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不是班主任
64625000000003

第3章 序3:小黑说

我对管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恐怖的名词:校长。当时,也不知谁传的消息,校长要教我们,心中的恐惧可想而知——校长,多么恐怖的名词!天知道为什么,高年级的我们对校长那么有偏见,也许老师曾经用“校长”来恐吓我们。然而,管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马上赢得了我们的心。别说校长架子了,连老师架子也没有。

看到我们班的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心里有激动、惊喜,也有害怕、恐惧。倘若自己的名字、作文印在报上,那是多么自豪,我感叹管老师的奇思妙想,期待他接下来的高招。第一期《周报》刊登了上一届学生的话,我们从中知道“管大”这个外号。原先,称管老师为“管老大”,管老师说像黑社会,就拿掉了个“老”字。延续到我们这一届,说不定会延续到下一届、再下一届,一直延续下去。我知道管大上一届学生的许多故事,主要是看了管大出版的书。知道管大出过书,我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惊喜——自己的老师出书,在我们眼里就和偶像一般。管大说要送我们他写的一本书,以抽奖的形式。几乎整个班的人一天之内都加入基督教去祈祷了。我有幸“中”了一本书,像其他获奖者一样如获至宝,百看不厌。

高年级有许多班仿效我们办了此类《周报》,我还是觉得没我们的好。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班报全是命题作文吧。我们的《周报》,许多人的作文显出了自己的风格。毕业前后,各自的风格越来越张扬,小白、小灰、丁丁、佳佳,还有我,都是管大一手栽培的。因为《周报》,因为写作,一些本无存在感的同学,在大家心中一个个清晰起来,管大的形象也随之在我们心中牢固起来。

管大赞成大家在《周报》上争鸣。谁说得不对写作文反驳,既保护了自己的声誉,又增进了自己的作文水平。大家作文中的感情就从争鸣中迸发出来,风格也从争鸣中渐渐形成。有一次,管大要求写《我们班的男(女)生》,结果一片批评、埋怨,连着三期全是争鸣,硝烟弥漫,战火四起。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们的作文不再是流水账,而是充满了自己的感情。

管大可谓“什么事都管”,解决的矛盾纠纷比班主任还多——主要是我们喜欢去管大办公室玩,去找管大聊天,聊着聊着有什么事都说出来了。估计全校,不,全市只此一位老师能够让学生喜欢去他的办公室。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兴起了绯闻,“流言与蜚语齐飞,污言共秽语一色”,班级里乌烟瘴气。大家苦不堪言,又互不相让,不肯吃亏,结果大家都是受害者。女生哭着向老师告状。管大看不下去了,挨个找男生谈话。那段时间管大似乎很空闲,找了许多男生,逐个击破,班主任一学期没解决的事,管大半个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起先,只觉得管大是特级教师,是我们语文的救星,像许多老师一样帮助我们提高成绩而已。很快我们发现自己错了。管大解决了我们很多的心理问题,多次保护了我们的心灵不受伤害,激发了许多同学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大概和他“什么事儿都管”有关系,我又想,这不正是一个老师应做的么?我写过多篇关于管大的作文,管大给我的印象是:不大喜,不大怒,不慌乱,不紧张,不露声色,遇事冷静。我了解管大,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另一个是管大的博客。有一段时间,看管大博客成为我们班的流行,以能在管大博客上提名为荣。管大的博客,成为了同学们争鸣及与管大交流的阵地。

管大说,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课后,管大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对管大的印象如此之深,他身上的魔力让我们如此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