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学老子 成事学孙子
6464600000038

第38章 成事智慧学孙子(17)

讣告所到之处,诸侯们纷纷响应,人人遵从刘邦。一时之间,刘邦成为人心所向,很快便势力大增,而项羽则陷入了孤立的境地,天下人都欲讨伐之。刘邦趁热打铁,精心部属:大将军韩信留守关中,协助丞相萧何经营好后方根据地;曹参、樊哙、周勃、灌婴和陈余为北路军;刘邦亲自率夏侯婴、卢绾、靳歙、司马欣、董翳及殷王司马卯、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等诸侯为中路;将军薛欧、王吸、王陵等为南路。

刘邦的三路大军浩浩荡荡,齐头并进,约好在彭城会师。

项羽的后防异常空虚,刘邦的几路大军除在阳夏、曲遇、定陶等处经历几次战斗,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几十万人马就顺顺当当地进抵彭城城下。

后来,汉王刘邦始终打着“伸张正义”的大旗,最终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建立起汉王朝。

[总结]

“名正才能言顺”,因此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名分很重要。而乱世争霸之际,则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名分就显得更为重要。汉王刘邦听从董公的劝谏,打着“尊义帝、伸正义”的旗号,赢得了天下人的拥戴,这就使得他的事业变得顺畅很多,胜算也增加很多。

武媚娘变身“武则天”

唐朝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名符其实的女皇。她登上皇位的宝座,完全是凭着个人智慧与心机得来的。

武则天名叫武媚娘,本是唐高宗的爱妃,后来废掉王皇后,改立她为皇后。公元683年,唐高宗头眩病复发,不治身亡。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品性庸懦,毫无主见,对母亲武媚娘言听计从,朝中的执政大权就渐渐地落入了武媚娘手中。

时间久了,武媚娘不觉野心萌动,非常想要尝试一下当女皇的滋味。

然而,在一个夫权为上的男性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要撼动谈何容易。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媚娘干脆废掉了儿子李显。

唐中宗李显被废后,武媚娘故意试探性地问群臣:“此后应由何人承续帝位?”

当朝宰相应声答道:“臣等认为,该立豫王李旦为帝。”

李旦是武媚娘和唐高宗所生的小儿子,其大臣也是众口一词,欲拥立李旦继承皇位。此时的朝中大臣们,没有人会想到武媚娘是自己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

群臣的意见,让武媚娘的心凉了半截,也给她打了一针清醒剂。她知道,自己现在做皇帝还不是时候。

无奈之下,武媚娘只好依照群臣的意思,暂立豫王李旦做了挂名皇帝,这就是唐睿宗。此后,武媚娘照样紧握大权、干预朝政,李旦根本就没有实权。这样一来,便有不少大臣屡屡站出来劝谏,请武媚娘尽早把权力还给皇帝李旦。

当时,反对武媚娘干预朝政的大有人在,李敬业甚至召集十余万兵马,发誓要杀掉这个想篡夺大唐江山的女子。大文豪骆宾王则挥毫抒愤,写出了力透素纸、名扬千古的《讨武檄文》,并追随于李敬业麾下,后因兵败而不知所终。

此后,仍有许多州县的一大批刺史“起兵讨武”。

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力量,武媚娘心里明白,虽然此时在朝中说句话,她就能坐上皇帝的宝座,但众人不服,民心不稳,这样的女皇是不会长久的。于是,她开始用心谋划,决定费些时间大造声势,设法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民众对女人、尤其对她这个不一般的女人的敌视态度。

首先,武媚娘表面上装作归政于李旦,暗地里却让李旦写表坚决推辞,造成自己是迫不得已才临朝的假象。

接着,她又让侄子武承嗣派人在石头上刻写“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涂成红色,扔进洛水中,再由雍州人唐同泰取来献给朝廷。武媚娘为此亲祭南郊,告慰神灵,称此石为“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水,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同时给自己加号“圣母神皇”,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并特意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拜洛受瑞仪式”,使人们相信她当皇帝是奉循上天的旨意。

而后,武媚娘又暗中指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云经》四卷,遍送朝廷内外。《大云经》在醒目的位置称武媚娘本是弥勒佛的尘世化生,理当代为主宰唐朝。武媚娘于是令两京诸州官吏,让百姓们大读特读,并专门建寺珍藏《大云经》。

此外,《大云经》又暗中指使侍御史傅游艺,亲自率关中的百姓900余人来朝廷上表,恳请武媚娘亲临帝位。武媚娘佯装不答应,但马上把傅游艺提升为给事中。

如此容易的升官捷径,哪个不会效法?于是,百官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乃至沙门道士们都竞相仿效傅游艺,上表奏请武媚娘当皇帝,凡上为此事上奏者,无一不加官晋职、得封受赏。有一次,同时上表者竟多达6万多人!

如此大造舆论,使得众人都觉得武媚娘做皇帝,已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势所必然。到了此时,百官群臣们也都乐得顺水推舟,纷纷请求武媚娘早日登基,就连挂名皇帝李旦也认为,自己当皇帝是抢了母亲的位,并亲自上表请求改姓武……

时机成熟之后,武媚娘才废了李旦,亲自登基为帝。此时,反对者声息皆无,她这个女皇也就坐稳了。

[总结]

武则天是一位深知政治规则的女中豪杰,她对民众的心理和她身边的局势了如指掌。虽然她野心勃勃,却不急于行动,而是着手于“大造声势”,以图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目的。女人当皇帝,是史无前例的,武则天的造势行为,却使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结果“顺水推舟”地坐定了皇帝的宝座。

高土奇费尽心机受恩宠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十分宠信臣子高士奇。高士奇聪明乖巧过人,很会讨人喜欢。

高士奇才华出众,官居要职以后,家境逐渐富足起来,他开始留意结交皇上的近侍,以打探皇上的日常起居,谁告诉他一件事,他就给谁一粒金豆子。

每次他进宫时,口袋里都会装满金豆子,到了晚上,金豆子都发完了,宫中的事他也都知道了。比如说,探听到皇上在读某书,他就找到某书来读。日后一旦皇上问起此书中的事时,高士奇总是能够答得上来,因此,康熙帝对他很是欣赏。

那时,高士奇常常是五更入朝,直到黄昏才离宫回去,平日几乎一刻也不离开皇上。

康熙帝南巡,高士奇作为侍从随他前往,在此期间,他做的每件事都非常讨康熙帝的欢心。

康熙帝游灵隐寺时,寺里的僧人跪在地上,求他赏赐匾额。康熙想写“灵”(欞)字,不料上面的“雨”字字头写得太大了,下面就很难写出来,握着笔不知该如何处置。高士奇见状,便在手掌上写了“云(雲)林”二字,康熙立即照写,这才解了眼前的困。从此,灵隐寺也有了“云林”之称。

后康熙带领侍从游苏州狮子林,见风景优美,趣味横生,就随口说道:“真有趣。”后来赐匾时,只写了“真趣”二字,去掉了“有”字,这样就高雅多了。这也是高士奇的主意。

有一次,康熙和高士奇、明珠一起站在偏殿中,皇上说:“现在,我们这样子像什么?”

明珠脱口回答说:“像三官菩萨。”

高士奇急忙跪下说:“高明配天。”

明珠自知失言,吓得冷汗直流。康熙一笑,并未怪罪明珠,却暗夸高士奇的回答巧妙。“高明配天”既是《中庸》中的一句话,又巧妙地指出了高士奇、明珠两个人的名字和皇上的身份。

还有一次,康熙帝登上金山,想题一个匾额,蘸了很久的墨,却想不出词来。高士奇便写了“江天一览”四字于手掌中,趁势上前磨墨,微微露出掌中之字,康熙于是欣然下笔书写了“江天一览”四字。

一次,康熙帝打猎时马闪了蹄,这件事让康熙帝很长时间都不高兴。

高士奇听说后,就故意将自己的衣服弄上好多污泥,随后入宫侍候康熙。

康熙看高士奇满身污泥,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高士奇苦着脸说:“我骑马掉进了泥水中,还没来得及清洗。”

康熙大笑道:“你们南方人,就是懦弱,竟然骑马会掉进泥水中。朕不久前遇到马闪蹄,都没有掉下马来。”

高土奇连连称赞康熙,贬低自己,结果使康熙的不愉快一扫而光。

见高士奇受宠于康熙,很多人都眼红嫉妒,有人对皇上说他的坏话:“高士奇当初穷的肩扛被盖进京城,如今只要问他的家产有多少,就可以找到他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罪状。”

康熙帝有一天问起这个情况,高士奇便如实向康熙禀告道:“朝廷的内外大臣们,看到我受到您的关爱,便常常会送东西送钱给我,由此便积蓄了不少的家财。不过,我的一丝一毫都是从您的恩惠中得来的。”

康熙帝笑着点了点头。

后来,忌妒高士奇的人太多了,康熙就叫他辞官还乡来保全他,同时还让他参加编辑官书,使他保持荣誉,这对于文官来说,已经是最高的际遇了。

[总结]

康熙皇帝是千古明君,一般来说,是不会轻易宠信哪个臣子的。但是高士奇实在是太贴心了,由不得康熙不偏心偏爱。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高士奇那是费尽心机,以达到逢迎讨好的目的。他的这种讨好,并不是低级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是在康熙真正需要帮助、需要解脱的时候,做出恰到好处的举止,与小人的那一套完全不同。如此高明的做法,怎能不博得皇帝的欢心呢。

港商包玉刚步步为营

1961年,在香港会所蓝厅,世界船王包玉刚和英国汇丰信贷部主管桑达士会面。他们已经是比较熟的老朋友了,他们的谈话目的,是包玉刚和桑达士商议从英国汇丰银行借贷款一事。

二人寒暄之后,并没有立刻谈到正题。包玉刚先是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描绘早年英国商船停泊在维多利亚港的油画,说:“桑达士先生,英国在世界上称雄称霸,殖民地遍布全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靠的是什么?”

桑达士先是一愣,不明白包玉刚为什么这样问,沉默了一会儿,试探地反问道:“是因为有坚固的船只和威力无穷的大炮吗?”

包玉刚点头道:“是坚固的船只,这最为重要。但是,如今时代在变,日本在战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埋葬痛苦,奋起直追。他们现在造出来的船,并不比欧洲的差。”

桑达士反驳道:“但他们毕竟是从欧洲学的。论经验、论技术,他们只能算是小学生。”

包玉刚娓娓道来:“但是,桑达士先生,你有所不知,目前日本船的设备、性能已达到欧洲的水平,售价却要便宜三分之一,而且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在保养期间,船厂包了一切维修费用。只要是他们卖出的船,不管在哪个港口抛锚、出毛病了,他们都会立即派出工程师乘飞机赶过去维修,费用也是他们包。另外,他们是把船造好了,送到买主手上才收钱。日本人这种做生意的手法,对船主的确有很大的吸引力。”

桑达士听着包玉刚一个劲地夸日本人船,不知他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药,但预感到他肯定是有某种企图,于是不作声,听他继续讲。

包玉刚接着说:“日本人虽然造船水平大有进展,但他们并不想拥有船只,因为他们筹集外汇有困难。另一方面,他们的船队要挂本国旗,使用本国船员,但本国的人工比香港贵3倍,所以他们宁愿租船用。”

桑达士接过包玉刚的话说:“看来你对日本的船业很是了解呀!”

包玉刚微微一笑说:“在香港搞航运,有很多有利因素。像英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在国际上会有不少敌人,搞航运有太多敌人的话就会受到限制。而香港是个******,任何国籍的轮船都可以驶进来;同样,我们也可以拥有任何国籍的轮船,挂任何国家的国旗,只要是对我们有利……”

这时,桑达士不禁为包玉刚的分析所折服了,心生敬佩,二目放光地看着他。

最后,见时机成熟,包玉刚才把话题转入正轨:“桑达士先生,我想向日本公司订造一条船,排水量为7200吨,船价为100万美元。我已和日本一家公司谈妥,船造好之后租给我们,期限为5年,第一年租金75万美元——我想向你借这个数。”

桑达士终于明白包玉刚的用意所在了,他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包玉刚的借贷请求。

[总结]

包玉刚是香港成功的大商人,他的成功是靠着聪明和智慧换来的。向英国驻香港汇丰银行借贷一事,就体现出了他的精明与聪明:他率先把租船业的大好前景告诉桑达士,让桑达士做到心中有底,然后再提借贷一事,这样包玉刚的计划就自然不会落空了。

先处战地——先入为主能把握主动权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秩,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能主动且安逸,后到达战场而仓促应战的就要被动且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却不被敌人调动。

《孙子兵法》 虚实篇 第六

[评析]

战争是讲究先到和后到的,先到战地的、先准备好的,往往就会把握胜算,以逸待劳。而后到战地的一方,自然就会缺乏准备,并且被动地仓促应战,在这一点上,就输给了对方,甚至会因此而输掉整场战斗。先行一步而先处战地,是获取胜利的一种有效方法。

[实例]

班超鄯善国先发制人

班超是东汉名将、著名的外交家,他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班超熟读经书,能言善辩,至四十岁之时,投笔从绒,感叹说:“大丈夫应该学习傅介子、张骞,在异域建功立业,不能老死在笔砚之间。”

此后,班超成为窦固的部下,北伐匈奴,还出使西域。公元13年,汉明帝派班超率领36名将士出使西域,想跟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