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锡琢,国营长春机械厂(现长春航空液压控制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吉控)第一任党委书记。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1958 年10 月任国营长春机械厂党委书记,1963 年2月调农机部上海柴油机厂任党委书记,后担任上海市房地局党委书记。
1958年,为了满足东北地区航空工业各主机厂的配套要求,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在长春建立一家综合性航空附件厂,****吉林省委调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的韦锡琢担任新组建的国营长春机械厂党委书记。
建厂之初,如何把年龄参差不齐、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行业、生活习惯及工作方法各不相同的职工团结在一起,共同开创新的事业?这是摆在第一任党委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韦锡琢组织工厂党委着重抓了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广大职工进行了入厂教育,讲国际、国内的形势,明确建厂的任务和建厂的重大意义;教育职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为完成艰巨而光荣的建厂任务齐心协力、团结奋斗。
建厂初期,面对的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建厂工程开始后的1959年,项目即被列为“年度停建未完工程”。进入1960年,上级又要求在第三季度基本完成基建工程,开始进行生产。但是,当时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各种建筑材料供应严重不足,致使工程无法按期完成。1961年,基建工程又转入停缓建。1963年,上级决定缩小建设规模,补缺配套,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面对复杂的局面,为了保持企业稳定和锻炼职工队伍,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减轻国家负担,韦锡琢团结党委一班人,于1959年提出了“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方针,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多快好省地做好建厂准备工作,完成建厂任务”的指导思想,提出并坚决执行了“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的“三边”方针。
按照这一方针,1959年4月,工厂(甲方)与地方基建施工单位(长春二建,乙方)联合组建了以韦锡琢为书记的工地党委,下设现场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基建施工;甲乙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大搞协作;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行动。这一做法得到了当时****长春市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担任工地党委书记的过程中,韦锡琢还总结出“明确任务,查清条件;问题排队,抓住关键;措施落实,专案专办;抓紧检查,组织实现”的领导基建施工的工作方法。为解决施工单位劳力不足问题,工厂成建制地组织干部、职工支援基建工作,仅1959年投入基建的义务劳动即达到5000多工日。工厂还主动解决了暖气片等工程急需的建材,为职工、家属越冬和冬季厂房室内施工创造了条件;并在各种建材的运输方面全力支援乙方。乙方也及时调换和垫借了大量建筑材料,使工程得以持续推进,连年提前完成国家基建计划。
1959年,工厂群策群力,土洋结合,生产C616车床10台、土龙门刨床和土立式铣床各一台。同年,在兄弟单位的协助下,对新入厂的学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大规模培训。1960年,工厂又组织生产C616车床21台。
1962年,工厂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充实、整顿,因陋就简,克服困难,开始执行部下达的航空产品试制计划。4月,第一种航空产品218空气滤(QL-5)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12月,试制成功DKF-1 产品并完成10 台;全年生产零备件7 种5302件;实现工业总产值38万元,实现商品产值35万元。
建厂初期,又遇国民经济困难,生活条件艰苦,吃、住、行等都是难题。以韦锡琢为首的工厂党委首先抓了职工食堂和职工宿舍的建设。在专业施工单位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组织职工自挖基础,提前建起了职工食堂,解决了上千名职工的吃饭问题;加快实施了职工宿舍建设,第一年即建起13000米2 的职工宿舍,并在此后逐年加建。
1960年,由于口粮定量低,职工吃不饱,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虚弱,肝炎、浮肿等疾病先后出现并有蔓延的趋势。人心开始浮动,有部分人主张返回原单位或返回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韦锡琢带领工厂党委在开展“忆立”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工厂调整、控制了职工工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撤销了干部小灶食堂,集中力量办好大食堂;扩大了厂办农场的规模,补充了部分粮食和副食;同时,组织捕鱼队和打猎队,开展了捕鱼和打猎等活动。上述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并且使职工食堂的伙食有所改善,缓解了职工营养不良的问题。此外,工厂根据上级指示,1961年、1962年两年通过多种渠道精简、分流职工共1506人。
上述举措,有效地稳定了基本职工队伍,稳定了人心,使工厂度过了最艰难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同时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1961—1962年,韦锡琢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主持了为1959年“反右整风”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的10余名同志甄别复议、平反的工作,使这些同志卸掉了包袱,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
1963年12月,韦锡琢调任农机部上海柴油机厂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