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6461100000042

第42章 崔光炜

崔光炜(1924.6—2012.8),山东淄博人,国营新都机械厂(现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发)首任党委书记。1939年11月参加革命,参加革命前曾在党的领导下做群众救亡工作,任区儿童团团长。194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河区专员公署股长、渤海区行政公署科长、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山东省民政厅秘书室主任、****中央山东分局办公厅秘书室第四室副主任等职。1954年,崔光炜调到航空工业工作,任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现中航工业黎明)总机动师、厂党委书记,1958 年任国营新都机械厂党委书记。1970 年后任国营红旗机械厂(现中航工业西航)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厂党委书记,陕西省国防工办副主任。1976年任贵州011基地党委第一书记、贵州省国防工办副主任。1978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贵州011基地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特邀顾问等职。1990年离休,2012年8月去世。

1954年,长期在地方工作的崔光炜调到航空工业系统工作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工作期间,崔光炜担任工厂总机动师,他组织对上千台新设备逐台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安装、调试、移交生产;对所需各种非标准设备,组织进行设计制造;迅速建立健全机动系统,开展工作;保证全厂的水、电、风、气动力供应;努力学习苏联经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1958年11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文件,指定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负责成套包建成都发动机厂,厂名定为国营新都机械厂。崔光炜被任命为新都机械厂党委书记。

1959年初,国家将75号发动机的试制任务交由新都机械厂负责完成,并要求将其作为1960年“七一”向党的生日献礼的项目。短短18 个月的时间,既要完成千里迢迢的大迁移,又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基建、生产、试制任务,这对新都机械厂这个刚刚组建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接受任务后,崔光炜认真贯彻上级“既保证成都发动机厂加速建成,又保留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成为试制工厂的基础,既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又保证1959年两厂既定任务的完成”的指示精神,与厂长亲临成都了解新都机械厂建厂的第一手资料,带领党委一班人组织制订工厂包建的大政方针和周密细致的转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在“时间短、任务重、人数多、条件差、路途远、交通难”等诸多困难情况下,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及家属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革命热情,发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领导班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精心指挥协调下,确保了援建职工和家属的迁移以及390多台设备、大批工具、仪器和物资等运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建厂过程中,崔光炜一丝不苟地执行“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的方针,统筹兼顾,较好地处理了基建、生产、试制的关系,与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全厂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快上,有序推进工厂各项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

结合工厂基建、试制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工厂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经过建立、充实、完善,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也在实践中制定和逐步修订完善。特别是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方面,崔光炜和工厂领导班子组织干部职工学习75号发动机和涡喷6发动机试制技术,大力开展苦练基本功的岗位练兵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各项零备件生产及五大设备试制生产任务。同时还把闲散劳动力和困难职工家属组织起来,战胜自然灾害,开展生产自救,就业人数达1000 多人,减轻了国家负担,解决了职工的困难和后顾之忧。

根据国家加速75号机试制,争取1960 年“七一”前试成的要求,在任务重、时间紧、一些条件暂不配套的情况下,崔光炜和工厂领导班子开始组织了75 号机的试制。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厂的协作下,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保证了7月1日向上级报捷。75号机是新都机械厂成功试制的第一个产品,为后来的涡喷6发动机的试制奠定了技术基础、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1962年12月,工厂开始准备正式试制涡喷6发动机,崔光炜先后几次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试制方案和进度,发动全厂职工克服困难,一定要在1964年“十一”前试制成功,向国庆献礼。针对建厂初期试制人员不足,缺门工种多,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基本建设尚未完全配套投产、生产准备力量不能适应生产需要的现状,工厂在制订试制总体计划时,要求全厂各试制单位全面吸取黎阳发动机厂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营湘江机器厂(现中航工业南方)移交给工厂的工艺装备、压缩“0”批工装制造数量、及早组织缺门和薄弱工种的技术工人培训,以满足试制任务的需要。各系统又分别拟定了试生产实施细则,下发到各相关单位贯彻执行。在思想上、组织上、管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要求工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围绕“技术过硬、管理过硬、质量过硬、转入批生产过硬”的总目标,制定本部门的基本功条件。全厂上下广泛动员和组织技术人员、干部职工勤学苦练基本功,为涡喷6 发动机的试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任务重、时间紧、基础差、经验少”的条件下,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兄弟厂的大力支持,终于按国家要求于1964年8月提前完成了涡喷6发动机的零件加工和总装任务,并于9月顺利通过试车,10月通过了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技术审查鉴定,10月14日国家有关部门在工厂召开了验收大会,标志着新都机械厂生产的涡喷6 发动机试制成功并转入批生产阶段。1965年完成151台的生产任务。

“**********”中,崔光炜受到冲击。1970 年恢复工作,调国营红旗机械厂任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4 年任厂党委书记。此时正是“**********”混乱时期,他坚持战备生产,维持工厂的正常秩序。

1976年12月,崔光炜被调到贵州011基地任党委第一书记。1978年4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贵州011基地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起,崔光炜回到第三机械工业部工作,先后分管飞机局、发动机局、机载设备局、生产调度局、质量局、物资局等部门的工作。1990年崔光炜离休后,曾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包装机械协会副会长、航空工业质量协会理事长。航空工业创建40 周年时,获特别荣誉奖。

崔光炜于1990年离休,2012年8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