赏识,故而再三忍耐委曲求全,这下子,奇葩上司再牛,也拿总公司的人毫无办法!
看来,在忍与滚之外,真的存在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伺机而动,另辟蹊径,打开职场新局面。想在职场中走得长远,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超强的防范意识和创造新格局的能力,相比之下,忍与滚只是最笨拙的方法而已。
7.成为公司发展的“短缺元素”,不用制,上司乖乖服
19世纪中期,德国伟大的农学家列比格发现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短缺元素规律,即植物生长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元素,而某一时期植物缺少的只是某一种,就是“短缺元素”,只要增加这个元素,植物就会有新一轮的生长;而不缺少的元素就是增加也没有用,反而有害。
植物生长“短缺元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就是你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业优势,让领导稀罕你,你就要确信自己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短缺元素”。
前不久,陈兵的公司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被迫紧急裁员,具体到他们部门,八个人里要裁掉两个人。裁谁呢?
八个人当中,陈兵是主管,肯定不能动。然后剩下的七个人里,有四个老员工,掌握着很多公司机密,裁掉他们显然也是不明智的。那么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该留下哪一个呢?作为主管,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他的手里。这时他仔细分析了剩下的这三个人,其中有两个虽然资历不是很深,但是很会做人处世,平时工作做得不错,和同事们的关系处得也很好。而另一个呢,性格有些沉闷,不喜欢和大家说话,总是让人觉得他有些游离于团队之外的意思。
“那还犯什么愁,把那个人开了不就行了吗?”有朋友对他说。
可是陈兵摇摇头说:“不,到最后我从那两个活泼的员工中选了一名辞退了。”
“这是为什么啊?”那朋友不解地问。
“因为我知道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而且缺点也是可以改造的。但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却是无法替代的。我跟你说的那名沉静的员工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性格上有些小问题,但是论工作能力,其他六个人加起来也就刚刚能和他持平,他每个月为部门创造的利润能占全部利润的一半!”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短缺元素”,也就是核心技能的重要性。它甚至可以抵消你的某些缺陷,为你在公司赢得一个稳定的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即使有严重的金融危机,也不会影响你的发展。因为核心技能不可复制,任何企业都需要这样不可或缺的人才。
因此,在这个处处充满博弈和竞争的社会里,谁能够拥有一项核心技能,使自己真正做到无可替代,谁就可以乘风破浪,不断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迈进。
颖儿是我所知道的为数不多的能和上司抗衡的女中豪杰,不仅顶头上司怕她,总编辑宠爱她,集团老总也捧着她,尽管她不是社委会成员,但她也挺有话语权的,集团高层会议在决策时也要提前问一下她的意见。偶尔和上司不睦,上司也不敢把她怎么着。她之所以拥有如此特权,不是因为她和哪个高层有一腿,而是她对于公司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连续三年来她一直是销售冠军。即便是在这两年广告行业整体低迷的境况下,有几个汽车品牌广告她依然牢牢掌握在手中,每年都有较大的投资,和客户保持着极高的黏合度。客户在圈里早都放话出来了,颖儿在哪高就,我们的费用就往哪家投!
后来颖儿所在的那个杂志主编嫉妒她把她挤对走了,可是颖儿的气焰并未受打击,集团老总为了她专门成立一本名人健身类杂志,让她当主编!没做起来,老总给她放了一个月休假后,继续把她放在最火的一本时尚杂志做广告总监。在京城广告圈里,颖儿是不折不扣的“战神”。
职场上,很多人都想像颖儿一样成为至尊屹立不倒,可是找工作时他们像卖不出去的烂菜,有工作时又像抹布一样不招人待见,混了很多年,还在原地打转。
为什么呢?在领导眼里,你是香饽饽还是烂苹果,他拿你当神仙供着还是当丫头片子使唤着,完全取决于你的价值几何,你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否不可或缺。
找工作和卖东西一样,要达到一个供需平衡,你要把自己成功卖给企业,那么就得了解企业的需求是什么,把你的优势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共赢。企业招聘员工为了什么?是为了给企业创造价值,提高利润。你有什么能力能够得到领导重视,从而巴结着你去“利用”你的能力产生价值呢?
有人说,我脚踏实地,有人说我勤劳吃苦,有人说我少说多做,这就是我的优势。朋友们,这些都是职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啊,把这些基本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优势来说,未免有点不合适吧。如果这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你都不具备,那就配不上职场人这个称呼了。而能向上管理征服领导的是你基本能力之外的东西,也就是你是否是公司的核心价值。
可能会有人问,我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怎么去符合企业的需求啊。那这就怨不得别人了,如果你连自己都不了解的话,你怎么让别人去了解你呢?成功从认识自己开始,你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所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拿着你的钥匙去开锁,而非凭运气去开锁。你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就会有人要去“利用”你了。当你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时,你的个人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不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自己身上挖不出核心价值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杜月笙传》(台湾版)。杜月笙从一个上海滩的小瘪三到叱咤上海滩的大亨,这个过程是值得每个职场人了解的,他经历了儿时的苦难后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知道自己要什么,凭借自己的优势,胆大心细,为人真诚,头脑灵活,不断出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现在好多员工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说自己刚进一个公司的时候,老板对他是如何如何器重,而当他把才华全都献给公司的时候,自己的末日也就来了。按情理说,一个曾经对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应当受到公司的尊重和妥善安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一开始,你能够进公司,是老板千里挑一挑出来的人才,在老板的眼里无可替代,老板当然对你很器重。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旦你才华用尽,老板就要另请高明来替代你了。
市场是无情的,面对员工的止步不前,如果老板不让新员工替代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员工,市场就会让别的企业替代这个企业。市场优胜劣汰企业,而企业也在优胜劣汰员工,你想要保住你的职位并得到升迁,你就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在错综变化的职场中,如果你能打造并且延续自己的核心技能,做到思维超前,新意别出,应对自如,你还会被别人替代吗?
8.年底升职加薪,如何给老板摆“鸿门宴”才称心
年底了,裁员,升职,加薪,成为职场主题,上位的机遇与裁员的危机并存,呈白热化状态,与上司共进“二人晚餐”成了不少职场人士危机公关的热招。其目的是增强与上司的沟通,不管能否为自己加分,至少能混个面熟心热。只是这样的安排不仅需要胆量,更考验你的智慧。
在某外贸公司工作的洪峰,最近的日子不好过。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担心又有裁员之类的坏消息。下班后回到家里,老婆大人的脸色也不好看。事情得从圣诞节前夕洪峰和老板的那次约会说起。
自从金融危机来袭,公司第一轮裁员过后,留下的员工就心神不宁,大家都在猜测,年终奖会缩水几成,明年的岗位会如何调整等。于是,大家都变着法子和老板搞好关系。看到同事们或登门拜访,或请客送礼,各显神通,为的就是和老板套近乎,洪峰也坐不住了,心想,如果自己不拿出点实际行动,岂不是被别人比下去了?
接下来那一周,洪峰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收集“情报”,终于掌握了老板的喜好。比如,欣赏什么样的餐厅装潢,爱吃什么口味的菜,好喝什么牌的酒。这些都不算难题,怎么开口约老板让洪峰绞尽脑汁,“以谈公事为借口吧,为什么不在办公室谈呢;以私人理由吧,我们的交情又没到那份上”。
最后,洪峰效仿他的好友某时尚杂志职场强文的桥段,给老板发去一封“故弄玄虚”的电子邮件:“只需一顿饭的时间,我们就能彼此了解对方的重要性。”老板果真“中计”了,欣然赴约。
尽管事先打好了腹稿,但席间近距离面对老板时,洪峰还是发挥“失常”了——两人始终围绕着公司打算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否有下一轮裁员计划等不痛不痒的话题,诸如“我对公司很重要,请不要裁掉我”这样直白的话,他最终没有说出口。
一顿饭花去了半个月的薪水,还不确定能否为自己加分,洪峰也是醉了。
事实上,请老板吃饭,或是找各种理由与老板单独相处、单独沟通,已经成为时下白领们的一种公关手法,尤其是在岁末年初这样的关键时候。某网站进行的一个随机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白领认为与老板单独约会有助于躲过职场危机,为职业发展铺路;15%不曾与老板单独约会的职场人士为此感到沮丧,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输给了同事。
如何正确评价和老板单约的科学性?很简单:双刃剑,利弊都有。给老板摆“鸿门宴”,摆对了可以四两拨千斤,可通过观察老板的态度和语气,感受到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分量,旁敲侧击套点内幕信息,攒点感情分,有助于躲过悬于头顶的裁员“利斧”;摆不好,万一老板不吃这一套,那就会给他留下贿赂上级、踩着同事上位、影响职场风气的不好印象,降低你的信誉度。
要想把“鸿门宴”摆好,收个盆盈钵满,你要好好费点心,掌握技巧。最基本的是在宴前你要准备充分。老板吃不吃这一套?他的性格脾气,他的口味如何,他有没有什么突出的兴趣爱好,你都要弄清楚。假如你的老板是个素食主义者,你弄的却是大鱼大肉,那是自找麻烦。
在了解清楚老板之后,你还要了解你自己,做好心理准备。与老板单独约会也是需要胆量的。过程中,你有可能被拒绝,被批评,被同事非议,你有这个承受能力吗?
假如以上你都准备好了,那我就来告诉你宴请时的细节了。
一位白领告诉我,用餐时他不知道该与老板面对面坐还是左右坐,“面对面坐,显得很生疏;左右坐又担心过于亲密,不自在”。事实上,员工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无论在什么样的餐厅,只要把最舒服的那个位置让给老板坐就可以了。靠窗边的位置,温度适宜的位置,能看到美景的位置,都是舒服的位置。安排座位时,要请老板先入座,并站在老板选定的椅子左侧,用右手拉开椅子,而且不发出声响。
至于席间谈论的话题,不要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可以从新闻、天气或是你所了解到的老板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虽然这些话题无关痛痒,但能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当你发觉老板已经对你“放松警惕”,把你当成朋友时,再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谈论工作上的事情。比如,你想与老板谈加薪的问题,就一定要看准老板心情好的时候。交谈中,不要说你已掌握到同事谁谁谁的薪水是多少,而你比他少了多少,这样容易让老板反感,你应该用适当的措辞,让老板了解你对企业的忠诚,你的优点是哪些,你能为公司带来怎样的效益,你为什么“值那个价”。在整个聊天过程中,你一定要谦虚谨慎,把交谈的气氛营造得轻松自然,多倾听他的意见或建议,不应该一味恭维。
9.女人产后重返职场,“转码”能力让领导高看你
一个三十五六岁刚生完孩子半年的职场妈妈,重返职场,难度系数很大吧?虽然有各种法律法规保障着,单位照收不误,但绝对不是打心眼里的真诚欢迎。所以,她们面临的状况是:原先的职位早有人顶替了,领导也不那么待见了,客户关系也生分了。总之,一切都不是原来的天空了。在单位很难像产假之前那么吃香,领导能不刁难你已经不错了。
心有不甘的你,如何收复失地?
蓓蓓是我见过最牛的职场妈妈。在单位里,她属于元老级人物,大学一毕业就入职到这家广告公司,从一个底薪只有八百块钱的小业务员做到广告总监,她跟着刘总南征北战,付出了很多,比如很晚才结婚,很晚才怀孕。
因为刘总也属于丁克家庭,所以她一直不建议蓓蓓要孩子,她这样做也出于私心。因为去年业务不好,蓓蓓作为公司的顶梁柱,要是一休产假,那运营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了。不过,蓓蓓并没有听从领导的意见,她积极备孕,终于成功。从去年8月份开始休产假,到今年3月份回归,在她离开的这段时间,刘总临时找了个叫倩倩的姑娘接替她的工作,本想是临时代理一下,谁知倩倩这姑娘也争气,不仅年轻,工作能力一点不在蓓蓓之下,很会来事,很得刘总的赏识。想了想蓓蓓的情况,即使回到职场,因为有了孩子,主要精力恐怕也无法花在工作上。这样一对比,刘总决定给倩倩“扶正”,给蓓蓓另外安排岗位,比如客服、助理、后勤之类的职务。
这个情况,早在回归之前,和蓓蓓关系要好的同事就已经告诉她了。
对于自己耗费八年青春打下来的江山,蓓蓓当然不能拱手让人。难道生了孩子的女人就不能胜任要职吗?蓓蓓不服,她不信这个邪。
那能怎么办?肯定是要和领导好好谈谈的。
怎么谈?换了你我,应该是底气不足地进去,或者火药味极浓地进去,和领导嚷嚷几句,领导执意不肯,我们也就歇菜。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灰溜溜走人。
这种套路蓓蓓根本不屑,这不是她要的结果。她自有另一套高明地降服领导的方案。
且看蓓蓓是怎么和领导对决的。
领导:你回归了,挺好的,你对工作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蓓蓓:涛声依旧呗。干哪行爱哪行,一爱到底。
领导:你离开这段时间倩倩可是单位的功臣啊,能力不在你之下。
蓓蓓:已经听说了,真为您高兴,您总是能找到这样的人才,说明您气场强大,说明咱们单位有实力啊。
领导:她越是优秀,我越是为难。在你和她之间,你说我该怎么选择呢?我就是担心你有了孩子精力不够啊。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蓓蓓:倩倩是很优秀,在精力上和她相比我可能稍差一点。不过我也有我的优势,能否听我说一下?
领导:你说来听听。
简单停顿一下,蓓蓓由此开始深入发挥了:
“刘总,你一定知道格式转码这回事吧。这在早年,我们刚一起共事的那会儿,电脑上经常出现——有些播放器不能识别WMA或者MP4的文件,就必须用一个转码软件转码才能读出这段视频。我当时还教过您。”
刘总说,“这我知道的”。思绪一下子被带到刚创业那会儿,和蓓蓓一起奋斗的场景,心里有些感动。
“同样的道理,很多女人产后职业发展不顺,不是因为能力不强,而是不知道如何把过去的能力和资源‘转码’出来,让领导读懂。”
“以家庭妇女重返职场为例,因为生孩子前后一年,实在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高难度、多任务团队管理项目,妈妈正是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加项目负责人。”
“比如说,在这期间,我迅速读完了《怀孕大全》《如何成为新妈妈》,各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的育儿书,还自修了发展心理学,这叫‘快速学习能力’。我需要在一天时间起床、喂奶、做饭、洗衣服、晾衣服、睡午觉、看书、发呆、换尿片、打电话、上网、买菜做饭、洗碗……这是‘多任务管理’能力。”
“我管理家里的开支和花销,洞悉各种水费电费物业费,精通各大超市和菜市场价格动向,在各种网站比价购买各种婴儿用品食品,还不忘了给老公在能送话费的时候充钱,这是‘预算与财务管理’。”
“我每天和婆婆就育儿理念方面作出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又不能撕破脸还要保存丈夫的面子,这‘高难度多边会谈’。”
“做妈妈的晚上,我需要每两个小时起床喂奶没睡过一个好觉,孩子走路前我需要时时刻刻抱着,练就一双汉子的臂膀,这是‘高度责任心’,它磨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
“从这些方面来说,任何一个称职的好妈妈,都已经是伟大的项目经理。”
本来,刘总都做好了倾听蓓蓓向她倒苦水的思想准备,她接触过很多有了孩子的职场女人,逢人就诉育儿苦,逢人叫叹婆媳难。可是蓓蓓却对这些只字不提,反而历数产假期间得以发展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条条都是当今职场必需。七个月的产假,她仿佛像“镀金”、“充电”去了一样,各项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俨然是万能员工啊。尤其是维护客户关系方面,几乎是登峰造极啊。对比倩倩的伶俐有余厚度不足,广告总监的位置又非蓓蓓莫属。
显然,刘总被洗脑洗得得意忘形了,她给了蓓蓓一个大大的拥抱,夸赞道:“你牛,这个位置,宝贝你就一站到底吧。”
很多女性生完孩子重回职场,都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过去的职位不太喜欢,或不再适合职场妈妈;新的职业看上去门槛很高,自己缺乏专业能力;离开职场的两年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于是只好不甘心地重回家庭。
其实就像蓓蓓总结的那样,职场妈妈真的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转码”和“翻译”能力。你能不能像她那样把在产假期间积攒的经验和其他各种能力盘点总结出来,在职场上娓娓道来,“翻译”给领导听,让他听得进去,那么你的职业价值不仅不会缩水,还会更上一层楼。
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为例,他终生咨询、教书和写作,著作39本,论文100多篇,92岁时还出版了《德鲁克日记》。你以为他一直是从事一种职业研究一个领域吗?不是的,他每隔三四年就换一个爱好领域深入研究,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史等,他都有所涉猎。
三四年也许不至于成为专家,但是却可以获得全新的视野、能力以及资源。三年后,他又带着自己在上一个领域的感悟和人脉,迁移到下一个圈子。上下两段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人脉往往相互呼应,互相印证又彼此不同,而渐整合成一通百通之势。
这种学习和训练他从二十岁开始,一生坚持了七十多年。当所有领域的感悟又重新迁移回管理领域,被翻译为管理学熟悉的语言,彼得·德鲁克的文字变得更有历史纵深感,成为当之无愧的管理学大师。从根本上说,蓓蓓在产假期间的学习和德鲁克隔三四年就换个学习领域是一个道理。
我们已经处在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人生每一步都是变故,都是学习的好课堂。只要你用心体验,认真领悟,融会贯通,巧妙“翻译”,你就能一直进步,永远都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