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6459200000036

第36章 舰载鱼雷武器(2)

Mk-50鱼雷采用常规外形布局,由前、后2个舱段组成,前舱为制导控制舱(含战斗部),后舱为动力装置舱;制导控制舱前部安装复式主/被动声呐系统,有多种可选择的接收/发射波束;2台数字式信号处理机对声呐数据进行处理,并向美国海军标准计算机提供距离图,然后由该计算机向声呐设备和动力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完成自动驾驶、导航、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以及实施干扰等任务。该鱼雷的空心装药战斗部重45kg,能精确导向潜艇最薄弱的部位并穿入其内部爆炸。动力装置采用双回路闭式循环汽轮发动机。作战时,鱼雷入水并抛掉降落伞,随后海水电池被激活,驱动鱼雷俯冲至预定深度作环形搜索运动;搜索到目标后,根据俯仰和方位误差信号向目标接近;如无目标信号,鱼雷即作螺旋形下降并继续搜索目标,达到深度极限时再作螺旋形上升,到达预定上升极限为止,一旦能源耗尽,鱼雷即沉入海底。

Mk-50鱼雷雷体直径为324mm,长2.794m,重364kg,最高航速55~60kn,航程13.8km,航深800m。其突出特点有:

(1)装有先进的低噪声自导装置,具有很强的自动搜索和跟踪能力,可对抗各种干扰,提高了浅海作战性能,增大了声自导探测距离。

(2)装有定向爆炸的聚能炸药,虽然装药量只有45kg,但爆炸威力却相当大,足以穿透潜艇的内外两层壳体而重创潜艇。

(3)动力装置采用了格瑞特公司研制的热动力闭式循环系统(这也是该雷最大的特色),大大提高了该雷的安静性和隐蔽性,标志着鱼雷热动力系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另外,该雷设计时除考虑到对付深潜、高速的潜艇外,还考虑了对付浅深度、慢航速的潜艇和水面舰船,被称为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智能”鱼雷的代表之一。

目前,美国海军已用1000多枚Mk-50鱼雷替换了部分Mk-46鱼雷,装备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和新一代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三、Mk-54鱼雷

Mk-54鱼雷是美国海军的“混血儿”鱼雷。美国海军在冷战后根据其“由海向陆”的新战略,在继续维持远洋作战优势的同时,更加强调沿海威胁,其鱼雷攻击的目标也从深海核潜艇转变为浅海海域的超静音柴电动力潜艇。而随着潜艇性能的不断提高和水声对抗技术的发展,美国海军库存的鱼雷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在近海高噪声浅水域条件下对抗常规潜艇的需要。因此,美国海军决定以现役鱼雷为基础,通过改进软件提高鱼雷的战术技术性能,特别是浅水作战效能。

美国现役的Mk-46鱼雷库存量大,但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实施改装既困难又昂贵;而Mk-50鱼雷采用了数字技术,改装比较方便,但库存量有限。这个现实促使美国海军决定将Mk-46的可靠性、低成本优点与Mk-50以数字为基础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并吸收其他鱼雷的优点研制一种适合沿海海域作战的轻型鱼雷,因此,Mk-54混合型鱼雷便应运而生。

说Mk-54鱼雷是一种混合型鱼雷,主要是因为它是基于效费比原则,集现役Mk-46、Mk-48和Mk-50等多种型号鱼雷之长于一身的一种新型鱼雷。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了Mk-46的战斗部和推进系统、Mk-50的声呐以及Mk-48和Mk-50通用的先进软件运算法则,同时充分利用商业现成技术,进一步节约成本,使其性能达到最优化,在任何海域都具有最强的目标跟踪能力。Mk-54鱼雷是Mk-46的可靠性、经济性与 Mk-50 和 Mk-48 Mod6型优越性的联姻体。发射Mk-50的所有现有平台都能发射Mk-54鱼雷。

Mk-54鱼雷由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制造,雷体直径为324mm,长2.71m,重364kg,战斗部装有45kg聚能装药,航速为43/36/28kn,航程达15km,采用金属锂核六氟化硫作燃料,泵喷射推进器。其技术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三速制(采用变速制可使鱼雷的接收、搜索和攻击弹道更加合理,对目标的攻击更加有效)。由于采用了最新技术,并且零部件最大限度地与武库中的现有装备通用,因而大大节约了Mk-54鱼雷的生产及后续维护经费。

Mk-54鱼雷是一种性能较高、经济性较好的反潜鱼雷,其核心是由一系列民用的数据和信号处理卡及一块专用通信接口组成的处理器,该处理器与 Mk-48 Mod6鱼雷通用。软件系统在所采用的Mk-48 Mod6 鱼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确保Mk-54鱼雷在任何海域都具有最强的目标跟踪能力。推进系统以Mk-46鱼雷的奥托燃料为基础,采用 Mk-48 Mod5/6 鱼雷和 Mk-50 鱼雷的相应系统对燃烧室进行改进。但最有意义的改进是加装了Mk-48鱼雷的速度控制阀,使该鱼雷能以较低的速度进行搜索,在节约燃料、增大航程的同时,减少自噪声,提高了发现目标的能力。

该鱼雷已于2002年完成研制,因其价格便宜,性能优越,将成为21世纪美国海军轻型鱼雷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据报道,美国洛 马公司在2007年完成了从高空投放Mk-54鱼雷的试验。接受测试的Mk-54鱼雷配备有空气动力系统,可在约6000m的空中进行投放。该特点将使其成为一种先进的潜艇防区外打击武器。

四、MU90鱼雷

MU90鱼雷是意大利“白头”鱼雷公司、法国造船局和泰雷兹公司强强联手、精心打造的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轻型反潜鱼雷,其性能之突出,当属世界一流,被称为欧洲鱼雷新秀。

1982年,法国开始研制“海鳝”轻型反潜鱼雷,但由于某些技术问题未能解决,加之研制经费剧增等原因,一直未能批量生产。而意大利1984年开始研制的A290轻型反潜鱼雷也因技术问题和研制经费不足等原因,使计划一再推迟。因此,法国和意大利军方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曾共同研制“米拉斯”火箭助飞鱼雷良好的合作为基础,于1991年决定将法国“海鳝”和意大利A290两项计划正式合并,成立欧洲鱼雷公司,联合双方力量发展一种性能更好、能满足未来反潜战要求的新一代轻小型通用反潜鱼雷。对这型新型鱼雷的要求是:性能要超过英国的“ 鱼”和美国的Mk-46 5 型鱼雷;要能与美国的 Mk-50 鱼雷分庭抗礼,以便在国际军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合并后的鱼雷命名为MU90,由“海鳝”的2个首字母和“A290”的2个字尾组合而成。可以说,它是法国“海鳝”和意大利A290两型鱼雷相结合的产物。

意大利的A290鱼雷属于新一代轻小型通用反潜鱼雷,可由水面舰艇和飞机携载发射,也可作为“米拉斯”反潜导弹的战斗部。该雷于1984年开始研制,具有动力推进系统功率大、航速高等特点,是世界上首型采用线导的轻型鱼雷。由于A290于1991年与法国的“海鳝”反潜鱼雷计划合并,因此,A290鱼雷虽然后来完成研制,但始终未投产。

1992年1月,德国正式加入MU90项目;1994年,MU90首次进行了试射;1995年,批量生产的MU90进行了试验;1999年,MU90鱼雷开始大量装备。

MU90鱼雷采用了与“海鳝”和A290鱼雷相同的常规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且直径、长度和重量相近。作为“米拉斯”反潜导弹战斗部试射的MU90鱼雷的直径为324mm,长3m,重300kg,航速可在29~50kn范围变化,航程12~25km,航深30~1000m,战斗部装药50kg,制导系统采用了“海鳝”鱼雷的改进型制导系统。MU90鱼雷可由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等平台携载,其战雷头还可用作新一代舰载反潜导弹的战斗部,也可与新一代火箭助飞水雷结合成鱼水雷。

MU90鱼雷的突出优点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式自导技术,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浅水/深水潜艇发出的回波进行远距探测;中央指挥控制装置采用4台16位大存储容量微处理器,可完成鱼雷的全部引导和控制任务,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其能在更远距离快速探测目标,能同时跟踪10~12个水下目标,攻击其中数个最有威胁性的目标。控制系统采用了捷联式惯导技术,这是鱼雷控制系统现代化的标志,能极大地提高鱼雷姿态的控制能力,增加机动性。雷载动力装置是高能铝/氧化银电池和高比率的永磁电机,推进器为技术先进和较安静的泵喷射推进器。先进的电池技术使鱼雷具有较高的航速和较远的航程。另外,MU90采用并行体系结构和计算机技术,使搜索阶段的预编程不像Mk-46和“ 鱼”鱼雷那样采用环形搜索模式,而是选择了线性搜索模式,提高了搜索速度;计算机探测分析系统可排除海面和海底的杂乱回波及反射波的干扰,直接探测海底目标。数据处理采用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微机,使航速可一节一节地变化,从最高速变为最低速的时间仅为3s。因此,MU90鱼雷具有较高的“智能”。

MU90鱼雷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加之装有50kg聚能炸药的战斗部具有强大的爆炸威力,所以其战技性能基本上可与世界上最先进Mk-50鱼雷相匹敌。

目前,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和丹麦等国都计划购买MU90鱼雷,其中法国1200枚,意大利1800枚,德国920枚,预计出口量可达20000枚左右。2007年5月,法国造船局对交付法国海军的第一批MU90轻型鱼雷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验收试射。

MU90服役后将替换水面舰艇(如F70级护卫舰、“地平线”级护卫舰、法意联合多功能护卫舰等)和飞机使用的部分L5型和MK-46型鱼雷。另外,澳大利亚为实现从MK-46到MU90鱼雷的过渡转型,在几艘“安扎克”级护卫舰上也已装配了MK-46/MU90鱼雷兼容发射系统。

可以说,MU90鱼雷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成功典型。目前,欧洲鱼雷公司又在另辟蹊径,计划将现役的MU90鱼雷直接改装为反鱼雷鱼雷,在21世纪海战中继续称雄。

五、“海鳝”鱼雷

“海鳝”鱼雷是法国唯一的一型轻型鱼雷,也是二战后法国研制的新一代轻型通用反潜鱼雷。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核潜艇建造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严重动摇了西方海军小型鱼雷的地位和作用,西方各国遂纷纷开始研制对付苏联新型潜艇的各种鱼雷。“海鳝”鱼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研制的。

“海鳝”鱼雷于1977年开始可行性研究,1982年正式确定了技术方案,1983年投入工程研制,1984年底进行了第一次海上试验,试验一直持续到1986年。1985年,法国造船局成为“海鳝”鱼雷的主承包商,并开始第一批样雷的组装、调试和海上试验, 1988年进行了作战试验,1989年少量生产。但由于某些技术问题和研制经费问题,该鱼雷一直未能批量生产。

“海鳝”鱼雷的性能水平与美国的Mk-50鱼雷相近,可装备水面舰艇、潜艇、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也可作为法意联合研制的“米拉斯”反潜导弹的战斗部,主要用来攻击新一代核潜艇和各型常规潜艇。

“海鳝”鱼雷采用常规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雷体直径324mm,长2.96m,重295kg,搜索速度38kn,攻击航速53kn,最大航程10km,航深1000m,采用主/被动声自导制导方式,惯性触发引信。战雷头采用空心装药结构,装有59kg聚能炸药,能精确导向潜艇最薄弱的部位,穿透现代各种新潜艇的内外耐压壳体。该鱼雷的高性能电推进系统有两大突破,一是铝—氧化银一次高性能电池,二是永磁电机。这两项技术的采用使其性能达到与新型热动力轻型鱼雷并驾齐驱的地步,例如美国Mk-50鱼雷的最高航速为55kn,而“海鳝”鱼雷的最高航速达53kn。控制系统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捷联式惯导系统,极大地增加了鱼雷的姿态控制能力和机动性,同时也增加了弹道精度。雷载“卡皮托尔”中央指挥控制装置用于完成鱼雷的全部引导和控制任务,如确定鱼雷姿态、自动定向控制、航行稳定、航速变化、自主式优化制导、目标跟踪、工作方式自动编程等,具有远距离快速探测目标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其核心部分是一台运算速度为5000万次的计算机,主要负责识别目标。它还装有3部微处理器和多部先进的主/被动声呐,能同时对12个水下目标进行跟踪,对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和比较,并排列出可信度次序,攻击其中2个最有威胁的目标,可在各种水域作战。

六、“ 鱼”鱼雷

“ 鱼”鱼雷是由英国马可尼水下系统公司研制的轻型电动反潜鱼雷,于1983年装备部队,是世界上第一型采用聚能装药战斗部的鱼雷,也是新一代鱼雷中第一型装有计算机的智能鱼雷,可由水面舰艇发射,或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投放,也可作为反潜导弹“依卡拉”的战斗部,主要用于反潜。英国海军所有护卫舰和驱逐舰均装备有“囗鱼”鱼雷。最初设计寿命为20年,但现在已延长至35年。