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64908900000003

第3章 寓言故事篇

巧妙的比喻生动而幽默,优美的文辞简练而富情趣,朴素的哲理表达浅显但寓意深刻。

葫豆雀和凤凰

鸟中最小、最丑的是葫豆雀,最美丽、最华贵的是凤凰。

有一次,一只葫豆雀在草丛里下了三个蛋。附近土洞里住着一只岩兔,趁其不在,便偷着跑来吃掉了两个。葫豆雀急了,就飞到凤凰那里去告状。

葫豆雀非常悲伤地对凤凰说:“凤凰,我们的百鸟之王啊!你看我多么不幸,我下了三个蛋,被那可恨的岩兔吃掉了两个。我特来告诉你,请你为我申冤啊!”

凤凰看见一只小得只有拇指那么大的葫豆雀来麻烦它,心里非常不高兴,它说:“葫豆雀,你没看见我一天有多忙吗?你这点小事就来麻烦我,我怎能替你解决呢?而且,蛋是要各人看各人的,你自己没有看好,谁能替你照管呢?”

葫豆雀见凤凰不理,心里一急,便说:“凤凰,因为你是百鸟之王,我才来求你的。你瞧不起我,认为这是小事。不过,小事总有一天会变成大事的!”

凤凰毫不在意。葫豆雀没办法,只好独自飞回去了。

葫豆雀回去后,用草做了根箭,蹲在小树枝上,两眼鼓鼓地等待着贪吃的岩兔来。

不久,岩兔果然来了,又打算吃葫豆雀的蛋。这时,葫豆雀气急了,出其不意地用草箭向岩兔的眼睛戳去。草箭刺中了岩兔的眼睛,岩兔痛极了,吱吱地到处乱窜。

这时,恰巧有一只狮子在海边睡觉,岩兔因为痛得厉害,有洞就钻,一钻就钻到狮子的鼻孔里去了。狮子一惊,没弄清鼻子里钻进了什么东西,就往海里跳。

海中有条龙,正悠闲地游来游去。忽然看见狮子向它扑来,以为狮子要吃它,就慌忙往天空中飞。哪知它这一飞,恰恰从凤凰的窝边飞过,一下子把凤凰的蛋打破了。

凤凰非常气愤,找龙论理说:“你住在海里,我住在陆上,我们彼此从不侵犯。你知道我们凤凰一年只生一个蛋,你为啥要从海里飞起,碰翻了我的窝,打破了我的蛋呢?”

龙说:“凤凰啊,这不能怪我,你该去问狮子。今天,我正在海里游着,一只狮子忽然向海里扑去,因此我才往天上飞,谁知我飞上来就碰翻了你的窝,打破了你的蛋。你要问就去问狮子吧!”

凤凰没法,只好去问狮子。狮子说:“明理的凤凰啊,这事怎么能怪我呢?你要问就去问岩兔吧!今天,我正在海边睡觉,它忽地钻进我的鼻子,我痛极了,才跳进海里的。”

凤凰没法,只好去问岩兔。岩兔躲躲闪闪地回答说:“高贵的凤凰啊!这不是我的错,这是葫豆雀的错啊!我在草里走,它用草箭戳我的眼睛,我痛极了,逢洞就钻,钻错了,才钻进狮子的鼻孔的,错在葫豆雀,你要问,还是去问葫豆雀吧!”

凤凰没法,只好去问葫豆雀。葫豆雀庄重地说:“凤凰啊!我不是曾向你说过吗?岩兔它偷我的蛋,我向你告状,你反说我的事是小事,说自己下的蛋该自己看管,不该找你。今天,你的事为啥就成了大事呢?为啥自己下的蛋不自己看管,又到处找人论理呢?难道龙碰翻你的窝,打破你的蛋是大事,岩兔吃了我的蛋就是小事吗?我们葫豆雀在草丛里生蛋,一共只有三个,天天还要出去觅食,你的蛋在高高的树上,而且只有一个,你看管蛋不是比小小的葫豆雀容易得多吗?我早就说过,小事情不解决,总有一天会变成大事情的。如今不正是应了我那句话吗?”

凤凰听了,非常惭愧,只好无精打采地飞回去了。

【哲理点拨】防患于未然

世上无小事,只怕有心人。小事不解决,总有一天会变成大事,甚至会酿成大祸,因此绝不可掉以轻心。凤凰就是因为对小事不屑一顾,最终只能自食恶果,有苦难言。

俗语说“防患于未然”。意思是当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要做好准备,时时刻刻都要树立防范意识,才能保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都是有因果联系的,当有矛盾和问题出现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并认真解决好某一个问题。不因事小而不为。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长治久安。

母鹰与小鹰

一只母鹰生了一只小鹰,母鹰辛辛苦苦把小鹰抚养长大,成了一只健壮的雄鹰。母鹰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心里特别高兴。

小鹰长大后,可以独立生活了,有时,老鹰不用出去找食物,小鹰常把寻找到的食物带回来和母亲一块儿分享。

母鹰和小鹰有时一块儿去到远方旅行,每到一个地方,小鹰都主动去寻找安全舒适的地方让母亲安歇。夜里,又常常守护在母亲的周围,保护着母亲的安全。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母鹰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精神也不如往常了。一天,母鹰对小鹰说:“我老了,浑身一点劲儿都没有,我怎么能总是拖累你呢,孩子,你就展翅高飞吧。不要惦记我,知道你有出息,我会很高兴的。如果你总是守在我的身边,我反而时时感到不安,这样的日子更难过。”母鹰说着,流下了眼泪。

小鹰看到母亲很伤感的样子,不好再坚持守在母亲身旁,便对母亲说:“好吧,母亲,我听你的话,一定勇敢地面对生活,我会常常回来看您的。”小鹰说完,便飞走了,它决定按照母亲的嘱托,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见识见识。

小鹰飞走了,母鹰没有了儿子的照顾,只好自己每天出去寻找食物,不论刮风下雨,它都没有停止过飞行,因为它必须坚持,才能填饱肚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转眼之间,小鹰已经离开母亲一年了。小鹰飞过了高山大川,飞过了海洋平原,终于锻炼成为一只雄健的苍鹰。

苍鹰决定回家看望母亲,它不知道母亲如今变成什么样子了。它一边日夜兼程地往家里飞,一边惴惴不安,它心里想:也许母亲已经衰老得不能飞行了,也许母亲已经不在了。

苍鹰终于回到了家乡,它刚在自己家居住的树林旁边停下来,便见一只老鹰从高空中飞落在它的身旁。它想不到的是那竟然是母亲,更想不到的是母亲依然是那样矫健。

【哲理点拨】不轻言放弃

运动是永葆青春和生机的秘诀,如果能够坚持锻炼,朝气蓬勃地生活,生命永远是生机勃勃的。母鹰在没有小鹰照顾的日子里,不弃不馁,每天出去寻找食物,虽然飞得很吃力,但它顽强坚持下来,靠运动成就了它生命中的精彩。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和困惑时,一定不能随遇而安,不可轻言放弃,要勇于承担责任,加强身心锻炼,持之以恒,相信成功一定会与你我相约。我们要记住的是:生命中的辉煌来自生命的持续运动和人格的不断磨炼。

锦鸡、兔、猴、象吃果子

在很古的时候,有一只锦鸡、一只兔、一只猴和一头象,它们结为兄弟。

锦鸡因为能飞,有一次飞上了三十三重天,衔来了一颗果树种子。这种子是万年生长,一年四季都结果的。

它们当中兔子最有心机,知道这种子的贵重,就首先动手把种子种到了地里。猴子知道这树会结果,就天天给它施肥。大象也想吃果子,就天天用鼻子从河里汲水来浇灌。

在大家的照料下,树一天天地长大,很快就结果了。

锦鸡从树尖飞过,看见果子成熟了,心想:“我带来的种子结果了,我的功劳可不小啊!现在该我享受了!”于是,它天天飞上树,在树上慢慢地啄食这些果子。

猴子是可以上树的,它想吃果子就爬上树,不想吃就爬下来。

象的个子很大,就用它的长鼻子卷着树枝吃果子。

它们中最吃亏的就是兔子。它爬不上树,只能在树下扑打纵跳,望着香气扑鼻的果子,翘尾巴,舔嘴唇。

树,一天天长高了,连有长鼻子的象也吃不到果子了,于是,它们开始争吵起来。

象和兔一齐向锦鸡和猴子嚷道:“这太不公平了,树长高了,只有你们两个吃得到,要知道我们也曾经浇过水啊!”

兔更不满意,说:“是的,真的是很不公平,我从未吃到一个果子,只吃了几片落下来的树叶。”

但是锦鸡和猴子只顾自己吃,不理它们。它们没有办法,就找了一个聪明的人帮助它们评理。聪明人说:“你们四个先不要争,天底下原来没有这种果树,你们先说这果树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长的?你们告诉了我,我就可以帮你们想出调解的办法来。”

锦鸡说:“聪明人啊,正如你所说,天底下本来没有这树,是我从三十三重天上衔来的种子生长出来的,我的功劳最大,难道不是吗?”

兔子说:“虽然锦鸡衔来了种子,但它不知道该怎么办,是我想到把它种到地里,因此才有了这棵树。可我却一直吃不到果子,只能吃到偶尔落下来的几片叶子。你说公平吗?”

猴子说:“虽然有了种子,有人种下地,但我施肥的功劳可不小啊!这树原来只有一根细草那样大,要不是我天天施肥,它怎么能活呢?”

象说:“虽然有了种子,有人种地,有人施肥,但是,天旱了这么久,我每天都用鼻子从河里运水来浇它,它才生长起来的。我也有功劳啊!”

聪明人说:“照这样说,你们每个人都对这树出过力,每人都该吃到这果子。你们与其这样争吵,不如大家一起想出能吃到果子的办法。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致伤害你们之间的感情,而且又能让这棵树结更多的果实。”

它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就一起商量。终于商量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规定大家摘果子要一起摘,让象站下边,象背上站猴子,猴子背上站兔子,兔背上站锦鸡,然后锦鸡摘下果子交给兔,兔交给猴,猴交给象,果子摘好了,大家一起吃。

自从想出这个办法以后,它们就不再争吵了,而且齐心协力使这棵树长得更好,果子也结得更多了。

【哲理点拨】众志成城

这就是常被描绘在藏族地区墙壁上的五色彩画,名叫“锦鸡、兔、猴、象吃果图”。在新的方法出台前后,对于吃果的不同反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是自私自利的散乱状态,大家都没得吃;一种是团结一致的协调组合,大家都能吃到。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即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合理组合,才能取得胜利。团结的前提就是目标一致,彼此谦让,共同进步,以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

猴子摘苞谷

很久很久以前,在峨眉山上住着一只猴子。

有一天,它跑下山来,信步走到一个菜园里。菜园里种满了苞谷,苞谷已经成熟了,猴子看着满园子的苞谷非常高兴,就伸手摘了一个背在肩膀上,得意扬扬地往前走。

一路上,它看到了很多新鲜稀奇的东西。在路过的地方,只要对哪个东西感兴趣,它都要停下来瞧一瞧,心里想着难得有一次下山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玩一玩,看一看,带些好东西回山上去。

过了一会,它走到一片桃林里。桃林里的桃树一棵接一棵,看不到边,而且所有的树上都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桃子。猴子觉得这些桃子实在诱人,就随手把苞谷丢在一边,爬到树上去摘桃子。

摘了桃子之后,它又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到了一个西瓜园。满园子的大西瓜又大又圆,馋得猴子直流口水。它马上又把桃子丢在地上,伸手去摘了一个大大的西瓜。这时候,天渐渐黑了下来,猴子打算回家去了,就转过身来,出了瓜园,背着西瓜兴高采烈地往家赶。

在回家的路上,猴子走着走着,突然遇见了一只野兔。它看着兔子蹦蹦跳跳,非常可爱,就想去逮住那只兔子,所以它又把西瓜扔掉,急急忙忙地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突然跑进了树林子,在树丛间跳来跳去,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猴子着急地在树林里到处找来找去,可不管怎么找都看不到那只兔子。这时天已经黑了,这只可怜的猴子既没有追到兔子,也已经丢掉了西瓜、桃子和苞谷,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家了。

【哲理点拨】持之以恒才能成大事

做事要专心,且持之以恒。故事中的猴子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问题的关键在于猴子不够专心,不能对一件事情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一样,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而后对自己的目标要有耐性、有恒心,不能见异思迁,否则将会一事无成。面对这竞争激烈的时代,唯有执著追求,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取得事业的成功。

小马过河

在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听了,高兴极了,连蹦带跳地说:“好啊!怎么不行?我很高兴能够为您做事。妈妈,什么事啊?”

老马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孩子,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突然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站在河边,为难极了,心想:“这河水有多深呢?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有多好啊!可是现在已经离家太远了,不可能再回去了,我该去问谁呢?”他向四周望了望,看见一头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地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你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回河边,准备过去。这时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小松鼠,松鼠拦住它大叫:“小马!小马!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在河边上走来走去,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叹了一口气说:“唉!还是回家去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了甩尾巴,跑回家去了。妈妈问:“咦,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路,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还淹死了他的伙伴呢。”妈妈笑了,问道:“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了吗?”小马低下头,说:“我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小马,你怎么还是要过河,你不要命了吗?”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一面说,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走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哲理点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马因为片面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第一次没有将事情办好,而第二次的成功就是因为它从自身实际出发,亲身体验,才知道了河水的深浅。这一点正是小马成功的关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轻信他人之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真理,因为真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亲身的体验,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实践,又可以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与其自寻烦恼,不如付诸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敢于行动,勇于实践。行动胜于一切。只有行动了,才有发言权。

三个伙伴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牛、驴和狐狸,它们三个是邻居,也是好朋友。

有一天,狐狸来和牛、驴商量,想出一次远门。

“听说要寻找幸福,就必须到深山里去,咱们三个结伴去,好不好?”狐狸建议道。

牛和驴同意了这个主意,它们就结伴出发,往深山里去了。

在通往深山的路上,几天前曾经有个猎人在此经过,猎人打死了一只老虎,把虎皮搭在马背上走路,不巧又遇到了一只狼,猎人将狼打死,并把狼皮也搭在了马背上。夜里行进在悬崖边上,马失蹄将两张兽皮甩掉后,和主人一块儿跌进深谷摔死了。

狐狸、牛、驴经过这里,看到了虎皮和狼皮,狐狸很有心计,建议带上这两张皮。驴很懒,说什么也不肯驮这两张皮,狐狸就去和牛商量。“牛老兄,只好麻烦你驮上这两张皮了。”

牛不解地问:“这两张皮有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带上呢?”

狐狸很自信地说:“总会有用上的时候,我相信。”

牛很憨厚,没再说什么,就驮上了这两张皮。

三个伙伴又行了一段路,忽然发现后边有响动,原来是小虎和小狼出来寻找父亲,发现了狐狸、驴和牛的脚印,就一路跟踪过来了。

牛和驴远远看到了虎和狼的影子,吓破了胆。狐狸却很镇静,嘱咐牛和驴按照它的主意行事。

等小虎和小狼追到了眼前,牛对着狐狸喊:“这一只虎怎么够我吃呢,快去把它的儿子找来!”

驴也对着狐狸大声吼:“这一只狼我怎么能吃得饱,去把它儿子找来!”

小虎和小狼听了牛和驴的话,吓得掉头就跑。狐狸急忙让牛和驴躲到附近的树上。小虎和小狼跑了一阵,猛然醒过神来,急忙返回来为它们的父亲报仇。在牛和驴躲藏的树下气得乱撞。结果,牛和驴被撞得跌下树来,压断了老虎的筋骨和狼的大腿骨。虎和狼吓得狼狈地逃掉了。

【哲理点拨】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镇静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心理谋略。镇静的实质是一种内在心理机制与相关素质的外在体现,在镇静中思索谋事,能够剔除因慌乱失控的心理影响而导致的对策失误;反之,则抑制思维机变的能力,使决策带有偏颇和不彻底性。同时,镇静可以稳定自己,威慑对手,以便从心理上压倒对手,从而使对手未战先败。

故事里的牛和驴,在镇静的狐狸的指引下,克敌制胜,战胜了强大的敌人。狐狸以弱胜强的关键就在于它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具备镇静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困难,保全自己。

老猴种麦子

有一只老猴,看到农民每年都在地里种上大片大片的麦子,秋天可以收到好多好多的粮食,心想:“我为什么不照他们的样子也种点麦子呢?那样,我冬天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必再出去寻找食物了。”

猴子来到农民的田边,看他们怎么平整土地、撒种、浇水、施肥,然后收获一袋袋的麦子。猴子心想:“这也太简单了,我在山里也开一块地,自己种庄稼,自己养活自己。”

于是猴子在家附近选了一块地方,用木棍把地掘了一遍,再把大块的土块打碎,还真平整得不错。然后,它学着农民的样子在地里撒上了麦种。

过了些日子,地里果真长出了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来。猴子高兴极了,见了别的猴子就不住地夸口,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你们看,怎么样?我种的麦子一点儿都不比那些农民的麦子差。”

其他的猴子见了,异口同声地夸奖道:“你真行!太了不起了!居然能种出这么好的麦苗来!真佩服你!”

老猴子更得意了,它不再去看农民们是怎么养护麦子的,只等着麦子成熟了去收割。

这一天,老猴子闲着没事,就到一个大苗圃里去散步,远远地,它看到苗圃的农艺师正在给一片冬青树剪枝,一会儿的工夫,一片冬青树就被修剪得整整齐齐。

老猴子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它回到家里,决定把自己的麦苗也修剪一遍,以让自己的麦苗也像修剪过的冬青树一样平整。

老猴子说干就干,它一鼓作气将麦苗全部修剪了一遍,自己站在地头,一边看,一边点头:“整齐多了,果然不错!高明!高明!”

老猴子又找来了其他的猴子,炫耀自己的本事,众猴子又好好地把它夸奖了一番。

麦子越长越高,已经抽出穗来了,老猴子到地里一看,怎么又长得参差不齐了呢?再修剪一次吧!

老猴子又不辞辛苦地拿起了大剪刀,把即将成熟的麦子修剪了一遍。这一次,它把好端端的麦穗全都剪掉了,但老猴子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农民们收麦子了,沉甸甸的麦穗显示出又是一个丰收年,而猴子的麦田里却只剩下了麦秆。

【哲理点拨】不要盲目效仿

老猴子看到农民种麦子,也不问青红皂白,别人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并没有考虑这样做是否科学。到最后,当农民在修剪树枝时,它也忙着修剪麦子,结果把好端端的麦穗全剪掉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模仿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弄清楚别人所做的具体事情之后,才能根据对象采取相同的措施,如果盲目模仿,其结果不仅于事无益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事实,看到别人在学习,他们也学习几天;看到别人在实践,他们也赶紧参加活动。两样都想抓,结果都没有抓到。原因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自我的方向是什么,做事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所以往往碌碌无为,无功而返。

没有主意的牛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一头笨牛,这头牛一点儿主意也没有,别人说什么它都轻易地相信,从不仔细地去想想。

有一天,笨牛正在草地上吃草,它一边吃草,一边摇着尾巴,为的是赶走牛虻,免得让牛虻吸自己的血。

一只牛虻在笨牛身边转了好一会儿,却怎么也不能靠近牛的身边。牛虻想了想,装作很亲热的样子对牛说:“喂,朋友,你可真不怕麻烦,吃东西的时候还要不停地摇着尾巴,多辛苦啊!”

牛一边吃草,一边说:“还不是为了赶走你们这些血吸虫。”

牛虻说:“你这可是误会了,我们飞到你身上为的是帮你搔痒,如果真的是顺便吸了一点您的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帮了您的忙总该有些报偿,您说是不是?”

牛不理牛虻,仍然吃它的草。牛虻见牛的尾巴仍然在不停地挥动,便又转起脑筋来了:“牛啊,有件事情我早就想告诉您,但怕您听不进去。”

牛抬起头,看了牛虻一眼说:“什么事?你说吧。”

牛虻说:“背地里人们都叫您笨牛,您知道为什么吗?”

牛气呼呼地问:“那到底为什么呢?”

牛虻说:“还记得去年夏天吗?那次老虎险些要了你的命,还不都是因为您那条该死的尾巴被树枝给挂住了吗?”

牛想了想,点点头说:“的确,那次真是好险啊!”

牛虻说:“这样一条招灾惹祸的尾巴要它干什么?趁早弄掉它吧!”

牛觉得牛虻的话有道理,于是,它便去找老狼,请老狼将自己的尾巴咬断。老狼乐得有一条牛尾巴吃,于是张开大嘴,只几下就把牛的尾巴咬了下来。牛疼得直叫,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牛虻看到牛成了秃尾巴,乐坏了,急忙找来了一些弟兄,一群牛虻肆无忌惮地扑到了牛的身上,尽情地吸食牛的血。牛这才知道上当了,后悔莫及。

【哲理点拨】不可轻信他人之言

听取建议之前要看看是什么人提的建议,如果是心怀恶意的阴谋家,切忌不可盲目听从,而应揭露其阴谋,以免招来灾祸。

换个角度讲,如果自身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会被那些不正确的建议所误导的。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既然是假的,竟然能将人蒙得毫无察觉,主要是假话往往比真话顺耳,而得耳者得人心,人们常常以直觉作为第一判断。所以,要想做到不轻信,就必须足够理性。

猫怕老鼠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老鼠怕猫,从未听说过有猫怕老鼠的故事,可这样的事情还真有。

从前,有个人因为家里有老鼠就养了一只猫,猫不但抓老鼠,还给家人带来了快乐。之后他便又养了几只,到最后,养猫竟成了他的癖好。他家养的猫品种齐全,猫的皮毛颜色各异,大猫、小猫、老猫整天围着他转,足有一百多只。

猫养得多了,哪有那么多老鼠可吃啊,老鼠不是被吓跑了,就是被猫吃干净了,总之,这人家里已经没有老鼠了。猫没有好吃的,就到处乱窜乱叫,每时每刻都闹得不得安宁。无奈,主人只好买肉给它们吃。猫有了肉吃,就不再闹了,乖乖地和主人生活在一起。

这样下来,老猫生下了小猫,小猫一生下来,断了奶就吃肉。渐渐地,这家养的猫已经不知道老鼠是什么滋味了,也没有想过要去抓老鼠。

邻居家闹老鼠的时候,想到他家里有那么多的猫,就上门求助,想借几只过去抓老鼠。主人很慷慨地同意了,挑了几只强壮的猫送给邻居家。

过了一天,邻居把猫给送回来了,十分沮丧地说:“你的猫根本就不抓老鼠,怎么回事呢?”

主人很纳闷,说:“不会的,我每天给它们喂得都很好,它们一个个长得那么结实,怎么可能不抓老鼠呢?”

邻居说:“你自己亲眼看看就知道了。”

猫的主人半信半疑,带着猫随邻居一块儿到了他家里。

晚上,屋里安静下来以后,只见老鼠们从洞口里探出头来,看看没有什么动静,便四处乱窜,有的跳上桌子,有的钻进床下,“吱吱吱”地叫个不停。而猫呢,则老老实实地趴在那里,眼睛定定地看着老鼠,好像在看怪物。

老鼠看到猫呆呆的样子,胆子大了起来,一点一点地往猫跟前走去,猫被吓得直往后退。此时老鼠胆子更大了,索性几只一起围上猫,猫吓得浑身发抖,挣扎着逃出了房门。

【哲理点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养尊处优,就会失去求生存的本能和欲望,只有不断磨炼自己,这种生存的欲望才会更强烈,生存的手段也会更高明,这不正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吗?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人在艰难时期斗志昂扬,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而当理想实现来到了希望的田野上之后,他们就容易腐败堕落,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所谓的希望开始离他们越来越远。原因在于环境变了,人的观念和行动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时代要求我们时刻不能放松自己,要不断磨炼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否则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狐狸偷蜂蜜

一片树林里,住着一群勤劳能干的小蜜蜂。蜜蜂的家族是有名的团结有序的大家庭,它们每天自觉地完成自己的职责,辛辛苦苦地飞到很远的地方去采集花粉,然后,再酿成蜂蜜,存放在一间专门的储藏室里。

树林里的所有动物几乎都知道蜜蜂酿制的花蜜十分甜美可口,可是没有谁好意思去讨嘴吃。有的动物虽然想偷吃,却又害怕蜜蜂的毒刺会刺伤自己,所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只有狐狸一直没有死心。

一天,狐狸被蜂蜜馋得直流口水,它决意要想个主意把蜂蜜弄到手。

狐狸蹑手蹑脚地从一棵大树后边窥探蜂窝的方向,它想:要想吃到蜂蜜,一定要先把蜂巢的地形状况观察清楚,看看蜜蜂们的饮食起居的时间和规律,弄清楚蜂蜜存放的地方,然后再想偷蜜的具体方案。

狐狸真是诡计多端,它一有空就躲在暗处观察蜜蜂的行踪。过了几天,狐狸觉得心里基本有把握了,最后,它决定到近处看看蜂巢的构造建筑有没有被疏忽了的细节。

狐狸悄悄向蜂巢靠拢,感觉没什么危险,谁知刚一探出头来,它就被放哨的蜜蜂发觉了。放哨的蜜蜂立刻发出警报,所有的蜜蜂一齐出动,把狐狸团团围住了。

数不清的蜜蜂在狐狸的脸上、鼻子上、眼睛上拼命地叮咬,狐狸的脸上顿时起了一个又一个被毒刺刺伤的肿块。

狐狸疼得“嗷嗷”直叫,抱着脑袋,拼命冲出重围,垂头丧气地逃回了家。

狐狸被蜜蜂刺得很厉害,它躲在家里养了很久的伤,但它并没有死心。狐狸乘待在家里养伤的机会,又在策划下一步对付蜜蜂的行动计划。

蜜蜂们可乐坏了,以为给了狐狸这么惨痛的教训,以后狐狸肯定再也不敢来偷蜜了。于是,它们便放松了警惕。

待狐狸养好了伤,它认为对蜜蜂的情况已了如指掌,就按照自己制订的行动计划按步骤实施。有一天,趁蜜蜂都放心地出去采蜜的工夫,狐狸溜到蜂巢边,把储藏室里的蜂蜜全部偷走了,连蜂巢也给弄坏了。

【哲理点拨】要将“战斗”进行到底

蜜蜂自以为把可恶的狐狸吓跑了,但是它们却不知道简单的搏斗并没有使敌人彻底臣服,根本的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危险并没有消除。

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工于心计的敌人绝不可以用简单的搏斗方式使他退却,接着就息鼓收兵,而应不遗余力,斗智斗勇,随时准备下一次“战斗”。只有将“战斗”进行到底,彻底征服对手,才能解决根本矛盾,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义犬

从前,有一个商人到芜湖去做买卖,发了一笔大财。这一天,商人租了船,装载着货物,准备坐船回家。

上船前,商人看到有一个酒店的门前拴着一条狗,主人正要杀狗。商人走到店主身旁,对店主说:“把这条狗卖给我吧,看它眼睛里含着泪,怪可怜的。”

店主见对方给的钱不少,把狗卖给了商人。商人带着狗上了船。

船夫原来是一个惯偷,他看到商人的行囊鼓鼓的,心想一定是个有钱人,不由起了歹心。船行至江中,船主就把船划到深草丛中,趁商人不备,举起船桨,将其打昏落入江中。

那只狗一见主人落水,哀叫着也跳入水中,用嘴叼着主人的衣服,在波浪里一起沉浮着,不知漂流了几里远,终于将主人拖至江边的浅滩处。

狗游出水面,跑到有人的地方,“汪汪”地哀叫。人们觉得奇怪,就跟着狗来到江边,他们看到了昏迷不醒的商人。大伙一齐动手,将商人抢救过来。商人醒来后,原原本本地说了事情的经过,大家都很同情他,并愿意帮助他。

商人决定回去找那个船主,便让大家用船把他送回芜湖码头,等候盗船归岸。等商人来到了码头,却发现狗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商人也顾不上找狗,就去江边停泊的商船中寻找自己曾经坐过的那条船。

商人到达码头已经三四天了,只见载货的船只太多了,一眼望去,商船的桅杆简直就像一大片森林一样,要想在这么多的船只中找到那只船,真比大海里捞针还要难。

商人无可奈何地一条船一条船地观察,看得头昏眼花,还是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那条船。垂头丧气之余,也只好自认倒霉,他决定就此回家。这时,突然听到狗叫的声音,那只狗不知从什么地方跑了回来,望着主人大声吼叫。商人呼叫它,它却往远处走。商人就尾随着狗走过去探个究竟。只见那只狗猛地奔上了一条船,咬住了一个人的裤腿,说什么也不松开。

商人急忙赶过去,发现被咬的人正是那个谋害自己的船主。

船主完全改换了装束,连衣服和船只都改变了,若不是被狗认出来,商人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来。商人喊了几个人来,将船主手脚捆住,仔细搜他的船,发现被抢去的财物都还在呢!

【哲理点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如果以仁爱之心待人,真诚地对待一切,将要得到的必定是尊重与忠诚。同样,当你接受别人的仁爱之心时,也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只有这样,人际的网络才能通畅,生命的乐章才能和谐。

失算的喜鹊

有一只喜鹊不像其他的鸟那么无知,它总是很有远见,常常根据自己的预测来决定自己的窝建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夏天,喜鹊预计当年的秋天会有狂风从这里吹过。它想:这样的天气住在高高的树上,肯定会有危险,万一被大风刮翻了窝,岂不是会出大事?

于是,喜鹊开始寻找新的住址。它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别的鸟见了,都问它:“喂,喜鹊,你整天忙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究竟在做什么呀?”

喜鹊忙得连答话的时间都没有,匆匆忙忙地观察着,还真让它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地方。那是一片茂密的树丛,树丛深处有一棵大树,在这棵大树底部离地面仅几尺高的地方有一个大树杈,树杈处平展展的,正是搭窝最好的地方。

喜鹊高兴极了,它不辞辛劳地开始重新垒窝。不久,一个崭新而结实的喜鹊窝搭成了。喜鹊拆了旧巢,搬进了新居。

秋天到了,劈头盖脸的狂风卷着泥土刮过树林,喜鹊的窝因位置很低,加上周围有一圈树丛的屏障,所以安然无恙。

喜鹊为自己的高见得意不已,别的鸟也赞叹喜鹊的远见了不起。喜鹊现在可以安心做妈妈了。它下了好几个可爱的蛋,然后,静静地守护着小宝贝出壳。

小喜鹊们出世了,喜鹊妈妈可忙了,它每天要飞出去为小喜鹊们找食物吃,尽管很辛苦,但它的心里甜滋滋的。

有一天,喜鹊妈妈又出门为小喜鹊们寻找食物了。

一个大孩子带着弟弟妹妹们出来玩。他们路过喜鹊窝时,那个大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小喜鹊,他高兴地说:“太可爱了,这些小喜鹊长得多招人喜欢呀!”说着,一伸手,一踮脚,就从窝里取出一只小喜鹊。其余的小喜鹊“唧唧喳喳”地叫起来,那些弟弟妹妹们也嚷着要小喜鹊,可是他们个子矮,够不着,于是拿了棍子来捅,一下子把喜鹊窝给捅掉了。小喜鹊们还不会飞,一个个都摔死了。

【哲理点拨】聪明反被聪明误

喜鹊本以为自己很有远见,非常聪明,把窝建得很低,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被风刮跑,结果,风没有把窝吹跑,而窝却因为位置低而被小孩子们捅掉了。喜鹊妈妈在怨恨那群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导致这种恶果又能怪谁呢?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有利之中又往往存在着不利因素,这就要求要全面考虑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在一个计划、方案落实前,将不利因素考虑得越充分,越能保证计划和方案的合理性。

猪的才能

很久以前,所有动物都生活在山林里。后来,人类经过千辛万苦把它们统统驯服了,才把它们带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并且决定让它们帮助人类做事。

但人们并不了解动物的特长,所以决定搞一次测验,然后根据它们各自的能力安排它们的工作。测验开始,许多动物都来了,有的是看热闹,有的则是诚心诚意地想参加。

第一项测验是赛跑。人安排好了赛程和比赛规则后,就问它们:“谁参加了这个项目的比赛,请站出来?”

马站了出来,猪不甘示弱也站了出来。比赛开始了,马飞快地冲了出去,猪也奋力地往前跑去。可拐过山坡后猪就钻进了树林,睡了一小觉之后,猪听到有马蹄声,这才跑出树林,和马并排跑到了终点。

人们说:“猪那么胖,居然和马跑得一样快,真不简单。”

第二次比赛种地。人问:“谁愿意参加这项比赛?”

牛走出队列,猪也摇摆着自己肥胖的身体走了出来。

比赛开始了,牛精心细致地耕地,猪却在耍滑头,它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弄了满身泥,还故意对牛说:“加把劲儿,不要辜负了主人的热心关照啊!”

人听了猪的话,觉得心里很舒服,心想:猪很厚道,不但干活不怕脏,还关心别人,鼓励别人,真难得!

结果这场测验猪又胜利了。

第三个比赛项目是唱歌。人说:“这项比赛谁参加呢?”

公鸡蹦到人的面前,猪又来到人的面前表示要参加歌唱比赛。

比赛开始了。公鸡高高地昂起头,挺起胸,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猪哪里会唱歌,它只会瞎哼哼,可是,它自有办法。每次公鸡张嘴的时候,它也跟着唱,公鸡闭嘴的时候,它也赶紧闭嘴。这样,居然骗过了众人的耳目。人以为猪唱得很好,这场比赛又判它赢了。

通过考察,人认为只有猪是全才,对猪十分重视和喜爱。但是没过多久,猪就露馅了。人让猪去耕地,猪却在地里乱跑;人让猪报晓,猪每天只会睡懒觉,太阳出来了才哼着爬起来;人要骑着猪出门赶集,结果猪把人甩在了地上。人这才知道猪什么才能都没有,只会骗人。

从此,人决定养猪只为了吃肉。

【哲理点拨】切勿自欺欺人

猪什么都不会,却因为弄虚作假,被人们评为全才。可是,事实终究是事实,当假象被揭穿,所谓的全才只不过是一个会骗人的笨猪,它的处境便可想而知了。因此,欺骗只能得到一时的荣誉,一旦被识破,其处境必将十分尴尬。

当前,文凭造假、学术造假、职称造假等现象大量存在,一些人蒙混过关,或许能一时得逞,但做任何事情都得靠真功夫。当一个人头脑里没有思想,行动中没有能力,仅靠蒙人的假资历在社会上混,终究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不听话的公鸡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户农家。这户农家养着一群鸡,其中有一只老母鸡,其余的小鸡都是它的孩子。鸡妈妈非常疼爱它的孩子,平时总是不让它们走远,即使一会儿不在身边,鸡妈妈也会很着急。

一天傍晚,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回家,它们在村外的田野里已经玩了整整一个下午了,现在天色晚了,该回窝了。

鸡妈妈一边“咕咕”叫着,一边带着孩子们进了村,快到家门的时候,它忽然发现有一只小公鸡不见了。鸡妈妈就让小鸡们先回窝,自己跑出去找那只丢了的小公鸡。

鸡妈妈沿着回来的路走,边走边发出“咕咕”的声音呼唤自己的孩子,最后终于在村边的一口水井旁找到了小公鸡。鸡妈妈生气地对小公鸡说:“孩子,你为什么不跟着妈妈?这井边怎么可以玩?掉下去怎么办呢?太危险了,以后一定要听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公鸡一边答应着,一边却并不在意地问:“井边有什么好危险的?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我只不过是看看,没有危险的。”

母鸡皱着眉头,对小公鸡说:“大人的话总是有道理的,你一定要记住,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小公鸡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好吧,我会听话的,以后不来就是了。”

过了几天,小公鸡无意中又走到了水井边。它站在远处看着水井,想到了妈妈的话,于是掉转头就走。可走了没多远,它又停了下来,心里忍不住想:去看看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什么事都没有呢,说不定是妈妈听信了谁的话,才以为这里很危险呢!小公鸡想着想着,脚下一步步往水井边挪,快到井边的时候,它停住了。小公鸡担心妈妈知道了会生气,“还是不要去了。”它一边想,一边走回家了。

又过了几天,小公鸡实在是忍不住了,又偷偷地跑到了水井边,它左右看看,没有谁跟在身边,便趴到井沿上往下望。

井里边什么也没有,再看井水,亮亮的一汪,里边有个晃头晃脑的怪家伙,那怪家伙正盯着它看,小公鸡很生气,冲着水里的影子喊着:“你神气什么?”水里的影子也冲它喊,小公鸡的火气上来了,一拍翅膀冲向了那个怪家伙,只听“扑通”一声,小公鸡掉进了井里,它再也没能上来。

【哲理点拨】虚心好学,积累经验

经验和阅历丰富的长者常对年轻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其意在于自己的经验和阅历以及给年轻人的忠告,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本,也是年轻人最缺乏的。遗憾的是,年轻人往往并不把这种财富当做终身受益的宝贝积累起来,反而不屑一顾地视之为毫无价值的东西。

故事中的小公鸡没有生活经验,又不能虚心学习,当妈妈提出忠告时,仍然将信将疑,最终没有听从妈妈的劝告,酿成大祸。故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有虚心好学、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鼯鼠为啥没有能耐

田野里有一只小鼯鼠,圆脑袋,秃耳朵,大眼睛,胖胖的身体,毛茸茸的长尾巴,长得非常可爱。

小鼯鼠从小很聪明,又爱吃,又贪玩。鼯鼠妈妈对它说:“大地上的动物都笑咱们鼯鼠没有能耐,你出门学点本事吧!”

小鼯鼠一蹦老高:“妈妈,你放心吧,我准能学出本事来!”

小鼯鼠见小鸟飞得又快又高,就跟着小鸟学飞行。小鸟先教它从地上飞到田坎,小鼯鼠很快就学会了。小鸟又教它飞上房顶,再飞上大树,小鼯鼠试了试,觉得很费劲,它喘着气说:“我已经能飞上田坎,再飞上房顶、大树,太麻烦了,不用学了!”

小鼯鼠向小白兔学跑步。小白兔给它讲了和乌龟赛跑的经验,然后小鼯鼠跟着小白兔跑,很快便学会了。于是,小白兔又教它和猎狗赛跑的办法,小鼯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说:“我已经赛过乌龟,再和猎狗赛跑就没有必要了,不用学了!”

小鼯鼠又向小鸭子学游泳,小鸭子先教它在浅水里打扑腾,小鼯鼠学得蛮舒服。小鸭子又教它扎猛儿,小鼯鼠试了两次,觉得很憋气,伸出脑袋说:“这玩意儿不能学,再学就断气了!我已经学会了游泳,别的就不用学了!”

小鼯鼠向小猴子学爬树。小猴子教它爬矮树,小鼯鼠试了试觉得有意思。小猴子又教它爬高树、在树上“荡秋千”,小鼯鼠一看,顿时傻了眼,感觉这样爬太危险,忙说:“我爬矮树就行了,别的不用了!”

最后,小鼯鼠向老鼯鼠学打洞。老鼯鼠说:“这是咱们看家、保命的本领,你得好好学啊!”小鼯鼠答应了。可是,洞越打越深,越来越难打,运土也很费力,累得小鼯鼠筋疲力尽,它叹了一口气,偷偷地跑回家,再也不想学了。

鼯鼠妈妈问:“孩子,你出门一个月,学得怎么样啊?”

小鼯鼠骄傲地说:“妈妈,我学会了飞行、跑步、游泳、爬树、打洞五种本领,学得不错哩!”鼯鼠妈妈听了很高兴。

小鼯鼠的本领究竟怎样呢?在田野动物体育比赛大会上,它在飞行、游泳、爬树三项比赛中都得了倒数第一名,赛跑成绩好一点,也只是超过了小乌龟和小鸭子。这不算什么,更加不幸的事情还在等着它呢!

一天黑夜,小鼯鼠到地里偷花生,它挖得两兜花生,拖着往回走,被值班的猫头鹰发现了。小鼯鼠扔下花生就跑,好容易钻进了鼯鼠洞。可是洞挖得太浅,猫头鹰用爪子抓了几下,就把小鼯鼠给逮着了,可怜的小鼯鼠成了猫头鹰的美味夜餐。

【哲理点拨】学有所专才能有所成就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游离于知识和实践之外,是很难出什么成果的。学习技能需要学习者以研究的姿态领悟学习的真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勇于付出,才能有所成就。华而不实、到处撒网,什么事都想学,什么事都想做,到头来什么事都学不会,什么事都做不好。可怜的小鼯鼠就是什么都想学,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好。

社会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但只有学有所得才能有所成就。

猴子的经验

猴子在街上买了杯子、碗、茶壶和盘子。

它用右手拿起两只杯子,左手提起两把茶壶,两手拿得满满的,地上却还剩有盘子和碗,不行,再来。

它右手拿起两只碗,左手提起两只盘子,可是地上还有杯子和茶壶,不行,再来。

尽管它抓耳挠腮,左拿右提,却总不能把东西全部拿起。它有点焦急了。

忽然,一个过路人来了,手里提着竹篮,篮里装着很多东西。

“啊!竹篮可以装很多东西。”猴子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它很高兴地也买来了竹篮。果然,全部将杯子、碗、盘子和茶壶都妥善地拿回家了。

从此,“竹篮能装很多东西”成了猴子最宝贵的经验。

一天,猴子家里着了火。它忙着搬运东西,吩咐小猴子们拿竹篮去打水灭火。小猴子去了半天,还不见回来。这时,火势越来越大。它着急了,决定亲自跑到河边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老猴子一路急匆匆地赶到河边,只见小猴子正蹲在河边打水!小猴子在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把篮子放入水中,提起来;再放入水中,再提起来,一次又一次,但总不见它提水离开河边。老猴子看到小猴子这样休闲,很为它的不懂事感到失望。老猴子顾不得听小猴子解释,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声骂道:“该死的东西,我以为你没命了呢!家里十万火急,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玩!……”还没等小猴子反应过来,老猴子就已经匆匆地把竹篮抢了过来。

小猴子像挨了鞭子一样,委屈地颤抖着,抽泣着说:“妈妈!你冤枉我了!我没有在玩啊!我明明打了一篮子水,可是一提起来,就没有了。打了半天,总是这个样子。”

“胡说!”老猴子越发生气了,“竹篮不仅能装东西,还能装很多很多。我亲自装过杯子、碗……没用的东西,我打给你看!”

接着,老猴子就用竹篮打起水来。

结果,它傻眼了。它每提起一次,水就顺着竹篮落了下来。一次又一次,老猴子都失败了,它并不比小猴子高明到那里去,水还是一点都没有打上来。小猴子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老猴子,结果老猴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它很迷惑:为什么竹篮不能装水呢?

最后,竹篮并没有帮它们扑灭这场火,老猴子终于明白了,原来竹篮也不是万能的!

【哲理点拨】跳出思维定式看问题

竹篮打水一场空,经验必须灵活用。竹篮原本是猴子的看家宝贝,在它眼里,竹篮能装很多东西,因此就断定竹篮什么都可以装,这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

世上什么都不是万能的。经验必须活学活用,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可固执己见,犯思维定式的错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跳出思维定式,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全面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穿山甲的教训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虎和螃蟹、鹧鸪、穿山甲成了最亲密的朋友,非常要好。老虎素来有“百兽之王”的称号,大家都很尊敬这位朋友,并尊其为大哥,随老虎出生入死,其乐无穷。

刚开始的一段时期,老虎能在山里找到许多东西吃,加上朋友之间也常送点东西吃,大家礼尚往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老虎得意地做大王,螃蟹、鹧鸪和穿山甲又非常愿意尾随其后,即使不经常一起出入,但它们也感觉沾了老虎大哥不少的光,所以对大哥更加效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老虎每天都要上山,每天都是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山上没有什么可以让它吃的了。老虎也开始着急了,这样的话,迟早自己会被饿死的,没有肉的日子怎么过呢?于是它开始左思右想,上看下看,急得团团转,饿得直冒汗。忽然老虎灵机一闪,想到了昔日的几个好朋友——螃蟹、鹧鸪和穿山甲。

老虎来到了螃蟹面前,向螃蟹倾诉了痛苦之情,然后对螃蟹说:“螃蟹老弟,我知道你最明事理,既然我们是朋友,而我又快要饿死了,请你帮帮忙,让我把你吃了,好吗?我会记住你的恩情的。”

螃蟹一时傻了眼,想了一会儿说:“好啊,把你的尾巴伸过来,我顺着尾巴爬进你的嘴巴让你吃。”

老虎很高兴地把尾巴伸过去,螃蟹伸开了两把大钳,使劲地钳住老虎的尾巴,老虎痛得大叫一声,尾巴一甩,螃蟹一松钳,被抛上空中,掉到山下的深潭里去了。

老虎来到了鹧鸪面前,向鹧鸪倾诉了愤慨之情,对鹧鸪说:“鹧鸪老弟,我知道你最明事理,绝对不像螃蟹那样忘恩负义,既然我们是朋友,而我又快要饿死了,请你帮帮忙,成全我,好吗?我会记住你的恩情的。”

鹧鸪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好啊,但是我的屎好臭,还很脏,等我拉完屎你再来吃吧!”

鹧鸪拉完屎,趁老虎不注意,便溜进草丛里去了。老虎等急了,走过去想把鹧鸪吃掉,哪知一脚踩着鹧鸪屎,摔了一跤。鹧鸪在草丛里见到了,高兴得大叫起来。

老虎想吃螃蟹吃不到,想吃鹧鸪吃不了,最后,只有去找又臭又蠢的穿山甲。这次,老虎见到穿山甲再不问什么了,一口就咬住了穿山甲的背。穿山甲的背上长着坚硬的甲片,老虎啃了很久,把牙都快要磨烂了,却没有啃到一点肉的感觉。啃了半天,除了累得气喘吁吁,温饱问题还是没能解决。老虎便说:“穿山甲老弟,你怎么全身都硬邦邦的呀!”穿山甲根本没有想到老虎要吃自己,以为老虎在和它开玩笑,便老实地说:“大哥,你真笨,我全身只有肚子才是软的。你难道不知道吗?”穿山甲说着,就自己翻了个跟斗,向老虎大哥展示自己肉嘟嘟的肚子,并告诉老虎说:“我也有肚子的!”可没等穿山甲说完,老虎的利牙已经上来了,随着一声惨叫,可怜的穿山甲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它的老虎大哥吃掉了。

【哲理点拨】扬优补弱,趋利避害

我们暂且不论造成穿山甲悲剧的主要原因,但一身坚硬的甲片,本可以成为穿山甲可靠、坚实的防御武器和生存资本,而它却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反而突出自己的弱点,并大方地暴露给对方,这至少也是值得穿山甲总结的教训之一。把弱点暴露给对方的后果,就势必掩盖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张扬个性、完美展示自我的同时,一定不要太固执,要善于机敏地掩盖自己的弱点,扬优补弱,灵活应对,选取好的突破口,巧妙而成功地解决各种问题,处理各种关系,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骄傲的老鸦

狐狸饿极了,树上虽然有很多鸟,但都无法吃到口。它只好倒在地上,装作快要死了的样子,想等鸟群走近自己身边,猛然去捉住它们。一只老鸦看见了,心想:狐狸为什么躺在这里啊!是死了还是在睡觉?我要好好地看一看。

老鸦发觉狐狸虽然是僵卧不动,但鼻子还在呼吸,便笑道:“哈哈,狐狸你诡计多端!”随后飞到树枝上喊道:“喂!朋友们听着,地上的狐狸是装死的,这是一个阴谋,大家不要上狐狸的当啊!”

狐狸的诡计被揭穿之后,无可奈何地溜走了。它狠狠地骂道:“我不会放过你的!老鸦咱们走着瞧吧!”

一天,狐狸走到一棵老树旁边,见树上有一个喜鹊巢,便恐吓道:“喜鹊,我要爬上树把你全家吃掉!”

喜鹊苦苦地哀求它饶命。狐狸便说:“我老实对你说吧,如果你抛下一个蛋给我吃,我便走开。”

喜鹊是很疼爱自己的蛋的,怎么会忍心抛下给狐狸吃呢?但是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它又不能不理狐狸。怎么办呢?正在犯愁时,喜鹊想起了老鸦,便去找老鸦,希望老鸦能够帮助自己脱离困境。喜鹊见了老鸦,哭着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讲给老鸦听。

谁知老鸦却大笑起来,它笑着说:“傻瓜,傻瓜,狐狸是不能上树的,你难道不知道吗?待它再来时,你就对它说:‘狐狸,你上来拿蛋吧!’这样它就不会再来恐吓你了。”

喜鹊半信半疑地回去了。

第二天,狐狸果真来了。喜鹊便照着老鸦教给它的那样说:“狐狸,你上来拿蛋吧!”

狐狸问道:“为什么?”喜鹊说:“没有什么,请你上来吧!顺便参观一下我们的家,欢迎你啊!”狐狸有点傻眼了,但它接着说:“那么,我现在就上去,把你全家吃掉了,你不要后悔啊!”

喜鹊依然笑着说:“上来啊,狐狸,欢迎你!”

这时,老鸦也飞来对狐狸说:“狐狸,你是个骗子,专会装腔作势,这回是办不到了!”狐狸的诡计又被老鸦揭穿,愤愤地离开了。

老鸦两次都用巧智战败了狐狸,认为自己是鸟群中最聪明的一个了,因此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它常常对自己的同伴说:“我是树林里最聪明的鸟,谁能敌我呢?就连那狡猾的狐狸也被我弄得走投无路,其余的就不用说了。”

一天,它在树枝上看见狐狸从树下走过。便叫道:“哈哈!狐狸,你今天又想做什么呢?老实交代吧,你是瞒不过我的!”

狡猾的狐狸答道:“是啊!这森林里就数你最聪明了,而且你走路的样子非常美丽,好像一位皇后,以后就称你为森林王后,好吗?”

老鸦听了这些话,得意极了,便以为自己是林中王后了,把狐狸的狡猾也给忘了。于是它飞下树来,在狐狸面前大摇大摆地踱来踱去,高兴极了。

狐狸趁机对它说:“我有一个疑问,一直迷惑不解,想向你请教:冬天吹北风的时候,你如何度过呢?”老鸦道:“那很简单啊,我只要把头藏在翼里面就可以了。”

狐狸说:“你的翼好像没有藏头的地方。”老鸦就骄傲地说:“我做给你看。”于是,老鸦很熟练地把头藏在翼里,高兴地向狐狸展示自己的聪明和灵活,就在此时,狐狸猛地扑了过来,将老鸦一口吃掉了。

【哲理点拨】骄傲之心不可有

人们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往往做得很棒,但常常由于自己一时的骄傲而在一些小事上犯错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老鸦连续两次戳穿了狐狸狡猾的伎俩,表现出它的聪慧和机敏,可是最终还是落入狐狸之口,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骄傲和虚荣。

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骄傲之心不可有。

蝉和杜鹃鸟

蝉和杜鹃鸟同住在密密的林子里。

蝉时常攀在高高的枫树上,鼓动着双翼,尽情地高唱着,在苍山林海之间,远远就能听到它的歌声。

杜鹃鸟有一对彩色的翅膀、一张金色的小嘴,还有一副会唱歌的嗓子。它话多,一天说个没完,唱个不停。它最喜欢的东西,要数绿叶上的露珠。

可是,蝉和杜鹃鸟经常吵嘴,原因是它们都有各自的愿望和要求。

蝉希望天天艳阳高照阳光灿烂,在这样的日子里,它们可以尽情地歌唱。

杜鹃鸟却希望每天都下雨,好使自己随时可以喝到清凉的雨露。

有一天,蝉和杜鹃鸟争吵起来了。

蝉说:“我认为晴天好!我喜欢晴天!”

杜鹃鸟说:“我认为雨天最棒!我喜欢下雨的日子!”

它们你一句我一句,调子一个比一个高,声音一个比一个亮,争得面红耳赤,不分高低。谁是谁非,它们自己无法评判。

于是,蝉和杜鹃鸟一同去到画眉鸟的身边,请求画眉鸟为它们评理。画眉鸟说:“我每天都很忙,一边要和大家唱歌,一边还要找小虫哺养幼鸟,你们最好另寻他法吧!”

蝉和杜鹃鸟只好离开,一起去河边找翠鸟给它们评理。翠鸟说:“我一天到晚忙着捕鱼抓虾,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帮你们考虑这个是非问题,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蝉和杜鹃鸟只好离开了。

最后,它们一起来到了农夫那里,请求农夫老人帮它们评判是非。老农夫捋着花白的胡须,为这两位森林的来客评理。他说:“你们想一想吧,如果天天都是大晴天,那么,地上的万物不是早就给太阳晒得枯死了吗?蝉还能在树林里放声高歌吗?而如果天天都是雨天,那么,天下万物不早就给大水淹没了吗?杜鹃鸟还能吸食什么露珠呢?”

老农夫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只希望满足自己的要求,不顾世界是一个整体,到头来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吃亏的还是你们自己。”

蝉和杜鹃鸟听过之后,觉得老农夫的话很有道理,它们再也不争辩了,惭愧地飞回了密密的林子里。

从此之后,蝉和杜鹃鸟彼此友好相处,蝉依旧喜欢在炎热的季节里爬上高高的枫树,快乐地自由唱歌,成为夏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杜鹃鸟依旧喜欢在清爽的雨后尽情吸食那绿叶上粒粒闪亮、可口的露珠,整日沐浴在大自然的甜润之中。它们成了森林的晴雨表,伴随着森林健康、愉快地生活着。

【哲理点拨】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老农夫语重心长的话,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即想问题做事情不能只满足自己的要求,要从整体需求着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有权利提出属于自己的合理要求。但是,社会是一个整体,当自己的要求与他人的要求发生冲突时,或者当自己的要求与整体的利益有矛盾时,都需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因为只有这样,个人利益才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如果不顾整体利益,在矛盾与冲突面前,都不愿让步,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自己。

蜗牛的硬壳屋

据说从前的蜗牛,走路像蟑螂一样快,身上也没有背着硬壳屋。可现在呢,蜗牛走路慢腾腾的,半天爬不出一寸路,而且老是扛着一座沉重的硬壳屋。这是为什么呢?

一天中午,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打得芭蕉叶子都破碎了,来不及躲雨的蝴蝶、蜜蜂、蚊蝇、毛虫都被雨水弄得湿淋淋的,有的还被雨点打伤打死了。

蜗牛自己有一个硬壳屋,不怕风吹,不怕雨淋,当大雨来临时,它把头往里面一缩,躲在屋里睡觉了。

一只蜻蜓被雨水打落在蜗牛屋边。蜻蜓哀求道:“蜗牛兄弟,能让我进屋躲躲雨吗?外面的雨太大了,大雨会把我打死的!”

蜗牛慢腾腾地伸出了两根触角,没好气地说:“我的房屋是我自己的,不要打扰我的午休,我是不会让别人用的!”

蜻蜓只好走开了,刚要鼓起翅膀,一阵瓢泼大雨就把它打落在水里了。

这时,有一只大头蚂蚁被雨水漂流着,流过蜗牛的屋边。大头蚂蚁一把抓住蜗牛的屋角,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它气喘吁吁地向蜗牛哀求:“蜗牛大哥,真高兴遇到你啊!外面的雨太大了,赶紧让我进屋躲躲吧,否则雨水会把我冲跑的!”

蜗牛又一次慢腾腾地伸出了两根触角,没好气地说:“我的房屋是我自己的,不要打扰我的午休,我是不会让别人用的!”

大头蚂蚁只好走开了,刚一松手,哗啦啦的雨水就把它冲走了,漂啊漂,最终漂进了不远处的池塘里,再也没能出来。

之后,又有蚊蝇、毛虫来向蜗牛请求借屋避雨,但都被蜗牛拒绝了。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蜗牛伸伸懒腰,觉得肚子饿了,走出房门,要去寻找东西填填肚子。它刚走出两步,想起刚才的一幕幕,不自觉地又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房子——一座光亮光亮的硬壳屋,屋顶镂着美丽的花纹,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蜗牛越看越得意,最让它骄傲的是,它的屋子能躲风,能避雨,简直就是个宝贝。它心想:“正是因为我有这么一座好的房子,别人才不断想占用的吧!现在我离开房子去找食物了,万一别人趁我不在,乘虚而入,钻进我的房子怎么办呢?”思前想后,蜗牛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决定把房子带在自己的身边。

从此之后,蜗牛不管到什么地方,也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它都把房子背在身上,唯恐别人抢走了自己的宝贝。日子久了,蜗牛身上的肌肉就和房屋粘连在一起了,想分也分不开了。不过蜗牛倒也高兴,不用担心自己会把房子背丢了。所以现在的蜗牛,只好一辈子都扛着沉重的硬壳屋。

【哲理点拨】从自闭中走出来

蜗牛的硬壳屋,成为蜗牛自私自利、自我封闭的包袱,压得蜗牛气喘吁吁,半天都走不出一寸路,多可怜啊!可怜的蜗牛,整天沉溺在对别人的防范之中,最后得到的是沉重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惯于以个人为中心,不愿为他人和社会付出一点,又怎么会有回报呢?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别人,当你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回报你。因此,不要作茧自缚,把自己牢牢地捆绑住,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结交新朋友。

蚂蚁和蟋蟀

炎热的夏天,蚂蚁们仍然在辛勤地工作着,每天一大早便起床,之后就开始工作,觅食,筑巢,一刻也不停歇。

蟋蟀们这时在干什么呢?它们天天躺在草丛间、树荫处,“唧哩唧哩,唧唧、唧唧”地唱着歌,游手好闲,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在夏天,每一个地方都有美味可口的食物,满山遍野都有香气馥郁的花朵在盛开,这真是个快乐的夏天啊!蟋蟀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它们对蚂蚁的辛勤工作感到非常不解,于是好心地对蚂蚁说道:“喂!喂!蚂蚁先生,你们干吗要那么努力地工作呢?天这么热,现在又不愁吃的,你们还是稍微休息一下吧,像我这样唱唱歌、睡睡觉,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没有停下手里的活,一点也没有休息的意思,它们说:“在夏天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冬做准备啊!我们可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唱歌、玩耍!”

蟋蟀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会蚂蚁,心里想:“啊!真是笨蛋,干吗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现在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很快就在唱歌和睡觉中结束了,清凉的秋天也过去了,冬天终于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口哨,树叶落了,草也枯黄了,天空中开始飘起了雪花。

蟋蟀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因到处都是雪,一点食物都找不到。它们趴在地上,再也没有力气唱歌了,并后悔地说:“我若像蚂蚁那样,在夏天里贮存些食物该多好啊!”

蟋蟀摇摇晃晃,蹒跚地走在雪地上。

可是一直劳动着的蚂蚁,它们一点也不惧怕寒冷的冬天,因为它们在夏天积存了好多食物,并且建了温暖的家。

当又饿又冷的蟋蟀找到蚂蚁的家时,蚂蚁们正在暖和的家里快乐地吃着东西呢!

“蚂蚁先生,请给我点吃的东西好吗?我饿得快要死了!”蟋蟀哀求道。

蚂蚁们吓了一跳。“咦!你不是在夏天里见过面的蟋蟀吗?你在夏天里一直唱着歌,我们还以为你到了冬天会是在跳舞呢!来吧!吃点东西,等恢复健康,再唱快乐的歌给我们听,好吗?”

面对着善良亲切的蚂蚁们,蟋蟀忍不住流下了惭愧的眼泪。

【哲理点拨】勤劳才能致富

蚂蚁的幸福来自自己的勤劳,来自对事物预先的准备;蟋蟀的落魄来自自己的懒惰,来自对事情“明日复明日”的态度。

这正像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勤恳的态度,能够兢兢业业;其次是要对未来的困难、问题提前有一个准确的估计,然后对所估计的情况认真做准备,不怕困难,不怕麻烦,以备不测。懒惰,只会快乐一时,结果只能是后患无穷。

抬着驴的父子

从前有个父亲带着儿子要去市场卖驴子,驴子走在前头,父子俩随行在后,村里的人们看了都觉得很可笑。

“真傻啊!骑着驴子去多好。”

“对啊!说得对啊!”父亲突然觉得很有道理。

“孩子,骑上驴子吧!我跟在旁边,不会让你掉下来的!”

父亲让孩子骑在驴背上,自己则跟在旁边走着。

这时,对面走来一个父亲的朋友。

“喂!喂!让孩子骑驴,自己却徒步,这算什么事!现在就这么宠孩子,将来还得了!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叫他走路才对,让他走路,让他走路!”

“噢!对呀!是有道理。”于是父亲让孩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孩子跟在驴子前面,蹒跚地走着。走着走着,他们碰见一个挤牛奶的女孩。女孩用责备的口吻说:“哎哟!世间竟有这么残酷的父亲,自己轻轻松松地骑在驴背上,却让那么小的孩子走路,真可怜。瞧,那孩子多痛苦,东倒西歪地跟在后头,实在可怜啊!”

“是啊!你说得有理!”父亲点头赞同。于是,父亲叫孩子也骑到驴背上,朝着市场的方向前进。驴子同时要载两个人,非常吃力,呼吸急促,四条腿摇摇晃晃地直发抖。

可是父亲并没有发觉,还一边哼着歌曲,一边在驴背上摇晃呢!

驴子好不容易走到了教堂前,教堂前面站着一位牧师,牧师叫住了他们:“喂!喂!请等一下,让那么弱小的动物载两个人,驴子太可怜了。你们要去哪里呢?”

“我们正要带这匹驴子去市场卖呀!”

“哦!这更有问题了。像你们这样,不等走进市场,驴子就先累死了,你们还卖给谁去?”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把驴子抬着去吧!”

“好!有道理。”

父子俩立刻从驴背上跳下来,然后把驴子的腿绑起来,再用棍子抬着驴子。这样抬着,当然非常重,所以父子俩涨红了脸,摇摇晃晃地喊着:“怎么这么重呢?”

看见这情景的人都呆住了,纷纷惊叹:“真是奇怪的人啊!”

抬着驴子的父子走到一座桥上,“孩子,市场快到了,再忍耐一会儿吧!”父亲虽然这么说,可是自己和孩子都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

驴子毕竟是驴子,正常行走没有问题,可倒吊着被人抬着走反而痛苦得不得了,不但口吐白沫,还粗暴地扭动起来。

“嘿!老实点啊!”父亲斥骂着,可是驴子不听,扭动得更厉害了。突然,棍子“啪”的一声折了,驴子倒栽葱似的掉进了河里。很不凑巧,雨后河水暴涨,驴子就在那瞬间被急流吞没,看不见踪影了。

“啊!怎么会这样呢?这都是一味听别人的意见,而产生的后果啊!”父子俩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去。

【哲理点拨】坚持自己的主见

人应当有主见,而且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地一味听别人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独立判断。别人的意见只能当做一个参考,因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只有自己最清楚其来龙去脉,也只有自己才能把握其发展方向。这就是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狡猾的狐狸

两只狗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发现的,拿来!”

“才不给呢!”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狗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狗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您给评评理,是它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再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称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左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还是太轻了!”

于是再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狗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

结果狐狸把食物吃得一干二净,还说:“啊!真好吃!嘿!再见了,孩子们!”

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地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两只狗垂头丧气,以后再也不敢吵架了。

【哲理点拨】齐心协力,上下同心

狐狸的狡猾早已人人皆知,可它的诡计为什么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得逞呢?当两只狗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它们的食物已经被狐狸吃光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只狗内部发生了矛盾和斗争,让狐狸有机可乘。

在一个集体中,我们总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处理好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当有外界不利因素干扰时,才能上下同心,使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失。

无事生非

一天黄昏,在一个小河边,黄雀、蚊子还有酱蛆不约而同地在散步,走在了一起。它们在河边的大树下聊起天来。

黄雀很喜欢炫耀,趁这个机会,它唧唧喳喳地说起来了:

“不是我夸口,我生活得真够潇洒了,平时自由自在地飞行,有吃有喝,每年粮食一成熟,那些种庄稼的人家还没有尝到新粮食的味道,我早就先吃到嘴里了。”

蚊子也不示弱,黄雀一住嘴,它便“嗡嗡”开了:

“吃到新粮有什么稀罕?我吃的可是营养丰富的血,而且想吃什么人的血就吃什么人的血,为了这口福,我什么地方没去过?这你们谁都比不了。”

酱蛆看它们两个各自显示自己有能耐,它在一旁也不服输:

“你们都以为自己最有本事,可是你们根本没想过,那不过是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同罢了。比如我,每当酱熟透了的时候,还不是我先尝鲜。你们只管吹自己吃新粮、喝鲜血,那是因为我们大家口味不同。黄雀,如果给你鲜血,你能喝吗?蚊子,如果给你粮食,你能吃吗?依我看,最香的还是新酱呢。”

“说得有道理!”不知谁插了一嘴。

它们三个回头一看,原来是水里的老鳖在插话。

老鳖在水里已经听了好一会了,实在忍不住,便插了一嘴。这时,老鳖索性摇摇摆摆地爬上岸来,走到它们身边说:

“黄雀只知道说吃新粮的骄傲事,怎么不提挨打的事,不是常有孩子拿弹弓打你们吗?还有蚊子,你只是说你能去千家万户,喝很多人的血,听起来你真是够神气的了,可怎么没听见你说很多次差点被拍死的险况呢?至于酱蛆就更不用吹牛了,人们每次打酱的时候,你们都无处躲藏,至于你至今还好好地活着纯粹是侥幸,还炫耀什么呀!”

正说着,一个人走过来,黄雀、蚊子慌忙飞走了,酱蛆也躲进了一片落叶底下,老鳖却没有逃脱掉。

【哲理点拨】强弱互补,不过分张扬

自我炫耀是种不好的习惯。炫耀是为了让他人知道你的长处,但同时,因为过分的出风头,麻烦事也会接踵而至。黄雀、蚊子和酱蛆只知道夸耀自己的长处,揭斥别人的短处,长自己的志气,灭别人的威风,但为什么就没有人想到要取长补短呢?老鳖出来把所有人的短都揭了一遍,而它自己就是完美的吗?

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需要不断地包装自我,充实自己,全面发展。这虽然离不开争强争胜的勇气和魄力,但一定要把握住竞争的力度,处理好与对手之间的关系,强弱互补,不可过分张扬自我,目无一切。

顽强的小笋

在一座大山上,有一片翠绿的树林,树林里密密的新竹笔直挺拔,高高地伸向天空,绿绿的竹叶伸展着,在微风中轻轻地摇动着,唱着动听的歌,歌声在风中荡漾,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悬崖边上的一块大石板下边,一根嫩嫩的小笋睁开了眼睛,推了推头上的土,它要到外边的世界去迎接阳光,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小笋真的是太不幸了,偏偏它头上不仅有一层泥土,而且还有一块小石板。小笋使劲用头去顶那块石板,石板被惊动了。

这块石板躲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谁也记不清楚它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自从来到这里以后,它就沉沉地睡着,若不是小笋惊动它,还不知它要睡上几百年呢。石板打了个哈欠,不满地说:

“是谁在搅乱我的好梦啊?”

石板的话被石板上的一片苔藓听到了,它寄生在人家身上,当然要讨好石板了,看到石板生气,它就马上殷勤地说道:“是啊,谁这么不识好歹,敢和石板大叔捣乱?”

小笋生气地说:“对不起,是我,我要长出来,只好请你们帮帮忙,稍微让出一点道来,好吗?”

石板一听是一根小竹笋在说话,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看也不看小笋一眼,倒头又睡了起来。

小笋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拼命地往上顶,顶啊顶啊,实在太累了就歇一歇,然后再努力向上顶。

这天晚上,小笋累极了,头上被石板擦破的地方在隐隐作痛。小笋一点劲也没有了。正在这时,一阵春雨浇了下来,滋润了大地,也让小笋喝饱了水。小笋有了精神,它一使劲儿,把石板一头顶了起来。

石板和石板上的苔藓惊慌了,但仍故作镇静地对小笋说:“算了,你也别太费劲了,你就贴着石板边弯腰过来就是了。”

小笋的妈妈,那棵高大的竹子对小笋说:“孩子,再加把劲,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直着腰板生活的。”

小笋听了妈妈的话,一使劲将石板顶斜了,石板支撑不住顺着峭壁滚下山崖摔碎了。就这样,小笋直直地挺立在了阳光下。

【哲理点拨】自强不息,雄心不泯

自强,是一种尊重自己、珍视自我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对他人负责的心态。它需要我们有一股力量,当遭遇冷落时仍能泰然处之,当穷困潦倒时仍能雄心不泯,当受到误解时仍能心平气和,当遇到困难时仍然意志坚定。小笋虽小但不自卑,勇于把握自我的价值,顽强拼搏,最终迎接它的是阳光之下的幸福和快乐。

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和压力都该如此,只要用顽强的毅力去抗争,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困难终将会被战胜。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午餐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它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起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而逃。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扬扬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

【哲理点拨】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看事情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既是为了生存,也是狐狸的狡猾之处。百兽真正畏惧的是老虎,并不是狐狸。遗憾的是,老虎蒙在鼓里,并不知道真相。狐狸的威风是假威风,也是暂时的。没有了老虎,狐狸也就威风不起来了。

一个复杂的事物,往往被许多表面现象所掩盖,有时是真假难辨。因此,我们要善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否则,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蜗牛和蚂蚁

在一棵干枯的松树上住着一只蜗牛,这只蜗牛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棵树。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蜗牛小心翼翼地伸出头来看了看,慢吞吞地下到地上来,把一节身子从硬壳里伸到外面,懒洋洋地晒太阳。

这时,蚂蚁正在紧张地劳动,一队接着一队急速地从蜗牛身边走过。看见蚂蚁在阳光下愉快劳动的样子,蜗牛不觉有些羡慕起来,于是,它放开嗓门对蚂蚁说:“喂,朋友!看见你们这样,我很高兴,真羡慕你们啊!”

一只蚂蚁听到了,在蜗牛身旁停下来,仰着头对蜗牛说:“来,朋友,咱们一起干活吧!”

蜗牛听了,不由自主地把头往回缩了一下,有点惊慌地说:“不,你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不能跟你们一起走的。”

蚂蚁奇怪地问:“为什么啊?走不动吗?”

蜗牛回头看看松树,犹豫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说:“离家远了,要是天热了怎么办呢?要是下雨了怎么办啊?”

蚂蚁听了,没好气地说:“要是这样,那你就躲到你的那个硬屋里好好睡觉吧!”说完,蚂蚁匆匆追赶自己的同伴去了。

对蚂蚁的话,蜗牛倒也不怎么在乎。不过,蜗牛实在想到远处看看,想得心都要跳出来了。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蜗牛终于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另一节身子也从硬壳里伸了出来。正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根松针落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响声。蜗牛吓得像遭遇了雷击一样,一下子就把整个身子缩回硬壳里去了。

过了好久,蜗牛才战战兢兢地把头伸到外面来看,外面仍然像先前一样晴朗和宁静,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只是蚂蚁已经走到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

蜗牛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真羡慕你们啊!可惜我追赶不上你们了。”说完,依旧照着老样子,过着自己的日子。

【哲理点拨】敢想还要敢做

“只说不做”代表了一种人生观。蜗牛见到蚂蚁在干活,非常羡慕,感觉还是劳动快乐,于是决定加入蚂蚁的劳动行列。可是当蚂蚁邀请蜗牛时,它却拒绝了,原因在于它敢说不敢做。

敢想、敢说、敢做是成功的首要前提。只想不做,流于形式,等于空头支票,没有任何意义。理想是人们的目标和愿望,要想实现理想必须付诸行动,而且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如果理想与目标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最终你所得到的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狡猾的鳝鱼

很久以前,有些动物还没有定居下来。一天,它们聚集在一起商议这事。

商议了很久,也没有商议出个好办法,最后,还是蛇想出个主意。它说:

“鱼喜欢水,那就让鱼住在水里,我和青蛙住在陆地上的草丛和水洞里,大家看好不好?”

蛇提出来的主意,大家都很满意。从此,鱼就在水里安家,蛇和青蛙就在草丛中和水洞里安家。

鱼、蛇和青蛙定居了,大家生活得很美好。

有一条鳝鱼,没有参加最初的商议,它独自住在水里,又想住在陆地上。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一天,鳝鱼跑到鱼的家里,亲热地对鱼说:“鱼大哥,我们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不信你看看,我的尾巴和你们的尾巴一模一样,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可不要对我见外啊。”

鱼听了这话,心里热乎乎的,就热情地来招待鳝鱼。

鳝鱼又对鱼说:“鱼大哥,我听说蛇很坏,它霸占着绿绿的草丛不算,还和青蛙霸占着水洞,我们要想个办法把蛇除掉才好。”

鱼听了,没说什么。

鳝鱼又说:“鱼大哥,这件事请你们放心,由我一个去想办法对付好了。”

一天,鳝鱼又跑到蛇的家里,热热乎乎地对蛇说:“蛇大哥,我们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不信你看,我的头和你的头一模一样,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可不要对我见外啊。”

蛇听了这话,心里暖洋洋的,就热情地来招待鳝鱼。

鳝鱼又对蛇说:“蛇大哥,我听说鱼坏极了,最初商议的它们住在水里,现在它们后悔了,说是它们鱼多,要把我们赶走,由它们来盘踞这绿绿的草地。”

蛇听了,有点半信半疑,没说什么。

鳝鱼又说:“蛇大哥,这件事情你们放心,由我一个去想办法对付好了。”

鳝鱼挑拨来,挑拨去,这套把戏慢慢被青蛙看破了。青蛙忙把鱼和蛇请来,对它们说:“鳝鱼是狡猾的,它见了蛇就摇头,见了鱼就摆尾,我们可不能上它的当啊!”

鱼和蛇一听,都明白了过来,大家一起把狡猾的鳝鱼赶跑了。

鳝鱼不能居住在陆地上,也不能居住在水里,它不敢再跟鱼和蛇见面,从此就只好躲藏在稻田地里的泥巴下面。

【哲理点拨】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鳝鱼在这里扮演着一个挑拨者的角色。它见风使舵,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可谓反应灵敏。但是当计谋被戳穿之后,鱼和蛇都不容它,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可怜地躲藏在稻田地里的泥巴下面。这就是挑拨者的下场——无地自容。

挑拨离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社会在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位和要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整天游离于别人的事务之中,说说张三的缺点,道道李四的不是,哪里还有时间管自己的事情?且当张三和李四走在一起时,挑拨离间者就该无地自容了。

野猪的经验

有一只老野猪跑进地里去偷吃玉米,被一个老猎人用枪击中了前腿。老野猪拖着一条被打伤的腿拼命地跑回家去,对两只小野猪反复强调说:“太危险了!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次被人打伤了腿。要不是跑得快,连命也要丢掉的。孩子们,你们千万要记住:今后要是遇到长胡子的人,一定要远远地躲开,千万不可大意啊!”

两只小野猪答道:“妈妈,你放心。我们一定会记住你的话的。”

老野猪在洞里养伤,不能为两只小野猪找食物。于是,大一点的野猪就自告奋勇地出去为妈妈和弟弟去找食物。这只小野猪来到玉米地里,忽然看见玉米地里有人。它又往前走了几步,发现这个人没有胡子,只是头上系了个红头巾,就放心大胆地吃起玉米来。这时,那个系着红头巾的人端起枪“砰”的一声打中了野猪的后腿。这只小野猪仓皇地逃回了家,对妈妈和弟弟说道:“妈妈,可不得了,我也差点丢了命。妈妈,不光是长胡子的人开枪打我们,系红头巾的人也会开枪打我们的。小弟弟,你以后遇到这两种人,可要远远地躲开啊!”

最小的野猪听了哥哥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又过了一天,老野猪和大一点的野猪在家里养伤,最小的野猪只好出去为妈妈和哥哥找食物。临走时,老野猪和大一点的野猪再三叮嘱最小的野猪,千万要当心长胡子和系红头巾的人。最小的野猪说:“我一定记住。你们放心吧!”

最小的野猪也到玉米地里了。它在偷吃玉米之前,先在玉米地四周查看了一下。看到没有长胡子和系红头巾的人,小野猪就放心大胆地吃起玉米来。这时,一个戴着白毡帽的小伙子端起猎枪“砰”的一声,打中了小野猪的耳朵。小野猪没命地逃回了家,对妈妈和哥哥说道:“不!不!你们说得都不对,只有戴着白毡帽的人才开枪打我们。要不是我偏了偏头,早就被打死了。你们看,我的耳朵现在还流着血呢!”

老野猪这才恍然大悟地对小野猪们说道:“孩子们,咱们都错了。不管是长胡子的还是没有长胡子的,系红头巾的还是戴白毡帽的,今后只要看见拿枪的人,咱们就跑。”

【哲理点拨】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在“盲人摸象”中,几位盲人只是根据局部的感觉来断定对大象的整体印象,不同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可惜的是它们得出的结论都只是大象某一部位的具体描述,都没有准确说出大象的完整模样。同样,野猪的故事,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它们没有分析现象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只看到了事物的一方面,而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这一点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引以为鉴的。

当我们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存在疑惑时,不要凭借主观印象妄下结论,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抓住问题的本质,从现象背后推导出真理,正确地理解事物,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狮子和狐狸

从前,有一只狮子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如以前灵活了,力气也没有原来那样大了。它外出捕捉小动物时常常是空手而归,因此是饥一顿饱一顿,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气派和威风。

这一天,它从清晨出去,到黄昏归来,又是两手空空,连只小动物的毛都没有沾一口,显得非常沮丧。它坐在洞前,望着暮色苍茫的天际,苦苦地思索着。

“看来,我确实老了。不能再凭力气获得食物了,我应该凭心计行事才是……”

从第二天起,狮子就在洞里再也没有出来,它躺在地上装病。

“老狮子病了,老狮子病了。”消息一时间传遍了整个森林。

小兔子听说老狮子病了,便来到山洞里看望。

狮子在洞里说:“小兔子,请进来吧。”

小兔子进了洞,蹲在老狮子的眼前。

老狮子闭着眼睛,呻吟不止:“我老了……病了,恐怕……活不了多久,咱们……握握手吧。”

小兔子心真软,看到老狮子这个样子,又听到老狮子这样说话,它流着眼泪,就把自己的手伸给了老狮子。

老狮子猛地抓住小兔子的手,突然睁开了眼睛,恶狠狠地说:“小兔子,我今天还没有吃饭呢,先把你吃掉吧!”

就这样,小兔子被老狮子吃掉了。山洞里只留下了小兔子的碎骨。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洞里小动物的碎骨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又是一天,狐狸来了!

狐狸只是远远地站在山洞外,热情地问候着老狮子的情况:“大王,听说您病了,我特地过来看望您,这几天好些了吗?”

“不好,很不好啊!”狮子在山洞里面呻吟着说,“你怎么不进来呢?快进来吧!”

狐狸诡秘地笑了,它说:“假如不是我发现进去的足迹多,而出来的一个也没有,我也会进洞的。”

【哲理点拨】树立危机意识

面对狡猾的狮子,其他动物都因为大意而沦为狮子的口中之物,只有狡猾的狐狸抓住了足迹这一线索,看穿了狮子的阴谋,终于幸免于难。看来树立危机意识、掌握识别诡计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危机意识,辨别真伪,透过表面看本质,这样才会识破对方的诡计,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否则,便会受骗上当,落入别人的圈套,甚至引祸上身。

老鼠嫁女

老鼠姑娘长得真美,她的父母决心把她嫁给世界上本领最高强的人。于是它们夫妇一起出发要去寻找这样一位“高人”。

它们先到太阳那里,太阳光芒四射,照耀着神州大地。于是它们就请求太阳说:“啊,明亮的太阳,请娶我们美丽的女儿吧。”

太阳一口答应了。可老鼠姑娘的父母有些怀疑地问:“不过,你是世界上最有本领的吗?”

太阳摇了摇头,说:“不,雨比我本领大呢,一下雨我就被它赶出天空了。”

“对不起,”老鼠姑娘的父母说着转身就走,“我们可要把我们的女儿嫁给最有本事的人呢!”

它们千里迢迢找到了雨,倾盆的大雨注满了江河,灌溉了万亩良田,在大雨面前太阳躲进了云里。

“啊,瓢泼的大雨,请娶我们美丽的女儿吧!”

雨也一口答应了,但雨说风比它还要厉害,因为雨云总是被风吹散了的。一听这话,老鼠姑娘的父母又谢绝了雨,踏上了漫漫寻风之路。

终于,它们找到了威力无比的狂风,狂风刮起了漫天的灰尘,吹散了天上的云和雨,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同样,狂风也愿意娶美丽的老鼠姑娘,但是它承认自己不是最有本领的,因为无论它怎么吹,永远也吹不掉挡住它去路的那座小山。狂风说那座小山实在是太厉害了!

告别了狂风,老鼠姑娘的父母又满怀希望地来到小山身边,希望能够把自己美丽的女儿嫁给坚定不移的小山。小山告诉它们,自己并不是最厉害的,公牛比它更有力量,因为公牛每天黄昏来到小山旁磨它的角,一次又一次地磨来磨去,小山的土被它磨掉了一块又一块。

于是它们又去找公牛,公牛很惭愧,说它也不是最有本领的,因为它听从绳子的指挥,赶牛人用绳子拴住它,牵引着它或左或右地转动,让它向左它就必须向左,让它向右它就必须向右,没有选择的余地。

紧接着它们就去找牵牛用的绳子,绳子一听要娶美丽的鼠姑娘非常高兴,但是它也不得不承认还有比自己更有能力的,那就是住在牛棚里的老鼠,因为老鼠每天夜里都来啃绳子,绳子的命运掌握在老鼠嘴中。

找了一圈,最后老鼠父母又找了回来,它们由衷地感慨:还是老鼠适合自己的女儿。最终牛棚里的老鼠当选为它们的准女媚。

【哲理点拨】自家的月亮同样圆

老鼠父母费尽千辛万苦寻找世界上最有本领的女婿,寻来寻去,最终寻到的却还是老鼠。既然只有老鼠最适合自己,那又何必费尽心机去东寻西找呢?归根到底在于老鼠过于虚荣,总认为别人家的月亮比自己家的圆。世界上真有本领最强的人吗?这当然只是故事中那对老鼠夫妇的想象。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能总想着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以此来打击自己的信心;但也不能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而要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为人。须知,自家的月亮同样圆。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住在浅井里。它觉得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它对住在东海里的大鳖说:“你来看我多快活啊!我想到井外,就在井台上跳来跳去;回到井里,就在井壁的砖洞里休息休息;要是跳到水里,水就挨着我的胳肢窝,托着我的下巴;有时踩在泥里,泥土淹没了我的脚,漫过了我的脚背。你看看四周那些小虫、螃蟹、蝌蚪,哪一个比得过我啊!而且,我独自占有这一处浅井,悠闲自在,叉开腿就能享用这里的一切,这不是快活到了极点吗?您为什么不经常到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东海的大鳖听了青蛙的话,就准备到井里参观一下。谁知它的左脚还没有迈进去,右腿就被井台上的栏杆绊倒了。于是,它不得不慢慢退回原处。大鳖就向青蛙描述起东海的景象。

它说:“东海太大了!即使用千里之远,也不足以形容它的广阔;即使用千仞之高,也不足以描述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发大水,海水并不显得增加了;商汤的时候,十年有九年闹旱灾,海水也没有因此而减少。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啊,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也不会因雨水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大海里,才是最大的快乐呢!”

浅井里的青蛙听了大鳖的介绍,十分惭愧,不由地睁圆眼睛,拘束不安起来。它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哲理点拨】满招损,谦受益

庄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放眼宇宙,一切便都不值得自满。即使谦让如伯夷,渊博如孔子,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同样不能自满。东海虽能容纳百川,但却毫不自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细流。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渺小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谦虚的美德,善于取长补短。信息时代,人们知道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真正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人,很少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所谓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只会招来祸患,谦虚谨慎才会有所收益,这是自然之道。

献鸠放生

古语云:“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积德行善。旧时每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便会开仓捐米赈灾,使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苦难,此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人们将鱼、龟放回到江河湖海,将鸟雀放飞到大自然,这种行为叫“放生”,同样为积善之行。后来,就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并美其名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于邯郸。当时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简子,他非常喜欢在大年初一这天放生以显示自己爱护生灵。于是,每到过年时他就下令,要老百姓替他捕捉斑鸠并送到他的府中,这样他便可以在大年初一这天行善积德,放斑鸠回大自然。此令一出,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开始捕捉并进献斑鸠。在大年初一这天,凡是进献斑鸠的百姓都能破例走进赵简子的府第,赵简子也会发给每一个进献者相当优厚的赏赐。所以初一这天去赵府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一位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听后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能可贵的,可不知大人想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便会争先恐后地捕捉斑鸠,这样做势必造成死伤的斑鸠不计其数!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然后您再把捕捉到的斑鸠放生,那么大人您认为这样做能起到保护斑鸠、放飞生灵的作用吗?是不是您对斑鸠的仁慈还不能抵偿人们对它们的伤害呢?在下人看来,您如果真的爱护生灵,想救斑鸠性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斑鸠。”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

【哲理点拨】矫揉造作不可取

放生本是一件善意之举,积德之行。晋国大臣赵简子为表明自己的仁慈之心,在大年初一放飞斑鸠以示自己爱护生灵。然而,赵简子爱护生灵的放生却是建立在对生灵、对斑鸠肆意伤害的基础上的。他放生的并非是因落难或意外受伤而不能回归大自然的斑鸠,而是强令老百姓(通过各种手段)捕捉到的斑鸠,这种做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也的确不是一件真正保护生灵的行善积德之举。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何为行善?何为积德?一般看来,行善和积德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不好和不利的事情变得逐渐好起来,也就是变不好为好以及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当然,它的内容是向上和向善的,方式是正当和有效的,而以毁坏和伤害为代价的任何言行举止都称不上是真正的行善积德。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喜欢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期间,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比如说,如果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今山西省南部)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这就不至于使河内地区的百姓在灾荒时期因粮食短缺而饿死。同样,如果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把其他地区富余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以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当然,我也十分注意邻国当政者的做法,看他们是如何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但至今我没有发现哪一个国君能像我这样尽心尽力地替百姓着想的。然而,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到目前为止,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只听战鼓擂得‘嘭嘭’地响,作战双方都士气饱满,两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然而,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双方由于士兵的体力消耗、作战指挥的得当与否、天时地利的优劣而出现了明显的胜败迹象。这时,胜方士兵必定会乘胜追击,穷追猛杀,欲置对方于死地,而败方士兵见已无取胜的把握,为不至于战死或者被擒,于是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在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很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便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就会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无需再希望您的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哲理点拨】要全面地看问题

五十和一百在不同的场合和背景具有不同的含义。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的士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因为无论是五十步还是一百步,他们终究都是临阵脱逃的逃兵。国君治理国家同样如此。如果说邻国国君在灾荒年间不顾百姓的死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那么,梁惠王经常调动百姓打仗,致使民不聊生,同样也是不爱百姓的国君,两者不过殊途同归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论是看待事物还是分析个人都应当看到本质与全局,而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依托。

棘刺刻猴

燕王有收藏各种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时他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东西,甚至不惜挥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声不胫而走。

有一天,一个卫国人到燕都求见燕王。他见到燕王后说:“我听说君王喜爱珍玩,所以特来为您在棘刺的顶尖上刻猕猴。”燕王一听非常高兴。虽然王宫内有金盘银盏、牙雕玉器、钻石珠宝、古玩真迹,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棘刺上可以刻猕猴。因此,燕王当即赐给那卫人享用三十里的俸禄。随后,燕王对那卫人说:“我想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猕猴。”卫人说:“棘刺上的猕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诚心的人才能看得见。如果君王在半年内不入后宫,不饮酒食肉,并且赶上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抢在阴晴转换的那一瞬间去看刻有猕猴的棘刺,您将如愿以偿。”

不能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猕猴,燕王只好拿俸禄先养着那个卫人,耐心地等待着时机。郑国台下地方有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去给燕王出了一个主意。这匠人对燕王说:“在竹、木上雕刻东西,需要有锋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体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锋刃。我是一个打制刀斧的匠人,据我所知,棘刺的顶尖与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专心制作的刻刀锋刃相比,其锐利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棘刺的顶尖连刻刀的锋刃都容不下,那怎样进行雕刻呢?如果那卫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绝妙的刻刀。君王用不着等上半年,只要现在看一下他的刻刀,就可立即知道用这把刀能否刻出比针尖还小的猕猴。”燕王一听,拍手说道:“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卫人招来问道:“你为我在棘刺上雕刻猕猴,用的是什么工具呢?”卫人说:“用的是刻刀。”燕王说:“我一时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卫人说:“请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处取来便是。”燕王和在场的人等了约一个时辰,还不见那卫人回来。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来后说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哲理点拨】多动脑子,巧用推理

贪于享乐的燕王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能够欣赏到在棘刺的顶尖上刻猕猴这一绝技,所以宁肯花费重金供养一个虚假无用之人;而勤劳的铁匠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以使用的雕刻工具为突破口,迅速戳穿了阴谋,从而显示了劳动者的智慧,也嘲讽了统治者的无知无能。

正确的推理方法同实践活动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开启成功之门的重要钥匙。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动脑子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巧妙而灵活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单纯依靠片面之词进行判断并解决问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鲍君神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经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再去牵麋鹿。

碰巧,有十多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看见树旁拴着一只麋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们走过去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一条准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补偿,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半晌,打柴的人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鹿,可是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条大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这一片沼泽地中也没有人走的道路,这干咸鱼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池塘中蹦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一条干咸鱼来,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这里,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这事说给妻子和四邻八舍的人听,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快,这件事便传开了,而且被人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人。他们到沼泽地里的小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人竟然也灵验了。这样一来,人们对这干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于是,大家凑钱为干咸鱼建了一座祀庙,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在庙里设了多达几十人的专职祝巫,还给干咸鱼送了一个“鲍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钟鼓齐鸣,香火不断。祈祷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方圆几百里外赶来朝拜。

好几年过去了,一天,一支经商的车队路过这里,当年放干咸鱼的人也在车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面和庙门高悬的“鲍君神”匾额,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车向人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不禁大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几年前亲手放在一棵树旁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他走进庙内,上前将干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庙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祷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来朝拜这个庙,渐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哲理点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遇事不仔细考虑其来龙去脉,只凭主观臆断、人为地编造神话去误导他人,既无任何实效,又劳民伤财。这种遇事不进行调查就随便乱“发言”的做法,实不可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谣言和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经过小道传播,假的经过人们的多重加工,也会变得神乎其神。面对不可靠的谣言,需要我们深入调查仔细辨别,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可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

惧老休妻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温柔贤惠,亲戚邻居没有不称赞和羡慕的。陶邱也深感满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生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完美无缺,生活愈加幸福美满。有一天,妻子对丈夫说:“自从嫁到你家的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父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选了个日子,雇了辆车马,一路风尘仆仆地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看到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富足,都非常高兴,于是杀鸡宰羊热情款待。岳母丁氏已七十多岁,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错,说话也不灵巧。岳母上前见过女婿后因身体不适便回房休息去了。

在渤海郡待了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可刚刚回到家陶邱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不明其中缘由,很想讨个说法,于是便问丈夫:“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满腹牢骚地说:“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你看她年老力衰,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看到她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所以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其他的原因了。”

妻子听后,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无不骂陶邱愚蠢至极,因为怕年老竟然提出休妻,实在是一大奇闻。

【哲理点拨】要正确地看待和预见事物

原本拥有相当不错的生活,却因为害怕或者担心遥远的将来会产生令自己不满意和不乐意看到的结果,而对现在拥有的东西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由于这种人不能正确看待和预见事物,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而做出的事情也往往是愚蠢和可笑的。

夫妻妒影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心胸很狭窄,常为小事争吵不休。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心想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于是她就拿瓢到葡萄酒缸里去舀酒。

妻子探头朝缸里一看,瞧见了葡萄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她也没细看,一见缸中有个女人,以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偷着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到了缸里,嫉妒和愤怒一下子冲昏了她的头脑,她连想都没想就大声喊起来:“喂,你这个混蛋死鬼,竟敢瞒着我偷偷把别的女人藏在缸里面。你快过来看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丈夫听得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来往缸里瞧,但看见的却是自己的影子。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里把他藏在酒缸里面,反而诬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好哇,你还有理了!”妻子又探头往缸里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妻子越骂越气,举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过去。

丈夫侧身一闪躲开了,见妻子不仅无理取闹还打自己,也不甘示弱,便还了妻子一个耳光。这下可不得了,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官老爷听完夫妻二人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一个侍卫抡起大锤,一锤下去,葡萄酒从被砸破的大洞中汩汩流了出来。不一会儿,葡萄酒流光了,缸里也就没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这才明白他们嫉妒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惭,于是就互相道歉,和好如初了。

【哲理点拨】嫉妒是毒药

人都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超越别人的冲动,这是正常的。但是,生活中往往会因此产生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感情,这就是嫉妒,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得了“红眼病”。这对夫妻见到自己的影子时,不加思考就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伤了和气。

芸芸众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虽然技不如人,但对别人的成绩却嗤之以鼻,“妒人之能,幸人之失”,从而上演了一场场丑陋的嫉妒闹剧,因此,嫉妒当拒。当我们遇到值得怀疑的事情时,切忌急躁,不要过早下结论,事实胜于雄辩,要客观、冷静地思考问题,理智地做出判断,才能够了解真相。

吝公惜驴

有一个老汉吝啬得出了名。虽然攒了很多钱,但他却从来舍不得用,唯有用这些钱放债他才肯拿出来。通过放债得了更多的钱,于是他的积蓄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老汉还是粗茶淡饭,省吃俭用,一家老小怨气满腹,可也没人敢说什么。

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了,身子骨也不似往年了,每次出去讨债、放债,常常累得浑身像散了架。别人要替他去,他又不放心,生怕别人会损失了他的钱财。

一天,儿子对他说:“父亲,你每次外出,疲惫不堪,不如买头驴,骑着驴出门会轻松一些的。”

吝啬老汉拿出钱来,数过来数过去,想到要花那么多的钱才能买一头驴,心里怎么也舍不得。

又过了些日子,一天,老汉外出讨债遇上雨,走了一夜的山路才赶回家,淋了雨,受了累,病了一场。

老人病好后,儿子又劝他买驴,这一次,老汉才狠狠心,买了一头驴回来。

自从买了驴,家里人以为老汉不会再有走路的辛苦了。哪知道,老汉可舍不得每次出门都骑在驴背上,只有实在太累的时候他才骑上驴背,走一段路,又下来步行。

驴因此也被养得娇贵了,只习惯跟着老汉走。一次,三伏天,老汉又要出门了,看看天热得很,老汉怕自己支持不住,就牵着驴上路了。

去的路上,老汉努力坚持,终于坚持着自己走到了欠债人家的村子。

在欠债人家里吃了午饭,他牵着驴往回走。正午的阳光晒得大地像着了火一般,老汉走不多远,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他只好骑到驴背上。想不到,驴走了没几步,也喘得走不动了。

老汉急忙下来步行,而且为了减轻驴的负担,干脆把驴背上的鞍子也解下来自己提着。驴卸了鞍子撒欢似的往家跑回,老汉在后边紧跟着跑,生怕驴丢了。结果,老汉一路跑回家,又累又急,加上中暑,生了一场大病,一个月后才能起床。

【哲理点拨】钱不是万能的

吝啬之人都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不再为生命而存在,为了既得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因此金钱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钱财固然重要,但不可视钱如命,做钱的奴隶。可怜的老汉为了吝惜驴,竟然愚蠢到做驴的奴隶,被驴牵引着。现代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每个人都在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在劳累之余不得不提醒大家,钱不是万能的,要为自己留出呼吸的空间,不要在忙忙碌碌中丢掉了自己。

为虎作伥

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会变做“伥”,伥会死心塌地地为老虎奔走效劳。

有个叫马拯的读书人,爱好游历山水。这一天,他来到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风景秀丽,马拯忘情地欣赏山水,在松林间转悠,不知不觉到了黄昏,看来这个晚上他是走不出去了。

马拯正在着急,忽然看到前面大树上搭着一个窝棚,上面一个猎人正朝他示意。马拯一低头,看见就在前面不远处有猎人设的一个陷阱,马拯吓了一跳说:“好险!”

猎人从树上跳下来,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天黑了还在林子里转悠?”

马拯把自己贪恋山水而忘了时间的事说给猎人听了。猎人说:“这里老虎很多,十分危险,你一个人不要再走了,就在我这里过一夜吧。”猎人边说,边走到陷阱边,架好捕虎用的机关,然后带马拯登上大树上的窝棚。马拯一个劲地道谢。

半夜里,马拯从睡梦中醒来,忽听得树下唧唧喳喳有许多人在讲话,声音越来越近。马拯警觉起来,借着月光,看见前面走来一大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总共有几十人。这些人走到马拯和猎人栖身的大树近旁时,走在前面的那人忽然发现了陷阱,十分生气地叫起来:“你们看!是谁在这里暗设了机关陷阱,想谋害我们大王?真是太可恶了!是谁竟敢如此大胆?”说着,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将猎人设在陷阱上的机关给拆卸下来,然后才前呼后拥互相招呼着走过去了。

待这伙人走后,马拯赶紧叫醒猎人,把刚才的一幕告诉了猎人。猎人说:“那些家伙叫作伥,他们原本都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可是他们变作伥鬼后,反而死心塌地为老虎服务,晚间老虎出来之前,他们便替老虎开路。”马拯听后明白了,他对猎人说:“那他们刚才所说的大王一定是老虎了。老虎可能不多久就要来了,你赶快再去把机关架好吧。”

猎人敏捷地从树上下来,把陷阱上的机关重新架好,刚登上大树,只听一阵狂叫,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山上直窜过来,一下扑到陷阱的机关上,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弩箭弹出,正中老虎心窝。只见老虎狂暴地跳起,大声吼叫,叫声直震得松林发抖,老虎挣扎了一阵,倒在地上死了。

老虎巨大的哀叫声,惊动了已走了很远的伥鬼们,他们纷纷跑回来,趴在胸口还流着血的死老虎身上大哭起来,边哭还边伤心地哀号着:“是谁杀死了我们大王呀!是谁杀死了我们大王呀!”

马拯在树上听得明白,不由得大怒,他厉声骂道:“你们这些伥鬼!自己是怎么做的鬼还一点不知道,你们原本就是死在老虎嘴里的,至今执迷不悟,竟然还为老虎痛哭!真令人气愤!”

【哲理点拨】分清敌我,辨明是非

被老虎吃掉的人,其灵魂本应该去找老虎索命的,结果反倒做了老虎的帮凶,死心塌地地为老虎效力,实是可恨。可怜的是它们连自己是怎么做的鬼都不知道,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别人的附庸。

受害人再害人,也是“虎伥”。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为虎作伥的人,他们本来是受害者,却分不清敌我,最终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因此,我们要睁大眼睛,防止“虎伥”的破坏,同时也要防止自己沦为“虎伥”。

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实现理想。

那个时候,单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但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暗自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

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好啊好啊,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并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有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景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而且杨林好像又投了一次胎,扬眉吐气,简直和先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接着,赵太尉又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中不禁十分惆怅。

【哲理点拨】付诸行动,让美梦成真

梦毕竟是梦,现实终归是现实,而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只有劳动和付出。没有付出何来收获?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只有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让自己的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